第三节 兴办文教卫生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兴办文教卫生事业
分类号: D634.1
页数: 4
页码: 886-8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石狮市华侨兴办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侨 文教卫生 石狮市

内容

一、兴办教育
  19世纪末,菲律宾华侨在菲律宾创办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年)该校脱离善举公所,成立董事会,石狮华侨洪明炭出任该校首届董事会董事,并与诸董事分担该校3年经费。民国3年(1914年)夏,颜文初到该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民国7年出任第6任校长。在任期间,锐意革新,设立溪婆仔分校,并编辑《教育丛刊》、《教育周刊》、《教育月报》,指导学校教学。同时编著《童子尺牍》、《学生尺牍》、《商业尺牍》及《商业新教科书》被菲律宾各地学校广泛用为教科书。
  民国3年12月,华侨教育会在马尼拉成立。施光铭任副会长,倡议征收华侨教育附捐,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发展。洪明炭出任该会董事10年。詹孟杉、黄念忆等也先后出任董事,参与筹款、聘请师资,支持创办菲律宾各地多所华侨学校。该会于民国4年筹资支持宿务市创办宿务中华学校(东方书院前身),石狮人吴天为系倡办人之一,历任该校校舍建筑股委员、董事、总理。稍后,有李略煖出资出力倡办北甘马仁中华学校,历任该校董事会会长、董事。高祖川亦于20年代后期起,历任马尼拉钦正女校董事、董事长。在马尼拉华侨中学创办过程中,有不少石狮籍华侨出资出力。
  民国16年,洪肇闪捐资支持马来西亚笨珍培群小学,并任该校董事、董事长。民国19年,洪肇闪经济事业受挫,无力资助该校。当时笨珍少有富商,培群等学校校董年年更换,学校经费困难。民国28年,培群小学经费短缺,陷于困境。其时洪于谅任笨珍南益分行经理,代培群小学垫发教师工资、修理校舍,并发起成立笨珍树胶公会。首创由树胶公会代办橡胶商出口手续,抽取出口捐作为华侨学校经费的办法,解决培群经费,笨珍属其他20所华侨学校经费亦获补助。全马各地闻风仿效,从而推动马来西亚华侨教育的发展。此后,洪肇闪退休,专职协助笨珍华侨学校办学。
  民国25年底,洪宝植与新加坡晋江会馆各同仁捐款出力,发起创办新加坡晋江学校,1949年去世前,与学校诸董事按月捐款支持该校经费。民国26年,蚶江莲埭人林惠祥南渡新加坡,任南洋女中教员;民国28年冬,应聘槟城钟灵中学校长。邱品三曾参与创办新加坡爱同学校,任该校董事会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高祖川接任马尼拉中西学校董事长,整理复兴该校,将该校扩办为中西学校,使该校成为较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吴天为为复兴宿务中华学校多方奔走,卒于董事长任内。石狮仑后人黄宜差,战后初期起,历任多所华侨学校董事、董事长,对华侨学校建设出资出力。永宁人龚天泰,战后任描尼律市大同学校常务理事,50年代初对该校扩建为中学出资、出力贡献殊多。60年代初,吴天为之子吴约瑟、吴华昌发起创办宿务中央书院,后由吴华昌出任院长。该院与马尼拉侨中学院、即中正中学,并列为菲律宾最大华侨学校。蚶江莲塘人蔡派铿,60年代即关心当地华侨教育事业,任多所华侨学校顾问;利用业余时间在母校菲律宾大学执教商业概要课程;为菲律宾大学加洛干分校和三民中学的建校出钱出力不遗余力,1982年应聘出任巴西市中华书院院长,任内实行整顿改革、充实设备、扩建校舍、改善教师待遇,使学校欣欣向荣。对菲律宾华侨教育贡献较大的还有中正学院副院长许国良、纳卯中华中学校长李贤起、石狮资深教育工作者、马尼拉侨中学院校长颜长成等。
  二、创办华文报刊
  旅居海外的石狮人创办华文报刊主要在菲律宾。
  民国2年,颜文初应菲律宾《公理报》社聘请,出任该报编辑,主编《说林艺苑》专栏,撰写大量笔记小说,除编辑教育刊物外,仍在菲律宾和上海一些报刊发表大量政论、笔记小说和游记,并兼任《菲律宾画报》总编辑。继颜文初之后,石狮曾坑人杨孙铸从福州渡菲,在《公理报》任职,并兼中山学社菲律宾分社评议会议员。
  30年代,永宁人龚陶怡在宿务主编《民族解放》。其后,永宁岑兜人李秀峰于民国27年创办《群声壁报》。日本侵略军侵占菲律宾后,继续主持创办地下抗日刊物《战讯》、《解放报》等。
  民国34年3月,永宁人龚韬毅与友人张思明创办《华侨导报》,自任总理,聘请李秀峰为广告部主任,经营2年余停刊。石狮大仑人蔡功南,民国34年4月参与创办《大华日报》,任代理社长。
  1972年9月,菲政府一度封闭所有报刊。1973年2月3日,高祖儒以原《公理报》和《大中华日报》为基础,发起创办《联合日报》,出任该报董事长。1981年6月1日,菲华联谊会在《东方日报》基础上创办《世界日报》,石狮宽仁人施天津博士(已移居加拿大)出任董董事总经理。1986年2月,晋江人李南文购下《菲华时报》,永宁港边人佘明培以主要股东身份代管该报。佘明培退出后,该报于1989年由郑周敏家族出资购下。1986年初,菲华新联公会发起复刊《华侨商报》。6月12日复刊,易称《商报》,由石狮人蔡友铁任董事长,胡文炳任董事总经理,蔡派铿任副总编辑兼主编经济版生意场专栏。
  三、从事法律、文化工作
  民国6年前后,永宁华侨郑孔珍于菲律宾法学院毕业后,考获律师资格,成为菲华社会第二名律师。民国13年,高祖川从美国归来,不久亦考获律师资格,成为执业律师。两人长期出任中国驻菲总领署法律顾问及不少菲华重要社团顾问,为维护华侨权益作出重大贡献。菲律宾华侨牙医李标,20年代初期即在报刊发表游记和诗文。稍后,又有永宁子英华侨李略向,以汉学渊博,诗文、书法驰誉菲律宾。石狮龟湖苏厝华侨苏秀康勤于笔耕,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抗战期间,一些爱好文学的石狮籍华侨参与组织一些菲华文艺团体。较早的有蔡由长参与组织菲律宾中华青年怒吼社,任财政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汉荣参与组织晨光文艺社,任理事,并以笔名“荣”、“汉志”在《联合日报》等刊物文艺副刊发表作品。石狮塔前人王宏榜发起创办椰风文艺社,任社长。石狮后垵人吴彦进,笔名明澈,参与创办新潮文艺社,任副社长。
  60年代后,菲律宾文艺界著名的石狮人李逢梧青少年时代对音乐即有造诣;50年代后期离开家族企业,经营唱片业,注重菲律宾本土曲目唱片制作,培养不少华语、英语、他加禄语歌手。30多年来,蜚声菲律宾音乐界,被誉为菲律宾“音乐教父”、“吹萨克管的侨领”,位居菲律宾音乐界“四大天王”之首,并任东协(盟)音乐协会主席,在东南亚音乐界享有崇高荣誉。从教之余常在华文报刊发表诗文的蔡派铿创作的歌颂中菲友谊的《三巴义者》(意译为茉莉花)和《教师颂》、《毕业歌》、《继续学习》被谱成歌曲在全菲传唱。石狮后垵人吴民民现任菲律宾职业学院教授,在菲华文化界也有一定知名度。较著名的石狮籍菲华作家、诗人还有:石狮上浦人王爱涵、龙穴人高仁杰。旅菲石狮人中出现不少高学位的知识分子。不少家族一门数博士,如石狮仕林(今灵秀镇)人蔡文普、蔡文展、蔡维园昆仲,一门三博士。卢武敏及其大姐,以及三位弟弟亦均获博士学位。石狮宽仁人留典辉,为菲律宾著名律师。石狮仑后人黄光祝,为法律教授、名律师。
  林惠祥于民国26年出任新加坡《星外》半月刊编辑。此后,坚持进行南洋问题研究,在考古学、民族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民国30年曾发现马来西亚吉打史前洞穴遗址,发掘出一批旧石器时代遗物。并撰写《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南洋人种总论》、《南洋民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等论文,编译《菲律宾民族志》、《婆罗洲民族志》、《苏门答腊民族志》等专著。战后初期,在新加坡参与陈嘉庚主持的南侨总会活动资料整理和编辑,参与《南侨回忆录》的编辑出版。
  现居德国的石狮仑后人黄凤祝博士在西欧文化界颇负盛名,对促进欧、亚两洲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四、从事医疗卫生事业
  旅居菲律宾石狮人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数较多。永宁籍华侨李标民国18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为菲律宾第一位牙医。其后,高祖霖也从厦门赴菲律宾行医,曾任中华崇仁总医院院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居菲律宾石狮人从医的迅速增多。留学英国、日本脑科医学博士、世界脑外科学会委员高武图,任职于马尼拉崇仁、崇基医院,系东南亚脑部和神经血管手术权威。石狮长福人林绍球,毕业于菲律宾大学医科,战后在马尼拉开设颇具规模的医院,曾任菲律宾红十字会主席。崇基医院医学博士高振东系肺部支气管内视诊镜专家。医学博士内科兼性病专家施能博,医学博士内科专家李天铭,在当地医学界均享有很高声誉。此外,医学博士王诗淡、洪文开、洪海萍等也在医学界享有一定声誉。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