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出国
分类号: D634.1
页数: 2
页码: 881-88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唐代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华侨出国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侨 出国 石狮市

内容

唐代,蚶江已成为泉州港的重要口岸。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航海家林銮在蚶江日湖(今石湖)港筑码头,从日湖发舟远航异国。其后,即有石狮人随船出国商贸。五代至宋、元时期,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域”。由于泉州人出国谋生的影响,也有一些石狮人或因经商、或为谋生计出洋,其间有人留居国外。
  元末的战乱和明初的“海禁”,导致泉州港的衰落。素来依赖港口、海洋维生的石狮人被迫向海外拓展。据大仑《蔡氏族谱》载:嘉靖年间(1522~1566年),大仑蔡周夫弱冠求赀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初归娶妇,再归为弟景恩、景秩娶妇,赎祖业,建房屋。并携景恩、景秩往吕宋,出本银令经纪。景恩叠寄润于兄弟,修理旧屋,卑有宁居。景秩于嘉靖四十四(1565年)年返乡,买地盖屋与兄侄公分。嘉靖三十四年起,倭寇屡次进犯永宁、龟湖、蚶江一带,数以千亩计的农田沦为草莽,许多人被迫远走南洋。大仑蔡氏遭“兵燹后,阖族苦于倭寇,纷纷外逃出洋”。其中蔡安菊于嘉靖四十一年,奉嗣父、伯父教,“跋涉山川经纪,甚至于数千里之外”,最后返回故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去世。万历年间(1576~1619年),大仑蔡氏族人卒于吕宋的有蔡天龙、蔡天补、蔡友林等。石狮容卿《蔡氏族谱》亦有该村蔡正晓于万历三十一年十月初七“卒于吕宋”的记载。
  清初,郑成功据闽粤沿海抗清。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福建沿海实施“辛丑迁界”。沿海村镇均在被毁之列,民众被迫离开家乡。一些人相率辗转流寓南洋,以谋生路。亦有一些人随郑成功东渡台湾,其中有部分人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清军平台后,转赴南洋各地。
  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允许百姓出海贸易,一些石狮人远渡重洋谋生。据永宁金埭村族谱载:人们纷纷乘木船跨海往菲律宾,从乙老哥登岸,驻足于岷里拉(马尼拉)、怡朗、宿务等地。其间有不少人卒于菲律宾,如蚶江纪京增,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十三日“卒在吕宋”。康熙五十六年后,虽受清政府的“南洋禁航令”影响,石狮境域出国的人数仍然为数不少。据原石狮镇许、吴、林、陈、何5姓族谱资料统计,康熙五十四年至乾隆年间(1715~1795年),卒于吕宋的有10人。蚶江锦江村亦有4人殁于南洋。嘉庆(1796~1820年)以后,随着“海禁”渐松,石狮人出国的逐渐增多。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厦门、金门拐卖“华工”。石狮境域与金、厦之间海上交通便捷,常有人口贩子到石狮境内招募华工。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于殖民者的支持纵容,东南亚华人会党控制的华商“客馆”大规模贩卖“契约华工”,被掠卖到新加坡,后转输马来西亚、印尼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石狮籍华工迅速增多。同时,由于菲律宾华侨处境改善,促使以各种形式前往菲律宾的石狮人大量增加。石狮龙穴的高辉、高染父子,坑东村的吴益殻、吴文鮡父子和文鮡的两位弟弟,永宁金埭的黄永摺、黄念忆、黄念潭父子和永宁西岑的施光铭昆仲,以及他们上百位的堂亲均在这一时期往菲律宾。仅高辉、高染家族在菲律宾就发展至四五十人。从道光二十一年至光绪十九年(1841~1893年),因天灾人祸、牵亲引戚和以“契约华工”输出等各种形式出国的石狮人近万人。
  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军侵占。大量以渡台湾商贸、佣工维持生计的石狮人,改赴菲律宾、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谋生,使石狮区域出现近代以来第一次出国高潮。从光绪二十年至宣统三年(1894~1911年)至少有3万多石狮人出国谋生,占同期出国的泉州人数的7%。
  民国初年,泉州地区战乱、灾荒频仍,波及石狮境域。当时,菲律宾政府允许14岁以下的华侨子女申请往菲团聚。为此,石狮籍华侨子女便出现少小离家移居菲律宾的浪潮。这股浪潮持续到民国19年(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菲律宾时才暂时停止。民国23~28年,由于国内大肆抓丁派夫及南洋各国急需劳力,石狮区域又出现短期间的出国浪潮,其中石狮钞坑村逃避抓壮丁往菲律宾的就有40多人。从民国元年至28年,先后移居国外的石狮人至少有四五万人。民国29年起,石狮人出国又处于低潮。至民国3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石狮人出国完全停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上千名因战乱回国的华侨返回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民国35年起,东南亚各国先后限制中国人入境。每年只有数百名石狮人正式移居国外。民国36~38年,更多的人以游客、学生和探亲者身份往菲律宾,滞留不归的有3000多人。
  1950~1952年,每年只有数十名石狮人获准出国。1953年后逐渐增多,但大多系经由香港、澳门出国团聚的移民。1953~1960年,石狮境域有3000余人出国,半数以上进入菲律宾。1967~1971年,国家对出入国境严格控制,只有个别人出国。1971年9月至1972年1月,晋江地区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华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华侨、侨眷出入境审批工作的规定》,又有石狮人获准出国。1972~1983年,有3000多名石狮人经批准往菲律宾。同期,还有上千名石狮人非法进入菲律宾居留。后经菲律宾政府两次特赦,全部成为合法居留的新一代华侨。1984年后,石狮境域出现新一轮出国浪潮。至1996年,石狮市又有2万人以上以投资移民、团聚、出国留学、探亲旅游形式移居国外,其中90%以上定居菲律宾。也有不少定居香港、澳门、台湾的石狮人移居国外,形成超过4万人的石狮籍新移民群体,占石狮籍华侨、华人总数的15%6。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