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药材药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0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药材药品
分类号: R282;R97
页数: 2
页码: 830-8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年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境内陆地和海洋药材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卫生事业 药材药品 石狮市

内容

一、药材
  石狮境内陆地和海洋药材资源丰富。1986年晋江县组织中药资源普查队,到石狮的宝盖山、灵秀山、将军山及祥芝、蚶江、永宁等地普查,发现药材品种达200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川芎、生地、党参、凤尾草等146种。在宝盖山发现一种北柴胡新药源。海洋药物主要品种有海马、海蛇、昆布、牡蛎等。
  1969年,石狮境内开始大面积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引进北沙参、射干、麦门冬等20多个品种。初具规模的基地有7个,分布在祥芝的厝上、港前、卢厝,石狮的八斗村。1993年,石狮市医药公司和永宁镇前埔村委会,在前埔建立沙参、百合种植基地,面积10亩,当年即产出沙参1000多公斤,全部由医药公司购销。
  二、药品
  石狮境内传统的中药铺,对原始药材大都经过加工或制作成中成药。光绪十三年(1887年),石狮开设“辟安堂”西药房。此后西药使用日广。起初使用粉剂西药为主,常用药品有碳酸氢纳、醋柳酸、健胃散、杜氏、硫酸奎宁等。民国初期,永宁“永安堂”自产头痛膏、胃散、八味丸、六一散、金石散等10多种中成药。40年代逐渐趋向片、丸剂,常用药品有大黄苏打片、奎宁丸、三溴片、山道年片等,西药品种多达数百。抗日战争胜利后,磺胺类、抗菌类(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品使用日广。50年代后,中成药品种不断增多。60年代后,各种粉剂原料药逐渐被淘汰,代之以各种片剂和成药。1991年后,石狮市陆续创办3家中外合资制药厂,其中金鹰制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氟呱酸胶囊、先锋4号胶囊、洋参冲剂;京狮医药研究所主要生产PMP肝病测试剂盒;东亚制药厂主要生产西洋参饮剂。1997年,市医药公司西药批发部经营的品种达1500多种,其中中成药400多种。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