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胞”捐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2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三胞”捐款
分类号: G467.2
页数: 2
页码: 757-7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1997年石狮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热心桑梓教育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侨 捐资 石狮市

内容

石狮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素有热心桑梓教育的优良传统。1949年以前,创办的学校大部分属侨办校,其经费主要由海外华侨筹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侨捐资的数量不断增加,全市侨建校及侨助校达70%。至1987年,“三胞”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捐资办学金质奖章12枚(捐资50万元以上)、银质奖章10枚(捐资30~50万元);泉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铜质奖章34枚(捐资10~30万元);晋江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奖匾14块。
  石狮建市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的热情空前高涨。1988~1997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接受“三胞”捐资办学款项达9895.04万元。“三胞”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捐资办学金质奖章29枚、银质奖章23枚;泉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铜质奖章48枚。其中,郑声党、杨孙西、蔡清洁因捐资办学事迹突出,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立碑表彰。
  “三胞”捐资办学最初以捐建校舍、捐赠教学设备为主,以后发展到创立教育基金会,为学校提供永久性经费。至1997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基金会75个,筹集资金3397.45万元,其中由“三胞”捐设的基金会68个,基金总额2805.15万元,占全市教育基金总额的82.57%。基金筹集的主要形式有;存本金入银行,领取利息;在国内兴办经济实体或捐建固定不动产,提取利润。其用途为奖教奖学、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
  “三胞”捐资办学较典型的有宝盖镇旅外侨胞郑声党夫妇自1983年以来,先后捐建石狮三中、石狮三中附小、石狮教育中心等,并成立“郑声党、蔡碧霞家族教育基金会”;灵秀镇旅外知名华人实业家蔡清洁除出巨资捐建石光中学、石狮八中部分校舍外,每年还捐给容卿小学数万元的助学金;旅港同胞杨孙西捐赠800万元兴建石狮一中校舍,并从1993年起捐资200万元创立石狮一中教育基金会;旅外侨胞蔡友玉捐资200万元在石狮市设立全市性教育基金会,在宽仁小学设立150万元的教育基金会;旅外实业家许秋水捐资160万元在石光中学兴建图书楼和体、音、美、劳综合教学楼;旅外女侨胞林玉燕捐资80万元在石光中学兴建食堂大楼;旅外永宁同乡会于1992年集资55万元作为永宁中心小学教育基金;1995~1996年,永宁中学旅外董事会及旅外、旅港校友会共捐资2000多万元新建永宁完全中学。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