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08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8
页码:
573-59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群众团体情况包括工人团体、青少年团体、妇女团体、归侨团体、工商业者团体等。
关键词:
石狮市
群众团体
组织结构
内容
第一节 工人团体
一、组织机构
(一)行业工会
民国15年(1926年)后,工农民主运动蓬勃开展,当时石狮、永宁、蚶江、祥芝有关行业的一些职员、工人纷纷加入行业工会。民国35年12月30日成立石作业职业工会和木工业职业工会,民国36年1月9日成立的首饰业职业工会,会址都设在石狮青年服务社。民国37年3月1日成立的渔业工会,会址设在永宁梅林。
(二)石狮工会办事处
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10月18日,石狮镇工会成立。
1951年,晋江县总工会在石狮设立工会办事处,指导八区、十四区工会工作;在永宁设立工会办事处,指导九区、十区工会工作。翌年8月,晋江县总工会撤销工会办事处,保留石狮镇工会,工会会员300多人。
1955年、1957年和1961年,石狮镇工会召开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到1965年,镇工会所属基层工会有28个,工会会员900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后,镇工会及所属基层工会组织活动基本停止,至1970年组织全部撤销。
1973年后,基层工会陆续整顿恢复。1979年9月,经中共晋江县委同意,设立石狮工会办事处,指导石狮镇内和石狮、蚶江、祥芝、永宁、英林、龙湖、金井、深沪等地工会工作。至1987年,石狮工会办事处所属基层工会有105个,会员3000多人。
(三)石狮市总工会
1988年4月,经福建省总工会批准,成立石狮市总工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许高问。1990年8月中共泉州市委批准建立石狮市总工会,直属中共石狮市委领导,泉州市总工会协管和指导。原晋江县总工会所属67个基层工会,划归石狮市总工会领导。1991年4月26~27日,召开石狮市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石狮市总工会。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委员会委员15人,首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首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5人,总工会主席施能坚。1993年12月6~7日,召开市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二届委员会委员17人,二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二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7人,主席施能坚。1993年底,全市有基层工会113个,会员9000多人。
1989年5月10日,成立中国教育工会石狮市委员会。1995年12月29日,成立中国金融工会石狮市委员会。
1994年11月至翌年1月,祥芝、宝盖、湖滨、凤里、蚶江、灵秀、永宁7个镇(街道办事处)相继设立工会工作委员会。
1996年市总工会所属的组织机构有:市女职工委员会,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至1997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工会907个,其中国有企业工会43个,集体企业工会16个,外资企业工会382个,乡镇企业工会358个,私营企业工会18个,事业单位工会45个,机关工会45个,共有会员2.4万多人。
二、主要活动
民国16年4月,石狮一些工人、职员积极支援泉州五金工会会员为增薪而进行的全行业罢工斗争。民国20年10月,在中共泉州特支和晋南县委的领导下,部分店员、工人举行同盟罢工、罢市,反对国民党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民国26年9月,石狮一些工人、职员踊跃参加晋江县总工会组织的抗敌后援队,晋江县码头工会组织的抗日武装纠察队,在石狮、永宁等地巡查日货,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工人、职员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反三征”活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民国36年7月,在晋江县木器工会的发动组织下,石狮木器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民国38年,在中共石狮区工委的组织下,石狮工人积极与广大民众一道做好筹粮、筹款等支前工作,以迎接南下解放大军。
石狮解放后,广大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政权建设,恢复发展生产,大力支援前线。1950年10月石狮镇工会成立后,在私营工商企业中建立“劳资协商”制度,调解劳资纠纷,引导职工投入增产节约爱国主义竞赛,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同时,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参加镇压反革命运动,维持社会治安,支援农村土地改革,开展对资本家“五毒”行为的斗争。
1953~1956年,镇工会和基层工会组织职工宣传、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发动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投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1959~1961年,在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镇各级工会努力为职工排优解难。石狮商业办事处工会与行政配合,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帮助职工家属就业和搞农副业生产,镇工会开办石狮托儿所和职工家属缝纫修补服务部,既为职工服务,又增加职工收入。1961年6月,镇工会创办职工业余学校,进行扫盲和文化、技术教育。石狮职工业余学校于1966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职工业余教育经验交流会。1963~1965年,镇各级工会组织职工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开展学雷锋、学解放军、学大庆精神活动,调动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各级工会活动停止。1979年9月,设立石狮工会办事处,工会各项工作逐渐恢复。
1980年后,进行基层工会的组建、整顿和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各基层工会广泛组织职工开展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中,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至1990年,有38个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1个基层工会建成“职工之家”。
1991年4月石狮市总工会成立后,积极宣传贯彻新《工会法》,加强工会组建工作。市各级工会认真维护职工利益,处理职工来信来访,积极调处劳动纠纷。并在全市职工中开展“送温暖”活动。
1994年,市总工会宣传贯彻《劳动法》,在全市企业中特别是新经济组织中,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到1997年,有340家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99家)实现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市各级工会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当主人,做奉献”、“振兴中华读书”等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果。1991~1996年,全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5461项,实施1887项,创值达672.4万元。有4名职工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有5名职工获省“五一”劳动奖章,6名职工荣获泉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7年,组织职工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开展“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增效益”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第二次创业建新功。一年中,全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218条,采纳实施142条,增创价值62万元。各级工会根据市委的部署,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活动,努力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是年,有3名职工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7名职工荣获泉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各级工会在实施“送温暖工程”活动中,在关心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狮市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民国22年(1933年),共青团泉州特别支部在永宁建立团支部。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民国38年6月,在中共晋江县工委(闽西南)的领导下,石狮片建立石狮团支部、金井团支部。
解放后,石狮、永宁、蚶江、祥芝4个乡镇青年团(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基层组织,隶属于晋江团县委。蚶江、祥芝团委曾获全国、省优秀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永宁镇团委组织栽种的沿海防护林被团省委命名为“共青林”。
石狮建市后,1990年7月召开共青团石狮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80人,选举产生共青团石狮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委5人,刘京任团市委书记(1993年5月刘京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4年3月召开共青团石狮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20人,选举产生共青团石狮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委7人,肖汉辉任团市委书记。
至1997年,全市有基层团(工)委25个,团支部510个,团员18283人。
(二)主要活动
政治思想教育团市委成立以来,组织全市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中共十四大、十五大文件、《邓小平文选》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情、市情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理想、人生报告团”到全市巡回演讲,帮助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涌现出勇斗歹徒、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林青云,舍己救人的许昭锋、许以洋等优秀团员青年。
青年志愿者活动团市委成立以来以“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为主线,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岗”活动。在文明安全片区成立22支青年突击队,开展社区服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重点工程、扶贫工程、绿化工程中,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军、警、民共建活动。
移风易俗活动团市委成立后,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神事不办”的新风尚。自1991年元旦汽车站的第一对团员青年举办文明婚礼以来,团组织共举办千余对的青年文明婚礼活动。祥芝镇各村团支部已形成制度,每年都举办文明婚礼,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联系青年工作1990年,成立市第一届青年联合会,并组织部分青联委员筹资建设青联大厦;1991年,成立石狮市青少年科技培训中心;1993年,成立石狮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使团组织起到党组织联系各界青年的桥梁作用。
文体活动团市委利用建团、建党、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文艺联欢、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书法、摄影作品展等,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
科技活动各镇(街道办事处)团组织参与全省“两竞赛一争当”的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技术培训班,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992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参加培训的青年达5000多人次,涌现董群鹏、吴伟国、王经新等一大批全国、全省科技星火带头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带头人。
主题活动举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教育活动。参与“共青团服务千村行动”,开展“千个城乡团支部结对联建创‘百佳’活动”,促进城乡联谊。1995年,在全市各企业中开展“石狮市十佳外来青年”评选活动,动员和激励外来青工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战场。1997年,结合海峡两岸纺织品博览会评选出“石狮市十佳服装设计师”。开展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筹资6.4万多元在西藏朗县兴建“石狮希望小学”。市优秀共青团许昭锋把市委颁给的见义勇为奖励金2000元捐献给省“希望工程”。全市团员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30多万元。开展企业建团工作,在外来青年工人中吸收新团员,至1997年,已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130家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至1997年,共向党组织“推优”958名,已有501名团员青年光荣地加入党组织。
二、石狮市青年联合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6月,石狮市第一届青年联合会(简称青联)成立。青联委员99名,常委25名,刘京任第一届青联主席。1996年5月28日,召开石狮市青联二届会议,产生委员134名,常委43名,肖汉辉任二届青联主席。聘请王明洋等9人为二届青联名誉主席。许国锋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
(二)主要活动
以“奉献在八五,岗位献青春”为工作主线,在青联委员中开展“岗位成才、岗位奉献、建功立业”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市青联充分发挥石狮侨乡优势,利用海外青年到石狮探亲访友,经商办企业等机会,以及通过青年社团交往渠道,联系、团结海内外青年。市青联副主席、旅港石狮同乡公会施建新在香港带头捐款,并倡导发动旅港同胞,建立福建省希望工程香港基金会,资助福建省贫困地区失学青少年,改善部分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发动青联委员集资筹建石狮青联大厦,创建青少年活动基地。组织青联委员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智力扶贫、文化下乡、文艺讲座、比赛、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传播科学文化,普及文明知识,努力提高各族、各界青年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石狮市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一)组织机构
解放后,石狮辖区内各中小学在晋江团县委领导下,相继建立和发展少先队组织。石狮建市后,于1989年5月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石狮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第一届少工委,黄金山任主任。1992年6月召开第二次少代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少工委,肖汉辉任主任。少工委在团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至1997年,全市中小学全部建立少先队组织。
(二)主要活动
1953~1988年,在晋江县团县委领导下,石狮境内各少先队组织配合各项中心工作,先后开展“推广普通话”、“除四害讲卫生”、“绿化、果化”、“向刘文学学习”、“学习雷锋”、“学习张高谦”、“争当五好队员”、“学习张海迪”、“学习黄君梅”、“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红领巾读书读报”、“树理想、学创造、做主人”、“小主人在行动”等活动,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涌现许多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受到团中央、省、市少工委的表彰。石狮中心小学(今市实验小学)1981年10月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花集体;1982年10月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1984年7月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同年,参加全国创造杯竞赛获四个奖杯,该校学生魏冬梅被评为全国“大雁式好队长”,该校辅导员王健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辅导员。1985年,该校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少年队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参加全国“少代会”。1987年8月,该校红领巾艺术团赴北京中南海作专场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石狮新湖小学(今湖滨办事处新湖中心小学)1987年参加“全国勤巧小队”活动,获一等奖。
1988年各少先队开展以“石狮处处有雷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印发数万张“学雷锋,做‘四有’新人”宣传卡,出版1000多版宣传专栏,成立1200多个“学雷锋、学赖宁”活动小组。《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分别以“雷锋精神在石狮闪光”为题报道了石狮市少先队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1988年12月,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幼芽队讯》获全国红领巾小建设竞赛优秀奖,少先队活动获省三枚奖章。
1989年“六·四”期间,坑东小学少先队员给李鹏总理写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支持戒严部队,体现了侨乡小主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全国少工委授予坑东小学少先队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市各少先队组织以李鹏总理复信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开展“三热爱”教育。
1990~1993年,全市少先队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理想教育和反和平演变教育,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劳动、实践为起点的劳动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的民主与法律教育。在实验、塘边、杆头、坑东、大仑、容卿等小学开办少年军校,2200多名少先队员受到军训。石光中学、华侨中学少先队组织成立“红领巾小交警”,各少先队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全市少先队积极参加扶贫活动,捐资一万多元,支援祥芝镇前厝村。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救灾行动”和“红领巾互相联谊活动”。组织参加泉州市第二届“小星星科技小创作作品展”;“举办石狮市少儿卡拉OK大赛”;评选“红领巾读书读报‘金钥匙奖’优秀队员、优秀辅导员”;成立石狮市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中心,开展“孩子·明天·责任”为主题的“保护明天”行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994~1997年,少工委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邀请部队首长向少先队作爱国主义专题报告,组织少先队员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深入开展《跨世纪福建少年雏鹰行动》,以“雏鹰行动”为龙头,开展“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手拉手”和“争章达标”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和互助帮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石光中学与安溪一中、私立育青学校与龙岩河田学校、凤里教委与蚶江青莲小学等几百对少先队员结成对子,并捐款十余万元,帮助“手拉手”对方。各少先队组织积极参与“万信往台”征文比赛活动,开展“迎香港回归”中队主题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 妇女团体
一、组织机构
(一)妇协分会、妇救会、妇女抗敌后援队、妇女会
民国15年(1926年),北伐军进入泉州期间,组织晋江县妇女解放协会,并派人到石狮组织妇协分会。
民国22年,在中共晋南县委的领导下,石狮农村组织妇救会,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民国26~27年,在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妇女的发动下,石狮、永宁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敌后援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32年,石狮、永宁等地发动组建妇女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二)石狮市妇女联合会
1990年12月24日,召开石狮市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13人。大会听取并审议郭敬治作题为《发挥“半边天”作用,为侨乡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石狮市第一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23人,主任郭敬治。
1996年12月19日,召开石狮市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20人。大会听取并审议王玉端作题为《自立自强,扬帆奋进,二次创业中铸造辉煌》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石狮市第二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29人,主席王玉端。
(三)乡镇(办事处)妇女联合会
1950~1961年,先后成立石狮、永宁、蚶江、祥芝等4个公社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隶属晋江县妇联。
1988年,石狮镇妇联改为石狮办事处妇联。1993年,石狮办事处分为湖滨、凤里、宝盖、灵秀4个镇、办事处,相应成立妇联会。
至1997年,全市有湖滨、凤里、宝盖、灵秀、永宁、蚶江、祥芝等7个镇、办事处妇联会。在各村(居)委会建立115个妇代会。
二、主要活动
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石狮辖区广大妇女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石狮、永宁妇女参加军训队、看护队,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石狮、永宁等地侨乡妇女积极参加“反三征”斗争,掩护、支持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队,为石狮的解放贡献力量。
解放后,石狮、永宁、蚶江、祥芝的妇女干部积极发动妇女投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运动。1952年10月后,各乡镇妇联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引导广大妇女废除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1953年,各乡镇妇联发动和组织广大侨眷、侨属参加生产劳动,改变“嫁侨吃侨”的旧俗。1959年,组织妇女开展“巧姐妹”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公社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五讲四美”活动。1979年,石狮公社妇联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单位称号,永宁沙堤的李乌谅、石狮大仑的洪淑霜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0年石狮市妇联成立后,组织全市妇女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991年,成立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妇女委员会。“七一”前后,组织“巾帼建功”报告团到各镇巡回报告,激励广大妇女争做“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女性。12月2日,成立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各界捐资45万元,市政府安排土地,兴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1993年,市妇联创办新苗幼儿园、狮宁门诊部、欢乐今宵卡拉OK歌舞厅等3个经济实体,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和实践天地。是年,郑雪英出席全国妇女第七次代表大会。
1994年3月17日,市妇联组织成立石狮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当场为“扶贫路”建设捐款20万元。“六一”节期间,市妇联与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孩子明天责任”理论研讨会。11月中旬,举办基层妇干培训班,有140人受训。
1995年,市妇联组织全市妇女开展评选“七个示范基地”、“八名经营能手”、“九个岗位标兵”、“十大行业能手”等系列活动,把“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引向深入。“三八”节举行“通向北京”象征性长跑活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组织全市妇女围绕“平等、发展与和平”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1996年,全市妇女掀起“巾帼扫盲行动”热潮,各村均办起扫盲班,各级妇女干部组织扫盲对象人班上课。当年有11715名妇女脱盲,并有590名妇女参加农函大学习。6月1日成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会,并举行“海峡杯”家教论文大奖赛。
1991~1997年,全市组织妇女学雷锋小组123个,为民办实事达5000人次,涌现市级以上的“五好”、“文明”家庭800户。
第四节 归侨团体
一、组织机构
(一)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1991年7月19~21日,召开石狮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21人(其中港、澳代表42人),正式成立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石狮市侨联)。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98人(其中港、澳委员15人),常委25人(其中港、澳常委4人),主席蔡仲谋。聘任香港杨孙西等8人为市侨联一届顾问。
1997年11月11日,召开石狮市第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10人(其中港、澳代表20人),选举产生市侨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06人(其中港、澳委员20人),常委25人(其中港、澳常委4人),主席蔡世佳。聘任港、澳及石狮知名人士杨孙西等8人为二届名誉主席、卢温胜等14人为二届顾问。
市侨联为市一级人民团体,机关为行政编制,经费来源于市财政部分拨款、经营收入、华侨和社会赞助等。1997年4月,市侨联拆掉旧会所办公楼,与石狮市华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十层市侨联大厦,包括办公楼、住房、商场和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二)镇(办事处)侨联
石狮镇侨联成立于1950年12月。1951年4月晋江县侨联成立后,石狮镇侨联改为晋江县侨联石狮分会,管辖祥芝、蚶江、永宁。“文化大革命”期间,侨联停止活动。1979年侨联恢复时分为石狮公社侨联和石狮镇侨联。1984年石狮公社侨联改名为石狮乡侨联。1986年乡、镇侨联又合并为石狮镇侨联。1991年7月市侨联成立后,石狮镇侨联改名为石狮街道办事处侨联。1993年石狮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变更,石狮街道办事处侨联撤销。
蚶江镇侨联1960年成立晋江县侨联蚶江办事处。1979年12月成立蚶江公社侨联,1984年改为蚶江乡侨联,1985年改为蚶江镇侨联,延续至今。
祥芝镇侨联1957年成立晋江县莲塘区侨务工作委员会(时祥芝与蚶江的一些行政村合并为莲塘区)。1961年成立祥芝公社侨联,1984年改为祥芝乡侨联。1991年改为祥芝镇侨联,延续至今。
永宁镇侨联1961年成立晋江县侨联永宁办事处。1979年成立永宁公社侨联。1984年改为永宁镇侨联,延续至今。
凤里办事处侨联1996年9月成立。
湖滨办事处侨联1996年12月成立。
灵秀镇侨联1997年5月成立。
宝盖镇侨联1997年6月成立。
各镇(办事处)侨联为镇一级人民团体,经费以自筹为主,华侨捐资、镇(办事处)政府拨补一部分。
二、主要活动
50年代初,侨联动员会员投入土地改革运动,积极争取侨汇,发动农村的归侨、侨眷参加农业劳动,走自食其力道路。其间涌现大仑村侨眷妇女劳动模范许素华,赴京受表彰。还发动归侨、侨眷参与捐献“晋江华侨号”飞机1架,支援抗美援朝。石狮镇侨联组织侨眷、侨属以“投股”方式,创办缝纫社和文具社,解决70多名侨眷属妇女就业。
1953年,石狮镇侨联发起成立石狮公私合营华侨戏院筹建委员会,发动归侨、侨眷以“股份制”形式,创建石狮华侨戏院。至1965年全部还清本息,石狮华侨戏院转为国营企业。
1954年8月,创办石狮华侨子女补习学校。翌年9月,更名为晋江第一华侨中等文化学校。195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晋江华侨中学,成为正式公办学校,参加统一招生。
1959年,创办石狮华侨旅行服务社,作为侨联接待华侨和对外服务经营的场所(1960年该社转卖给省中旅社经营)。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各侨联发动侨胞、侨眷进口化肥支援发展农业生产,进口粮、油、副食品等物资,丰富侨乡副食品市场。
“文化大革命”发生后,侨联活动停止。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各侨联恢复活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华侨政策,平反归侨、侨眷中的冤假错案。
市侨联自1991年成立以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积极为石狮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建言、献策、出力。
积极开展对外联谊,认真做好接待工作。1991~1997年,市、镇(办事处)侨联委员参与组团出访157人次,先后出访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澳门;参与接待回乡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共177个团组,6326人次。
招商引资当“红娘”,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1991~1997年,全市侨联直接和协助引进的项目75个,投资额达1.36亿美元。建市以来,各侨联配合有关部门争取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资金达3亿多元。主动协助市委、市政府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和石狮操办近20场的产品展销、招商等经济活动。
弘扬侨联宗旨,热情为侨服务。19911997年,市、镇(办事处)侨联直接扶持创办36家侨属企业,这些企业有的已成为市、镇一级的骨干企业。6年中,处理人民来信233件,接待来访306人次,为侨服务项目达283项,为129户贫困归侨发放补助款6.01万元。市侨联还会同市人大侨委、侨台外事局等有关部门,对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侨务法规进行视察检查,解决有关华侨、侨眷的房产权、建房基地、墓地等纠纷问题,切实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政协委员中的侨界代表,积极参与各种会议和视察活动,参加各镇(办事处)政协活动组活动,向党、政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市侨联创办《石狮乡讯》(后改为《石狮侨报》),6年中出版25期、12.5万份,寄赠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胞”,让“三胞”了解石狮,增进情谊。
市、镇两级侨联委员热情开展侨务工作,先后有4人被评为省和全国侨联工作积极分子。1994年6月14日,市侨联副主席蔡世佳被全国侨联评选入全国“侨界十杰”,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
一、商会
(一)组织机构
民国24年(1935年),石狮镇已成立石狮商会。
1951年,晋江县第十四区(石狮)、第九区(永宁)先后建立区域性工商联筹备小组。1954年12月,晋江县工商联第一届代表大会在石狮召开,成立县工商联。石狮,永宁分别成立区工商联小组。1958年10月,石狮镇成立工商联分会,永宁、蚶江设工商联小组。“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组织活动。1984年12月,成立晋江县工商联石狮办事处,下辖石狮、蚶江、永宁、祥芝4个工商联活动组,会员共115人。
石狮建市后,1989年8月25日,召开石狮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正式成立石狮市商会。共有会员326人。商会没有挂工商业联合会的牌子,仍是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县级基层组织,承认并执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接受上级工商联(商会)的指导。商会成立后,发展基层组织,组建永宁、蚶江、祥芝、湖滨、风里、灵秀商会。
市商会的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38人,设常务理事24人,正副会长10人,名誉会长5人(香港3人,菲律宾2人),顾问4人(港澳3人,石狮市1人)。蔡明元任会长。第二届理事会(1993.12~1997.5)成员46人,设常务理事21人,正副会长9人,名誉会长5人,顾问28人、(港澳12人,菲律宾4人,石狮市12人)。吴夏云任会长。第三届理事会(1997年5月起)成员130人,设常务理事52人,正副会长9人,名誉会长16人(港澳8人,菲律宾6人,石狮市2人),顾问19人(均为石狮市人)。蔡火愿任会长。共有会员937人。
(二)主要活动
民国时期,石狮商会主要协调镇区内各业务关系,调整市场布局,调解经营纠纷等。抗日战争期间,在抵制日货活动中起一定作用。
解放前夕,石狮商会发动工商界人士捐粮捐款,或向各工商户借军粮军柴,积极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永宁工商筹备小组积极协助人民政府推销胜利折实公债,发动工商户捐资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1952年,工商筹备小组主动协助解决劳资关系、产权纠纷,发动工商户积极交纳税收,参加“五反”运动。1953年,动员组织商户参加物资交流大会,活跃城乡经济,粉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石狮、永宁工商小组成立后,动员广大工商户接受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时按量缴交税款;发动工商界家属创办石狮布鞋厂,自力更生,协助国家克服暂时经济困难。1964年,石狮工商分会开办夜校,组织工商界人士学习政治理论等,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工商组织停止活动。
1982年,石狮、永宁工商组织恢复活动后,积极助政府落实政策,平反历次政治运动中工商界的冤假错案。11月,石狮工商分会创办经济咨询服务部,积极开展商品引介,沟通产销渠道,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服务。
1984年后,石狮工商办事处带领辖区内各工商组织开展“三胞”联络工作,为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穿针引线。
石狮市商会成立以来,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会务活动。在石狮市人大代表当中,第一届有商会会员17人,第二届有21人;市政协委员当中,第一届有商会会员21人,第二届有30人。他们参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协商会、形势通报会、经济考察论证会等。经常通过征询意见书、深入企业调查等形式,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呈市领导参考。市商会召开会长办公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等各种会议时,经常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沟通政企关系,为市领导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指导决策提供依据。
商会理事中有海外关系的占95%以上,是商会开展对外联谊的优势。每年春节,商会向香港、澳门、菲律宾等知名“三胞”和社团寄贺年卡。1990年6月,商会领导人数人到香港,协助组建“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并于同年7月由市长组团参加该会成立庆典活动。1991年5月,会长陪同市长出访菲律宾,协助旅菲侨亲把50多个乡会联合组建为旅菲石狮市各乡联合会,并参加该会成立庆典活动。商会通过开展海外联谊,争取侨胞捐资兴办一批公益事业,引进外资兴办一批企业,对促进石狮经济腾飞起一定的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倡导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经济活动中,商会积极当好配角,协助在国内外举办各种展销会、洽谈会、订货会等,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市商会大力组织宣传、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992年,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石狮市三资、乡镇企业法制培训班”10期,在工商企业界内进行“爱国、敬业、守法”的教育。同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石狮市工商企业人才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人才,至1997年,举办法制、财会、电工、股票、营销、电脑、经营等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计49期,受训3120人次。石狮市商会工商企业人才培训中心,于1994年3月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先进集体单位”。
商会发动工商企业界人士,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开展扶贫救灾工作,推动“光彩事业”。1991年、1992年和1996年,先后共捐款200多万元,支持江淮流域、南平地区、龙岩长汀等地灾区和石狮市前厝贫困村。
1995年,商会组建职业介绍所服务站,至1997年,通过全国工商联渠道,向企业输送劳工1487人,介绍各地到石狮求职者就业1760人。
二、同业公会
民国26年6月6日,石狮第一家同业公会——什货业同业公会成立,会员31人。同月7日,成立石狮镇绸布业同业公会,会员17人。民国27年1月3日,成立石狮镇书纸业同业公会,会员45人。同月4日,成立石狮镇糖品业同业公会,会员34人。各同业公会成立后,协调同业之间的利益和冲突,团结同业企业,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对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石狮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民国时期出现的各同业公会结束了它的历史。
建市后,随着个体私营工商企业的大发展,1993年11月开始至1997年,陆续组建石狮市食品同业公会(1993年11月28日成立,会员36人),石狮市染整同业公会(1996年7月26日成立、会员23人),石狮市包装印刷行业协会(1996年11月25日成立、会员51人),石狮市鞋业协会(1997年3月1日成立,会员108人),石狮市纺织服装同业公会(1997年3月9日成立,会员460人),石狮市祥芝镇汽车运输同业公会(1997年3月28日成立,会员90人),石狮市旅馆业协会(1997年5月2日成立,会员126人)。各同业公会(协会)加强协商,组织参加展销会、订货会等,为石狮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
(一)组织机构
1984年7月,晋江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石狮镇分会,石狮乡分会同时成立(1987年石狮乡分会并入石狮镇分会)。同年10月,先后成立晋江县个体劳动者协会蚶江镇、永宁镇和祥芝乡分会。
1988年11月22日,石狮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筹备组成立。翌年7月14日,正式成立石狮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简称个协),下辖石狮镇、蚶江镇、永宁镇和祥芝乡等4个分会,共有会员5454人。至1997年底,市个协下辖灵秀、凤里、宝湖、蚶江、永宁和祥芝等6个分会,共有会员8110人。
(二)主要活动
1985~1988年,各个协分会相继开展“五好会员”和“信得过摊店”、“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
1989年5月,市个协筹备组成立治安组,配合职能部门,在“扫黄打丑”、“除六害”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6月,各分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者体育馆”捐款27.6多万元。市个协倡议开展“爱我石狮,爱我市场”活动,印刷倡议书5000份发至每个个体工商户。
1990年,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市个协组织个体工商户200多人,开展利民服务项目1400多件(次)。1991年,组织“文明经营户”、“信得过摊店”的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并选出8名表现突出的代表参加学雷锋巡回演讲。1992~1997年,组织个体工商户参加创建卫生城市、军民共建文明城活动。先后开展拥军活动9场,除到部队进行慰问联欢外,还义务为战士缝衣、补鞋、修表等。
第六节 其他团体
一、农民团体
(一)农会
民国22年(1933年)8月,在石狮成立第三区农会,会址在石狮爱群小学。下辖18个乡农会,会员1099人。农会的主要活动是协助管理农村公学土地,收缴公租、农业税等。由于政局动荡,几年后农会逐渐解体。
(二)农民协会
民国15年,中共党员董云阁、兰飞鹤在永宁一带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解放后,石狮辖区内各乡建立农民协会,负责农村基层工作,在贫雇农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干部,为农村建党建政打下基础。农民协会带领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投入剿匪镇反斗争。随着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乡村政权的建立,农民协会活动逐渐消失。
(三)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2月,石狮辖区内各公社相继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发动广大贫下中农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发生后,贫下中农协会活动停止。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恢复贫下中农协会组织,并根据中央的指示,组织贫下中农管理小组,负责“四管一教”(管理学校、商店、医疗卫生、社队财务,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工作。1982年,贫下中农协会撤销。
二、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
1982~1985年,晋江县科学技术协会先后在石狮镇、永宁镇、祥芝乡、蚶江镇成立乡镇科协。
1992年5月30日召开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及大会决议,选举产生市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1名,常委14名,副市长李闽鸿兼任科协主席。1997年5月28日召开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53人,常委21人,庄清水任科协主席。
市科协成立后,在市委和镇党委的重视下,调整、充实各镇(办事处)的科协组织,由科技副镇长(副主任)兼任科协主席,配备科技专干,做到有人员、有地点、有活动内容。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相继成立,至1997年底,全市共成立学会10个,协会8个,研究会2个,共有会员3000多名。
市科协成立以来,贯彻市委提出的“科教兴市”战略方针,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为石狮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详见《科学技术》卷)。
三、石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4年7月10日,召开石狮市文学艺术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石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市文联),选举产生石狮市第一届文联委员会,委员56人,常委18人,何敬锡任主席。至1997年,市文联所属市级协会、学会、研究会12个,共有团体会员4300多人。
市文联成立以来,团结全市文艺工作者正确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同台湾、港澳和海外文艺界人士的文化交流,为石狮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显著成绩(详见《文化》卷)。
四、石狮市体育总会
1989年9月30日,石狮市体育总会成立,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51人,常委27人,副市长邱家赞兼任主席。聘请市体育界元老及社会知名人士9人担任总会顾问。1992年4月,总会换届,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理事会),设理事36人,常务理事12人,邱家赞连任主席。聘请知名华侨6人任名誉会长,聘请海内外体育界元老及知名人士20人担任顾问或名誉顾问。至1997年,全市先后成立10个群众性体育协会,隶属市体育总会。
市体育总会成立以来,协助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大力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协调各体育单项协会的关系,为发展石狮的体育事业作了大量工作(参见《卫生体育》卷)。
五、石狮市红十字会
1990年5月8日,石狮市红十字会成立,有理事50人,副市长邱家赞兼任会长。1996年,由副市长何静彦继任会长。至1997年,下属基层红十字会组织9个,团体会员394人,个人会员580人。
市红十字会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都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组织义诊,慰问残疾人和五保户等。配合政府做好涉台事务,先后妥善处理海上渔事纠纷和走私偷渡事件计4892起,转发海峡两岸查人信件35件,解决海上遇难12起。1995年6月和1996年4月,渔民先后从海上捞起两具台湾士兵的尸体。市红十字会积极与台湾红十字会组织联系,根据死者家属的意愿,进行尸体火化,把骨灰带回台湾。1997年,市红十字会印发献血宣传材料,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同年6月5~6日,开展首次公民无偿献血活动,市委书记、市长何锦龙和其他党政领导带头献了血。通过体检共有508人献血10.16万毫升,占石狮市平均医疗用量的34.5%,为石狮市人民群众医病、治病做了一件大好事。
六、石狮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1990年5月8日,石狮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简称市卫协)成立,并相继在各镇卫生院设立卫协分会。
市卫协成立以来,加强对全市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进行医疗场所的整顿,建立个体开业医生考试发证制度,并开展医风医德教育,为发展石狮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七、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
(一)机构
1990年8月,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成立。同月,石狮市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同年11月20日,召开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残联工作报告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石狮市实施细则;选举产生石狮市残联主席团委员、主席、副主席;推选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993年5月,成立石狮市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至1993年底,各镇(办事处)先后成立残疾人协会。1994年5月,成立石狮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商委员会。1995年3月,成立石狮市残疾人劳动服务管理站,负责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具体实施和就业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等项工作。6月20日,召开市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市残联第一届主席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残联第二届主席团委员、主席、副主席;推行执行理事会理事长。8月,成立石狮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和各镇(办事处)及石狮市卫生院“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同年10月,市政府批准成立石狮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二)主要活动
1990年10月,在全市开展“捐赠一元钱,扶残作奉献”活动,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风气。这次活动共募集残疾人福利基金12.5万元。
1991年5月,开展首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各地组织慰问残疾人。以后每年“全国助残日”都开展活动。1991年8月,市选派1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泉州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5块金牌、3块银牌和3块铜牌的好成绩。10月,邀请国家儿麻矫治专家医疗队到石狮,为73例儿麻患者施行矫治手术。
1992年5月,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八五”计划纲要》。6月,市残联开办两期聋儿培训班,受训人员17人。10月,在全市开展残疾人状况普查工作。共为122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
1994年5月,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表彰“扶残作奉献”活动14个先进单位和5个先进个人。9月,开展捐资支持北京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活动,共募集资金9万元。
1995年,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共募捐残疾人福利基金23.5万元。
1996年,开展第二次全市残疾人基本状况普查,查出各类残疾人计5395人。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继续抓好三项康复工作,1996~1997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80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6例,儿麻矫治5例,聋儿培训12名。
八、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
1990年5月,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之后各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也相继成立计划生育协会。至1997年,全市有镇级计划生育协会7个,村级计划生育协会115个,协会会员占全市人口的9.79%,形成一支庞大的群众组织队伍,为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市做了大量工作。
九、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5月,召开石狮市关心下一代协会(1994年改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成立大会,选举协会委员35人,常委30人,黄际笔为主任。关工委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成员,吸收部分有名望的社会老人参加,以关心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为宗旨,设秘书组、革命传统宣教组、法制宣教组及保健活动组。关工委成立以来,领导机构进行3次调整,至1997年,有委员134人,常委43人,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允澄兼任主任。
市关工委成立后,各镇(办事处)、村(居)委会陆续成立协会(1994年镇级协会改称关工委)。到1997年,全市有镇级关工委7个,村级关心下一代协会62个。
(二)主要活动
1990年,搜集整理地下革命斗争资料,由15位老同志组成“革命传统报告团”,在全市中小学宣讲59场,听讲人数27350人。同年,举办“关心下一代成果汇报展”,在全市巡回展出照片321幅,历时16天,观众23870人次。
1994年8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校外德育辅导员制度的建议。至1997年,有8所中学、85所小学分别聘请285名老同志为校外德育辅导员。
1995年6月,发动社会各界人士68人与在校贫困生结对子,捐助人每人每年捐300元,连续三年,资助1名对象读完初中三年。
1997年5月,组织20名老同志到全市14所中学开展香港回归宣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时8天,接受教育学生达1.2万多名。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参与市五套班子领导到小学、幼儿园进行慰问活动,赠送礼品与礼金。
十、离退休千部协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5月,召开石狮市离退休干部协会成立大会,选举协会理事26人,常务理事19人,谢炮任会长。下设秘书组、学习组、福利组和社会组。嗣后,根据会员原职业,陆续成立税务、商业、粮油、教育、工商、卫生、祥芝镇直属机关等分会。
协会成立以来,会员人数逐年增加,领导机构进行3次调整。1992年4月起由吴清琪继任会长。至1997年,协会有理事116人,常务理事32人,会员821人。
(二)主要活动
1991年老年节,举办有157对老干部夫妇参加的金、银婚庆祝活动。1992年,联系华侨捐资40万元、社会捐资24万元,争取政府拨款50万元,建造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及添置设备。1993年8月,发动近百名老干部志愿遗体火化的签名活动,并发出“移风易俗,改革殡葬”倡议书。1997年7月7日,在市人民公园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纪念“芦沟桥事变”60周年文艺晚会,有300多名会员参加演出,观众3000多名。建立协会会员福利互助基金会,会员每人交300元(多交不限),至1997年底,基金总数达24万元。
十一、老龄工作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3月,成立石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苏富达兼任主任。1991年5月,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颜年安继任主任。全市7个镇(办事处),相继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简称老龄委)。在村一级成立老年协会,至1997年,共成立103个村(居)委会老年协会。协会均有固定的会所和活动经费。
1995年10月30日,成立市区老年人联谊会,由市区21个村(居)委会老年协会作为集体会员。理事长高铭群。
(二)主要活动
市老龄委成立以来,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维护全市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993年9月,成立老年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基金50万元(由市政府拨款、旅港同胞和旅菲侨胞捐款和企业捐款)。同时,有42个村级老年协会建立福利基金会,筹集基金达850万元。有6个老年协会建立为会员定期发放生活补贴金制度,享受此制度的老年人有3742人。
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对老年人实行优惠、优先、优待“三优”系列服务。至1997年,全市有8784位满60周岁老人领到泉州市人民政府发放的老年人优待证,凭证可减免半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上医院优先挂号等。
1995年4月,石狮市老龄委荣获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十二、老区建设促进会
1995年12月,成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4人,常务理事33人,理事75人。下设宣传组、业务组、联络组、财务组。吴清琪任会长。
促进会成立以来,配合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到革命基点村进行慰问,赠送书籍、慰问金等。1996年,由市政府拨款37万元支持各基点村的基本建设。1997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向77位“五老户”赠送光荣匾。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