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主要领导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06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主要领导活动
分类号: D225.55
页数: 6
页码: 551-55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主要领导活动情况包括领导经济建设、领导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石狮市 中国共产党 主要活动

内容

一、领导经济建设
  石狮建市伊始,市委根据省委确定石狮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精神,从石狮实际出发,实行“小党委、小政府、大社会”,深化改革,走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深入开展物价、税收、财务、信贷大检查,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管理,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和行政开支,改善宏观管理,确保经济工作正常运转。用好省府制订的石狮市对外开放的十六条政策,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石狮经济社会的发展。
  1989年,制定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商业、工业、农渔业、旅游业为支柱,以贸带工,大力发展贸工农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
  1990年,市委把经济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走少投入、中速度、高效益的路子,重点扶持和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加强内联外引,大力引进侨台资金、技术和管理,走出一条具有石狮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发展“中中外”型企业,进而出现成片土地开发的外向型经济路子。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完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办好农村经联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全市国民经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乡镇企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出口商品交售总值等10项翻一番。
  1991年,市委大力倡导“科教兴市”,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石狮经济的决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后实行国营企业税利分流,粮油购销体制改革和生产资料价格并轨等全省率先的改革。紧紧抓住农村开展社教的有利时机,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的各项工作,使农村改革向充实、完善、配套和提高的方向发展。
  1992年,市委大力宣传贯彻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精神和中共十四大精神,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石狮发展的“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为石狮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除思想障碍。市委及时调整全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立“十年翻三番,九五奔小康,奋斗二十年,建成小香港”的奋斗目标及战略对策。制定了有关鼓励公有制经济到石狮投资、发展第三产业、土地成片开发、引进高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建设沿海三条主干道为起点,加快形成“三星拱月”发展格局。
  1993年,市委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加快宏观调控,按照“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违法我查处,你倒闭我同情”的原则,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同时采取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强化税收征管,遏制物价上涨,清理房地产市场,为培育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并以建市五周年庆典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工业、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促进石狮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市经济总体规模实现比1988年翻三番,进入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第24位。
  1994年,市委提出“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力争在三年内形成石狮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强调“抓住机遇,再造优势,先人一步,加快发展”。把增创新优势的重点放在发掘和创造“海峡优势”上,发展港口经济,打通海路,跨越海峡,走向世界。并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以富帮贫,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在1994年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区、市)和经济发展实力“十强”县(区、市)评比中,石狮市分别名列第2名和第3名。
  1995年,按照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方针统揽全局,市委坚持“扭住中心,打牢基础,提高素质,增创优势,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经济分析会制度,先后到码头、开发区、农业基地进行12次的现场办公,及时帮助有关单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抓党建、促经济、创文明、奔小康、建新村”活动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致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扶持和引导全市企业走向上规模、上档次的路子,实施名牌战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同时,拓宽营销渠道。市委提出,以稳定石狮市场为重点,扩大石狮商品在国内、海外市场的流通渠道。市委、市政府除在石狮组织举办3次展销会、博览会外,还组织5次国外展销。市委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分别派员参加省、泉州市在深圳、香港、厦门举办的3次大型招商活动。出台一系列加大对台经贸合作力度的措施,在永宁镇建立对台贸易试验点,加快试验点硬件设施建设。当年,全市对台贸易额达500万美元,比上年翻一番。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规范农村合作基金,督促各家银行把贷款增量的30%投入重点企业综合开发。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突出抓好规划、交通和市场管理。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年,石狮市上升为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的第17位,还获得全国科技百强县市称号,全国邮电百强县市第一名。在基本实现“温饱型”小康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宽裕型小康工作计划,开展“创五好、上亿元、建新村”活动,培育示范点,推进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是年,石狮市人均国民经济收入、财政收入位居全国各县市十名之内,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第二名。14个“宽裕型”小康示范村验收达标,15个奔小康重点村基本达标。
  1996年初,市委根据石狮建市几年来形成的基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立志再创业、营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建设文明城”的第二次创业思路,把营造优势作为第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是年,着力强化经济体制继续先行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营造经济素质优势、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港口城市优势和社会环境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定关于鼓励外引内联、扶持重点企业、扶持企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性优惠措施,并提出以“创名牌、拓市场、上规模、促转轨”为主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立支柱产业与基础产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强化石狮市场辐射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市委把1996年定为全市“港口建设年”,集中市财政可安排财力的大部分,投入以码头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奠定基础。
  1997年,市委深入贯彻中共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第二次创业推进石狮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是年,市委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在开展招商年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卫生城市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组织攻坚,取得显著成果。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国有、民营企业开始向规范化股份制转制。把港口经济作为石狮市经济构成的基本特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纺织服装业,优先发展蓝色产业和旅游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和机械电子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引进科技和人才,推广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提高经济运行素质;扶持八大工业园和40家重点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协调银行落实支持重点企业、八大基地项目和新引进项目的资金投放,对企业逾期借贷的财政性周转金采取偿还再借、减免利息等办法,促进资金周转;继续实行分类查税、稽查预通知和结案限制制度,普遍核定企业纳税基数,调低联运行业、服装行业纳税基数和税收增长幅度,扶持主导行业的发展。全面实施宽裕型小康建设规划,修订宽裕型小康指标体系,在巩固、提高上年已达标的14个示范村的同时,重点抓好2个办事处和30个村的宽裕型小康建设。把增加集体收入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问题来抓,培育了一批稳定增加村级收入的具体项目。是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值居全省前茅,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市达标称号。
  二、领导精神文明建设
  1988年中共石狮市委成立后,把“扫黄”、“除六害”专项斗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数次组织各有关部门统一行动,开展大清查,并建立扫黄队、特种行业管理站等6支专业检查队伍,对“黄丑”做到常抓不懈、露头就打。市委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文化,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使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蓬勃开展。
  1990年3月,省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在石狮召开“军民共学雷锋、共建文明城”经验交流会。这是石狮建市后,上级在石狮召开的第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大型会议。5月,省委、省政府在三明召开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会上确定石狮市作为全省军民共建文明城试验点。6月,市委组织全市各部、委、办、局、镇(办事处)及村(居)委会主要领导200余人,分4批前往三明市参观取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石狮市1990~1993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规划》,指导全市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在石狮街道办事处九二路两侧划分8个片区,建立8个文明片区理事会,作为军民共建文明片区试点。12月27日,成立石狮市文明市民业余学校,随后,陆续成立以联建精神文明片区为依托的23所分校,作为向市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阵地。各片区还建立1支文体活动队、1支治安联防队、1支计划生育服务队、1个环境治理协调小组、1个移风易俗督导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1991年2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石狮市军民共建文明城市命名表彰大会,命名表彰1989~1990年度文明单位33个、文明村(居委会)7个、文明家庭81户、文明市民56人。
  1992年开始在市民中开展“读有益书,做文明人”系列活动。支持社会团体创办绿洲读书社,为市民群众提供读新书、读好书的活动场所。在城乡普遍开展“文明户”、“遵纪守法户”、“好婆婆、好媳妇”、“文明个体户”等评选活动。并开拓军民共建活动新领域,一批国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积极同驻军携手共建文明。5月,市委、市政府又命名表彰1991年度文明单位54个、文明村(居)委会14个、军民共建先进单位6个、文明家庭109个、文明市民59名,在各条战线树立典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是年,石狮市荣获福建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1993年1月,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石狮市市民文明公约》,共10条160字。并通过文明市民学校和各种宣传渠道,向市民进行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系列教育。下半年,乘石狮街道办事处区划变更之机,在凤里、湖滨2个街道办事处各村(居)委会及灵秀镇的塔前村建立22个文明片区,形成以村(居)委会为依托、部队挂钩、机关挂点、单位企业共同参与的共建特色。是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石狮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先进城市”称号,并授予蚶江镇和祥芝镇“十好文明集镇”称号。
  1994年,市委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省委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培训“四有”(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新人,提高全市干部群众总体素质的目标,继续深入群众性创建文明城活动。在文明市民学校、中小学、机关、企业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公道的教育。7月16日,五星村民许世默为抢救一名落井江西籍民工而献身。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授予许世默“见义勇为舍身救人好市民”称号,并号召全市人民向许世默学习。市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作出《关于通报表扬石狮市7.16见义勇为有关人员的决定》。市委还以创建全省卫生城市为契机,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卫生意识。根据全国第三次“扫黄打非”工作会议精神,市委组织有关部门,坚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遏制“黄丑”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市委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新建一批中小学教学楼、职工宿舍,建立民办教师退养制度,建设离退休教师之家。1994年,石狮市在全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总评中总分名列全省第三;教育六项督导检查验收达到省级先进县(区、市)水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五”达标验收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还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1995年3月,市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石狮市“爱国、敬业、奉献”报告团,由各界8名优秀代表组成,在全市巡回报告11场。市委确定1995年为城市管理年,制定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方案,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打击违规结合起来,促进“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的形成。不断深化军警民共建、联建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泉州市“文明杯”质量奖竞赛活动,有51家企业榜上有名。组织蚶江、祥芝两镇参加福建省沿海亿元镇创十好文明集镇友谊竞赛活动,蚶江、祥芝两镇再度被授予“十好文明集镇”称号。在农村中深入开展“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1995年1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石狮市“1994~1995年度创建文明城市竞赛优胜城市”称号。
  1996年3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调研团来石狮市调研。4月11日,市二届四次党代会召开,通过《石狮市“九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张家港式双文明城市的决议》。接着,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命名表彰1994~1995年度文明单位186个、联建精神文明先进片区6个、军地共建先进单位6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41名。5月,部署开展以党政机关为主要对象的“公仆杯”,以窗口部门单位为主要对象的“敬业杯”,以文明安全片区为主要对象的“新风杯”等文明创建竞赛活动。同时,继续开展评选文明市民、文明个体户、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新风户活动。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石狮市1996~1998年创建张家港式文明城市工作计划》、《石狮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石狮市创建文明安全片区三年工作计划》,指导全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月,市委召开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大力弘扬“团结、自强、务实、奉献”的第二次创业精神,把石狮建设成为“经济繁荣、风尚文明、生活充实、环境优良、社会稳定”的具有沿海侨乡特色的双文明城市。12月,经市委扩大会议审议,颁布了石狮市民基本文明守则5条,教育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
  1997年初,市委部署全市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和“满意服务、情暖侨乡”系列活动,全面推动创文明城市、创文明村镇、创文明行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在延续创建文明片区的基础上,强化片区的卫生工作和安全工作,着力创建文明卫生片区、文明安全片区,增进居民的舒适感、方便感、安全感和参与感。4月,召开中共石狮市二届五次会议,动员和组织全市力量,全面实施建设宽裕型小康新农村规划,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和中共十五大召开。为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八个一工程”,常年开展“读百部好书,唱百首好歌,看百部好片”活动,深化“爱国、敬业、奉献”教育。在组织开展学济南交警、漳州110、美岭村、孔繁森等先进典型的同时,市委培养和树立石狮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检察院控申接待室等一批先进单位、先进入物,在全市范围内广为宣传,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优良风尚发扬光大,社会正气上升。是年,成功推行以实行火葬为重点的殡葬改革,强化城市交通、市场、市容、卫生管理,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入和工作力度,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1996~1997年,市委、市政府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环境设施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公园、体育中心、图书馆;投入5500万元建设城区路网和绿化、美化环境;投入2000万元为科技办十件实事;投入4000万元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和教师安居工程等。还以政府拨款、社会集资的形式筹集300余万元,用于文明安全片区建设,并先后创立“教育基金”、“见义勇为基金”、“扶贫基金”、“优秀片区奖励基金”、“110基金”和“120急救服务基金”等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基金,各类基金总额已超过2000万元。1997年,石狮市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称号,教育“两基”、农村卫生初级保健均通过省级验收达标,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查验收,并再次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在1996年初评、1997年总评的全省第六届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中,石狮市进入全省创建文明城市一类达标行列,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