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经济违法查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05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经济违法查处
分类号: D924.309
页数: 3
页码: 531-5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经济管理中的工商行政管理,经济违法查处包括打击走私贩私活动,1950~1960年,境内投机倒把活动不突出,查处的案件不多。1962年12月,石狮镇投机倒把活动日趋严重,中共晋江县委组织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工作组,打假治劣,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某些不完善方面,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市工商、技术监督及其他有关经济执法部门将打假治劣列为新时期经济违法治理的重要工作的内容。
关键词: 石狮市 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 经济违法

内容

一、打击走私贩私活动
  1950~1960年,境内投机倒把活动不突出,查处的案件不多。1962年12月,石狮镇投机倒把活动日趋严重,中共晋江县委组织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工作组,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查,共破获投机违章案件125起,其中贩卖毒品1起,贩卖黄金8起,倒卖票证24起,倒卖华侨进口物资84起,粮油8起。缴获违章商品有黄金4.7两、布匹866米,总值1.79万元。当年,石狮镇(区)共查处投机倒把集团7个24人,投机倒把人员52人。1963年以后,每年均开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查处投机倒把和违章案件。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走私贩私活动日益猖獗。1980年,参与海上走私活动较为严重的有永宁、祥芝2个公社中的几个大队。其中永宁公社沙堤大队51艘渔船全部参与走私,涉及549人,占该大队人口数的67.73%。是年,加强反走私工作,充实基层单位缉私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查处走私贩私案件。1981年,在永宁公社梅林渔港建立海上缉私队,加强海上缉私工作;1982年,在石狮设立缉私检查站,加强陆上缉私工作,查获、处理一批走私贩私案件,至1983年海上走私贩私活动有较明显收敛。1986年起,一些不法分子用包裹大量邮寄旧服装进入境内贩卖,严重损害国格、人格、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是年,全面开展查处邮寄、贩卖旧服装工作,11月14日把查处的旧服装3100多件运往祥芝海滩焚毁;12月17日,把在石狮市场上查获的6000多件旧服装运往蚶江公路旁焚毁,刹住邮寄、贩卖旧服装的违法行为。
  1988年,因石狮从晋江析出,进行清理经济违法积案,共清理1987年前的积案530起,全部结案。上缴金额42.67万元;同时,继续查处走私贩私活动。全年共查处走私案件4起,查获走私旧服装7714件。全年共发案54起,结案41起,罚款12.75万元。查扣走私黄金1237克,走私进口手表1342只,电器14件,人民币70多万元及外币等,总案值超过100万元。
  1989年,针对石狮走私进口彩电、录放机、香烟、酒、旧服装猖獗;手段隐蔽,交通工具、通讯联络先进;石狮新湖、大仑形成走私聚结点,塔前形成走私物品中转站,逐步发展成为群众性、专业性的走私贩私活动的特点,中共石狮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打击走私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打击走私贩私违法活动,派出缉私工作队到走私源头之一的祥芝乡东店村蹲点,不分昼夜地在该村及海边巡逻,6月底7月初共查处走私进口香烟案130多起,查扣各类进口香烟1.2万条,9月,对新华三落埕走私旧服装销售点进行突击检查,共查封店面7间、旧服装56袋;同时,出动70多人对走私香烟聚结点马脚桥进行全面清理,共查扣走私香烟1955条。全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127起,发案金额491万元,结案938起,罚款497万元;查扣走私布料17粒(约25650米)、机械手表190块、石英表237块、香烟68833条、酒204瓶、录放机50台、彩电46台、旧服装2万件。
  1990年深入调查摸底,建立情报网络,发动群众举报。同时把车站(场)、联运站、交通要道和经常发案的居民区作为重点区域,把惯常性、团伙性作案和倒卖进口免税商品作为重点对象,重点查处香烟、布料、家用电器等物品的走私贩私活动。全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39起,发案金额348万元,结案308起,罚没金额262万元,其中查处走私贩私香烟案182起,没收香烟18094条,罚没金额42万元。查扣布料63255米、计算器7589只、彩电14台、空调机27台、录像机7台、酒514瓶、照相机172架、马海毛8744公斤、洋参24公斤。
  1991年,采取面上调查、点上侦查、路上检查、市场监管、发展耳目、布设内线等措施,重点打击香烟、电器等走私活动。全年共查处案件474起,金额达598万元,其中万元以上大要案50起,结案438起,罚款239万元。查扣走私物品有彩电71台、录像机61台、计算器6390只、手表1267只、空调器39台、对讲机112台、布料11.7万米、香烟62072条。同时还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积案清理小组,共清理原晋江县工商局石狮、祥芝工商所(组)遗留积案291起,罚款11.42万元。
  1992年,针对沿海走私禁而不止的情况,继续采取面上调查、点上侦查、发展耳目、建立网络等措施开展打击走私贩私活动。1月份贯彻国家工商局、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关于元旦、春节期间进一步做好打击香烟走私、整顿香烟市场的通知》,采取陆上查堵、市场监管、点面结合的办法开展缉私工作,共查获走私香烟6969条,捣毁贩私窝点1个。全年共查处走私贩私案件297起,查扣走私香烟4.42万条、彩电69台、空调机22台、电机10台。1993年共查处走私贩私案件53起,查扣走私香烟1.44万条、录像机53台、彩电9台、人造PU革1404粒。
  1994年起,贯彻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重点打击汽车、摩托车和电器交易市场中销私贩私非法活动。1996年2月,对全市50户电器、20户摩托车、6户汽车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登记造册,对无照经营或经营范围不符合的,限期办理。经检查,暂停销售6家,涉及摩托车13部、汽车2部。同时,宣传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杜绝私货上市。1997年,继续打击汽车、摩托车、电器和香烟走私贩私行为,重点查处大要案。
  二、打假治劣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某些不完善方面,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市工商、技术监督及其他有关经济执法部门将打假治劣列为新时期经济违法治理的重要工作。
  1987年,共查处制售冒牌服装的经营户44户,罚没金额3565元。1988年,查处制售假冒“阿里山”牌瓜子案和制售、贩卖假冒“嘉士拿”牌西装案各2起。
  1989年,针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日趋严重的情况,开展“打假”专项活动。查扣假冒“片仔癀”2660粒等假冒商品;赔偿厂方经济损失1.37万元;没收非法所得2.22万元;罚款2.86万元。还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违法违章活动。
  1990年,共查获假冒伪劣商品3万多件,查处非法制售假冒商品案3起。1991年,组织历时7天的“真假商品识别展览会”,展出50多个品种的真假商品,接待近3万名消费者的咨询。1992年,共查获冒牌服装5.27万件、鞋502双、电脑机绣软件715盒、香烟2679条、啤酒3845瓶,矿泉水1384瓶,罐头398瓶;组织2次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共销毁价值400多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
  1993年组织“打假”小分队,采取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查获冒牌服装8.13万件、鞋2360双、香烟1118条、饮料295箱、酒499箱等假冒伪劣商品;取缔制假售假窝点4个;组织4次公开销毁价值400多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1994年全年共查获制售假冒伪劣违法案件53起,发案金额280余万元,结案50起,罚款44.5万元。1995年,组织2次公开销毁价值达80万多元的服装、鞋、香烟、药品、饮料等假冒、伪劣商品;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处,其中较大的有古宅村蔡某某制售假酒窝点和塔前村王某某销售假冒摩托车窝点。
  1996年围绕“公平交易执法年”活动,结合节日、季节、时令开展查假治劣活动,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烟、酒、副食品、饮料、保健品和假劣农药、种子、化肥的违法行为;查扣假冒伪劣商品有食品3708包,营养品、罐头、饮料5343瓶,假冒调味品2578瓶(包),假烟5742条,假酒280瓶,冒牌煤气灶、热水器20台,盗牌光盘1218片,假冒服装6808件、鞋1910双。并组织2次公开销毁价值150多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
  1997年,共查获制售假冒伪劣违法案件106起,案值248万元;查获非法传销案件9起,查扣非法物品价值50多万元,给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分子以应有的打击。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