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0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F272.2
页数:
3
页码:
503-5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经济管理中的计划管理,管理机构与计划编制与执行,民国38年9月,晋江县解放后,县建设科负责计划协调工作,境内的区公所和石狮镇开始配备兼职干部,负责辖境内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研究。1955年起,县成立计划委员会,今石狮境内各乡(镇)、公社均设专(兼)职计划人员,负责贯彻实施县下达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内容
关键词:
石狮市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内容
一、管理机构
民国38年(1949年)9月,晋江县解放后,县建设科负责计划协调工作,境内的区公所和石狮镇开始配备兼职干部,负责辖境内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研究。1955年起,县成立计划委员会,今石狮境内各乡(镇)、公社均设专(兼)职计划人员,负责贯彻实施县下达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文化大革命”期间,县计划部门瘫痪,境内计划工作停顿。1969年11月,晋江县设立计划组,1976年10月改为县计划委员会,石狮境内计划工作基本没有中断。1988年石狮建市后,于当年11月成立经济局,并在经济局下设计划统计科,1996年3月计划统计科分设为计划科和统计科,计划科编制3人,具体负责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二、计划编制与执行
石狮建市伊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直接由市政府制定安排,1989年2月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三级扩干会提出当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96亿元;国民生产总值3.3亿元,乡镇企业产值4亿元,财政收入0.27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当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各项计划任务,为全市的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1990年,是国家进行经济治理整顿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市场优势,实现工贸并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当年计划社会总产值(现价,下同)10亿元,比1989年增长10.62%;国民生产总值5亿元,国民收入4.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建市初期工业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市政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业指导思想,在信贷资金、市场拓展、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确定一批重点倾斜扶持项目,确保各项计划任务的完成。当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0.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5.72亿元,国民收入5.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2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指标。
1991年,石狮市制定第一份五年计划,即1991~1995年的“八五”规划。“八五”计划是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6年翻两番、本世纪末翻三番的总体要求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社会总产值年递增16%,到1995年达到22亿元,比1990年翻一番;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15.5%,到1995年达到11.5亿元,比1990年翻一番;工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4.6%,到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比199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年递增16%,到1995年达1.2亿元比1990年增长76.47%,城乡人均纯收入增长10%,到1995年居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
1992年,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对“八五”计划进行调整,制定到2000年的目标,提出“十年翻三番,九五奔小康,再拼二十年,建成小香港”的奋斗目标。国民生产总值19911995年计划平均增长率为45%,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40亿。1996~2000年平均增长率为15.5%,至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80亿元,人均2万元,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2000~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三番。
在“八五”计划期间,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大力鼓励股份制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大抓软硬投资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确保国民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八五”计划各年度计划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中1992年经济增长尤为迅速,当年全市实现社会总产值30亿元,比1991年增长103.06%;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比增95.91%;国民生产总值18亿元,比增104.5%;财政收入1.48亿元,比增65.6%。至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8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5.6%和28.1%;财政总收入3.225亿元,比增6.84%;人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421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分别比增24.3%、20.7%和22.4%。全面完成1992年调整的“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7名。
1996年制定《石狮市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九五”计划主要经济计划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到2000年达88亿元,平均年增长17.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5万元;财政总收入达6.2亿元,平均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75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4%~5%。2010年规划纲要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250亿元以上,10年平均增长1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万元,接近当时发达国家水平;财政总收入达15亿元,10年平均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8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以上(扣除物价因素),两者10年年均实际增长为2%~4%。至2010年,全市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总体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支柱产业形成规模并发挥主导作用,科技教育超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达,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产业结构合理、稳定、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先进国家水平,市民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区位优势明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着“扭住中心、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增创优势、协调发展”的工作主线,努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决定将1996年作为全市的科技发展年、港口建设年,为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各项任务开好局,起好步。当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计划指标:国民生产总值61亿元(现价,下同)、工农业总产值93亿元、财政总收入3.628亿元,分别比增16.2%、19.2%和12.5%;城市居民生活费收入0.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465万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4%。全市人民在“第二次创业”开局之年,努力拼搏,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3%,比增16.6%;工农业总产值93.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7%,比增20.7%;财政总收入3.675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3%,比增13.97%;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收入人均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485万元,分别比增11.9%和18.3%。
1997年,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转轨,培育特色,提高素质,增加总量”作为总揽经济工作的主线,推动全市人民第二次创业上新的台阶。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2.5亿元、财政总收入4.1718亿元,分别比增18%、20.1%和13.5%;城市居民生活费收入0.8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55万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宽裕型”小康达标计划,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2.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4%,比增15.92%;工农业总产值113.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5%,比增19.60%;财政总收入4.182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25%,比增13.78%;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收入人均7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分别比增4.8%和5.2%。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