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95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建筑业
分类号:
F426 .9
页数:
4
页码:
425-42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民国时期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建筑业
城镇建设
石狮市
内容
第一节 建筑队伍
民国时期,石狮房屋建筑由私人营造商承揽,雇用工匠施工,工人多来自惠安等地。施工队伍一般以带有血缘、地缘关系的人员组成。这些工匠队伍均为师徒从属关系。徒弟学艺,对师傅需绝对服从。一般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建筑技术均为师徒传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整顿建筑队伍。1955年石狮建立登记站,对建筑工人进行清理登记。70年代前,建筑工人文化程度较低,但经过长期的实践,施工经验丰富,不少人成为能工巧匠。他们不仅承担境内主要民用建筑,而且还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建设。1981年境内有建筑施工队伍200多人。此外,还有分散在农村的民间建筑施工人员。为提高建筑专业水平,确保建筑质量,城建管理部门对建筑队伍进行技术培训。
1988年石狮建市时,共有建筑工人94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8人。后随着大批外来建筑企业进驻石狮参与城镇建设,建筑工人队伍发展迅速。1994年,全市共有建筑施工人员2万多人。为进一步增强石狮市属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市国土建设局对建筑队伍进行考核,经考评合格后发给技术经理、技术队长、施工员的等级证书,并坚持持证上岗。有的企业还从福州、厦门等地引进工程技术人员,提高队伍素质。1996年,蚶江、永宁2家建筑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还有部分外来建筑企业因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被清退,建筑工人队伍随之锐减。1997年,全市有市属建筑企业施工人员134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3人。此外,还有驻石狮市的外来建筑企业施工人员1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
第二节 建筑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未建立建筑企业。直至1956年,才组建晋江县第二建筑公司(后改称石狮市第一建筑公司)。1962~1963年,石狮、祥芝、蚶江、永宁等公社相继成立建筑业管理站。1981年,境内有石狮、祥芝、蚶江五级建筑企业3家,未定级建筑企业有永宁1家。石狮建市后,全市有建筑企业7家,另有外来建筑企业数家。1994年,全市建安企业增至90家,其中外来企业82家。1996年,有2家建筑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并有部分外来建筑企业因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被清退。1997年,全市共有建筑企业47家,其中市属建筑企业6家,外来建安企业41家。石狮市主要建筑企业有如下3家:
石狮市第一建筑公司 前身为晋江县第二建筑公司,组建于1956年,曾是晋江地区工农业、国防、基本建设的骨干施工企业。1961年,由地方国营体制改为县办集体企业。1994年入选全国“集体施工企业综合实力500大”。 1996年9月经福建省建委批准由三级资质晋升为临时二级资质施工企业。1997年有职工650人,其中工程技术、经济、会计、统计人员105人;高中级职称人员20人。企业资本金102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80万元。年完成施工产值3200万元,完成税利250万元。工程质量优良品率占建筑面积的40%。
石狮市第二建筑公司 前身为1962年成立的石狮建筑工人管理站。1963年改建为石狮公社建筑修缮队。1975年改称石狮建筑工程队。1984年购置配套机械设备,并经晋江县建委批准成立为晋江县石狮建筑工程公司。1989年更名为石狮市第二建筑公司。1994年由四级企业晋升为三级企业。1997年有职工300人,其中工程技术、经济、会计、统计人员41人;高、中级职称人员6人。企业资本金6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41.7万元。年企业总产值1520万元;完成税利87.4万元。
石狮市制冷设备安装公司 公司成立前是重庆通用制冷成套工程公司驻闽工程部,1988年经与石狮湖滨集团协商,由石狮出资金,重庆方面出技术人员组建而成。1997年公司拥有注册资金48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净安装总产值480万元,施工机械设备50万元;有职工126人,其中管理人员42人,工程技术人员31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8人,技术员20人。1997年8月经福建省建委批准为三级安装施工企业。
附:外来建筑企业
1988年后,大批的工业民用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港口建设工程相继动工,大量外地建筑安装队伍到石狮参与竞争投标。陆续有中建总公司及交通、能源、冶金、航空等部门的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承包石狮建筑工程。1989年有外来建安企业26家,1994年增加到82家,有施工人员2万多人。这些企业到石狮后大部分能发挥优势,开拓创新,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并在石狮设立分公司、工程处、基地。在市场竞争中,有部分企业被淘汰或因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被清退。至1997年在石狮的外来建安企业有41家,其中一级企业20家、二级企业11家、三级企业10家。
福建省第五建筑公司石狮分公司 1993年2月在石狮注册登记的国有一级施工企业。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被泉州市政府评为“城市建设先进单位”。至1997年12月,有职工900多人,管理人员113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5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32人。拥有高层塔吊6台,人货电梯2台,高速井字架5台,混凝土泵送成套设备和自动过磅搅拌机各2套,装卸机4部,高层外墙提升架、钢筋加工对焊机,大、中、小钢筋冷拉机,大型弯曲机、压土机等机械设备26台(部);钢筋车间2个,年加工钢筋2000多吨。该公司年均完成产值近亿元。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承建18层以上高层建筑和1万平方米以上多层建筑10余幢,包括19层兴闽商厦、22层石狮公务大楼、23层石狮建行大楼等,有多项工程被评为石狮市优良工程。
交通部三航六公司第一施工队石狮项目部三航六公司系交通部所属国家一级企业,其第一施工处于1985年6月进驻石狮,参加石狮的港口码头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1985~1988年承建石狮祥芝、祥农渔用码头。1992年7月至1997年12月共承建12.4公里的道路建设。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承建石湖万吨级码头,靠船泊位长200米、宽400米,引堤长550米、宽16米,该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1997年11月承接石湖3000吨级码头及石狮东埔陆岛客运码头的施工任务。在道路稳定层施工中采用粉煤添加技术,石湖万吨级码头的沉箱采用500吨沉箱钢筋笼一次性绑扎成型及混凝土一次性浇注技术和水下基础爆破夯实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至1997年12月有职工118人;管理人员22人,其中中级技术职务人员5人,初级技术职务人员7人;工程技术人员4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1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4人,初级技术职务人员40人。拥有载重200吨、500吨起重船各1艘,2300匹、2500匹马力拖轮各1艘,8立方米挖泥船1艘,400吨方驳1艘;其他机械设备30台(部)。
第三节 建筑设计
解放前,石狮的民用建筑设计多由建筑业主和泥水匠共同完成,房屋大都是砖木、石木结构。因地处沿海,绝大部分民房用花岗岩石砌墙。30年代后,华侨投资在家乡建设钢筋水泥结构的住宅楼或商住楼,开始采用西方建筑设计风格,或追求中西结合,力求造型新颖、美观,形成独特的闽南侨乡特色。
1954年华侨创办石狮戏院,是全省第一家华侨戏院,采用石、木、钢筋混合结构。1956年石狮成立建筑生产合作社。1961年成立石狮建筑工人管理站,开始有设计人员。但直到1988年境内有6家建筑企业和1家安装企业,无专门设计机构。1988年后为适应石狮市建筑市场对勘测设计技术的要求,向泉州、厦门、福州及省外引进建筑设计人员。1989年7月组建石狮市规划设计室,人员10人,隶属市国土建设局。1992年成立测绘队。1993年1月测绘队取得测绘资质。至1997年完成红线放样600多公顷,完成土石方测量预算200万立方米。1989~1997年市规划设计室共完成设计项目36项,其中城镇规划设计10项,包括市中心区2个专业规划,8个片区规划;市政设计16项,包括市政道路2.83万米,排水沟5215米;工业民用建筑设计10项,设计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
1997年石狮市建安企业设计施工水平达到2~4级,其中石狮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达到2级,各建筑工程公司基本能设计施工完成7~16层大楼建筑。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