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市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94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市区建设
分类号: TU984.257
页数: 15
页码: 401-415
摘要: 本章记述了80年代初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市区建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市区建设 城镇建设 石狮市

内容

第一节 市区规划
  80年代初,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到石狮视察,对该镇的城建规划十分重视,指示省建委对石狮镇的城建规划加强管理。1981年省建委委托兰州市政工程设计院完成石狮镇东西2.3公里、南北2.1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量。1983年7月,晋江县建委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石狮镇区规划,近期规划为2.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为3.6平方公里。1985年石狮乡与石狮镇合并,省建委委托泉州市规划办对镇区规划进行修改调整,修整后的石狮镇近期规划3.7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5.33平方公里。随着石狮的经济开发与建设,1987年建成区面积已由原来1.8平方公里拓展至3.6平方公里。
  1988年3月,石狮建市筹备组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研究院到石狮编制《石狮市总体规划》,并于当年9月编制完成,同时编制全市测绘地形图。1990年8月,省人民政府在石狮现场审定批准该规划,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中心区布局规划、交通规划、工程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城市性质确定为著名侨乡、贸工城市,总体布局以石狮城市中心区带动蚶江、祥芝、永宁3个沿海集镇组团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规划要求一种与石狮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相适应的布局方式,以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1990年,市人民政府制定《石狮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工业小区、路网、排水排污、居民区、自来水管线等具体规划并分期实施;抓好防震减灾规划、旧城改造管理,使城市规划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建设发展的需要,市区和沿海3镇建设超常规发展的状况以及港口规划建设的因素,于1993年7月对原总体规划进行调整。1994年6月,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石狮市调整后的规划,将城市性质定为贸工港口城市,规划面积159.92平方公里,中心区规划40平方公里,以蚶江、祥芝、永宁三组团拱托中心区,形成“三星拱月”城乡一体化的格局。
  至1997年,石狮市先后与省城乡设计研究院、省闽东南地质工程勘察公司、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福建林学院园林规划设计室、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设计室、省勘测设计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道路交通工程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完成《石狮市道路红线规划》、《石狮市中心区抗震防灾初步规划》、《石狮市中心区环境规划》、《石狮市中心绿地系统规划》、《石狮市中心区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石狮市供电网规划》、《石狮市消防规划》、《石狮市交通管理规划》。同时由市邮电局、市国土建设局规划设计室、市供水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编制完成《石狮市电讯规划》、《石狮市中心区排水排污工程规划》、《石狮市中心区主干道红线规划》、《石狮市给水规划》。
  在城市中心区和沿海三组团实施建设的同时,抓紧完善对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化设施服务区等详细规划和编制,加强对建设规划的管理监督。在发挥基础设施初成网络优势的同时,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突出码头建设,营造港口城市。以凤里、湖滨街道办事处和宝盖、灵秀镇为基本范围,构成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行政管理、商贸、金融、科技密集型产业为一体,配套新型住宅、商务、旅游、文化设施群体,对全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体系、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衔接。沿海经济区以蚶江、祥芝、永宁3镇为基础范围,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速口岸经济建设,以港口城市为主要依托建成泉州次中心港,支柱产业科学分布,发展纺织服装业、鞋帽包袋业、食品加工业、电子机械业、塑料五金业、旅游业,从而形成沿海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体系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和外商、台商投资区,并与市区相结合,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街道建设
  清代,石狮做为泉南农村集镇,其商业街市格局已初步形成九街五围十一巷五埕六墟七社八券规模。九街即赤墟街、后向街、上帝街、布墟街、土地街、卖鱼街、大仑街、糖房街、福全街;十一巷即施厝巷、朱厝巷、井仔巷、布袋巷、三落巷、大石巷、祠堂巷、马宫巷、仙公巷、卞厝巷、下邓巷。街巷布局较为狭窄,街道宽仅3米左右。
  民国16~22年(1927~1933年),华侨倡导投资拓宽旧街道,并新建民生路、新华路、聚仁路、后花街、东村街、城宫顶、城宫下街、马脚桥、新街仔、建兴街和新兴街等街道。民国24年,兴建太原路、福建路、龙泉街。并由当地商会组织商店对城隍街、糖房街、大仑街、新兴街进行修整,铺设水泥路面。民国26年,主要街路有民生路、新兴街、新街仔、东村街、后花街、福建路、卖鱼街、大仑街、马脚桥、新华路、聚仁路、龙泉街、太原路、城隍街、糖房街、福全街。至解放前夕,石狮已初具商业街市规模。
  解放后,旧街市路面逐步得到改造。1978年铺设戏院大街(今人民路)方石路面。1980年,石狮镇政府征地32亩,于1981年8月动工修建万岁脚至石蚶路口(今邮电大楼)土路,长830米、宽26米,1983年5月铺设沥青路面,1987年3月铺设水泥路面,并延伸至汽车站,取名新大街(今九二路东段)。1986年由晋江县土地管理局征用新华、大仑、林边、曾坑、长福等村150多亩土地。1987年3月动工修建南环城路共3.6公里(其中富民桥至石金路口宽30米,石金路口至长福路口宽26米),同年10月建成土路。1981~1987年,石狮镇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翻建新华路、跃进路、九二路西段(富民桥至万岁脚)、布衣街、聚仁路、宽仁路、馆顶路、西新路、延平路、东村路、太原路、人民路、群英北路、建兴街、福建横路、大仑街、农贸路、民生路、上帝街19条街路面。1988年3月铺设由富民桥至石金路口长1500米宽28米的柏油路面。
  建市后,石狮原镇区由一个农村集镇升格为省辖县(市)级市区,原街区已不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从1988年开始,石狮市人民政府规划和建设新市区,拓宽改造途经市区的公路主干道,新建市区东西南北走向及环城18~56米宽的主次干道。至1997年,市区共修建公路主干道5条总长9179米;新建翻建20条街道,其中主干道10条长25133.6米,次干道10条长4397.6米。全市区共有68条街道,53条巷路,其中主要商业街道18条,城市建成区由1987年的3.6平方公里拓展至8.01平方公里。
  第三节 房屋建设
  建市前,石狮的房屋主要是民用住宅,只有少数的公共建筑。1985年镇区房屋建筑总面积10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9.2万平方米,占65.97%;办公用房1.1万平方米,占1.05%;工业交通仓库用房面积16.7万平方米,占15.92%;商业服务性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占13.63%;教育科学医疗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占2.67%;文化体育娱乐建筑面积0.4万平方米,占0.38%;其它房屋面积0.6万平方米,占0.57%。1987年镇区房屋总建筑面积已达120万平方米。建市后石狮镇区升格为县级市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房屋建设也随街区拓宽而增加。1988~1997年陆续开发建设公共建筑、商住楼、住宅楼、标准厂房,十年累计房屋建设总投资43亿元,总建筑面积910.6万平方米。1997年市区房屋总面积103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宾馆、金融、邮电等服务性用房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住宅面积611.66万平方米。
  一、公共建筑
  石狮建市前,只有党政群机关、商业、供销社、银行、学校、影剧院、汽车站等少数公共建筑。建市后,石狮市人民政府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把市政府及其行政经济管理机构和外来办事机构集中布局在东西二路林边段和曾坑段两侧,将新的海关、金融办公大楼及酒店服务业建筑分布在东西二路大仑段两侧。1990年后,随着新商业街的建设,新市区范围逐渐拓宽,沿街两侧建设5层以上的商厦、商住楼等建筑。新的大型公共建筑逐渐形成石狮城市建设新景观。1988~1997年,石狮市区共建设236座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12层以上主要高层建筑32座,建筑面积51.04万平方米,占公共建筑总面积的34.05%。
  (一)机关公务建筑
  1985年,石狮有机关办公用房1.05万平方米,仅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1988~1997年石狮市区共新建市党政公务大楼、烟草大楼、工商行政大楼、国防大厦、人民法院办公楼、检察院办公楼、海关业务大楼、商检综合楼、公安局办公楼、安全局办公楼、国土建设大厦、国土综合楼、城监大队办公楼、内务局办公楼、计生委综合楼、国税综合楼、地税综合楼、边防大队办公楼、教育局办公综合楼等19幢机关公务建筑,总建筑面积11.16万平方米。
  党政公务大楼 位于东港路南侧,22层框剪结构,占地6.07万平方米。建市后中共石狮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筹建办公楼的资金用于建设公路和海关业务大楼。1996年元月正式动工兴建新办公大楼。1997年元月主体大楼封顶。总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
  烟草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林边段。1994年12月建成,为9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025平方米。中共石狮市委借用部分层楼为办公场所。
  工商行政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林边段。1993年11月建成,为1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49平方米,其中部分楼层由石狮市人民政府部分职能部门借用为办公场所。
  国防大厦 位于东港路口。1997年2月完成主体工程,为6层框剪结构,建筑面积4343平方米。
  法院办公楼 位于东西二路林边段南侧。1991年10月建成,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07平方米。
  检察院办公楼 位于东西二路中段。1994年3月建成,为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
  海关业务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林边段,12层框剪结构。1995年3月建成,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65平方米。
  商检综合办公楼 位于灵秀镇塘园村。1997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为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209平方米。
  (二)教育医疗建筑
  1975~1985年,石狮镇由华侨捐资建设的学校建筑面积9702平方米。1985年全镇共有1所中专、2所中学、33所小学和3所医院、卫生院、诊所,学校、医院建筑总面积2.82万平方米。1988~1997年新建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总建筑面积9.06万平方米;迁建4所小学,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新建妇幼保健院防疫站大楼及市医院新住院楼,总建筑面积达2.25万平方米。
  石光中学 位于群英路。民国34年(1945年)兴建,占地3.2公顷。解放后陆续扩建校舍,至1987年学校总建筑面积7490平方米。1988年后华侨、港澳同胞捐资,相继建成体育馆、科学楼、图书馆、秋水楼、玉燕楼、子备楼、汉源楼、春风楼、春华楼等建筑9幢,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华侨中学 位于九二路。1954年建,原为华侨子女补习学校,占地1.89公顷。1987年学校建筑面积7283平方米。1988年后建设教师宿舍食堂综合楼、侨馨大厦、教学楼各1幢,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
  石狮市教育中心 位于东西二路林边路段。1991年9月兴建,1993年7月竣工,有办公综合大楼、教学楼及招待所共5幢,用地1.11公顷,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市委党校教学楼 位于长福村,南北二路东侧。1997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为7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
  鹏山师范学校位于彭田村,1987年已建有教学楼、教师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音乐裙楼,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1988~1997年新建宿舍楼及实验教学楼各1幢,建筑面积6286平方米。
  石狮市医院 位于九二路,原为石狮医院,占地6300平方米。1988年有门诊楼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1990年建成住院楼,建筑面积2716平方米;住院部有床位150张。1993年5月,旅菲华侨捐资1100万元在北环路兴建该院新门诊大楼、病房楼、医技楼及总体排污等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住院部有500张床位。
  石狮卫生院 位于群英南路口。原院址在新华路,1985年迁至群英南路建新门诊部、住院部,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三)文化娱乐设施
  1985年,石狮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建筑面积4257平方米。1988~1997年,通过“三胞”捐资、群众集资、政府投资等形式,先后兴建文化中心、展览馆、公园、游乐园、电影院等文体娱乐设施,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
  文化中心大楼 位于农贸路,旧体育场北侧。1988年建成,占地3亩,7层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老人协会、体育协会、南音社、文化馆、图书报刊阅览室等。
  广播电视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15层框架结构。1994年10月动工兴建,1995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
  石狮影剧院位于人民路中段。1955年建成,内设1016个座位。1992年经鉴定为危房,停止营业。
  狮城影剧院 位于民生路。建于1979年,1989年续建,占地6亩。内设1300个座位。
  新世纪电影城 位于东西二路林边路段,占地3000平方米。1997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内设2个小规模电影放映厅,各有216个、150个座位;3个自选电影放映厅各有10个座位,并设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设施。
  文林图书馆 位于曾坑村。1997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18平方米。
  亚洲保龄球馆 位于曾坑村驴驼潭。1996年4月建成,为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
  五星村乒乓球训练基地位于凤里街道办事处五星村。1993年7月由五星体育协会和五星小学联合创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有乒乓球桌10台、发球机1台。该基地培养的运动员多次在省、泉州市级比赛获前3名。
  (四)商业服务建筑
  解放后,石狮镇相继兴建银行、邮电营业楼、五交化商业楼、糖烟酒营业楼、供销社营业楼及百货大楼等公共建筑,均为3~5层砖混结构。1985年镇区有商业服务业用房14.31万平方米。
  1987年9月完成石狮市侨乡商业城第一期工程。商厦占7090平方米,是当时全省十大专业商场之一。
  1988年后,石狮市区规划为商贸城,布局采取集中与沿海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多中心、分层次、分阶段的格局。全市性的商贸设施主要分布在2条横贯东西主干道之间地带上,有效地组织各种商品服务活动,安排16处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的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商业用地,并辅以其它各种类型的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购物中心。对原旧区保持传统的商业中心地位及布局形式,并加以改造,同时开辟步行商业街区。在“九二路”(新大街)保持金融、旅馆及其服务设施布局。1991年建成振狮大酒店、环球商业大厦。1993年建成松苑大酒店。1995年建成信义大厦、联谊商厦、鸳鸯池商业中心。1995年建成侨乡商业城第二期工程。1996年建成德辉广场、兴闽大厦。1997年建成建联大酒店、华林饭店。至当年底,市区大型商业及金融、邮电、酒店等服务性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
  侨乡商业城位于九二路,占地7837平方米。1986年9月、1992年10月先后分两期工程开工,并相继于1987年8月、1995年10月竣工。主楼建筑21层,裙楼建筑10层,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
  信义大厦位于东西二路大仑段,22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1995年11月建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
  兴闽商厦 位于南北一路,20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1996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
  联谊大厦 位于人民路,22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1995年建成,用地面积1255平方米,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
  环球商厦 位于东西二路大仑段。1991年8月建成,为7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
  鸳鸯池商业中心 位于鸳鸯池公园左侧。1995年8月建成,其中1~3层为店铺,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
  德辉广场 位于东西二路曾坑段北侧。1996年12月建成,主楼6层、裙楼7层(地下1层,有400个停车位),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是当时全省单层商场面积最大的建筑。
  侨联商厦 位于群英路。1992年拆除原石狮公社侨联三层办公楼,并兴建侨联商厦,1993年完成主体工程,为13层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
  中国银行大楼 位于九二路,5层框架结构。1987年建成,建筑面积1222平方米。
  工商银行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15层框剪结构。1992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8583平方米。
  兴业银行大楼 位于曾坑5号工业区,22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1995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
  农业银行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 大仑段,20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1995年7月动工,1997年5月完成主体工程,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
  建设银行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大仑段,23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1994年9月开工,1996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人民银行大楼 位于东西二路,1992年9月建成,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87平方米。
  邮电建筑 建市前,市区仅有群英路邮电支局3层楼1幢。1995年3月在九二路建成邮电大楼,14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081平方米。1988~1997年先后兴建3幢邮电建筑,总面积1.51万平方米。
  二、住宅建设
  1962~1963年石狮镇在大仑村建造华侨新村,占地9亩,建有11幢别墅楼。1982年在石永路东北侧建商住楼。1983年由石狮镇征地48.13亩,在湖东公园旁建湖东华侨新村。至1985年全镇共有住宅建筑面积69.16万平方米,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65.92%,其中1949年前建的占21.53%,70年代建的占22.65%,80年代建的占44.28%。1987年镇区住宅建筑面积已达75万平方米。1988年后相继开发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楼和商住楼、商品楼、民用住宅楼,并由传统的土木结构、石砖结构转向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设计装璜也趋向豪华、美观、舒适。1988~1997年市区共建设各类住宅楼总建筑面积611.66万平方米,其中由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安居工程”公寓楼5幢、商住楼2幢,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另有教师“安居工程”公寓楼6幢,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灵秀镇、宝盖镇实施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建市后新建、拆建房屋建筑面积分别达60万平方米和39万平方米。10年市区住宅建设面积累计536.66万平方米。1997年底市区住宅总建筑面积611.6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
  湖南新村 1982年经晋江地区行署批地10亩,在石永路东北侧建设商住楼,共12幢298套房,其中4层楼4幢,5层楼7幢,6层楼1幢,总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
  湖东华侨新村 1983年在湖东公园旁征地48.13亩,兴建华侨新村。至1997年已建成6层公寓楼10幢、7层公寓楼5幢、别墅楼40幢,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
  花园城小区 位于东西二路与群英路交叉口东南侧。始建于1988年,用地面积50亩。至1997年12月建成22幢商住楼,其中9层楼2幢、8层楼2幢、7层楼4幢、6层楼14幢、别墅楼10幢,均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4.63万平方米。
  公务员宿舍区 位于湖滨路。始建于1989年,用地面积18亩。1991年建成5层公寓楼10幢,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嘉禄花园小区 位于南二环路嘉禄水库区。始建于1993年,用地面积65亩。至1997年12月已建7层商住楼4幢、6层公寓楼8幢、别墅楼31幢,框架或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4.71万平方米。
  国际商业城住宅区 位于港塘村。1993年8月开工兴建,至1997年12月完成中心商业区3个住宅小区的建设,另有11个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中。已完成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三、工业厂房
  1985年石狮镇工业厂房较少,包括交通、仓库用房共1.67万平方米,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6%。1988年后,国土建设局加强对市区工业厂房的布局和设计的规划管理,工业厂房由普通型发展到标准厂房和花园式的高级厂房。1995年市政府在宝盖镇兴建高科技工业园区。至1997年共有13个工业项目进入该园区,有2家企业建成标准工业厂房。1988~1997年,市区共建设厂房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总面积105万平方米;成规模的工业区有4处,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
  1号工业区 位于市中心区北角。始建于1992年,1997年建成标准工业厂房18幢,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
  2号工业区 位于前廊村。始建于1989年,至1997年建成标准工业厂房28幢,总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
  4号工业区 位于南北一路中段东侧。始建于1989年,至1997年建成标准工业厂房40幢,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5号工业区 位于长福村与曾坑交界处工业路西侧。始建于1989年,至1997年建成标准厂房25幢,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
  四、市场建设
  清初,石狮镇市场已初具规模,除商业街外,还有5个墟场,即布墟、牛墟、羊墟、菜墟、五谷墟。郊外浦内也有较成规模的集贸市场。但直到民国时期大都是露天交易,占街为市。解放后,陆续对集贸市场进行整修。1978年新建新湖农贸市场。1982年新建大仑农贸市场、新华小商品市场、华兴商场。1983年建成中菜市。1986年8月投资326万元动工兴建侨乡商业城服装专业市场,1987年9月完成第一期工程。1988年7月建成新湖工业品综合市场,共有店铺150间。1989年市政府将市场建设列入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并着手修建改造新湖农贸市场。1990年完成侨乡服装市场和大仑市场的改造和重建工程。1991年完成环球服装、电子、鞋帽等综合市场建设工程。1992年采取鼓励、发动群众集资建、村街动手建、单位联合建、个人合股建和政府投资建的办法,并进一步引进外资建设市场。同年9月新湖农贸市场建设投入使用,该综合市场占地0.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共有134间店铺、350个摊位,主要经营农副土特产品。1993年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利用外资建设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大中型市场。同年10月建成鸳鸯池纺织品专业市场和鞋业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布料市场。同年还完成大仑街、跃进路市场的改造工程。1995年完成侨乡商业城服装、电器专业市场建设工程。1996年投入10多万元对商业城和新湖农贸市场进行改造。1997年建成彭田农贸市场。1987~1997年共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建、扩建市场22个,总建筑面积达17.88万平方米。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
  一、供电
  民国13年(1924年),华侨投资在石狮镇创建电灯公司,装机25千瓦,供电范围只限于少数商家和居民。民国24年供电灯数仅450盏,至民国27年停业。民国37年,厦门汪昌庄等人集资创办石狮电灯公司,装机20千瓦,发电时断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石狮镇商人及华侨集资合股又另装一组25千瓦发电机运行发电,每日供电6小时左右。1952年增添15千瓦发电机组1台。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改称石狮电厂,同时新建120千瓦柴油机组1台,并把原220伏低压线路改为6.6千伏供电。1965年5月,部分电源由晋一线35千伏输变线路供给。当年发电设备容量184千瓦,发电量21万千瓦时。此后石狮电厂新增1台300千瓦作为备用发电机组,并架设青阳经罗山至石狮10千伏配电线路。
  1971年5~10月,完成泉州至石狮,港塘至荆山35千伏的输变电工程的初步设计。1972年2月,由石狮电厂架设石狮至洪窟一、二级站10千伏线路,设630千伏安主变压器3台。1973年1~10月,由青阳、石狮、安海3个电厂组成工程队,完成晋江县第二回35千伏输电线路(泉州至石狮晋二线)的架设任务。1974年5月,石狮35千伏变电站新华输变电站竣工投产,安装主变压器1台× 2500千伏安,晋南电灌站2 × 1800千伏安线路1.46公里。石狮镇内配电线路由6.6千伏升为10千伏供电,发电设备退役,改由泉州电厂趸售供电。1981年1月建石狮供电所,辖石狮变电站,主要供电地区除石狮镇外,还向永宁、蚶江、祥芝及龙湖、金井、深沪、永和等7个公社供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石狮经济迅猛发展,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88年5月,石狮建市筹备小组与福建省电力工业局签订联营办电协议,并于同年10月18日成立石狮市电力联营公司。当年12月建设石狮塔前35千伏临时应急变电站(容量1台×1万千伏安)。1989年7月,动工建设山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于1990年6月30日竣工投产。1994年5月,动工建设仑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于1995年3月21日竣工投产。1995年4月,开通电力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ISDX)。同年9月,电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MIS)投入运行。当年实现供电42352万千瓦时,经营收入1.72亿元,利润总额1411.48万元。石狮电力公司被评为“省工业企业三百大”。1996年7月,通过福建省首家“农村电气化”达标市(县)验收。12月,通过石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达标验收。1997年3月,设计电网数字微波工程;5月,石狮市第二回220千伏输电线路(官桥至石狮)竣工营运。山兜22万伏变电站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方式,22万千伏进线2回,11万千伏出线2回,分别与祥芝、仑后、永宁、龙湖变电站相连接,形成石狮市电网辐射形态。当年供电53147万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900千瓦时;经营收入26714.76万元,利润总额2358.15万元。
  二、供水
  1982年以前,石狮居民生活用水以井水为主。1982年2月,石狮镇建成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厂址在庵前村41号,占地10亩。建成一级泵房1座,占地1亩。输水管内口径300~100毫米,管线总长17公里。水源取自晋江南干渠的新鸡肠沟(玉浦村),水质综合合格率为70%,供水覆盖面为旧镇区的宽仁、五星、新华、新湖等7个村街,共1.8平方公里。1985年水厂扩建为日供水4000吨,年供水144万吨。至1987年用户发展到3500户。
  1990年10月1日,山兜自来水厂日供水2.5万吨的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为建市初期城市中心区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基本满足市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1992年,石狮市人民政府对山兜自来水厂一期工程进行技术改造,供水能力提高到3.5万吨/日,共铺设内口径800~100毫米管线,总长35公里。
  随着石狮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供水范围不断扩大。至1993年夏季,日供水3.5万吨的山兜水厂已满负荷运行。石狮市人民政府决定投建日供水20万吨的大型水厂(并在用地上留有扩容至日供水30万吨的余地)。1993年8月成立石狮市日供水20万吨自来水工程指挥部和二期扩建山兜水厂二期工程指挥部。1994年6月1日,山兜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山兜水厂的日供水能力5.5万吨,经技改后日供水达到6.5万吨。城市建成区供水覆盖面积达到90%,用水户6800余户,出水合格率96.8%。城市建成区形成环状供水系统,管线内口径800~100毫米,总长47公里。
  1994年6月28日,石狮市自来水公司经福建省体改委批准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8100万元。1996年12月28日,位于玉浦的全省县级(市)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工程——石狮市日供水20万吨自来水厂建成投产,固定资产达3亿元,并与山兜自来水厂成功并网供水,至此石狮市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达26.5万吨,城市建成区供水普及率达100%。该工程占地总面积258.6亩,其中主厂区228亩,工程总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厂区绿化面积9万平方米。同期建成的还有向沿海三镇供水的两个加压泵站和内管径1000~600毫米的输水干管工程(38公里),以及城市规划区内部分供水主干管系统(最大内管径达1200毫米,球墨铸铁管)。该水厂引进法国得利满公司的自动加药加氯加氨系统、自动化中央控制系统和V型滤池技术设备,以及美国瓦里安公司的水质化验设备,技术设备达到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供水水质出厂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达到国家二级供水企业的标准。
  三、引水
  石狮唯一的水源为晋江南渠,石狮的供水只能依靠从南渠下游的鸡肠沟取水。枯水季节,石狮水源严重不足,而且上游沿岸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入南渠,致使石狮境内取水点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制约城市的发展。
  1993年9月,石狮市人民政府向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水利水电厅报告请求跨地区到金鸡拦河闸上游调水,以期解决石狮用水紧缺和水质污染问题。1995年4月,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委派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福建省晋江南岸(晋江、石狮)供水工程规划报告》。同年10月,石狮市引水工程筹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正式开展引水工程筹建工作。1996年10月,石狮市引水工程筹建领导小组委托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福建省石狮市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年2月,福建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石狮引水工程的立项。引水工程线路全长15.3公里,管径1600毫米,设计总流量4.6立方米/秒,一期工程流量3.0立方米/秒,计划总投资1.98亿元。
  四、排水排污
  1981~1983年,石狮镇建设由侨光路经恒安路、新湖农贸市场、民生路至湖边塘的一条约2公里排水涵。主要解决狮仔山以北林边片的排水。1988年前,石狮镇采用雨、污合流排水制,镇内及附近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污水经排水沟向北汇入通向蚶江的南溪渠,部分排水在五四闸及旧闸溢流至海。
  1990年3月,石狮市排水排污工程指挥部成立,负责组织实施排水、排污工程的建设。是年后,新建道路均埋设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1991年建成西区排水渠一期(富民桥—庆莲桥)。1992年建成东区排水渠一期(曾坑—北环路),西区排水渠二期(许宅—北环路),西区排水渠三期(富民桥—北环路)。1993年建成东区排水渠东西一路南侧(前坑—塘边)及东区排水渠东西一路北侧(塘后—塘边)。1990~1997年先后埋设污水管道72.46公里,雨水管道48.30公里。19911997年,石狮市中心区共建成排水渠22公里,宽10~16米,深3~5米,初步形成市中心区的排水、排污系统。
  五、供气
  1987年以前,石狮居民主要以柴、草、煤为燃料。1987年5月,晋江县石狮煤气公司成立,当年用户300户。同年成立晋江县永宁煤气公司。
  1988年,晋江县石狮煤气公司更名为石狮市煤气公司。当年开户达2500户,供应范围扩大到泉州市区和惠安县。该公司从江西九江、浙江镇海、江苏南京、湖北荆门、广东茂名等地组织气源。1991年,石狮市煤气公司用户发展到9000户。由于供应量迅速增大,该公司投资450万元在蚶江镇莲埭村公路东侧一块符合安全要求的空旷地上,兴建容量为200吨的大型液化气贮藏站。1992年12月,市煤气公司开始从福建炼油厂组织气源。1994年8月,鲤城区、晋江市、惠安县相继成立液化气公司,原在市煤气公司开户的鲤城、晋江、惠安的4500用户划归各县、区管理,石狮市煤气公司负责供应气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石狮市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逐年增多,陆续有石狮市丰沧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华联煤气公司、军民液化气供应站、市燃料公司等多家公司开办供气服务,其中丰沧公司1995年在灵秀山建设容量为60吨的液化气贮灌站。至1997年,全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达22个,其中石狮煤气公司开户1.20万户,年供6000多吨石油液化气。全市液化气普及率达90%。
  六、环境卫生
  1949年12月,石狮设有清道队,归属第三区政府卫生所管理,主要清扫大小街道16条,清扫路面1.2万平方米。
  1965年元月,石狮镇设卫生管理处,管理大小街道28条,清扫路面3.61万平方米。1980年3月,石狮环卫管理处归晋江县建委管辖,办公地点设在体育场内(今街心公园)南侧平房。1985年,在石狮镇南风炉山建成玉山垃圾填埋场,占用山坡地面积32亩。
  1990年10月石狮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办公地点迁至石灵路5层办公综合楼,工作人员62名,共配备机车9部、吊桶车2部、吸粪车3部、喷水车1部、铲车1部;管理大街与步行街38条,路面11.3万平方米,日清除垃圾42吨、人粪便32.8吨,冲洗旱厕7座、水冲式公厕8座,蹲位415个。1993年6月,市环卫处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下设设施组和清洁服务公司,由清洁公司具体负责路面清扫、垃圾清运和提供有偿清洁服务。1994年10月,实行环境卫生分级管理,旧镇区卫生划归村(居)管理。1995年9月,玉山垃圾填埋场填满,市政府在祥芝将军山征地200多亩建成新的垃圾填埋场,并动工兴建第一期无害化处理工程,边施工边使用。1997年9月工程竣工使用。
  1997年,市环卫处拥有99人的二级环卫队伍,配有动力机车18部、人力车50余部,承担着市区街小巷11.8万平方米和4万多人的日常垃圾清扫、清运工作;清扫市区主干道和新形成的街道22条,日均清扫路面55万平方米,日均清除垃圾180吨。
  七、园林绿化
  1988年以前,原石狮镇区除零星几处庭院绿化外,在旧镇区北部的馆顶街附近有一处供照相留影的小花园,旧体育场有少许绿化地供公众游憩,没有成规模的绿化带。
  1989年,中共石狮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源水代表石狮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省长王兆国签订《七年城市园林绿化达标市长责任状》,要求到1995年12月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达25%,每人平均占有公共绿地4平方米以上。经过7年的努力,1995年12月完成责任目标,全市园林绿化覆盖率达25.1%,人均占有公共绿地6.7平方米。同年石狮市被福建省建设委员会和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确认为“1989~1995年城市园林绿化达标城市”。
  (一)公园绿化
  1989年6月新湖村农民自筹资金兴建湖东公园,占地面积4.13公顷。
  1990年11月,宝盖山旅游区开发公司筹建宝盖山园林苗圃基地,占地12.4公顷。1991年,港胞邱季端、邱天生、邱季华捐资50万元,将位于九二路北侧的旧体育场改建为音乐喷泉街心公园。1992年8月,在市区西南部兴建鸳鸯池公园,占地16.4公顷,其中湖面约3.3公顷,公园绿化面积为10.63万平方米由港胞卢文端捐资500万元港币作为首期建设资金。1995年,在山兜村西侧开发大北山风景林地,建成占地16公顷的近郊公园。1996年,华侨蔡衍善捐资500万元在彭田村地界建设章柯公园,公园占地3.7公顷。
  (二)道路绿化
  1989年3月,中共石狮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在九二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1992年,由石狮市园林苗圃场施工绿化石泉路(加油站至市标段)、玉泉路(市标至富民桥段),4号工业区排水渠(富民桥至庆莲段)两侧,九二路(原新大街万岁脚至曾坑路口段)。1993年先后完成南北一路自市标至庆莲桥0.8公里;东西二路自南北一路交叉口至南北二路交叉口3.0公里;镇西路自富民桥至东西二路交叉路口0.6公里;九二路自长城饭店至粮油公司0.55公里;石泉路自市标至加油站1.7公里的增补苗木等道路绿化工程。东区排水渠一期自东西二路至北环路2.3公里;西区排水渠二期(许宅至北环路)1.2公里;西区排水渠三期(富民桥至下泽桥)0.75公里的排水渠绿化工程,由石狮市园林建设绿化公司施工完成。1994年,完成绿化的道路段有北环路西段1.05公里,南北二路北段0.70公里,南北二路1.81公里。1995年,新增道路绿化有南北三路(曾坑至仑后3.25公里)、南环路东段(杆头路段0.75公里)、石祥路(仑后环岛至立交桥沥青路1.45公里)、工业路(清华大厦前0.4公里)、东港路(长福环岛至南北三路0.98公里),东西二路的东、西延伸段(东德辉向东0.85公里、西洋下向西0.55公里),北环路中段(庵前至长福3.91公里)。1996年9月,改造石泉路入口处,新增街头绿地1万平方米。1996年新增绿化道路有金井路(工商银行至龙湖地界2.2公里)、南环路(金井路口至灵秀镇政府门口1.0公里),南北一路南延段(庆莲桥至长园桥0.8公里),南北二路北延段(振狮开发区至新北环1.4公里),东西二路东延路(曾坑环岛至保龄球馆0.25公里)。1997年新增市区道路绿化3.7公里(市府南路,东西一路育青路段、石蚶路、市东二路);改造市区南北一路、南环路、东西二路、北环路、南北二路、南北三路等道路绿化工程;改造曾坑、仑后等交通环岛路面绿化。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