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928
颗粒名称: 卷十 邮电
分类号: F632.757
页数: 22
页码: 378-399
摘要: 本卷记述了清末民初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邮电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邮电经济 邮电业 石狮市

内容

石狮近代邮政、电信始于清末民初。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邮政,民国5年(1916年)开通电报,民国36年开通电话。民国期间,由于战争动乱,经济凋敝,邮政、电信事业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邮电通信事业开始走上统一领导和经营的轨道,并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不断壮大。但直到改革开放前仍处于徘徊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狮邮电通信事业走上新的发展阶段,纠正“电信以长途为纲,邮政以发行为纲”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对外搞活”的方针指引下,确立以市内电话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种新业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通讯和服务质量。并采取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的集资方法,加快基础建设速度。1987年7月开通1200门程控电话,建成全国第一家市(地)、县(市)、镇三级联网的电话本地网,进入全国自动交换网。石狮建市后,在中共石狮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1990年4月,全市程控电话实现市话、农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1992年10月全市实现村村通电话。1994年后邮电系统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取得显著成果。至1995年12月,建成10.5万门程控电话,平均每2.6人拥有1部电话容量。是年石狮市邮电局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1996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达1.8亿元,比1988年增长21倍。当年6月,在全国邮电百强县(市)评比中,以业务收入、人均劳动生产率、资本金利润3项指标708.45总分获第一名。1997年石狮电信营业厅获“全国十佳县(市)局规范服务厅”第一名称号。
  1997年石狮市邮电职工400人,拥有固定资产4亿元。全市已建成12母局、模块局,总容量11.1万门的电话网;开通共有2120个数字/模拟信道的33个移动电话基站,10个无线寻呼频点;数据通信覆盖全市各镇,总容量614个端口;CMOC网管中心、电缆、电源空调自动监控中心、SDH光数字同步骨干传输环网和数字微波已建成投产;城乡“户线工程”建设已基本竣工,已初步形成高新科技的通讯网络。
  至1997年底,累计城乡电话用户5.8万户,移动通信3.1万户,无线寻呼用户6.7万户,数据通信411户,邮储余额1.95亿元,100%自然村通电话,80%行政村电话超百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20.35%。当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49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90.9万元。与1988年比较,是年各项业务增长率分别为:出口函件增3.6倍,包裹增0.4倍,汇票增9.3倍,报刊增2.8倍,长途电话增25.6倍,市内电话用户增38倍,农话用户增129倍,业务收入增29.3倍。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民信局
  清末至民国初,石狮民间民信业务由晋江安海的民信局分管。民国16年(1927年),晋江县安海美南民信局在石狮设分局。不久安海捷顺安民信局亦在石狮创办分局。此后,石狮相继创办鲤安分局、大元信局、三美信局、顺记信局、捷兴信局、谦记信局。美南、捷顺安石狮分局和大元信局后因遭匪劫而停办。民国23年,国民政府下令办理国内民信寄递业务的民信局停业,允许专营华侨银信寄递业务的民信局继续经营,称“侨批局”,俗称“侨批馆”。至民国24年,石狮有三美、捷兴、顺记、谦记侨信局,经营南洋主要是菲律宾的银信业务。当年石狮侨信局共接受南洋各埠汇兑金额285万元(法币)。
  民国31年日本占领南洋群岛,侨汇中断。抗战胜利后,侨汇始再恢复,侨信局继续经营。至民国34年石狮侨信局已发展到34家。
  解放后,石狮侨信局如谦记、捷兴、顺记等相继恢复活动。1950年4月,晋江成立侨汇分局,并于1951年在石狮设立派送站。195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决定经营“侨批”业务的侨信局归中国银行领导,部分侨汇派送业务归邮电局办理。1953年石狮有新民、德荣、大众、荣昌、百川、顺通、信义安、义昌等8家侨信机构。1956年对私改造完成后,侨信机构停办。从1957年7月起,侨信业务归中国银行办理。
  第二节 邮政(邮电)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安海邮局(属厦门邮政总局管辖)在石狮、港边、永宁等处设邮政代办所。宣统二年(1910年)晋江邮政归省邮政总局管辖。民国5年(1916年),石狮设电报代办处。民国20年5月石狮设邮局,属二等局,经营信函、包裹、汇兑业务。其时石狮境内共设有11个邮政代办所,即祥芝(属晋江邮局)、蚶江、永宁、浦内、港边、锦上、岑兜、龟湖、仑后、洪窟、西岑(以上属石狮邮局)。此外,石狮邮局管辖的还有衙口、塘市、沙塘、中山街、檀林、芙蓉、日新街邮政代办所(今属晋江市)。
  1949年9月,石狮邮局归省邮电管理局领导。1950年2月石狮改为三等甲级邮局。1951年11月,石狮邮政局、电信营业处合并为邮电局,下辖金井、永宁、衙口邮电支局。1952年7月石狮邮电局改为邮电营业处,归青阳邮电局管辖。1955年石狮邮电营业处改为邮电支局,并核定为一等邮电支局,归晋江县邮电局领导。1969年1月,部队进驻石狮邮电支局,对邮电实行军管。同年11月,全国邮政、电信分设,邮局隶属交通局领导,电信局归地方武装部队上级电信局领导,实行军事化管理。石狮邮电支局邮政、电信人员分开管理,财务独立核算,但办公场所仍共同使用。1973年1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知,邮政、电信重新并合。
  1988年9月15日石狮市邮电局正式成立。当年底有正式职工66人,临时工36人。1991年石狮市邮电局下辖永宁、祥芝、蚶江邮电支局和28个邮政代办所,共有职工116人。1994年9月增设宏达通信开发有限公司。同月邮电局内部实行三级管理,下设6个股室,22个生产班组,7个邮电支局、3个邮电所和73个邮政代办所。1995年9月,石狮市邮电局迁入新落成的邮电大楼。1996年9月增设宏信通讯工程有限公司。1997年,石狮市邮电局设8个股室,22个生产班组、2个通讯公司和1个物业公司,下辖8个邮电支局,即群英路邮电支局、灵秀邮电支局、富民桥邮电支局、湖滨邮电支局、龟湖邮电支局、永宁邮电支局、祥芝邮电支局(该支局1997年7月由伍堡迁址至洪厝村)、蚶江邮电支局;3个邮电所,即西门邮电所、滨海邮电所、黄金海岸邮电所;农村73个邮政代办所。全局职工400人,其中正式职工193人、招聘人员207人。
  第二章 邮政
  第一节 邮路
  民国初期,石狮境内邮政以水上邮路为主。民国3年(1914年),开辟泉州至祥芝水上邮路,水程20公里,由民船运载邮件,分隔日班。此后邮政业务扩展到内地。民国10年,境内水路邮线南通漳州,北通福州,系轮船邮递。民国11~20年,华侨投资民办汽车道路,福州、泉州、厦门公路干线汽车往来便捷,石狮邮路逐渐转为汽车邮路。主要汽车邮路有泉州经石狮至围头,青阳至石狮,石狮至永宁,石狮至浦内,石狮至东石,石狮至蚶江,石狮至灵水等7条。民国20年5月,开辟晋江至石狮,石狮至金井2条邮路,邮差由步行路递改为一半乘车一半步行。民国21年,泉州至祥芝水路邮线改为祥芝—泉州邮线,运输方式不变。至民国23年,境内开辟村镇9条邮线。民国27年,开辟石狮至围头,石狮至晋江自行车专跑线。民国37年,石东汽车公司允许邮差免费乘车押运石狮至东石,石狮至永宁的邮件。至民国38年,境内共有汽车邮路7条,总长271公里,其中委办汽车邮路47公里。
  50年代初,仍沿用旧邮路。1954年实行晋江专区侨汇解送业务,开办泉州至石狮,石狮至金井自行车专跑线。
  1978年,境内的石狮至祥芝,石狮至厝上均为二轮摩托车邮路,总长124公里;石狮至龟湖为自行车邮路,行程57公里;市内步班邮路2条,行程15公里;农村自行车邮路3条,行程133公里;农村步班邮路11条,行程53公里。1979~1980年邮路进行多次调整,有增有减,变化不大。1989年,由晋江县邮电局划给石狮市邮电局7条邮路,新增加5条,共12条,其中市区5条、农村7条,总长度209.5公里,平均日行程255公里。1993年10月,石狮市区至蚶江、祥芝、永宁原周六班汽车邮路,调整为逐日班邮路。11月,开办石狮至泉州自办汽车邮路,单程26公里。1994年,在3个镇支局建立邮线,重新组划市区南、北2条邮路。1996年10月,改革农村投递管理办法,规划全市设立28个多功能邮电代办点,每3~4个行政村合办1个代办所,同时撤销原各行政村委办代办点,业务范围由投递报刊、信件扩大到收寄邮件、汇款、特快、代办公共电话、邮政储蓄等,其中祥芝、大堡两个代办所率先开办各种业务。
  至1997年12月,全市邮路453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75公里;市区邮路14条,投递员16人;农村邮路6条,投递员6人;由农村代办点步班投递邮线73条,单程长度512公里。
  第二节 业务
  一、函件
  清末至民国初期,民间信函由民信局寄递。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石狮邮政代办所刚开办时,内地及远郊函件仍由民信局办理。
  石狮建立邮局后,陆续办理函件收寄,同时开办快递邮件业务。民国35年(1946年),石狮的邮件通过晋江国际交换局转口直达香港、新加坡、吕宋、怡朗、槟榔屿、巴达维亚、吉隆坡及西贡等地。至民国38年,办理的函件有国内、国际两大类,国内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贸易契、新闻图纸、商务传单、挂号、双挂号;国际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国际小包、保价信函、箱匣业务等。函件的寄递方式为陆运、水运和航空3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邮政网点由民国时期17个增加到44个,全部开办函件业务。1950年收寄普通邮件2.75万件。
  1988年5月,石狮邮电支局开办国内邮政快件业务;6月受理台湾快件业务;11月发行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当年收寄函件198.54万件,其中快件9.74万件。1989年元月,石狮市邮电局开办特快专递邮件业务;10月开办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业务。同年开办机要通讯信函业务。从1990年起,永宁、蚶江、祥芝均开设收寄特快专递邮件代办点。当年石狮市收寄出口快件15万件,其中收寄出口特快邮件7547件。为加强特快专递速度,从1991年6月起,原来投递频次每天2次改为每天3次,石狮、晋江两局进出口特快邮件由石狮派专车往泉州交换。1992年7月,开辟石狮至泉州特快专递邮路2条,行程各29公里。1994年特快专递业务受到市场疲软和竞争的影响,出现滑坡,石狮市邮电局加强揽收和投递两个环节,加大业务宣传力度,促进特快专递业务的稳步发展。1994年收寄出口特快邮件4.91万件。
  1995年元旦后,邮政电子信函业务的收寄、传输、接收、投递一律由各局速递部门承担,其收寄方式分为上门揽收、窗品交寄、用户机上寄发3种;投递方式分为按EMC式投递、向用户自备传真机传发2种。1995年3月24日,石狮市邮电局开办邮政速递公司,专营特快专递业务,实行特快特办,收寄、封发、转运、投递一条龙操作。同年,群英路、永宁、蚶江、祥芝、龟湖邮电支局开办特快专递业务。1995年还开办邮政礼仪信函业务。至1996年,石狮市邮电局经办函件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挂号邮件、特种挂号信函、有声信函、国内国际航空邮件、商业信函、特快专递以及代发广告等11种。当年出口函件722.28万件,比1988年增长2.64倍。其中特快专递邮件71821件,业务收入366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8.52倍和13.1倍。1997年开通“185”特快专递上门服务专线电话。当年出口函件521.24万件,其中特快专递邮件7.21万件,实现特快函件收入425.3万元。
  二、包裹
  石狮早期包裹由民信局兼办。民国15年5月,实行包件检查制度。同年7月泉州设立包裹匣金局后,石狮兼办国外包裹寄递。从民国25年起,不仅办理国内外普通包裹,而且收寄货价包裹业务。但因国内战争影响,业务量不大。至1949年12月,出口包裹年均16件。
  1952年1月,开办收寄国际小包邮件业务。1951~1953年开办托购、代购、代理、代收货价等业务。1959~1961年国家暂时经济困难时期,石狮旅居海外和港澳的同胞,向家乡投寄包裹,内装布料、服装、花生油、食糖、罐头、药品等生活用品,进口包裹量剧增,仅此一项年均包裹进口量达20万件左右,每件在10公斤以上。1963年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口包裹量大幅度减少。
  1980年起,社会上集体和私营联运站竞争激烈,包裹业务已不属邮电部门独家经营。为此石狮邮电支局发挥邮运功能,直封到点的优势,向各乡(镇)企业、个体户揽收业务,设流动收寄点,提高服务质量,促使包裹业务急剧上升。1988年收寄包裹量33.79万件,比1950年的16件增长2万多倍。1990~1996年,石狮个体运输站发展很快,以运输直达、手续简便的优势占据市场,而邮电部门收寄包裹因受体积、重量限制和包裹资费调整等多种因素,导致包裹业务量逐年下降。1996年收寄包裹9.88万件,比1988年减少23.91万件。
  1997年收寄包裹10.46万件。年末石狮邮电收寄的包裹种类有民用普通包裹、快递小包、特快小包、保价包裹、航空包裹、商品包裹。
  三、汇兑
  清至民国初,民间钱银的寄送由民信局传递。民国20年5月1日,石狮邮局办理普通汇票业务。普通汇票分为一般、高额、定额、小额4种。同年12月,石狮办理储金业务。民国27年8月开办华侨汇兑业务。民国29年8月停办汇往香港的华侨汇票业务。
  1949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石狮邮政局暂停汇兑业务。1950年1月3日重新恢复办理人民币汇兑业务。当年石狮邮政局出口汇票577张,金额2.50万元。
  1951年3月始,邮局汇兑业务属银行委托代理性质,邮局以个人汇款为主,银行负责办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汇款。1953年3月,银行与邮政局的汇兑业务恢复各自办理,工商业汇款由银行承办,个人汇款统一由邮局办理。1955年元月后,全面实行凭证兑付汇款办法。1959年进行汇兑制度改革,普通汇款的限额每笔人民币1000元。1964年4月,为加强管理,防止套取现金,规定邮电局办理汇款一概收现金,不收票据,每笔最高限额为300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汇兑业务时起时落。
  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到石狮的外地打工人员及个体工商业户通过邮局汇兑数量增加。石狮的高额汇款每年达1000多万元,邮电汇兑业务逐年上升。1980年9月开始,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取消邮汇最高限额的规定。1981年8月起为便于汇兑资金管理,重新规定每张汇票最高限额为5000元。1988年后,邮政汇兑业务增长更快。同年开办邮政快件汇兑业务,每笔汇款限额提高到1万元。1992年石狮开发汇票18.49万张,比1979年的1.60万张增长10.56倍,比1988年增长3.95倍。1996年开发汇3票34.13万张,比1988年增长8.14倍;汇款金额3.6亿元,比1988年增加9.1倍。1997年开发汇票34.78万张,汇款金额3.7亿元。
  四、邮政储蓄
  民国28年2月,石狮邮局以“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求大补、但求稳妥”为经营方针,开办活期储金;10月,又开办存簿储金。民国31年开办定期储金业务。石狮的邮政储金业务一直延续到1951年。当年6月,国家规定金融业务划归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经营,邮政部门一律停办储金业务。
  1986年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经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协商,从当年4月1日起,各级邮电机构分期分批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1987年12月,石狮群英路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专柜,开办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各类储蓄业务,与人民银行建立对口业务关系。1988年石狮市储户8217户,存储余额29.88万元。
  1989年9月10日,对城乡居民个人3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实行保值贴息。1990年3月至1992年4月,为鼓励群众踊跃参储,发行2期“季季红”、1期“万家乐”和3期“幸福乐”邮政有奖定期储蓄,使1992年收储余额达1739万元。同年开办南环路邮政储蓄专柜。是年9月组织发行第七届全运会基金奖券。当年群英路储蓄专柜余额突破1575万元,单点余额居泉州市邮电系统邮储业务的首位。1993年1月,开办邮政礼仪储蓄存款业务,并增办定额定期存款业务。1993年4月,石狮市邮电局制订《全员协储活动奖励办法》,发动全局职工开展协储活动,使当年度余额达2425.58万元。同年7月恢复办理保值业务。9月,开办定期储蓄自动转存和约定转存业务。当年12月,储蓄业务处理实行计算机单机操作。
  1995年9月,成立邮政储汇分局。同月5日开办新湖邮政储蓄专柜和九二路邮储专柜。为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实行邮政储蓄经营承包责任制。从1995年9月起,石狮农村邮电支局全面开办邮政储蓄代办业务;11月,城乡各邮储点开办邮政代缴话费业务;12月,邮政储蓄实行微机联网,全市实行通存通取。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7768.35万元,全年累计净增5901万元,增幅达316%;市场占有率达4.08%,比上年提高2.36百分点,居泉州市邮政储蓄业务第一名。1996年4月1日,停办保值储蓄业务。5月,石狮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1.003亿元,比1995年净增2130万元,市邮电局跨入省邮储亿元局行列。
  1996年12月,邮政储蓄余额1.352亿元,提前一年率先完成福建省邮政储蓄“百亿工程”分解任务。1997年底实现邮政储蓄全国计算机联网的“绿卡工程”,储户可凭存折、邮政储蓄卡及密码办理异地存取款业务,做到“绿卡在手,走遍神州”。当年邮政储蓄余额1.953亿元。至1997年,石狮市邮电局开办邮政储蓄的有市区九二路、群英路、龟湖、富民桥、湖滨路、永宁西门、蚶江滨海、祥芝等8个点,开办业务种类有活期储蓄、定额定期储蓄、整存整取储蓄、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活期储蓄异地存取、通存通取、代收代付8种业务。
  五、报刊发行
  民国期间,石狮报刊发行由出版部门自行经营,部分刊物由地方书店销售。
  1950年4月,石狮邮电支局正式承办报刊发行。年底,报刊发行累计数达8363份,报刊流转额为3345元。1953年,报刊发行实行定期定额计划和定期预收制度,配备专职发行员2人,负责各种报刊的收订工作。1958年起,石狮各机关、团体、学校和部队设立社会报刊发行站14个,共有发行员14人。同年11月,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省报纸当天到各专区、县,县报当天到社。石狮镇和永宁、祥芝、蚶江、石狮4个公社65个大队达到社社有邮电机构,队队有服务点。年末,报刊累计数达3.8万份,是1950年的4.54倍。
  1960~1966年,由于新闻纸紧张,限制新订户。1961年,石狮邮电部门削减郊区和企事业单位的部分报刊。1966年,报刊累计数为28.2万份。
  “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邮路经常阻断,报刊不能及时递送,订户普遍减少,报纸订阅减少319份。1977年报刊发行工作开始步上正轨,发行量逐年增加。1983年,为扩大报刊发行以适应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石狮邮电局建立农村信报站19个,此后数年报刊发行仍呈上升趋势。1988年,全年报刊累计数达321万份,流转额达20.14万元。1990年,省邮电管理局在开展报刊发行“三赛”活动中,石狮市邮电局坚持对订户做到“四个一样对待”(即整订户与破订户、重点户与大宗户、集订分送与集订集送、短期订户与长期订户一样对待),使报刊累计数达402.62万份,流转额达66.77万元,取得显著成绩,被福建省邮电管理局评为报刊发行先进单位。1992年,《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报纸扩版,在报价提高的情况下,石狮邮电局由于坚持宣传和上门收订工作,使收订份数仍保持1991年的水平,完成报刊收订任务的100.22%,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同年,采取报刊定单输入微机系统,实现报刊要数数据与泉州市邮电局联网。为提高工作效率,从1995年7月开始,利用电子信箱传送报刊要数数据。当年,各行政村两委都订有《人民日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实现1995年三级党委机关报刊发行量达到稳中有升的目标。
  1996年3月,石狮市邮电局成立收投公司,进一步规范报刊发行和信报投递一条龙服务。至是年12月,石狮市社会发行站有实验小学、彭田师范、石光中学、华侨中学、振狮开发区;自办报刊零售亭1个,委办报刊零售点4个。全市发行报纸种类542种、杂志3200种;报刊累计数790.43万份,报刊流转额386.44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加1.46倍和18.2倍。1997年全市发行报纸种类1142种、杂志4033种;报刊累计数886.94万份,报刊流转额483.28万元。
  六、集邮
  (一)业务
  1986年晋江县邮电局在石狮邮电支局营业厅增设集邮点,出售国内集邮邮品。1988年12月,石狮市邮电局开办集邮门市部。1989年邮品收入2.73万元。随着集邮市场的开拓和集邮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强,业务逐年递增。1994年业务收入27.61万元。1995年10月,石狮市邮电局集邮公司成立。1996年3月开办九二路集邮门市部。嗣后,城乡4个邮电支局(所)都开办集邮业务。至是年12月,业务收入达162万元,比1989年增加58.34倍,比1995年的29.93万元增加4.41倍。1997年集邮业务收入400.32万元。
  (二)活动
  1983年春节,永宁集邮活动小组成立,并举办首届邮展。1985年成立永宁集邮分会。1990年6月3日石狮市成立集邮协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邮协理事会,同时印制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吴彦南题词的纪念封2枚。1993年5月1日成立石狮市职工集邮协会,并举办“狮王杯”职工邮展。1996年12月23日市集邮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印制由市委书记、市长何锦龙题词的纪念封3枚。全国高级邮票设计师万维生专程到会参观邮展。
  1997年市集邮协会拥有3个集邮分会和14个基层集邮活动组织,会员1.10万人。1990~1997年全市先后举办邮品展览5次;邮协创办的《石狮邮友》共出版13期会刊。市集邮协会会员及基层组织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获奖,其中市实验小学集邮小组获全国青少年集邮智力竞赛一等奖,谷晋青获省二等奖、泉州市一等奖,洪秋良获泉州市二等奖。
  第三节 设备
  石狮邮政代办所初办时,设备相当简陋,仅有桌子1张、椅子3张、木质日戳1枚,邮件全靠步班肩挑递送。民国30年(1941年)开始配备1架自行车递送邮件。至1949年,有信箱28个、信筒3个,投递专用自行车3辆。
  1952年,石狮邮电营业处配备天平秤3台、分信格2架、保险框2座、信箱40个、信筒7个、手推车1辆(用于由邮局至汽车站交接邮件专用车)。1962年省局拨给晋江邮电局自行车5辆,分配石狮支局1辆,作为运递普通邮件备用车。1970年上级拨给石狮邮电支局1辆摩托车。1977年晋江地区邮电局修配厂生产1套自动投包机在石狮邮电支局安装使用,1980年拆除报废。
  1989年,石狮市邮电局添置2吨汽车2辆、摩托车1辆、自行车12辆、包件收寄机2台。
  至1997年12月,全市邮电系统有邮政专用汽车4辆,信箱、信筒共97个,电子函件秤22台,点钞机18台,信函自动过戳机3台,登单机1台,打印机1台,电子包裹收寄机10台,邮政专用的微机31部,商函微机4台,摩托车9辆,自行车31辆。
  第三章 电信
  第一节 电话
  一、国内长途电话
  1951年5月20日,石狮电信代办处开办长途电话业务,有BD-91型塞绳磁石式交换机1部20门和备用磁石交换机1部10门,电话机大多是墙式话机。初办时业务量不多,当年出口通话量仅153次(3分钟为1次)。通话种类为叫号、叫人、传呼3种。每种都分为寻常与加急。因设备陈旧,大部分电话要经多局转接,报话双用电路又多是单铁线,因而电路质量差、音小、杂音大。1951年11月,石狮邮政、电信合并成立邮电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的还有归石狮邮电局管辖的衙口、金井电信代办处。1953年,长途电话业务又调整为6种,即防空情报、军政、企业、普通、公务、业务电话。1954年6月,泉州至石狮长途电话单线改为双线电话。当年11月,根据新修订的《国内长途电话营业通则》通话种类,将紧急防汛、防疫、天气预报、警报电话列入特种电话。1956年试办预告电话业务。1958年增办党政首长代号电话。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种类增办14种,石狮办理的有7种,即防空情报、特种电话、军政、新闻、普通、公务、业务电话。
  1965年,石狮办理长途电话业务的支局(所)有石狮、永宁、蚶江、祥芝、永和街等5个邮电支局(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凡是军以上首长的通信,规定首长通话代号在省内长途电话上优先接转。
  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长途电话业务量大增。1979年8月,开通青阳—石狮303十二路载波。1980年长途电话计费量增至1.75万张。1983年9月,开通石狮—香港半自动电话。当年,长途电话出口量猛增至4.78万张。
  1987年9月19日,石狮市程控电话开通投产,设备具有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有长途直拨等多种功能,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市、县的自动电话局和国际18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同年,开通长途有权直拨用户。1988年长途有权用户到达数851户,1989年净增556户,占用户总数的93.55%,居泉州市首位;长途电话出口量达95.09万张。
  1988年9月建成日本富士通公司PCM电缆12系统360条电路。1991年10月,南沿海大光缆经过石狮,开通石狮—泉州480路,到晋江480路,传输方式从电缆进入光缆通信时代。1992年6月,开通石狮—泉州4次群光缆。1994年3月,石狮局引进意大利西门微波设备,开通石狮—泉州微波电路1920路。同年9月,引进SDH(光同步传输系列)世界最先进的传输技术。1995年10月对SDH传输设备进行扩容,建成本地传输3个速率为622MB/S本地环网,出局电路以石狮、长福为两个出口局。1996年安装应用GNSP卫星同步时钟系统,为交换、传输网提供立时钟,提高长市话接通率2个百分点。
  1996年,国内长途电话计费出口量达1290.12万张。1997年国内长途电话计费出口量1566.37万张。
  二、国际电话
  解放初期,石狮因通信线路设备落后,未办国际电话业务。
  1965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狮开办国际电话业务,但由于设备、线路质量差,国际电话业务发展仍很缓慢。1980年,国际去话量仅218张。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三资”企业以及回国观光旅游的华侨和港澳台胞的增多,社会上运用国际电话互通信息大为增加。1987年9月,石狮开通程控电话后,办理长途有权直拨电话用户851户,当年国际电话业务7635张,是1980年国际去话量的35倍。
  1990年,全市开办国际电话的有市区九二路电信营业处、群英路邮政营业电信窗口及永宁、祥芝、蚶江邮电支局等5个点。年末,全市国际电话出口业务量23.42万张。1996年猛增至73.34万张,其中挂往台湾电话13.29万张,是1991年的2.1万张的6.33倍;挂往港澳电话60.15万张,比1991年的27.62万张增长1.18倍。1997年国际电话(含港、澳、台)出口业务量95.12万张。
  三、市内电话
  民国25年(1936年)晋江县政府设立电话总机室,装置瑞典式交换机40门,与石狮、青阳、安海、河市以及南安县政府直接通话。民国37年,晋江电信局奉准接收王少臣私人经营市话总机(仅有6部私人小总机合并而成),设备简陋,线路由用户自备,归入晋江电信局时,仅有用户99户,其中石狮19户。
  1951年11月,青阳邮电局接管县人民政府总机室,代管地方电信,始办市内电话业务。1952年4月,架设青阳—石狮中继明线一条10.5公里,新拨磁石交换机1台30门,此时用户14户。根据邮电部颁发《市内电话营业规则》,市内电话业务种类分为普通电话、电话副机、界外、区外、同线电话、中继线、分机、专线、临时电话等9种。1953年6月军防专用线接入石狮邮电营业处2条。1954年7月,省局新拨给石狮交换机1台10门。当时因市区范围较小,机关及企事业不多,市内电话仅18户。1956年,新架设青阳—石狮中继线30.30公里。
  1960年,石狮试办传呼电话业务。1964年末,市内电话服务范围亦改按城乡行政区划,划定市区域和基本营业区域。市区营业域以市内用户为界内用户,基本营业区域以外的用户为界外用户,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1975年新购置磁石交换机1台100门。1978年省局调拨磁石交换机1台100门(备用),年末用户47户。1980年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内电话也随之发展。1983年市话用户89户,1986年发展到195户。但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一直是沿用“摇把式”的人工磁石电话设备,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改变石狮的通信落后面貌,在省、市邮电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1987年9月19日引进的F-150程控数字电话1200门开通投产,与泉州、晋江联网,建成全国第一家市、县、乡(镇)三级电话本地网。开通不到一年,1200门全部占满。1988年待装电话用户已达2000户。1989年3月,负债应急扩容程控电话800门开通投产,总容量2000门。为满足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通信的需求,石狮市邮电局依靠自身努力,政府扶植,社会支持,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程控电话建设资金,在1990年4月20日建成1万门规模的程控电话局;4月22日电话号码与泉州、晋江全网同步升至6位,实现全市市农话交换程控化。1992年在市局营业厅开设磁卡电话。1993年6月28日,2.8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开通,新建长福、前廊、龟湖3个模块局,总容量达4万门,城乡电话用户16249户。同年8月,开办6处自办公共电话亭。1994年3月6日,石狮市电话网电话号码由6位升为7位;12月10日,3.2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割接开通。同年,开办166、168自动声讯业务。1995年12月25日,3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完工投产。至此,全市已有石狮(2.7万门)、长福(1.6万门)、前廊(1.6万门)、洋(0.6万门)、洪厝(0.7万门)5个程控交换局;龟湖(0.5万门)、蚶江(0.5万门)、锦亭(0.5万门)、永宁(0.5万门)、伍堡(0.5万门)、厝上(0.5万门)6个模块局,电话总容量10.2万门。全市平均每2.6人拥有1门电话容量。1996年4月开通“121”电话气象预告;5月,开通公共电话计费管理系统,电信新业务演示厅对外开放营业。同年9月26日,泉州、晋江、南安、石狮4城市的N-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联网调测成功,标志着程控电话本地网的技术水平又跃上一个新台阶。泉州地区4市联网并直接进入商用阶段,在省内尚属首次。是年11月,开办出租电话业务。至同年12月,市内电话用户达3.58万户,自办和代办公用电话1072部,磁卡电话15部。
  1996年程控SC9版软件版成功后,1997年1月17日,利用程控交换机SC9版软件所具的N-ISDN技术,首次为石狮市国税局开通虚拟小交换机业务,一次性发展接入公网电话91部,成为省内应用N-ISDN技术批量发展用户的先例。同年,为缓解市区电话门路紧张状况,新建南环路模块局容量5000门,扩容前廊、长福交换局各2000门。至年底市内电话用户4.12万户,自办和代办公用电话965部,磁卡、IC卡、投币电话44部。
  四、农村电话
  民国时期,石狮农村电话由晋江县政府管理,专为公务所用。
  民国36年,县政府发起募捐筹办联乡电话线杆,并制定有关办法。当时石狮至英林、金井、霞坡、深沪、至善、永宁、复兴、青阳等处电话线路73公里,共有线杆1702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电话逐步划归邮电部门统一经营。1951年石狮区公所安装6部电话,并架设石狮—永宁中继明线8.5公里,石狮—赤湖8.35公里中继明线。1954年,省局拨给石狮和衙口各1部20门磁石交换机并入当时营业处;另拨1部10门交换机设立金井交换点,原由衙口转接的部分用户改归金井转接。1956年,石狮镇设立农村电话交换点,磁石交换机1部30门,实占门数13门。同年新架设青阳一石狮中继明线30.30公里,石狮—莲塘中继明线19.15公里,装通电话19户。
  1957年1月,根据邮电部通知,将县内国营部分电话划归地方统一经营。1958年起,以各公社行政区划为界,迁移机线建立社内电信网。为适应公社化、“大跃进”的需要,永宁、祥芝、蚶江等3个社队发动队员自筹资金兴办电话,实现社社有总机,队队通电话。当年11月,省邮电管理局农村电话科撤销,县内电话划归地方经营管理。石狮设立的农村电话交换点5个,交换机5部70门,总机实占门数31门。
  1966年省邮电管理局制定《福建省农村电话业务规程)与《使用规则》,农村电话划分交换区,交换区内用户相互通话为区内电话,与另一交换区内用户通话为区外通话。农村电话实行按次计费。年末,石狮农村电话交换点有永宁、蚶江、祥芝、永和等4个,交换机总容量100门,实占门数45门。
  1972年晋江—石狮开通单路载波,至1976年使用的单路载波机增加到5端。1978年10月起,农村电话收费实行全省统一的按月收取固定通话费的办法。年末,永宁、祥芝、蚶江3个邮电支局(所)共增加3部磁石交换机150门(每部50门)。石狮至农村支局(所)中继明线5条,其中载波3条。农村中继明线96.63对公里,杆路长63.09杆公里,电缆61.04皮长公里。44个生产大队603个生产队已装电话,占农村社队的17%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专业户、个体户装用电话的需求日益增多。1987年9月,在省、市邮电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邮电支局引进日本富士通公司的F-150数字程控自动电话系统1200门,与泉州、晋江建成全国首家市、县、镇三级联网的数字程控交换传输的自动电话网。此时,石狮的农村电话由50年代人工磁石交换技术一跃进入80年代的程控交换技术,首次将乡镇电话联入全国自动交换网,标志着石狮邮电开始向现代化通信水平迈进。
  1989年3月应急扩容程控电话800门,总容量2000门,但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年9月,在中共石狮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建设万门程控电话工程指挥部,并无偿提供150万美元外汇额度的投资。因资金缺口大,石狮市邮电局采取以乡(镇)政府牵头集资兴办农村电话的办法,对祥芝、蚶江、永宁3个乡(镇)各集资80万元计240万元;对申请装机用户实行预装机,预放号收取初装费的办法,总计165万元。同时,向每个用户无息贷款1万元,共借款集资220万元。由于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共筹资1500万元,万门程控电话于1990年4月开通投产,总容量已达1.2万门,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市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蚶江、祥芝、永宁3个邮电支局总容量3500门,完成石狮到蚶江、祥芝、永宁中继传输电缆32.5皮长公里,市内管道计51管孔公里,布放市话出局电缆1.4万回线计34皮长公里。1993年6月28日,新建长福、龟湖、前廊3个程控模块局,模块局的建设率先进入自然村,平均每7人就拥有1部电话。1994年,大仑村成为石狮市首个,全省第二个电话“千户村”,该村拥有电话1158部(不包括200多部移动电话),平均每户拥有1.01部电话,电话主线普及率达23.90%。至同年12月,全市电话百户村总数已达33个,农村用户达4640户。
  石狮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村通信事业的发展,1995年组织各乡(镇)政府配合邮电部门在3个月中发展农话4500部,使全市农村电话总数达1.2万部,农村主线普及率达7%以上。石狮邮电局借助地方政府力量,抓住机遇,抓紧施工农村管道22.27沟公里,主干电缆18.98皮长公里,配线电缆71.65皮长公里。1996年,为解决农村机线不配套问题,完成对祥芝、永宁、蚶江等区域农村管道37.65沟公里,主干电缆2.1万线,配线6.2万线的施工。至同年12月,全市农村电话达1.13万户,65%的行政村电话超百户,100%的自然村通电话;城乡主线普及率达16.81%,居福建省各县(市)前列。1997年12月31日,祥芝镇电话用户共10021户,首先实现“电话装机万户镇”。当年,全市农村电话用户已达1.68万户,80%的行政村电话超百户。
  第二节 移动通信
  一、移动电话
  1990年,泉州市邮电局在石狮灵秀山建立移动电话基地站,开始使用蜂窝式移动电话,属厦门移动电话交换局。该系统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产品,交换设备为EMX-250型,手机型号为8500型。石狮市用户在泉州市邮电局购移动电话手机19部。1991年,登记的用户达358户。1992年泉州市邮电局再次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EMX-250型移动电话交换设备,于8月16日开通投产。同年,石狮彭田灵秀山移动通信基站开通,共12个信道,可提供移动电话业务,至12月发展用户797户。1993年10月开通拥有120个信道的市区九二路邮电大楼基站。1994年3月,祥芝、洪厝山RS317移动电话基站顺利调试开通。该基站为2个信令信道、8个话音信道,可容纳500多个移动电话用户,服务区域权覆盖石狮沿海3镇和泉州湾入海处。至此,石狮全市已建成3个基地站,信道总数达170个。年末,扩容祥芝、灵秀山两个基站共60个信道,累计用户达3436户。1995年11月初,开通5个GSM数字基站,36个载频,使数字移动电话覆盖全市;11月18日开通数字移动电话业务。同年先后新建杆头、锦亭、群英路、前廊、永宁、北环(五星)6个基地站,新增模拟信道314个。是年,由于基站增多,移动通信网由大区制改为小区制,拆除灵秀山基站,全市模拟信道总数达460个,并增加石狮—泉州移动电话交换局240条中继电路。1996年,扩容和完成模拟移动电话(TACS)5C优化工程和数字移动电话(GSM)二期工程,新开通五星、长福、群英路支局、永宁4个基站,相继在九二路、群英路开办10家移动通信连锁店,作为邮电服务网点的补充和延伸,并在农村支局(所)全面开办移动电话、BB机出售、带机入网业务,扩大市场覆盖面。至当年12月,全市数字、模拟移动通信道达926个,移动电话用户1.55万户,其中数字用户8430户,移动电话城乡居民人均普及率5.36%,居全省首位。1997年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3.06万户,并着手在长福兴建总容量为13万门的GSM移动电话交换局。
  二、无线寻呼
  1988年7月,泉州邮电局开通“120”人工无线寻呼系统,石狮开始提供无线寻呼业务。当年用户192户。无线寻呼以其灵活、方便、价格较低等特点深受当时石狮生意人喜爱。至1991年,用户已达3440户。1992年1月,“183”自动寻呼台开通;12月,开通中文寻呼业务。随着无线寻呼新频点、容量的不断增加,自动寻呼台先后更改为“127”、“129”、“126”人工寻呼台也更改为“128”。1996年4月,祥芝镇月亮山全频点无线寻呼基站正式开通投产使用,改变石狮沿海地区无线寻呼信号弱、误码状况。同时实现石狮范围内移动通信覆盖面“无盲区”。至当年底,全市无线寻呼开通9个频点,用户数达5.79万户。无线寻呼年末到达数与城乡电话比例为1.29∶1,名列全省榜首。1997年无线寻呼开通10个频点,用户数达6.71万户。
  第三节 数据通信
  1994年3月,引进开通分组交换DNP-100节点机,石狮CHINAPAC分组交换网正式投产,其设备具有传输质量高,接口协议广泛,用户网络效率高,安全可靠性高,通信费低廉的特点,深受用户欢迎。至12月,分组交换用户达41户,有石狮农业银行专线用户6户,工商银行5户,另外还有29号拨号入网用户。1994年5月17日开办自动声讯业务。1995年3月,又建成覆盖全市各乡(镇)DNN数字数据网,设备具有传输质量好,传输速率高(可高达2Mbps),基本无延时,人网无协议限制,提供固定点对点连接。5月,拥有7个节点180端口的DNN数字数据网投产使用。石狮市邮电局组织技术、营销人员上门为市金融、海关、航空售票公司等大户提供数据通信申请、安装、测试,实行一条龙优质服务。仅石狮市兴业银行就申请安装17户。截至11月27日,数据通信用户41户,累计总到达数82户。1996年4月,开通CHINANET(中国公用INTERNET网),可向客户提供世界范围内实时的新闻、金融、贸易、旅游业等信息,也可向世界介绍企业的产品、售后服务等,并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获得世界上多行业的信息。
  1995年10月引进建成当今世界最先进的3个运行速率达622Mb/s的SDH数字同步传输网,并开通标准的七号信令系统。
  1996年,传输组利用程控交换机建立半永久虚电路,解决石狮信用社后杆柄分社在偏远农村分组交换入网问题,既满足用户需求,也为泉州市在发展数据业务方面闯出新路。同年底,数据通信用户到达总数242户。1997年增加到411户。
  第四节 电报
  一、电路
  民国5年(1916年)3月,石狮电报代办处受理的电报利用话传线路报送晋江电报局转出。民国37年3月,架设青阳—石狮电报线路。1949年9月8日,开通泉州至石狮话传电报电路。1950年石狮设立电信代办处。1951年5月1日,开放石狮—衙口话传电报电路。年末,开办永宁电信代办处。1952年青阳—安海—石狮采用报话双用线电路。1954年开通石狮—泉州传电报电路。1956年1月10日起,话传电报电路改为人工音响机电报电路。1961~1962年,开通泉州—石狮有线人工电路2路。1971年泉州—石狮直达电路改为农话线路。1977年7月,泉州—石狮开通电传电路。1987年1~7月,泉州市电路分3批接入福州程控自动转报网,泉州地区电报实现自动化。1989年3月开通石狮—福州中继电缆自转报电路。1989年5月,石狮市邮电局开设无线电台;12月,石狮—泉州电传电路增至2路,其中自动转报1路、人工电报1路。祥芝、蚶江、永宁邮电支局受理的电报利用传真机传送到市局报房转出。至1996年12月,石狮电报电路有石狮—福州公众报路1路,石狮—泉州公众报路1路,石狮—泉州无线电路1路,石狮—福州出租报路6路(其中中国银行2路、工商银行2路、农业银行1路、建设银行1路)。
  二、业务
  民国5年,石狮电报代办处开始办理与惠安、莆田、福州、厦门、漳州、汕头、广州等地的电报业务。民国期间,电报种类有军政、特快、一般电报3种。
  1950年,石狮设电信营业处,电报种类有军政、政务、私务、公电、特种电报5种。1952年增至6种。1953年增至11种。1955年11月石狮改为邮电支局后,所属的石狮城内、衙口、永宁、蚶江、祥芝邮电所均办理电报业务。1962年石狮开始办理国际和港澳电报业务,种类有国际政务、国际普通、国际新闻、国际书信等4种。1963年8月办理保证航空安全电报。1971年,衙口、金井邮电支局划归晋江邮电局管辖。1977年石狮电信业务种类有防空、特种、水情、公益、新闻、政务、普通、汇款、公电。1988年新开办礼仪电报,包括庆贺、请柬、鲜花、蛋糕、吊唁电报。当年出口电报21.27万份。1992年后,因程控电话的普及,电报出口业务量逐年下降。当年末,出口电报18.84万份。1996年6月开通电汇微机处理系统,实现电汇用户当天办理当天到达。是年石狮市开办电报业务种类,国内的有天气电报、水情电报、公益电报、新闻电报、政务电报、普通电报、汇款电报、公电电报、礼仪电报、公众真迹传真电报、公众用户真迹传真电报等11种;国际、港澳电报有普通、加急普通、公务公电3种。当年出口国内计费电报业务量8.23万份,国际及港澳电报496份。1997年元月,石狮市邮电局在营业窗口使用公众电报分集器,实现用户在窗口办理电报业务立等即发。当年出口国内计费电报业务量7.18万份,国际及港澳计费电报175份。
  三、传真电报
  1989年省邮电管理局拨给石狮日本产的V-BIX11传真机1部,石狮市邮电局在九二路电信营业处开办传真业务。至12月,有传真用户21户。1990年开办公众真迹传真电报和公众用户真迹传真电报业务。1991年蚶江、祥芝、永宁3个邮电局各配备4200型传真机1部,开通乡(镇)支局(所)与市局报房传真电报的专用业务。至1992年12月全市发展用户传真118户,出口业务量214份,其中国际与港澳140份。1993年1月,南环邮电所新增日本产4200型真迹传真机1部,同时开办真迹传真业务。1994年,龟湖邮电支局开办传真业务。至当年12月,石狮市邮电局的市内及乡(镇)邮电支局(所)专用传真电路5条,传真用户1累计达188户,出口业务量890份,其中国际及港澳44份。1996年全市有7个邮电支局(所)办理传真业务。年末,出口业务量2736份;传真用户283户,是1989年的13.5倍。1997年传真用户426户。
  第四章 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
  邮电的质量管理,总目标是保证通信质量,加速传递时限,确保安全和方便群众。1955~1964年,石狮邮电部门执行县邮电局制定的关于电话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社投递员制度、电话机线维护暂行条例、邮政电信质量管理办法、机线员包修和计划维护等各项业务章程和制度,建立生产岗位责任制。1976年以后,邮电各项业务、技术等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1982年邮电部门制定《业务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统计登记试行办法)。1983年健全通信质量检查登记簿制度,分设邮电营业、分拣封发、乡邮投递、话务、报务、机线障碍、发行、稽核8种质量检查登记簿,认真登记存查,并成立质检小组,进一步健全业务监督检查制度。1987年后执行邮电部颁发的《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办法》、《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维护暂行办法》、《邮政储蓄业务制度》、《国内特快专递邮件处理规定》。
  1988年,石狮市邮电局为适应各项业务技术的要求,派出14名职工分赴福州、厦门、泉州、晋江等地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同年,省邮电管理局对石狮市邮电局考核的10项通信质量指标,包括总包损失率、订销报刊延误率、发报逾限率、电报投递逾限率4项均为零指标,其他质量也全部完成。1989年4月,泉州市邮电局对石狮局抽查总包、邮政快件、普通给据、平信等邮件处理规格,抽查合格率分别为88.2%、67.5%、90.9%、84.7%。
  1991年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方针目标管理,进行PD-CA循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意识。经省邮电管理局组织验收全面质量管理合格。城乡邮电支局(所)按市局规定频次开展基础管理活动,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广泛开展QC活动。同年,市话营业组、邮件组QC小组参加泉州市邮电局QC成果发布会,分别获得先进、表扬QC小组称号。1993年10月,泉州市邮电局组织检查以邮政质量为中心,以各监控岗位履职为重点,继续开展规范化剖析检查活动,石狮市邮电局被评定为邮政通信组织管理合格局。1994年5月起,设立“局长接待日”,专门受理用户申告,倾听用户对邮电服务质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995年建立电信资料阅览室,收集电信专业的各种技术、业务资料和专业报刊,为全局职工,尤其是电信技术人员提供学习钻研技术和交流实践经验的园地。同年,全局推行邮政优化作业组织管理,实现邮政优化管理手段达标,提高生产作业组织科学性,减少重复劳动。电信方面,依靠技术进步,分别改造建成通信网管、电源、空调、电缆等集中监控中心,保证通信网络优质高效运行。石狮市邮电局针对模拟移动电话非法并机日趋增多,常常造成用户巨额话费损失的情况,根据福建省公安厅、法院、检察院、邮电管理局的通知精神,配合市政府成立打击盗码并机领导小组,共侦破“地下并机”窝点1个、非法并机案件2起,整顿通信市场秩序,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同时开展“一二三四”优质服务工程,即确保一个目标(用户满意率90%以上),创建二厅星级标准(邮政、电信营业厅达规范标准),完善三台管理(112、114、综合查询台),提高“四员”(营业员、投递员、装机员、修障员)素质;并且实行电话装机、修障两个“闭环”管理,规定装机、修障各环节的处理流程和时限要求,严格奖罚考核,实现电话装机7天内装通、修障及时率达100%的目标,解决一度存在的“装机难、修障难”等服务热点问题,提高邮电窗口行业对外服务水平。
  1996年,在旧市区大规模整治通信管线,共完成管道施工48.3沟公里,主干电缆2.2万线,配线6.86万线,用户引入线4.21万线,使市区管道四通八达,美化市容市貌,解决市区线路紧张、杂乱和布局不合理问题。为确保各项服务规章制度的落实,在九二路设立“客户投诉处”和“180”投诉专线电话,负责受理、答复用户投诉和查询,并公布邮电对外服务承诺标准。
  1997年石狮市邮电局为进一步提高信报投递质量,开展评选最佳、最差投递员活动。114台组织对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旅馆业及个人电话用户资料进行重新核对、整理,改善用户电话用途更改,资料不完整所造成的查号准确率低的问题。同时针对石狮移动通信维修业无证经营现象,石狮邮电局配合市公安局根据《福建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全面清理和规范移动通信终端维修业务市场秩序。同年10月,与市消费者委员会、物价检查所联合成立石狮市公用电话管理委员会,并于11月7~8日抽调人员分6组对市区公用电话进行突击检查,共检查代办点286家,查处乱收费189家,对其中41部乱收费的代办点给予停机处理。当年石狮电信营业厅推行“星级”服务管理制度,营业人员实行微笑、文明、规范服务,成绩显著,被邮电部评为“全国十佳县(市)局规范服务营业厅”称号。
  第二节 财务与物资管理
  1955年9月,石狮邮电财务收支计划由省邮电局直接下达,营业收入款除指定用途外,集中由省邮电管理局统筹调拨。1956年1月,邮电财务开始实行企业预拨款制度,物资采取计划采购,加强资金周转和控制压缩材料库存等办法,使定额流动资金压缩到上级规定的库存标准。1958年9月,财务实行收支差额管理制度。1963年以后开始执行华东邮电第三次供应工作会议制定的《邮电器材供应制度》。1972年邮政局收支差额上缴省邮总站。1974年邮电合设后,财务统一归省邮电管理局管理。
  1980年4月,省邮电局对县(市)邮电局实行增收节支分成。同年,华东邮电第四次供应工作会议后,根据计划调节和市场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供应形式和方式。
  1982年,石狮邮电支局贯彻执行县邮电局先后制定的《会计检查实施细则》、《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计划管理制度试行办法》、《经济活动分析试行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及《仓库管理制度》、《班组支局(所)材料管理实施细则》、《通信设备、工具、主要材料消耗定额),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1984年,开始实行经济核算制度,将原先的收支差额管理改为利润管理。
  1988年11月,石狮市邮电局制定《加强企业财务基础管理),要求各邮电支局(所)认真贯彻执行。1993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清产核资工作。1995年,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情况的稽核工作,清理各类悬帐、短帐,强化报支管理,明确审核权限;强化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登记、造卡、请领、核对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控制生产开支;设立合同管理员,完善经济合同会签关、结算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理电话用户欠费,对话费欠费用户发放法院执行庭催缴函,使欠费回收率达到98.61%。
  1996年7月,仓库物资管理实行“五五摆放”(数量纵横按5件摆放)的“四四定位”(定库、定架、定层、定位)制度。重申完善设备、材料的请领、使用、回收、决算管理制度,明确财务、供应、建设、维护等部门各自材料管理职责,做到帐、卡、实相符。并指定供应部门为旧材料回收处理机构,实行归口管理。同时,认真做好资金动态计划管理,保证重点建设资金到位,加强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建立备品备件库,实现电信备品备件集中管理,提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1997年,石狮市邮电局在加强创收时,进一步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制订《企业财务报支若干规定》,明确财务报支审批权限和报支票据凭证,合同签定相关办法,并规范本局移动电话、电话、BB机和机动车辆管理,增加公务电话费用透明度,控制车辆维修费用及油耗支出,厉行节约,堵塞漏洞,仅此两项共减少成本支出50余万元。针对用户电话费欠费问题,专门抽调人员,成立话费催缴组,采取电话自动催缴、人工催缴、上门催缴、法律催缴等手段,其中在9月份配合市法院依法查封两户恶意欠费、拒交高额欠费用户的住宅,在全省邮电部门率先运用法律赋予的这一强制措施,保护国有资产权益。
  第三节 经营管理
  1958年,石狮邮电支局根据晋江县邮电局有关意见和执行企业预拨款制度与收支差额管理制度的具体细则,逐步形成经营管理概念,重视经济效益,改进经营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采取逐项掌握,定期分析,按月小结措施。充分利用当时海外侨胞急于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国际航空函件业务,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扩大业务宣传,改善服务态度,延长营业时间。营业员实行“六代”(代写单式、代封包裹、代译电报、代拟电文、代传电话、代售木箱),投递员实行“四上门”(上门出售邮品、上门收寄包裹、上门收订报刊、上门收取汇款),收到良好效果。当年邮电业务总收入比1949年增长2.6倍。
  19591961年的三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邮电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时从港澳及国外寄进大量生活必需品的包件及进口国际小包成为邮电的主要业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干扰,重视经济效益被作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加以批判,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电企业逐步纠正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企业领导加强经营意识,在整顿企业的同时,逐步完善经济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通信效能为中心,把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1978年业务收入40.47万元。
  1982年起,实行以通信质量、收支差额、业务收入和流动定额资金为考核项目的生产奖励和年终增收节支分成办法。当年,建立企业、班组(支局、所)、个人三级经济责任制,做到企业内部责、权、利的统一,在干部、工人中初步树立经营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广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同时发挥邮电面广、点多、线长的特点,充分利用石狮华侨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多,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开展商品包裹、国际航空函件、国际和港澳报话等业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986年,改收支差额管理为利润管理,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采取效益工资与经营责任制挂钩的办法,增强经营意识,进一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1987年实行局长负责制,经营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目标,突出经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中心位置,按月开展中心活动,明确业务重点,制定对策措施。根据社会对信息的迫切需求,1987年程控电话开通后,坚持增量增收并重,大力发展市区电话用户,积极开办国际、国内长途直拨,无线寻呼,三类用户传真等新业务。1988年业务收入820.58万元,是1978年的20.28倍。
  1991年,石狮市邮电局坚持“企业以经营为中心,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树立经营意识,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狠抓增收和增量并重发展,争创企业经济效益。当年业务收入3358.61万元,业务总量3349.91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加3.1倍和10.8倍。1992年在全国邮电行业百强县(市)评比中获第7名。
  1994年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机构,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当年年底前企业与全局274名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当年业务总收入达到12600.0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1995年末,在装机、修障、特快、邮储等部门进行改革试点,实行经营承包、计酬等措施。1996年提出经营管理“五字”方针,即树、深、严、实、创。树:树立市场竞争观念;深: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深入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和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和覆盖面,增强企业活力;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创:创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创建文明企业。同时实行人事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德才兼备和干部“四化”标准公开选聘支局长、公司经理,创造一个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并且制定营业员等级管理办法,根据营业员应知、应会和综合才能评成绩,分别评定一、二、三级和见习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996年建立专业营销、窗口营销、社会营销等三大网络,加大对通信市场的研究、开发力度。当年石狮市邮电局在全国邮电百强县(市)评比中,以业务收入、人均劳动生产率、资本金利润3项指标708.45总分获第一名。1997年业务总收入达到2.49亿元,税金2359.5万元,比1994年分别增长97%和47%。
  1997年,石狮市邮电局根据“以强化管理为保证,以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与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工作指导方针,优化调整经营承包方案,对各单位承包经营的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承包单位内部二级分配办法,并督促实施,既打破“大锅饭”、“小锅饭”等平均主义,又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使经营承包达到“增活力、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为达到“管理综合化、生产专业化”目标,改革电信生产管理体制,以形成对市场信息反映灵敏、工作效率高、协调容易的管理机制。实行电信管理、生产人员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并建立起每位职工业绩登记簿,改进年终评比先进办法,使评选出的先进更具代表性,起到激励、鞭策作用。同时,着重培育、挖掘移动电话、有线电话、邮政储蓄、特快专递等重点业务新增长点,如开展创建祥芝电话“万户镇”活动,开办石狮至上海、江苏等地的“点对点”特快业务,保证邮电业务的持续增长。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