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营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9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营运
分类号:
F552.9
页数:
2
页码:
368-3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唐代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水上交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水运
营运
石狮市
内容
石狮海上交通历来十分发达。唐代航海家林銮在蚶江石湖港建造船舶码头,航行于渤泥、琉球、三佛齐、占城等地。宋元时期,载重大帆船航行于台湾海峡并远航到东南亚、西亚、东非及东北亚的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明代中后期,沿海港口民间运输崛起。清代,内海航运及对台运输处于鼎盛时期,船舶北通泉州、福州、温州、沈家门、宁波、上海、南京、扬州、牛庄、烟台等港口,南可达厦门、汕头、广州、海口、香港,东抵台澎各港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十七年,清政府先后开放蚶江与台湾鹿港、八里岔对渡,对台运输迅速发展。蚶江遂成为大陆与台湾通航中心港口之一。台湾及东南亚货物由蚶江输入内地,晋江流域的土特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台湾,并转运东南亚一带。鼎盛时期,泉州、晋江、厦门、漳州及台湾等地民船停泊于蚶江港,“舟楫密集”,日往返船舶达300余艘。仅蚶江石湖村就有大帆船40多艘。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重申开放海禁后,蚶江、祥芝大乌艚船除经营国内沿海航线外,也开辟远航吕宋、苏禄、马来亚半岛等港埠。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新加坡开埠第二年,第一艘到达新加坡的中国货船就是祥芝的大乌艚船。此后与新加坡往来不绝,如祥芝船主蔡亚龙拥有数艘远洋船;祥芝伍堡泉复盛王姓码头就有200多艘艟舡船;船行主王季叻拥有20多艘大帆船。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祥芝船员曾集资在新加坡的坡楼兰巷建造一所“泉晋发堂舍”,专供船员住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对台运输逐渐衰落。光绪末年,海运大都被外国轮船取代。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蚶江对台运输停止。厦门沦陷时期,永宁港一度成为华侨出入境转接处,从永宁港开辟至菲律宾,经香港转越南、缅甸、泰国的航线。民国期间,蚶江、祥芝、永宁等处有船舶航行于闽浙沿海及泉州湾一带,有固定班次往返于泉州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台运输再度恢复。不久国民党军队征用沿海船舶,其余船只停搁港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口航运复兴,船舶逐年增加。1956~1960年,祥芝、蚶江等处船民组织成立航运社,营运闽、浙、粤沿海航线。祥芝船户曾在汕头港口建造木构码头,称“福建码头”。1978年后,石狮航运业又进入兴盛时期。1984年国家开放运输市场,私人购置船舶运货,大多运载沙或散货。各航运社也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租赁制。进入80年代中期,集体航运社先后改为海运公司,传统的木帆船已被机动船取代,运输工具全面实现机械化。各航运公司经营上海至广东、海南及长江流域港口航线,并在上海、广州、海南、湛江、汕头、宁波等地设立办事处,拓宽航运业务。1992年石狮市集体航运企业6家,拥有船舶117艘,总载重量51969吨,其中钢质机动船75艘;年货运量68.13万吨,货运周转量91261万吨公里;营运收入4422.2万元。
1993年5月15日,石狮祥芝港首航香港。当年货运香港船舶12艘次,载重货物1605吨。此后祥芝港开辟不定期航运香港货轮。至1996年,石狮至香港货运108艘次,载重货物57703吨。1992~1997年,沿海港口相继建成500~10000吨级泊位码头,船舶货运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1997年,全市集体航运企业7家,拥有船舶107艘,总载重量63138吨;年货运量87.34万吨,货周转量149010.3万吨公里;年营运收入5938.2万元。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