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农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45
颗粒名称:
第二节农作物
分类号:
S37
页数:
6
页码:
212-217
摘要:
本节记述了石狮市农作物内容包括了,水稻、甘薯、大小麦、花生、大豆等情况。
关键词:
石狮市
农业
农作物
内容
一、水稻
宋代,石狮境内引种“占城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水利失修,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且大面积的稻田是埭田,常因缺水反碱,严重影响水稻生产,亩产只有140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条件改善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产量不断提高。50年代,引种高秆常规良种。1957年,亩产175.9公斤。60年代中期,推广矮秆良种水稻,产量普遍提高。1962年,改漫灌为渠灌,水稻亩产177.5公斤。1966年,亩产192.2公斤。“文化大革命”期间,水稻生产徘徊不前。1976年,亩产255.9公斤。1976年以后,推广杂交水稻良种。1978年,早稻亩产352.9公斤,晚稻亩产337.3公斤。80年代,随着杂交水稻优良组合的不断更新换代,水稻保持稳产高产。1987年,亩产400.3公斤。90年代,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水稻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1997年,水稻亩产430.5公斤,总产量13346吨。
二、甘薯
明万历年间,石狮境内引进甘薯种植。甘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于种植。至民国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地处沿海丘陵旱地,风大水缺,早、晚薯亩产只有150多公斤。缺水严重的山埔园只种植一季越冬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修水利,改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甘薯产量。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普及甘薯“五改”(改旧品种为新品种,改弱苗为壮苗,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不施基肥为增施包心肥,改粗放管理为精心管理)技术,四大电灌站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促进甘薯增产。1982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甘薯由主粮转为饲料,加以联产承包,土地分散,耕犁、抗旱不便,“五改”措施难以落实,影响甘薯生产的继续发展。
三、大小麦
宋代,石狮境内引进小麦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亩产只有60公斤。
50年代,种植地方品种,大小麦的产量低。60~70年代,相继引进大小麦优良品种,单产不断提高。1987年后,只有旱地种植大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1991年也只有6498亩。由于大小麦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主要种植品种,大麦有“莆大麦四号”和“莆大麦五号”;小麦有“2148”、“泉麦1号”。
四、花生
明万历年间,石狮境内引进花生种植。50年代以前,以蔓生型迟熟品种为主,亩产80公斤左右。60~70年代,陆续引进直立型优良品种,亩产110~130公斤。80年代,石狮境内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主要种植红花126、黄油17、“187-93”等品种。1992年,种子公司引进泉油10号,由于其产量高,而逐步取代以上3个品种。
五、大豆
石狮境内主要种植春大豆。由于大豆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所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55年,大豆种植面积17699亩,亩产66.4公斤。1965年,种植17876亩,亩产70公斤。1978年,种植面积11902亩,亩产81.8公斤。1986年,种植面积减少到4216亩,亩产88公斤。1995年,种植面积只有1415亩,亩产96.8公斤。1997年,种植面积1410亩,亩产140公斤。主要品种有“莆豆8008”和玉优803”。
六、甘蔗
宋代,石狮境内引进甘蔗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旱地缺水,亩产只有1000公斤。50年代,以种植地方品种“竹蔗”为主。1955年,种植甘蔗174亩,亩产2248公斤。60年代,引进新品种“台糖134”。1965年,种植1022亩,亩产3066公斤。1978年,种植506亩,亩产3093.9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搞活农村经济,发展甘蔗生产,制定奖售粮肥措施,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4年,种植1819亩。1986年,增加到3900亩,亩产3905公斤。1987年后,由于甘蔗的收购价格偏低,奖售粮肥差价太小,加上受砍运麻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1年,种植2024亩,亩产4086公斤。1995年,甘蔗只零星种植50亩,亩产5000公斤。主要品种有“台糖134”和“611/70”。
七、蔬菜
石狮境内的蔬菜资源丰富,种类、品种繁多。常见蔬菜种类有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绿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根菜类、薯芋类、葱蒜类、香辣类、水生蔬菜类、食用菌类等13个大类,数百个品种。其中小白菜系列品种有上海矮箕青菜、上海虹桥小白、本地小白;芥菜类叶用芥菜系列品种有竹芥、高脚芥、大芥菜;菠菜系列品种有大叶售、东湖菠菜、迟乌叶;芹菜系列品种有早花香芹、青梗芹菜;苋菜系列品种有矮脚圆叶、高脚尖叶;瓜类西瓜系列品种有大青皮、黑冬瓜;南瓜系列品种有饭瓜、盒瓜、牛腿瓜、金瓜仔、枕头瓜;菜豆系列(四季豆)品种有双青玉豆、12号菜豆;豌豆(荷兰豆)系列品种有白花荷兰豆、大黄豌豆、台中11号、食荚大菜豌1号;扁豆(刀豆)系列品种有红花石豆;茄果类番茄系列品种有浙杂5号、美国红茄;茄子系列品种有荷包茄、“电灯胆”;辣椒系列品种有特大牛角椒、高研红椒、甜椒2号、黄腊指天椒;胡萝卜系列品种有“五寸人参”、本地红萝卜;葱蒜类分葱系列品种有本地香葱、六鳌分葱、旧镇分葱、四季青葱;洋葱系列品种有红皮洋葱、太阳牌黄葱、佛手牌黄葱;韭系列品种有细叶韭菜、阔叶韭菜;大蒜系列品种有鲁宁红蒜、莆田大蒜、莆田软尾蒜;水生蔬菜类莲藕系列有“丝苗”、本地藕节;荸荠系列品种有桂林马蹄、水马蹄;茭白系列品种有软尾茭笋;食用菌类品种有草菇、金针菇、凤尾菇、蘑菇、白木耳;多年生蔬菜类品种有“霸王花(三七花);杂草类蔬菜品种有“石刀柏”(芦笋)。
1988年以前,石狮境内的蔬菜只有零星种植。1955年,蔬菜种植面积1135亩。1965年,种植1585亩。1978年,蔬菜种植面积3470亩。随着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外来人口增多,蔬菜的栽培面积也随之扩大。1986年,种植面积扩大到8182亩。1987年,种植面积11582亩,总产量15130吨。
1988年后,石狮市人民政府为确保城市蔬菜供应,加强对蔬菜生产的领导,专门成立石狮市副食品生产协调领导小组,大抓蔬菜基地建设。1991年,蔬菜种植面积17199亩,总产量24385吨。1995年,种植面积24181亩,总产量32418吨。至1995年,建立永宁镇前埔蔬菜基地,祥芝镇奈厝前蔬菜基地、赤湖蔬菜基地。1996年,建立蚶江镇莲中蔬菜基地和宝盖镇后垵蔬菜基地,总面积3500亩。莲中蔬菜基地规划面积3000余亩,首期开发1000余亩,成为泉州市最大的蔬菜连片生产基地。同时,为了提高蔬菜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专门成立蔬菜生产科技领导小组,开展蔬菜生产的科学试验,先后引进遮阳网、塑料大棚、农膜等,进行反季节蔬菜栽培,引进生物农药开展无公害蔬菜栽培,从而促进蔬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97年,种植30510亩,总产量43291吨。
八、其他作物
玉米石狮境内农民历来均利用边角地种植常规高秆品种春玉米,产量很低,一般亩产只有200公斤。1995年春,石狮市人民政府号召扩种玉米,以解决抛荒地复耕,全市共扩种玉米5000多亩,品种为矮秆杂交“掖单13”,亩产350公斤。祥芝镇西墩村垦复153亩地种玉米,亩产415公斤;5亩高产示范田,亩产达748.5公斤。1997年,全市种植1000多亩,亩产300公斤。
高粱石狮境内高粱种植有套种花生、大豆和利用边杂地专种,品种有“散洗”和“炉洗”。高粱套种,一般亩产50公斤左右;专种亩产250公斤。因“散洗”品种收获后的穗芒可以加工扫帚,所以种植的品种以“散洗”居多。
小米(粟子)俗名米仔。历来在石狮境内较少种植。零星种植都是作为花生、大豆的间套作物。套种亩产一般仅10~15公斤,品种有“蜈蚣穗”和“鼓瑛穗”。
蚕豆(乌齿豆)石狮境内蚕豆主要种植在龟湖、塘头、上浦、塘边等水田区。作为冬季粮肥兼用作物,品种有“莆田种”和“江苏种”等。近年来已很少种植。
豌豆(番仔豆)豌豆是冬季的一种主要作物。由于生育期短,适应性强,加上豌豆可作粮食,又可作菜,还可加工糕、饼,藤蔓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主要有“白花”、“紫花”2个地方品种。70年代初,由江苏引进“团结豌”品种。70年代中期,因虫害严重,产量大幅度下降,种植面积大量减少。
九月豆九月豆是豌豆中的一个品系,因农历9月收获,故称为九月豆。石狮境内种植九月豆,主要为粮肥兼用。即利用大豆收获后闲置待冬种的旱地间种“九月豆”,不仅每亩可收80公斤豆子,还可增加200~300公斤稿秆,作为晚稻或晚薯的基肥。50年代后,随着旱作区耕作制度改革,秋闲田减少,“九月豆”即改作套种作物,一般亩产只有20公斤。品种有“竖枝仔”、肉粽豆(红豆)。
绿豆绿豆在石狮境内历来仅作春季套种作物。一般套种于花生沟边界及大豆、花生、早薯等作物四周。套种亩产15公斤左右。品种主要有粉光绿豆、“本地油绿”和明光绿豆。
芋头石狮境内种植芋头历史悠久。芋头是一种菜粮兼用的夏季作物,多种植于水田或渍水低洼地带。一般亩产鲜芋1500~2000公斤。主要品种有菜芋、槟榔芋、竹芋和红芋。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