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建市十年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7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建市十年经济
分类号: F124
页数: 4
页码: 95-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的建市十年经济、促进转轨、培育特色、提高素质、增加总量、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果等情况。
关键词: 建市 经济 石狮市

内容

一、建市初期阶段经济
  1987~1990年,石狮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石狮扩大对外开放16条措施,结合石狮实际,治理整顿,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市人民政府集中财力,多渠道筹集1亿多元的资金,先后建成22万伏输变电站和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开通一万门程控电话,改造入市区的五大路口和动工兴建北环路,改造通往各乡镇的主干道,建成祥芝千吨级码头,抓紧梅林500吨级码头、海关等建设,改造市区的部分排水排污设施和新建一批厕所等环卫设施,抓紧三资企业小区的开发和建设,发展海陆运输,改善石狮市的投资环境。
  建市三年,石狮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向前发展,实现十个翻一番:(1)社会总产值从1987年的5.1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10.5亿元,年平均增长30.12%;(2)国民生产总值从1987年的2.7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5.35亿元,年平均增长25.15%;(3)国民收入从1987年的2.4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5.1亿元,年平均增长37.5%,人均国民收入从1987年的995元发展到1990年的1889元;(4)乡镇企业总产值从1987年的2.5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5.78亿元,年平均增长43.7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87年的2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6.2亿元,年平均增长48%;(6)财政收入从1987年的1916万元,发展到1990年的6942万元,年平均增长87.44%;税收从1987年的2108万元,发展到1990年的5299万元,年平均增长50.46%;(7)信贷规模从1987年的存款余额1.7亿元、贷款余额1.0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存款余额5.14亿元、贷款余额4.1亿元,年平均增长分别为67.45%和103.33%。(8)三资企业由1987年的17家,投资3300万元,产值2000万元,发展到1990年的170家、投资5.02亿元、产值3.19亿元,增长10倍以上;(9)出口商品交货总值从1987年的0.5亿元发展到1990年的1.8亿元;(10)三年共投入全民所有制企业资金达3600万元,是原有固定资产的两倍,使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从1987年的1800万元发展到1990年的5400万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迅速增长:1990年,石狮市工业总产值为5.6亿元,比1987年的2.5亿元增长了124%;农业总产值为0.98亿元,比1987年的0.82亿元增长了19.47%。
  二、建市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
  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石狮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对内联合,积极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又取得了持续、稳定、协调的全面发展。石狮市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加强农业及农村工作,进一步搞活国营企业。壮大公有制经济,大抓“品种、质量、效益年”活动,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加快市场建设,为实施“八五”计划开了好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7.8亿元,比上年增长36.36%;国民收入7.01亿元,增长36.59%;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42.54%;农业生产灾年获丰收,实现农业总产值2.73亿元,增长13.16%;乡镇企业总产值8.39亿元,增长4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亿元,增长28%;三资企业总产值4.8亿元,出口创汇3539万美元;分别增长51.87%和40.9%;财政收入8925万元,增长28.6%,经济发展有了大幅度的增长速度,取得明显效益。1992年,石狮市调整“八五”规划,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使经济发展势头持续高涨。同时,制订鼓励公有制经济到石狮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高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内外的大开放。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亿元、国民收入14.4亿元、社会总产值30亿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04.5%、83.3%和10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95.9%;完成财政收入1.47亿元,比增66%;投产三资企业产值12.3亿元、出口销售收入7382万美元,比增153%、156%;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亿元,比增56.2%;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9亿元,比增126%。全市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实现“一年翻一番”,经济总量与增幅是前三年的总和。1993年,石狮市对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短远期规划、宏观到微观认真研究,作出部署,重在抓落实,贯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政策,促进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等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制订外引内联的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引进国内企业资金,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工农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11亿元,1992年的23亿元上升到1993年的4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从8.8亿元、18亿元到31亿元,财政收入从8915万元、1.47亿元到2.52亿元,三年连上三个台阶。
  1994年,石狮市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为重点,调整服装业内部结构,调整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数量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明显提高。全年共实现社会总产值7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41亿元、国民收入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30.2%和29.6%;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0亿元,比增33%;完成财政收入3.02亿元,比增19.3%,1995年,石狮市采取有效的启动措施,促使整体经济摆脱低迷状况向持续、健康、协调方向发展。在年初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45%、工农业总产值跌至15%的低增点,不少企业出现新情况和新困难情况下,注重实效,把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逐项落实。农业出现良好局面,全年累计完成农业产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生产由低增幅进入稳步增长期,全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市场流通在相对滞缓的状态中呈现旺销态势,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达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财政收入由负增长转向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市共完成总收入3.225亿元;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28.1%。
  1991~1995年,石狮市胜利完成“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三、第二次创业阶段经济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石狮市开展第二次创业的起步年。石狮人民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实现“九五”计划目标,为完成“九五”各项基本任务并实现新的腾飞奠定基础。开展第二次创业旨在实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五年翻一番,营造新优势,使石狮市经济整体素质实现质的飞跃。石狮市于1996年以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素质,确定40家重点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主导产业纺织服装业向企业规模化、产品优质化、行业配套化发展。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竞争能力,涌现“豪德胜”、“富贵鸟”、“金色年华”等一批著名品牌,“斯特兰”等获“金桥奖”品牌。拓展市场,扩大营销网络,外引内联,培植新增长点。组织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试点工作,14个试点村实现宽裕型指标要求。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现稳中有升的好势头。全年国民生产值61.2亿元,比增16.6%;工农业总产值93.7亿元,比增20.7%,其中农业总产值6.7亿元,比增11.4%;财政总收入3.6756亿元,比增13.97%。
  1997年,石狮市以“促进转轨、培育特色、提高素质、增加总量”总揽经济工作,支柱产业不断发展,规模经济进一步形成,市场拓宽力度加大,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国民经济呈健康、平稳、上升的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果。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比增15.9%;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比增19.6%,其中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比增20%;乡镇企业产值(按现行价,并含第三产业)110.3亿元,增长23.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增长20.8%;财政总收入4.182亿元,比增13.8%;零售物价指数100.9%,是升幅较低的一年,达到控价目标。是年,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开展第二次创业,全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计划,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年度目标,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福建省经济发展实力十强县(市)荣誉称号。全面展开宽裕型小康建设,二个镇和40%的村实现宽裕型小康验收达标。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