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建市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7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建市经济
分类号: F124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建市经济等情况。
关键词: 经济 发展 石狮市

内容

一、1950~1956年经济
  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化运动,实行新的财政经济政策,建立国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结束国民党统治几十年无法制止的通货膨胀。石狮经济稳步上升。1950年起,物价开始保持平稳,工商业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当时石狮工商企业490多家,商业方面,有棉布、粮食、京果、百货、五金,号称五大行业,其他还有文具、瓷器、水产、屠宰、饭店、木器、理发、糖品、香楮、烟丝、国药、成衣、洗染等行业。工业方面,有电力、皂烛、酿酒、印刷、碾米等行业。解放初还有金银首饰加工,1952年转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石狮境内共有私营工商业人员1800多人,资金80万元。其中,纯商业人员1366人,资金35.31万元;服务业人员149人,资金1.9万元;饮食业人员173人,资金1.26万元;工业人员112人,资金41.54万元,还有手工业人员750人。石狮还有小商贩摊位400个。1953年开始,在石狮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春,对私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原有的私营工业全部改为公私合营,原有的私营商业改为公私合营的占96.26%,各类小商贩也实现合作化。1956年,石狮还发展国营的百货公司、粮站、人民银行、邮电局、新华书店和集体所有的供销合作社等21个单位。
  二、1957~1965年经济
  这一时期,石狮境内经济发展遇到挫折,发展缓慢。1957年石狮的商品市场繁荣。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忽视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对石狮商品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但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石狮经济陷入困难时期。经济调整期间,石狮经济大有好转。1965年,石狮镇工交、财贸、手工业和镇办企业四大系统,从业人数3789人,个体手工业197人,小商贩810人,有证经营318家。全镇从事商品经济生产和流通的有4796人,占当年石狮镇总人口15373人的31.20%,这些人在承受各种困难中从事石狮的商品经济生产和进行商品市场的流通。
  三、1966~1978年经济
  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石狮境内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系统供应的商品不足。一些闲散居民自筹资金,从外地采购农副产品和紧俏的国产日用工业品,开店摆摊应市,形成以小商贩为主体的商品市场。无证商贩达600多家。此外,一些闲散劳力办起小工厂或小作坊。这些发展商品经济的自发行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复辟”,受到严厉地打击。1971年,工作队进驻石狮,清查所谓“地下黑工厂”,查封12家工厂,生产经营人员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处理,新兴起的商品市场受到压抑。1974年,石狮销售侨物和紧俏商品的市场再度兴起,出现918个商业销售点。这个市场的兴起,又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泛滥”。1975年还拍摄所谓“资本主义复辟罪行”的纪录片《铁证如山),在全国
  放映。1977年4月,省、地、县派遣工作队再次进驻石狮,把石狮定为全地区、全晋江县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运动的重点。1978年,经过反复批斗,个体摊点基本上被取消,商品市场再次受到严重摧残,石狮经济处于萧条冷落的趋势。
  四、1979~1987年经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狮境内发展商品经济有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石狮市场再度兴起与繁荣。
  1979年,海关放宽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探亲携带物品的规定,带进大量侨物,从自用、赠送,直至贩运出售,除华侨随身自带的以外,从中国旅行社托运和邮局邮寄进来的包裹、行李,1979~1983年间每年约100万公斤。物品种类包括服装、布料、日用品和家用电器等。由于华侨物资太多,于是小商贩又大量重新出现,各种华侨物资源源流入自由市场,石狮成了闻名全国的“洋货”市场。但是,1981年下半年,东南沿海出现严重的海上走私,石狮周围有5个沿海公社的渔业大队大多不同程度地卷入走私活动。由于石狮早已成为周围地区侨乡的商品市场,而且闻名全国,吸引着众多外地顾客前来争购“洋货”,成了沿海社队走私物资的集散地和转运中心,甚至广东沿海的走私货也运到石狮销售。大量走私货严重冲击石狮的华侨物资市场,使华侨物资失去竞争力,逐步被走私货所取代。在石狮市场上,原来买卖侨物的商摊不同程度地成为走私贩私物品的集散、销售场所。1982年党和政府决定严厉打击走私贩私的非法活动,以保证正当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划清非法的走私活动和正当的商品交换的界限,“估衣摊”全部被取缔。石狮的公开市场又再次衰退,然而表面的消退后面却隐藏着地下交易,出现抢买抢卖,以假代真,以次充好等现象。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后,石狮首先开辟4个小商品市场和3个农贸市场,随后又在15条主要街巷上布满商店和摊点。这次石狮商品市场的兴起,既有群众的自发要求,又有领导有意识的计划引导,石狮的商业从此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并以它为龙头带动乡镇企业、交通运输和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至1987年,石狮已形成各种类型市场12个,各类商业和服务业网点达2801个,其中国营点26个,县办集体网点32个,乡镇办网点223个,个体网点2520个。从业人员11366人,年营业额26263.7万元,其中国营为7415万元,县办集体为232万元,乡镇办为639万元,个体为17977.7万元。年产值为万元以上企业20家,年工业收入超百万元村(街)24个。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