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葛坑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19
颗粒名称: 第十节 葛坑镇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3
页码: 1171-1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葛坑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矿业为突破口,带动农业、林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葛坑建设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型乡镇。
关键词: 德化县 乡镇 葛坑镇

内容

葛坑镇位于德化县北部,东与杨梅乡接壤,西与汤头毗邻,南与桂阳乡、上涌镇相连,北与尤溪县坂面乡交界,土地总面积127.22平方千米,有葛坑、大岭、下玲、水门、龙漈、富地、湖头、蓝田、龙塔、漈头、大正、邱村12个建制村,50个自然村。2007年年底,有4320户、15847人,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97.5%;畲族413人,占总人口2.5%;海外华侨、华人250多人。葛坑民众一般使用有当地特色的闽南语,大岭龟洋自然村民众内部交流用尤溪方言,对外用闽南语。畲族民众内部用畲语,对外用闽南语。
  古代,葛坑一代盛产葛薯,故有“葛坡”“葛岭”“葛坑”之称。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葛坑由尤溪县划归德化县管辖。宋至明时代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分属梅中里和梅上里。民国26年(1936年)设区建立联保属第三区,民国34年撤销区、废联保设葛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仍称葛岭乡,属第四区,1951年1月设立第六区,辖葛岭、富地、大岭、岭脚、白叶、云溪、吉山7个乡,漈头属第九区。1955年,辖区增加龙塔、汤头、下玲、水门、西墘5个乡,共12个乡。1956年并入上涌区。1958年成立葛坑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上涌公社。1961年又从上涌公社析出,重建葛坑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葛坑乡人民政府,2001年葛坑撤乡建镇。
  境内地势中部高,四周较低,属中低山地型,主要山峰有十八灶、海拔1181米,笔架山、海拔1138米,以及仙公寨、铁钉山等;主要溪流有霞溪、涌溪和下甸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垂直变化明显,中部偏冷,西北部较温和,年平均温度18℃,无霜期255天,年降雨量1650毫米左右。
  葛坑镇耕地面积约660.8公顷,土壤较肥沃,水利条件较好,以种植水稻为主,年粮食总产量4000吨左右。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茶466.67公顷、年产油530多吨,柑橘533.33公顷、年产量3000多吨,还有茶叶等。2007年,粮食总产量4131吨,总产值7087万元。
  葛坑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99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5.2%,林木蓄积量64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1万立方米;毛竹林1200亩、立竹量14.4万株,年销售毛竹5000支。镇集体企业——葛坑森盛林场(原名七五林场),1975年创办,总面积1190.2公顷,木材蓄积量12万立方米,大部分为杉木,年销售量约2000立方米,产值约150万元。大岭、水门、葛坑、龙漈等有村办集体林场,是村财收入的重要来源。境内还有市属国有葛坑林场、是泉州市重要林业企业之一。境内树种繁多,有千年古杉、柳杉,有珍贵树种松椤、江南油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
  葛坑境内有黄金矿、石灰石、煤、叶蜡石、铅、锌、铜、高岭土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模开采,组建矿山企业。黄金主要分布于水门村的双旗山、邱村村的仙峰寨、漈头村的十字格、凤岭后和小池等,1990年发现,1993年由省、县联营开采,建立全民所有制黄金矿山企业。1995年建设选矿厂,投资987万元;1997年扩建第二条生产线,日处理能力260吨,当年黄金产量1万两,占全国92个万两矿山第68位,2000年跃居第44位。2007年,处理矿石6.87万吨,产金量161.01千克,收入2239.63万元,利润725.15万元。1998年建成邱村黄金选矿厂,2005年改制为福建省德化县邱村矿业有限公司,年黄金产量141千克,收入1362.6万元,利润262.41万元。此外,已探明石灰石储藏量1500万吨,创办德化恒昌矿产有限公司,年开采量6万吨,产值3000多万元,纳税240多万元;大岭村叶蜡石储藏量50万吨,年开采1万吨。葛坑境内水能储量较丰富,已建成水力发电站7座,装机容量11865千瓦。水电、矿业是葛坑镇的支柱产业。
  葛坑镇有省道206线、县道354线从境内通过,建制村公路全部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村村通程控电话。1997年,新建公务和文化科技大厦,内部配套设施较齐全,庭院绿化美观,投资100多万元。葛坑、下玲、蓝田村,村主干道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新式住房,总面积10多万平方米,砖混结构,安全、舒适。葛坑村被县评为“新村建设先进村”。1996年,下玲村获“全省家园优胜奖”。
  1997年,葛坑镇教育“两基”通过省、市教育部门验收;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90%以上,孤寡贫困户有社会保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经常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葛坑镇历史上有明代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进士凌辉,历任都察院御史,中宪大夫等职;民国时期有德化县县长陈国华、大田县县长陈大勋。当代有吴旭君(女),曾任毛泽东主席护士长、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副院长等,少将军衔;陈元殿历任中共德化县委常委、德化县政府副县长,泉州市龙门滩引水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泉州市水电局局长,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据统计,全镇有宋至清进士1人,八品以上官员3人,民国时期有科(营)级以上官员2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14人、正科(营)级干部21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4人,有博士2人、硕士3人。
  葛坑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矿业为突破口,带动农业、林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葛坑建设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型乡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葛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