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水口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16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水口镇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3
页码: 1165-11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水口镇正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旅游强镇。
关键词: 德化县 乡镇 水口镇

内容

水口镇地处德化县东北部,东北与永泰县接壤,东南与仙游县交界,西北与尤溪县相邻,西与桂阳乡、南埕镇相连,面积260.31平方千米,有湖坂、村场、樟镜、榜上、承泽、梨坑、昆坂、毛厝、八逞、祥光、亭坑、凤坪、上湖、丘坂、久住、淳湖16个建制村,110个村民小组。2007年年底,总户数4636户、总人口1.7471万人,均为汉族,有26个姓氏,方言为闽南、莆仙、尤溪三种。有华侨、华人和中国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
  德化的浐溪、涌溪于此汇集东流,经永泰县注入闽江,为德化浐溪流水的出口,故称水口。唐代,水口属永泰县归义乡归德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划归德化县。宋至清属永宁乡清泰里,其中淳湖属梅中里。民国时期,水口乡属德化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口乡属第三区;1952年7月,久住、上湖、淳湖划归第九区;1954年,淳湖划入尤溪县;1958年,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64年,淳湖又划归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为乡建制;1992年7月,水口撤乡建镇。
  水口镇地形南北狭长,地势中部低,南北较高,群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30多座,其中最高为石牛山、海拔1781.6米,为戴云山脉第二高峰;最低为湖坂村,海拔250米。浐浐溪从中部穿过,支流有石牛溪、赤石溪、樟镜溪、亭坑溪、后亭溪等,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磁铁矿、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石、铅锌、叶蜡石、铜矿等,其中淳湖金矿、铅锌矿最为著名。
  水口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因海拔高度差异大,气温呈垂直落差,年平均气温18℃左右,高山地带为14℃~16℃,镇政府所在地为20℃;年平均降水量1600~1800毫米,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石牛山一带是德化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水口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林、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马铃薯、蔬菜,水果以芙蓉李最为著名,有“芙蓉李之乡”美称;同时,还有柑橘、桃、柿、枇杷、板栗等,年总产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县第一位。全镇林地面积2.2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18万立方米,居全县第一位;毛竹林0.21万公顷,居全县第二位;年销售商品材5000~8000立方米,商品竹30多万支,产值1000多万元。2000年后,水口镇调整产业结构,引入高产水稻、台湾西瓜、德化梨新品种,引导林农竹山养牛、养羊,改造油茶林,培植绿色无公害食品,发展高优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2007年,全镇农业产值7953万元。
  水口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林木、毛竹、水果加工和电力等企业。1987年,水口乡与中国香港客商合资创办华德发有限公司。1990年后,有毛厝村民创办华安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祥光村民创办珍特果品有限公司,湖坂村民创办竹笋加工企业等,生产的竹木制品、冬笋和芙蓉李等绿色食品畅销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还销往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全镇有竹木、食品加工企业20多家,形成以湖坂为中心,连接村场、丘坂、墘头公路沿线的企业带“公司+农户”的生产格局。1995年后,水口镇致力于开发水力资源,建设水电站18座,尤其是县建成涌溪四级、涌口两座水电站后,使该镇电力业跃上一个新水平,总装机容量达5.7万千瓦,居全县第一位。
  水口镇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83%,树种繁多,已查明的国家和省保护树种100多种,有樟树、红豆杉、楠木、桂树、柏树、柳杉、栓皮栎等名木古树,绝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状态;还有金丝猴、穿山甲、蟒蛇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石牛山以其“古”“奇”“幽”“秀”闻名于世,约形成于1亿年前,主峰为火山喷发口,其岩石规模和体积大、数量多、纹理多样、形成机制复杂,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均属罕见。其山峰耸立,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水流清澈,环境清幽。多有流泉飞瀑、深潭激流,或平如明镜,或湍流不息,更有芳草鲜花,把山川点缀得分外迷人。1999年开发后,先后建成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及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石牛山度假山庄;有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石壶祖殿等文物古迹。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开发石牛山观光度假区、岱仙瀑布观光区、岱仙溪竹筏漂流区、水上游乐区、文化娱乐区、生态旅游区、红色教育区等旅游项目,成为地质地貌、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著名旅游风景区。2007年,全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万元,联动产值1000多万元。
  水口是德化县出人才较多的地方之一。宋至明清,有进士4人,举人8人,其中南宋壬戌科进士黄龟朋,曾任广西梧州推官等职,著有“易经解”若干卷。民国时期,有科(营)级以上人物18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水口人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其中毛厝、昆坂、梨坑为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有“五老”人员32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口有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14人、正科级干部30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2人、博士10人、硕士20人。
  水口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现村村通水泥混凝土公路,村村通电话;同时,拓宽改造镇区主干道,并进行亮化、美化。淳湖、湖坂、丘坂、八逞、樟镜、村场等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其中淳湖村新建钢混结构住房43幢、1.5万平方米。水口中学、小学教育设施完善,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90%以上;有文化室、老人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水口镇正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旅游强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水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