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龙门滩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1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龙门滩镇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3
页码: 1160-1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龙门滩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区位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发展农、林、水电、矿产等特色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建设德化特色卫星乡镇过程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 德化县 乡镇 龙门滩镇

内容

龙门滩镇位于德化县东南部,东与仙游县西宛乡接壤,南同永春县湖洋镇毗邻,西连三班镇、浔中镇,西北接雷峰镇,北与南埕镇相邻。与仙游、永春县毗邻。全镇土地总面积215.55平方千米,辖硕儒、苏洋、霞碧、石室、播坑、霞山、碧坑、湖景、内洋、村兜、朱地、大溪12个建制村,86个自然村。2007年年底,全镇有4190户、14872人,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族等少数民族。另有海外华侨、华人10448人。
  龙门滩镇前称霞碧镇,霞碧又称碧霞,因村民多居住于山谷中,四方山峦松苍竹翠,俨如云霞盖顶,碧玉屏障,故称霞碧。宋至明时代,境内乡、村分属于永宁乡清泰里和归德乡善均里、惠民里;清代,属在坊里茅岐社,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为文兴社。民国时期为碧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第二区,1951年设第七区,1956年下半年属雷峰区,1958年10月成立霞碧人民公社。1960年并入浔中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霞碧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霞碧乡人民政府,1992年1月撤乡建镇,1994年8月改为龙门滩镇。
  龙门滩镇地处石牛山西南麓,以低山为主,主要山峰为七台山,海拔1094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
  龙门滩林业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面积1.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2%,木材蓄积量91.26万立方米;主要溪流有浐溪、石龙溪、大溪等,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约5万千瓦;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高岭、石英石、长石、叶蜡石、泥煤等。境内有清代古窑址18处、革命遗址5处、寺院庙宇7座,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农业是龙门滩的基础产业。全镇有耕地面积837.5公顷多,是德化重要的粮食产区,其中苏洋是德化“五大粮仓”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甘薯、马铃薯和蔬菜,还有少量玉米、高粱、木薯,以及烟叶、花生、淮山、芝麻、玫瑰茄等经济作物。2000年后,龙门滩镇党委、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建立蔬菜、水果、养殖基地,发展特色产业:蔬菜面积333.33公顷多,年产量1万多吨,其中反季节蔬菜46.67公顷多;水果0.13万公顷多,年产量约10万吨,主要品种有芦柑、美国血橙、德化梨、油柿、油桃、酸梅、枇杷等;食用菌62万多袋,其中香菇60万袋、草菇1.2万平方米、平菇1万多筒;水库、山塘、稻田养鱼,总面积166.67公顷多,主要品种为草鱼、鲤鱼、鲢鱼等;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养猪9500多头、牛1800多头、羊4400多头、兔1万多只、戴云黑鸡和白鸭10万多羽,养蜜蜂450多箱等。2007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837.4公顷、产量5261吨,水果面积1728.47公顷、产量12.62万吨,茶叶212.2公顷、产量140吨,水产养殖产值259万元。
  企业是龙门滩镇新兴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创办农具厂、水力发电厂、瓷厂、焦油厂、机砖厂、瓦厂、姜丝糖厂、家具厂、盐酸钠厂、双氧水厂、冶炼厂、酒厂、造纸厂、选矿厂等。其中,国有企业龙门滩一、二级水力发电站均位于镇区境内;双港焦油厂生产的焦油销往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1996年在霞山村创办龙门滩冶炼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硅铁,年产值1300多万元;1999年创办的泉州市景玉纸业有限公司,年产值5000多万元;2007年8月引进工业硅冶炼项目,创办福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至2007年年底,全镇有企业85家,产值2.95亿元。
  龙门滩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镇有公路14条、总长156千米,村村通公路,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84千米;有电信机房8处、小灵通基站25座、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视普及率达80%以上。2000年后,新建村民住房264幢、30832平方米,苏洋、霞山、大溪、石室等建成饮水工程,霞碧建有大型垃圾场,苏洋村是县“清洁家园示范村”,全镇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中学1所,小学及幼儿园设施齐全,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镇卫生院1所,各村均有卫生所,其中甲级卫生所2所,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1988人,参合率90.88%。镇设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村有文化室,碧坑、硕儒、苏洋、大溪村有图书室、文物管理室和体育运动场。每年春节前后,有的村开展南音、高甲戏、梨园戏、木偶等民间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
  龙门滩镇历史上有抗元英雄苏十万,清代有“怀远将军”江标、进士温高修、彭国光;在革命斗争年代,有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游击队员和老交通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镇有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人、正科级干部31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人,有13位受省部级表彰的先进人物。
  龙门滩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区位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发展农、林、水电、矿产等特色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建设德化特色卫星乡镇过程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龙门滩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