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岁时仪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0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岁时仪节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3
页码: 1104-1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 岁时仪节的民俗发展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民俗 婚丧喜庆

内容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盛行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亲朋好友互贺新年。21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等便捷、快速的信息化新式拜年悄然出现,给人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也有的家庭利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有的家庭短途自驾游,有的家庭到酒店聚餐。春节期间,城镇及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南音演唱、高甲戏、猜灯谜、攻炮城、登山、旅游、唱卡拉OK等。正月初二,大多数年轻夫妇双双到女家拜年,被人们称为“女婿日”。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上元节”。20世纪80年代后,元宵节的食品为元宵丸,亦称上元丸,吃元宵丸的习俗逐渐在全县形成,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张灯,德化方言以“灯”为“丁”,以添设一灯为“添丁”,因此许多习俗与灯有关。90年代后,元宵节的活动逐步活跃,有文化部门组织的,有民间群众团体自发组织的,有大型踩街活动,也有区域性的活动。龙浔镇宝美村、浔中镇浔中村、凤池社区、水口镇淳湖村等乡村家家户户张灯和提灯游乡(俗称“迎灯”)、迎龙、舞狮闹元宵,农村大多数民众备办供品,供奉圣神,举行庙会活动。
  三、清明节
  清明节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一般是公历4月5日,以踏青、祭祖扫墓、郊游为主题较普遍。机关单位和中小学进行祭扫烈士陵园活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端午节以包粽子最为普遍。粽子的种类以肉粽、豆粽居多。德化多数地方的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杨梅、葛坑一带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南埕望洋村等地方没有固定日子,春播插秧结束,犁耙等家具洗净收藏,便备办粽、肉等敬土地公,把“端午”与“洗土”一起做。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21世纪初,在城镇青年男女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节,花店里摆满各色精心包装的玫瑰花,供人购买送情人;酒店也别出心裁地推出浪漫七夕“情侣套餐”“烛光晚餐”。年轻人,花前月下为爱情寻寻觅觅;中年人,四处奔波为爱情辛勤耕耘;老年人,牵手依偎享受爱情珍果;情侣们相互约会,或发手机短信问好。
  六、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从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内做节。各宗族先后开展祭祖活动,缅怀先人祖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20世纪90年代后,祭祖逐渐恢复传统仪式,强化尊宗敬祖意识,激励年轻人发奋努力,自强不息。
  七、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每逢中秋夜晚,人们以饼相馈赠,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茶、吃月饼、赏月。政府机关单位或企业经常组织茶话会、博饼赛等活动。
  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旧时有登高之游的习俗,1989年,国家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县、乡、村都分别开展尊老敬老助老活动,老年人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小学校于此日组织师生秋游登山。
  九、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一般在农历十一月间。搓汤圆、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故有“冬至搓圆”的俗语流传。部分乡村冬至前后有到祖先墓地扫墓的习俗。为预防森林火灾,2003年始,政府推行冬至扫墓改为清明扫墓习俗。
  十、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尾牙。企业主或老板应宴请员工,有的还给员工发红包。
  十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称除夕,俗称“过年”。除夕前,打扫卫生,准备年货,添置新装。除夕日,张贴春联、年画,午前祭祖先,除夕晚,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20世纪90年代后,有的家庭在酒店预订年夜饭。吃完年夜饭,每家每户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临近子夜,人们开始用电话或手机短信向亲人、朋友拜年。子夜一到,人们走出户外燃放烟花爆竹除旧迎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城区内为预防火灾和噪音,政府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