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诊疗护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56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诊疗护理
分类号: R472
页数: 7
页码: 960-966
摘要: 本章记述了德化县诊疗护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急救、科研成果、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 诊疗护理 德化县

内容

第一节 西医
  一、内科
  1988年起,乡镇卫生院收治村卫生所解决不了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例;德化县中医院和中心卫生院相继运用X线透视、拍片、心电图、B超等先进诊疗技术;县医院内科创建心功能室、脑电图室、体外反搏治疗室和胃镜室;开设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等专科门诊,开展专业化、规范化诊断治疗。至1994年,施行B超、颈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诊断技术,心电监护、电击除颤、纤维胃镜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开展床边心电图、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心得安试验、潘生丁试验、二级梯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及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1995—2000年,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逐渐推广X线、B超、心电图诊疗技术;县医院施行脑电地形图诊断、中心静脉压监测、临时起搏器植入、呼吸机治疗、亚低温治疗、电复律治疗、静脉溶栓、光量子血疗、留置针静脉置管术等新技术。
  2001年始,全县医疗单位不断添置先进医疗设备,应用先进医疗设备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县医院在全省县级医院率先建立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患者。
  至2007年,采用乙型肝炎被动免疫、肝病活检、肝癌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异物摘取术、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术、胃镜及肠镜支架置入术、胃肠镜镜下注射止血、人工气道护理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抢救危重病人等先进医疗技术;开展幽门螺杆菌14C呼气试验和卒中单元、颈动脉给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相应护理研究。
  二、外科麻醉科
  1988.年前,县医院、中医院外科以普外手术为主。
  1988年后,村卫生所普遍能进行皮肤外伤缝合手术;乡镇中心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盲肠切除、结扎等小型手术;中医院逐步开展上腹部手术;县医院施行首例空肠代食道手术。至1995年,成功开展采用结肠代食道手术、全膀胱切除术+回盲肠原位代膀胱和食道癌三野清扫切除术;开展中心静脉穿刺及测压研究。
  1996—2000年,医疗系统引进先进医疗仪器,尤其是CT的引进使用,为胸腔、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创造条件。县医院成功实施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体外震波碎石术、椎间盘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气管插管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术。顺利开展胆总管囊肿切除、肝叶部分或左肝叶切除、胰腺假性囊肿切除、甲状腺及食道肿瘤切除及乳癌、肾癌、膀胱癌根除术。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也不断提高。
  2001—2007年,县级医院施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静脉镇痛、泌尿系统腔内碎石、床边动脉血气电解质监测、动脉穿刺测压、无痛胃镜检查治疗。县医院顺利开展食道胃贲门狭窄扩张术、胃内异物取出术、膀胱ALCINI’S新膀胱术、阴茎断裂吻合术、肺癌之左全肺切除术、哑铃形脊髓肿瘤切除术、腹部肿瘤腹腔灌注化疗术、高血压性小脑血肿清除术、脑瘤摘除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断肢再植术、息肉切除术和喉罩复合全麻等先进外科治疗手术。
  三、妇产科
  1988—1992年,乡镇卫生院能开展接生、节育等手术;县级医院妇产科施行子宫与输卵管造影术、臀位牵引、胎头吸引及产钳助产术、中晚期妊娠引产术、穿颅及断头毁胎术,胎儿内(外)倒转术,葡萄胎清宫术。成功开展子宫脱垂矫治术、全子宫切除术、附件良性肿物手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1993—2000年,县医院实行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催产引产、药物流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和胎心监护、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围产儿死亡监测。顺利施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术、妇科微波治疗及使用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
  2001—2007年,县级医院推广使用多普勒胎心仪、宫腔镜、阴道镜及中央母婴监护系统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进行妇科病检查、诊断、治疗;推行抽心包埋法结扎、无痛人流、阴式子宫切除术、宫外孕保守治疗、会阴切开神经阻滞麻醉、许华萍新法剖宫产技术;县医院开展笑气吸入镇痛人流、子宫环扎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全套监测、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序贯引产和使用注射器矫正乳头凹陷新技术研究。
  四、儿科
  1988—1997年,县级医院和妇幼所推行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度颅内出血、轻中度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溶血病、低钙血症、低血糖等治疗新技术。
  1998—2007年,医疗系统引进静脉氧监测、心电监测、新生儿经皮测黄疸、常规肢端血糖检查、痰培养进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技术;推广雾化治疗、新生儿蓝光治疗及新生儿辐射抢救技术。县医院施行治疗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G-6-PD缺乏症(蚕豆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重症肺炎并心衰、肾病、化脓性脑膜炎,急性病毒性脑炎、癫痫、手足口病等新技术。
  五、骨科
  1988年,水口等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门诊,能采用传统手法进行断骨再接治疗;县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至1994年,县级医院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肩关节离断治疗、骨肿瘤、气管插管、床边全麻下手法关节脱位复位、肢体(骨骼)延长、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折和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等新技术。1995—2001年,县医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
  2002年,县医院首次成功试行C臂X光机定位行微创内固定手术。至2007年,县医院和中医院先后开展带血管骨肌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不连、骨盆截骨内移治疗硬化型髋关节骨性关节病、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行颈前路减压+AO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动力髋内固定(加压滑动鹅头针固定术)、骨盆粉碎性骨折AO重建钢板前后柱内固定、胸腰椎侧前路病灶(TB)清除加椎间植骨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颈前路髓核摘除减压、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重建钛板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等新疗法。
  六、五官科
  1988年,县医院、中医院及水口等中心卫生院分别设有牙科,进行龋齿治疗和镶牙。1995—2000年,县医院施行腭裂整复术、裂侧唇红三角瓣应用唇裂整复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鼻内窥镜进行鼻腔和鼻窦手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2001—2007年,县医院先后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结膜瓣移植手术、上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复杂性上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纤维喉镜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静脉替代鼻泪管吻合、弱视治疗、视网膜剥离术、支撑喉镜下喉肿瘤摘除术、睑板腺癌眼睑成形术、眼眶内恶性肿瘤摘除术及眼眶成形术、球结膜恶性黑色瘤(含瘤体)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体复明等新技术。
  七、检验科
  1988年起,乡镇中心卫生院施行常规血液检验;县医院检验科先后引进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先进仪器,开展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提高检验技术水平。1998年,县级医院实施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等临床生化检验,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心功能检验和半自动免疫检验。开展特殊染色技术研究。
  1999年,县医院微生物检验推进由纯手工操作转向自动化。
  至2007年,县医院施行全自动大型仪器生化检验,掌握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尿沉渣检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凝检验,促甲状腺素、游离T3、游离T4、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肿瘤抗原、性腺激素等检验,雌二醇、雌三醇、睾酮、黄体酮、促黄体素、促卵泡激素、泌乳素等性激素自动化免疫检验,RH血型鉴定、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及灭菌炉生物监测及凝血酶时问、D-二聚体定量测定等技术。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梅毒TPPA确证试验,凝集胺交叉配血法和动脉穿刺及测压技术研究。
  八、病理科
  1989年,县医院建立病理科,采用人工手动组织细胞脱水术,通过标本的肉眼观察与病理切片的显微镜检查。
  1994年,县医院采用普通外科手术标本、细胞学涂片及脱落细胞的病理检查与诊断技术。
  1995年,县医院采用浅表组织细针穿刺标本、胃肠道活检标本的病理检查,对疾病的类别(炎症或肿瘤)和性质(良性或恶性),作出病理诊断等技术。
  2006年,县医院采用自动脱水处理系统检查患者标本进行信息分析,对疾病类别和性质作出比较准确的病理诊断。
  九、影像放射科
  1988年起,乡镇中心卫生院逐步开展X线、B超、心电图等诊断技术;县医院放射科施行颈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低张泌尿系造影技术。
  1997年,县医院进行CT诊断技术研究和以普通黑白B超检查风湿性心脏病、治左房黏液瘤、心包积液诊断技术研究。
  1998年,县医院先后施行电子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结肠镜、纤维喉镜检查诊断技术。
  2005年,县医院开设内镜检查中心,增加关节镜、核磁共振(MR)和直接数字化摄影(DR)诊疗项目。
  2007年,县医院先后采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泌尿系统腔内碎石、无痛胃镜检查治疗、CT定位下肺部穿刺活检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踝(膝)关节镜踝膝关节疾病诊疗,以及利用手术腔镜和超声刀,开展腹腔、关节微创手术等。
  第二节 中医
  1988年,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设中医内科、针灸理疗科、骨科等中医科室,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中风、慢性肝炎、肾炎及风湿病,均取得明显疗效。
  1990年,16个乡(镇)卫生院设中药房,配中医21人,中药人员18人;51个村医疗站设中药柜,有中西医人员62人。
  1991年,县中医院增设中医肛肠科和中医门诊部,基层卫生院设中医门诊,配备中医药人员。1992年,县医院开展中药喷雾治疗。1993年后,德化县医院针灸科开展芒针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关穴的临床配伍应用和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疳积研究;县中医院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脑病,抗炎汤、妇康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甜钩子茶治疗2型糖尿病,中药治疗胃粘膜肠腺化生与增生,腹针疗法治疗腰痛总疾病,揉太按摩手法治疗面神经炎,小针刀治疗多种软组织及骨性病变,补中益气汤加减对子宫切除术后恢复治疗等研究,均获阶段性成果。全县推广中药、针灸、理疗、刮痧、拔罐、放血、推拿等中医疗法。
  2001年,德化县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县成立中医创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化县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实施方案》《德化县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实施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原则,推广中医药治疗。
  至2005年,先后创建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小儿疳积等14个中医专科专治科室。各乡(镇)成立中医创先工作领导小组。县财政累计投入创先经费193万元,全县年人均创先经费0.76元,中医事业经费增长率5.18%。引进新技术、新成果44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43项。应用牵引结合针灸、理疗、推拿等疗法治疗腰椎腿疼,应用“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温针法配合中药治疗风湿病,应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骨增生,应用腹针疗法治颈椎痛及内科杂症,针灸治青春期痤疮,中药熏蒸治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后遗症等均取得显著疗效。举办中医培训班15期、1000人次,出版宣传栏2500期,每季度编印《德化中医》报;编发《德化县中医药防治常见病》5000册,《德化民间中草药单验方选编》500册,《中医老年保健》2000册。先后发表中医药论文140篇,其中国家级20篇,省级98篇。
  2006年,县中医院中医门诊1.5万人次,其中针灸理疗科门诊8000人次,治疗率95%,门诊次费用58元;颈椎病门诊4000人次,治疗率99%,门诊次费用40元。
  2007年,全县2所县直医疗机构,11所乡(镇)卫生院,2所社区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科、中药房(柜),配备中医药人员,能开展2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219人能应用中医诊治疾病,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6.3%,中医药治疗率由2001年31.3%提升为36.5%。2007年年底,德化县获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称号。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988年起,县医院骨科对骨折、关节脱位治疗从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逐渐向采用中西结合的克氏针、小钢板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术转变。
  至2000年,县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肿瘤、胸腰椎骨折脱位等技术研究,综合技术水平位居全省山区县前列,永春、南安、安溪、仙游、莆田、永泰、尤溪、大田、永安、漳平、龙岩等10多个县(市)的骨科、创伤科患者络绎不绝到德化县医院就医,外县患者人数占该科病人总数65%以上;五官科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取得初步成果。
  2001年,中医院中医骨科使用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获得成功。
  2007年,县医院骨科结合西医疗法开展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管后路减压术、人工膝髓关节置换术、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前端缺损、前端颈椎骨减压、胫后动脉皮支皮瓣转移修复术、YHZ-IIIA型腰椎电动牵引等医疗新技术。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四节 护理
  1988年,县医疗单位护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目标,开始运用心电监护、危重、心律失常患者等手术中监护技术。
  至1998年,县医院先后引进多功能监护仪等先进设备,建立ICU监护室;施行中心静脉穿刺及测压、深静脉置管术后维护护理、新生儿洗浴、抚触、常规洗胃、蓝光治疗;鼻导管吸氧、吸痰、导尿、危重病人翻身、鼻饲,胃肠减压,灌肠;新生儿桡动脉穿刺、腋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及测压、营养液配制及输注、配方奶的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整体护理”及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危重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床旁手术中监护等先进护理技术。
  1999年,县开展“医疗质量年”活动,全县医疗系统护理从处理医嘱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在诊疗护理时,注重病人心理护理,体现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有机结合的整体护理理念。
  2001年始,全县实施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护士长每日五查询(新入、转入、手术前、手术后、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制度,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菌技术、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监测管理和考核。
  2005年,县医院先后在住院病区实行“咨询服务责任制”,由护士长、病床责任护士向住院患者提供床边咨询服务;向每一位病人发放“出院病人联系随访卡”,向患者推行“医后服务”;定期向部分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建立随访档案;开展灭菌炉生物监测护理。
  2006年,县医院和中医院实行导诊服务。县医院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加强护理人员临床输血、无菌操作、病历书写、密闭式静脉输液、女病人导尿术、穿脱隔离衣、铺麻醉床法、鼻导管给氧、徒手心肺复苏等技术训练。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卒中单元”全新模式,以临床治疗、心理辅导、语言训练和健康教育相结合方式进行全方位治疗护理。
  2007年,县直医院开展低温灭菌监测护理。出院病人回访调查问卷,满意率95.3%。
  第五节 急救
  一、急诊
  1993年,县医院成立急诊科,配备救护车3部。1994年,县医院成立“120”急救中心,开通“120”急救电话,加入110联动系统。1997年,设立急救专线,实行无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同年,中医院添置“120”救护车,开展急救服务。
  1998年,县医院、中医院充实医务人员队伍,增添急救设施,添置救护车2辆,与“110”实行社会服务联动。1999年,县直医院接到呼救电话405次,出车387次,出诊医护人员637人次,接诊病人340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73人次,抢救成功170人次;抢救重大伤亡事故5次,伤员50人次。
  2001年,县直医院实行“120”急救车辆城关地区免费接诊服务,保证急诊病人及时得到救治。
  2002年,县医院成立“老干部医疗急救小组”,保证离休老干部在受到健康威胁时能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年底,县医院被评为县、市联动先进单位。
  2004年,县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举办急救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300人次。
  2007年,县医院有救护车5部,中医院有救护车3部;县医院设有专门的急诊室、抢救室、洗胃室、注射室、输液室、清创室、手术室以及留观室。配有电击除颤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吸引器、呼吸机等设备。开放“绿色通道”,对无主、急危重病人做到“先抢救,后收费”,并与院前急救队伍紧密配合,对批量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无缝对接处理。
  二、危重病人监护
  1996年,县医院成立危重病人监护室(ICU),承担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任务。设3张配备呼吸机、除颤器、洗胃机、冰帽、心电图机等设备的病床。施行辅助呼吸治疗、亚低温治疗、心电监护、胸外电除颤、中心静脉压监测等监护措施。
  2001年,危重病人监护室添置血气分析仪,实现血气指标解读、呼吸功能监测自动化。
  2004年,县医院危重病人监护室病床增加到7张,每床增配监护仪、注射泵、排痰机、中心吸氧、中心吸引中央监护系统等设备,护理人员具备物理排痰、呼吸心跳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颅脑外伤、各类型休克和中毒患者等抢救处理能力。
  三、无偿献血
  见卷十二第十章第二节。
  第六节 科研成果
  1987年,县医院院长孙耀源和医师李尔春利用APPLE(Ⅱ)微机开发医疗质量控制系统软件并投入应用,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
  1988年,县医院院长孙耀源和医师李尔春等主持的“APPLE(Ⅱ)微机在地方医院综合应用”项目,获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
  1989年,县医院院长孙耀源参加编写的《老药新用110种》出版。是年,孙耀源受省卫生厅委派,任中国第八批援助塞内加尔医疗队队长,率队赴塞,主持塞国肃静医院日常医务工作2年,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共接受门诊46773例,住院病人14975例,施行手术10456例,抢救危重病人310例,抢救成功率88.6%。1991年,塞内加尔总统迪乌夫授予中国医疗队队长孙耀源“国家级狮子勋章军官勋位”,授予全体医疗队队员“国家狮子勋章骑士勋位”。1993年,县医院针灸科周江宁的“芒针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项目,获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福建省发明创新成果银奖。
  2004年,县医院苏接续主持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取得成功,县医院获卫生部“全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协作医院”称号。
  第七节 技能培训
  1990年,乡(镇)卫生院实行每月1次例会,对乡村医生和接生员进行业务培训。
  1991年,执行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进修教育工作条例》,鼓励医务技术人员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至1996年,参加省、市进修培训307人次,其中一年期89人,半年期123人,短期95人;组织128名45岁以下乡村医生进行为期3年的函授教育,115人获得毕业证书;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8期,308人次参加培训,其中1994年和1997年,在县医院举办2期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心电图学习班,由县医院院长黄耀生主讲,60多名医护人员接受培训。
  1997年,县卫生局加大医务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参加通信继续教育,至2007年,参加通信继续教育人数580人;选送130名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及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进修深造;选送72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57个乡村医生参加为期2个月的补偿教育;组织ICU医护人员分期分批到省内大医院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举办妇幼保健员和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班7期、270人;邀请省、市专家讲学11场次,受训人数1248人次,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139期、7943人次。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