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5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文化活动
分类号: G249.275.7
页数: 5
页码: 921-9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了节庆活动、民间文艺活动等。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德化县

内容

一、节庆活动
  (—)首届国际陶瓷节
  1993年10月5—6日,在德化县体育场举行第一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少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昌培,省政府副省长张家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尧等领导和海内外嘉宾1400多人参加开幕式,县委书记吴汉民致辞。开幕式后,举行“瓷都风采”大型文艺踩街、瓷都潮书画作品展和“沸腾的瓷都之夜”系列活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系列报道,《福建日报》及香港《天天日报》刊登专版,省市电视台播出节日盛况,20多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德化国际陶瓷节的消息。
  “瓷都风采”文艺踩街,由“欢迎您,朋友”“辉煌的历史”“腾飞的今朝”“欢乐的乐章”和“前程似锦”五大方阵、58个文艺节目、2300多人组成。摩托车队、彩车队、舞狮队、舞龙队和国旗、节旗、节徽、吉祥物、匾额等队伍排列有序。历时3个多小时,围观群众5万多人次,使瓷都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沸腾的瓷都之夜”由戏剧歌舞晚会、大型焰火、武术表演、飞车表演和《瓷国明珠》电影展映五个系列组成。其中省歌舞团编排的《走进瓷的世界》、大型舞剧《火的艺术》,泉州梨园剧团的古装戏,大田县飞车艺术团的飞车表演以及“万紫千红庆佳节”“百鸟朝凤聚瓷都”“火树银花不夜天”各式各样的焰火让瓷都人民大开眼界,使陶瓷节呈现高潮迭起、五彩缤纷的景象。
  瓷都潮书画作品展在县陶瓷博物馆举行,其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副主席刘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副主席丁明镜,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郑乃珖、副主席兼秘书长陈一峰等人的书画作品展出。
  (二)文化艺术节
  1996年9月,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教育局和文联联合举办德化县第一届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在舞狮队、铜管乐队、剧团、大鼓吹等17个文艺团体、450多人参加的文艺踩街活动中开幕。历时十多天,其中,在后埔林、后井、董坂、诗墩、丁溪、寨头新村等露天戏台由民间职业剧团演出传统地方戏剧6场次;征集陶瓷创新作品240件、书画摄影作品94幅,举办陶瓷雕塑新作展和“国税杯”“林业杯”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举办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电影展,放映革命历史影片7部。参加活动群众数万人次。
  2001年9月,在县体育场举办首届德化县广场文化艺术节,为期2个月,设“开场晚会”“计生晚会”“高甲戏晚会”“南音晚会”“浔中镇文艺专场”“龙浔镇文艺专场”“教育系统专场”等专场晚会,瓷都艺术团、县高甲戏剧团、县南音协会及乡(镇)、企业、学校等文艺代表队1200多人参加,演出150多个文艺节目,观众10多万人次。至2007年连续举办7届。
  (三)民俗文化节
  2002年10月,举办首届德化民间民俗广场文化节,18个乡(镇)组织演出18个民间民俗文艺节目,其中,浔中镇的“摇旱船”、雷峰镇的“高甲戏装阁”、赤水镇的“戏蚌舞”、葛坑镇的“畲族春早”、桂阳乡的“迎火把”、上涌镇的“三通鼓队”、龙浔镇的“舞龙队”、水口镇的“车鼓舞”、杨梅乡的“纸狮舞”等异彩纷呈。文艺踩街、文艺晚会共评选出37个单位和8位个人进行表彰,其中第八中学的“钱鼓旗扬”、桂阳乡的“迎火把”、林业系统党委的舞蹈“采脂新曲”分别获文艺踩街和文艺晚会一等奖。
  此后,每年均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浔中镇的高跷舞、抛球、八仙舞、大鼓吹、北管、瓷魂、采瓷姑娘、摇旱船,龙浔镇的舞龙、舞南狮、鼓亭公婆舞,盖德乡的北狮舞,三班镇的南音伴舞、花鼓唱,雷峰镇掌中木偶,南埕镇的山歌演唱,水口镇的提线木偶,国宝乡的花鼓,春美乡的撩鼓,美湖乡的师公舞,上涌镇的龙虎旗队,汤头乡的上元(元宵)灯,杨梅乡云溪村和水口镇淳湖村的纸狮舞、纸龙舞等民间民俗文艺节目竞相出彩斗艳。县里每年有3个以上节目参加市级以上民俗文化活动,并多次获奖。
  (四)其他活动
  1988年起,每年春节、元宵、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集中的庆祝会或文艺晚会,有单位、部门或协会组织的分散活动。德化县城关主要活动地点有体育场、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南门、三角街、影剧院门口、总工会等。活动内容有书画作品展、瓷艺展、猜灯谜、征联、填诗、游戏、攻炮城、舞会、木偶、南狮表演、北狮表演、象棋擂台赛、南音大会唱、游园活动、公映电影等。乡村的传统习俗节日,如春节、中元的祭祖,元宵闹花灯,清明(冬至)扫墓等,外出人员习惯回家参加祭祀及鼓乐、木偶、道士舞、戏曲、舞蹈等民俗文化活动。
  1989年,德化县举办福建省“瓷都杯”青年业余歌手大奖赛,德化、南安、永春、仙游、永泰、大田等6县的青年歌手参赛。
  1990年5月6日,举行县首届教职工文娱会演,28个代表队参加,有独唱、表演唱、弹唱、大合唱、乐器独奏、合奏、小品、哑剧、舞蹈、相声等节目,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
  1991年,德化第二瓷厂主办全省“南星杯”职工优秀歌手邀请赛。全省六市歌手参赛,德化县参赛选手蔡怡娟获二等奖。
  2001年8月,举办“德化之夜”歌唱大奖赛,为期3天,湖南、浙江等省内外160多名歌手参赛,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2003年,在影剧院广场首次推出“文艺30分”活动,由进驻文艺团体组织音乐、歌舞表演,让群众不进剧院就可欣赏娱乐节目。至2007年,演出近千场次,观众百万人次。
  二、民间文艺活动
  (一)音乐舞蹈戏曲
  1988年,县文化馆音乐创作室、瓷都文艺中心和瓷都少儿艺术团先后举办声乐、电子琴、钢琴、舞蹈、演员等培训班13期,特邀国内男中音歌唱家高瑞昌讲学。组织演唱会、大合唱、大奖赛、歌舞晚会及民间剧团、木偶调演等活动54场次。乡(镇)文化站、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相继建立文化艺术团,开展基层文艺活动。民间剧团、提线木偶、木偶掌中班等在城乡民俗活动中十分活跃,朱地高甲戏剧团、雷峰金星高甲戏剧团等还常年到晋江、南安、尤溪、大田等地演出。1989年,德化3名演员获泉州市民间剧团调演演员奖。1990年,有3台木偶班在泉州市木偶调演中获奖。
  1991年,德化首家私营歌舞厅“今宵乐”开张。此后,金三角、梦伴、港龙、快活林、夜来香、翠园等歌舞厅先后开业。唱革命歌曲、流行歌曲、闽南歌曲,也有广东、港澳歌曲和外国歌曲。《中国心》《爱的奉献》《爱拼才会赢》等一首首歌曲,传递着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正能量。机关、学校、企业举办周末歌舞晚会,舞蹈以慢三、慢四、快三、快四、恰恰、中板等交谊舞为主。老年大学徐顾瞻从龙海引进大鼓凉伞大型舞蹈,县有关部门先后邀请上海舞蹈学校赴港艺术团、西安市说唱艺术团等8个文艺团体到德化演出,引导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健康发展。至1995年,李金花编排的舞蹈《采脂心曲》参加“福建省第六届武夷音乐舞蹈节”比赛,获舞蹈创作、演出三等奖。县文化馆创作、编导的《电话装进咱农家》,获泉州市音乐舞蹈节节目优秀演出奖及创作三等奖。李金花编排的舞蹈《狮灯舞》获“中国泉州广场民间文化艺术节”三等奖。
  1996年,德化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成立。至2000年,先后邀请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宋祖英、李谷一、著名表演艺术家刘晓庆、香港电影明星温兆伦等率团到德化专场演出,随同演出的有口技相声一级演员杨东玉、歌星李静、郭建华、陈飞、姚进军、叶富财、吕宋来、许广丽等,他们为繁荣德化文艺推波助澜。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室(甚至个别家居套房的客厅)配上音响设备,成为干部、职工和居民的业余文娱活动场所。卡拉OK厅、KTV、游艺厅、音乐茶座、书屋、休闲厅、夜总会、俱乐部相继出现,文化气息愈来愈浓,并逐步辐射到城郊、乡村,凡是人群比较集中的村镇都设有歌舞厅,能听到舞曲和歌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年,县文化馆编排的大型舞蹈《彩瓷姑娘》,参加“泉州市首届旅游节大型文艺踩街”活动获优秀表演奖,周增先参加市歌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歌剧《素馨花》,获文化部“文华奖”。
  2000年,县文化馆组建瓷都艺术团,为基层学校开办青少年音乐、舞蹈培训班,组织排演大型舞剧、独舞、双人舞、合重唱、独唱、小剧、小品、乐器合奏、现代舞剧。举办“瓷都之歌”德化县原创作品音乐会、中秋南音大会唱、“婚育新风进万家”演唱会、“慰问外来员工文艺会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参加“颂赞十六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奥运火炬”“共建绿色瓷都、构筑和谐德化”“关爱女孩”“助教助学”“巍巍戴云山”“赞计生”“预防缺陷婴儿来出世”“赌博害”“预防艾滋病毒的感染”“尊老教育刻不容缓”“绿色环境美家园”等文艺下乡活动,引领群众性文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至2007年,国家一级演员郁钧剑、民歌歌星张燕到德化影剧院演出。郑文高创作的《巍巍戴云山》《中国白》等8首歌词(曲)作品,陈玫玫创作的《让祖国年轻美丽》等7首歌词(曲)作品,以及陈燕彬、许邓兰、洪静丽创作的歌曲作品分别在《福建歌声》《歌海》《歌曲》等刊物发表,许成杰作词,郑彩明、李向东作曲的中国瓷都德化陶瓷文化宣传主题歌《瓷国明珠》由CN刊物《开放与传播》发表。县文化馆在厦门集美大学艺术学院举办“郑文高词曲作品音乐会”。县文化馆干部周增先随同泉州合唱团参加在无锡市举办的中国第六届合唱节比赛,获银奖。郑文高作曲《洛江绿意》《花腰傣姑娘》分别获福建省音协、省艺术馆、市音协主办的“洛江美”全国征歌比赛优秀奖和广西文化厅主办的“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全国征歌比赛优秀奖。陈玫玫作曲《春天的手》获浙江省音协主办的首届“奇美杯”全国征集歌曲新作展评活动百篇优秀作品奖。李萍芳创作的歌曲《红兜兜》《我把眼泪带走》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晨钟奖”“新世纪优秀歌曲选”征歌一等奖。县文化馆创作的音乐作品《十条丝线九条红》在福建省电视台综合频道《综艺先锋》栏目播出。县文化馆组织的舞蹈《采脂新曲》《彩瓷姑娘》《戴云“迎火把”》、小品《证件风波》,以及踩街、花灯、古南狮和南音节目分别参加泉州市文艺调演、海丝文化节、元宵节、合唱比赛、南音演唱比赛、歌手大奖赛和中小学生南音赛,获团体二等奖2个,个人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3个,优秀创作奖2个。
  1988—2007年,德化县民间歌舞活动长盛不衰,梦伴歌舞厅、瓷都、戴云、瓷国明珠等宾馆、酒店内的KTV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广场舞蹈逐渐兴起,幼儿园、中小学、老年学校,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村居都有歌舞爱好者活跃的身影。
  (二)书法 美术 摄影
  1988年,县文化馆设美术室、书法工作室。利用寒暑假,举办少儿美术培训班、高考美术培训班、书法培训班和青年工人实用美术培训班9期,举办书画作品展和陶瓷工艺成果展20多次,举行首届国防青少年美术作品比赛、青年摄影大奖赛和县交警“保险杯”青年书法大奖赛。15件作品入选省文化成果展,12件作品入选泉州市艺术节展,胡日巧的2枚篆刻作品获“全国西冷社篆刻大赛”二等奖。郭志刚的国画《竹林人家》获“福建省第一届书画展览”优秀奖,《峡江风云》等3幅画在《泉州晚报》发表。
  1993年后,县文化馆续办美术培训班多期,举办福建省著名书画家精品展、中小学生书法美术作品等展览10多场次。民间美术、书法、装及陶瓷彩绘培训班逐渐形成市场,并带动了竹藤编织、扎纸、刺绣、壁画和印染技艺的发展,为陶瓷、广告等行业输送大批人才,并涌现一大批好作品。
  1997年,德化县书法、美术、摄影工作者协会成立。组织多项艺术作品参加国家级、省、市展览,其中13幅作品入选省展,21件作品入选泉州市展。潘霞虹的国画《社戏》入选福建省第二届书画节展览,陈小舟的国画《墨荷》入选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展览,郭志刚的美术作品《一湾清水》获福建省环保世纪行大型书画展二等奖,何燕丹的书法《行书》和康新禄的国画《下课后》获三等奖,陈仁海的书法《行书》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术、书法群星奖展览中获福建省赛区优秀奖,并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展;郭志刚的国画《戴云山村》、康新禄的国画《和平》入选福建省赛区展览。陈仁海的瓷雕砚《母亲,我回来了》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澳门厅收藏。
  2000—2007年,德化县摄影家协会、德化县瓷都诗社、德化县书法家协会分别成立。县文化馆续办青少年书画美术培训班,开展“豪爵杯”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梅岭杯”书画摄影作品比赛和“百人书法家书写春联”活动。组织艺术采风,举办大型书法作品展览、瓷都潮书画作品展览、建设新农村摄影图片展、党建新风采摄影展、“庆祝澳门回归,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德化风景摄影展览”“庆祝香港回归,德化、安溪两县书法、美术作品联展”和杨梅乡“盛世颂和谐,喜庆十七大”民间艺术剪纸作品展;出版《双芹村风景写生画集》《双芹风光作品选》《盛世元宵——“冠福杯”德化县书法大赛作品集》和画册《德化风光》,推动书画、美术、摄影事业的发展。组织参加市级以上书画展览15次,协助省美术展览馆在德化举办少儿书画获奖作品巡展。30幅少儿书画作品入选全国“蒲公英”少儿书画大奖赛,12幅作品入选福建省美术作品展览,11幅书画作品入选福建省第三届书画展,2幅少儿作品入选福建省第三届少儿书画摄影展,2幅摄影作品入选福建省第六届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手工制艺作品展;13幅作品入选泉州市委宣传部“建党80周年书画大奖赛”,10幅摄影作品参加庆祝建国55周年泉州市摄影展。手工作品“花灯”获泉州第二届“海丝”文化节三等奖,摄影作品《德化风光》获福建省第二届“金帆奖”画册类三等奖。郭志刚的国画《山情》入选全国侨联和省政府主办的闽南文化民俗节展览、国画《林茂自然凉》《清白传家》分别入选福建省美术协会主办的闽南金三角美术作品展览和福建省防腐倡廉美术作品展,陈合中的国画《花鸟》入选福建省东海浪美术作品展览。何燕丹书法作品“龙”参加第十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艺术展获国际艺术银奖,作者何燕丹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
  (三)陶瓷雕塑
  1988年后,县委、县政府加强陶瓷文化建设,创建德化陶瓷博物馆,举办陶瓷节,承办福建省陶瓷创新大奖赛,职业中专、成人中专设立陶瓷专业。德化工艺美术陶瓷厂创作的《云白瓷花篮》,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二等奖。
  1992年,德化瓷厂的大型瓷雕1.92米滴水观音和建白瓷雕系列,湖前艺雕研究所“观音”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二等奖、银质奖和珍品奖。德化陶瓷研究所的“千手观音系列”获北京首届博览会金牌奖。
  1993年后,县文化馆续办瓷雕培训班,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从传统的制模、成型、手拉坯、素坯彩绘、镂空雕刻到现代的影雕、漆线雕。举办“工艺大师个人作品展”“雕塑艺术创新展”“工艺美术新苗展”。民间“瓷塑”“瓷花”培训迅速发展,从师徒授艺到办班授课,从传统观音、罗汉佛像雕塑到人物、动物、花草造型,从形象仿真到夸张、抽象手法的运用,传授传统技艺的同时培训现代科技理论和创新精神。陶瓷工艺百花齐放,其中,宏益陶瓷研究所的瓷雕“蒲松龄”“木兰卸妆”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二等奖。蕴玉陶瓷雕塑研究所的瓷雕“飞仙女”“孔雀开屏”获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评比二等奖。宏益陶瓷研究所的瓷塑“变色鱼瓶”、精艺美术研究所和艺星陶瓷研究所的瓷雕“披座弥勒”“滴水观音”分别获首届中国科技之光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永成瓷雕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瓷雕“济公”“龙头香炉”和第五瓷厂的“轻质瓷”系列产品分别获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银奖和优秀奖。华达陶瓷研究所的瓷塑“地藏菩萨”“水月观音”,祺山艺瓷研究所的祺白瓷“水仙花神”,宝源瓷塑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瓷塑“关公”“木兰从军”分别获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飞天艺术陶瓷研究所的“素白艺术瓷雕”产品获第五届中国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最畅销产品奖。凤凰陶瓷研究所瓷雕“十态弥勒”,昌德瓷雕研究所的瓷雕“蒲松龄”“嫦娥思凡”“曹雪芹”,凤池艺雕研究所的瓷雕“盘古开天”“八仙过海”“荷女”,三羊陶瓷研究所的瓷雕“维纳斯影灯”“渡海观音”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凤凰陶瓷研究所瓷雕“贵妃出浴”获评纪念奖,并被征集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的瓷雕“二娇”和“沧海一声”“苏东坡—钱塘观潮”获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蕴玉陶瓷研究所瓷雕“巫山女神”获中国艺术博览会二等奖。1997年,凤凰陶瓷研究所所长邱双炯在新加坡狮城举办个人作品展,有5个系列300多件作品展出,当地《天天日报》《联合晚报》分别就有关内容作报道。翌年,邱双炯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聘为全国第六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评审委员。
  21世纪初,工艺品的创作着眼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主题,实现形与神的融合。华达陶瓷研究所的素白瓷雕和光合影雕艺术瓷分别获中国昆明博览会福建特色产品展销会金奖、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陈明华的“东方之珠通花瓶”、郑雄彭的“菊花瓶”获全国首届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金奖。凤凰陶瓷研究所所长邱双炯创作的瓷塑“薄胎圣观音”“大刀关公”“班昭”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第六届、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寿星”“天女散花”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高兴弥勒”获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特别荣誉奖。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