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学校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8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学校选介
分类号: G629.2
页数: 2
页码: 866-86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小学学校的选介,其中包括了德化县第一实验小学、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德化县特殊教育学校等。
关键词: 学校选介 德化县 小学教育

内容

一、德化县第一实验小学
  1952年,由浔中镇中心小学与新民小学合并组建实验小学,位于龙浔镇德新社区后埔林。1980年被确定为省、市、县三级重点小学。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理念,以“团结、严谨、勤奋、创新”为校训。2002年,创建全国首家校园陶吧,开辟陶瓷艺术角,举办“童眼看瓷都”儿童摄影展、手拉坯制作比赛、“放歌新瓷都”歌唱比赛、泥塑小能手大赛、“百米长卷绘瓷都、颂瓷都”征文演讲比赛的陶瓷文化艺术节,培养学生“知瓷、学瓷、会瓷、爱瓷”情感。
  2007年,校园面积13443平方米,建筑面积10739平方米。有51间标准化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阅览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体育室、心理健康室、红领巾电视台等专用馆室20多间。51个班,在校学生2785人。教职员工174人。
  学校先后获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等单位授予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先进学校、教改先进单位、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集体一等奖、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活动三等奖、少先队红旗大队、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先后获省示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绿色学校、交通安全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等荣誉,并连续9届获省文明学校称号。
  二、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1952年,在浔中镇凤池街设实验小学凤池分班,1961年改为分校,1968年改为红卫小学,1980年改为城关小学,1997年改为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确立规范管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扎实进行课程改革。2001—2005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各类竞赛获奖共1118人次。教师获得县级以上各类表彰205人次,在县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329人次,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文章371篇,4个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2007年,校园面积8839平方米,建筑面积5317平方米。拥有塑胶跑道,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美术室、舞蹈厅、心理咨询室、科技活动室等。设43个班,在校学生2552人,教职员工153人。
  学校先后获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等单位授予“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先进学校、小学作文教学示范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省先进教工之家、少先队红旗大队、“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等荣誉。
  三、德化县特殊教育学校
  1997年,在县实验小学西侧校舍创办德化特教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全封闭寄宿制。学生12人,教师3人。1999年,在浔中村诗敦池亭山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校舍,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设教室、实验室、多功能活动室、语训室、律动室、缝纫车间、陶艺制作室等。各班配置闭路电视、电脑、投影机、数字无线调频语音设备和“启慧博士”等现代化康复设施。
  学校实施“打好基础,发挥潜能,全面发展,育残成才”办学宗旨,实行“分类教学”,使学生接受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建立德化第五瓷厂、鑫峰陶瓷、恒顺印刷、绿叶子服装等实习就业基地,构建“一条龙”职教体系。学生通过文化课、活动课和实践课,获得各种独立生存技能和康复训练,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至2007年,68名结业生稳定就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0多名学生在省、市残疾人文艺会演和美术等竞赛中获奖。学校获得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教论文大赛组织奖、市首届特教学生劳动与生活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