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7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学
分类号: G629.2
页数: 3
页码: 863-8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2001年德化县小学教育教学的情况。
关键词: 教学 德化县 小学教育

内容

1988年后,全县继续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县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各学区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先后召开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场会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报告会。全县自下而上开展“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各学科开展“德育为先”教学研究,少先队开展“向雷锋学习”“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募捐和“迎亚运,作贡献”义捐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围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城关、东片、赤水、上涌4个片区召开学科专题教学研究会,带动全县小学教研活动。全县小学基础年段实行统一会考,提高小学基础年段教学质量。1989年,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到三班、雷峰中心小学蹲点,指导作文和应用题教学改革实验。先后召开全县性经验传播会,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1991年,省小学复式教学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在德化县召开,山坪小学为会议开设复式教学观摩课。德化县3篇论文收入年会《汇编》,其中山坪小学论文获一等奖,另两篇论文分别在山西《复式教学》和《福建教育》发表。山坪小学教师林星欧被评为“全国小学复式教育优秀教师”。
  至1993年,开展论文交流、现场观摩、优质课评选及开放周等活动,推广“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进行教学”“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直观、思维、参与”“观察、试验”及“转化后进生”等教学经验。课堂教学逐步扭转老师独占讲台或由少数学生配合教师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以及“复习、传授、巩固、作业”等“主导式”教学模式,出现自学式、讨论式、操作式、实验式等体现“主体”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参加第一届“九章杯”中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中,全县5名小学生获满分奖,10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
  1994年,实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县教育局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翻录《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等录像,在各学区轮流播放。各小学建德育室、校史展览室、团队活动室、板报栏、图书角,充实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各学校围绕“素质与智力与情感”“主体与主导”“知识与能力”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编写教案、现场上课、教学论文为内容的教学能手评选和百名校长公开课活动。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试验中,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取得显著成效。
  1997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浔中中心小学(省级教改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自主解决”实验。围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营造宽松学习氛围,提供独立思考和交流时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题发起人张培基撰写的论文《“问题自主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获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全国小学教学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后实验范围发展到第二实验小学、龙浔中心小学等15个班级。先后在德化县召开泉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福建省第二届小学数学“问题自主解决”实验课题观摩研讨会,浔中中心小学等开设9节实验观摩课,其实验成果获泉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市长社会科学特别奖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课题负责人曾坚碧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至1998年,利用升旗仪式和班队活动课邀请“五老”人员讲国情、县情、乡情;开展“学先辈传统,寻伟人足迹,做四有新人”“爱国、立志、成才”等读书活动;举办“祖国万岁”“爱我中华”演唱会;举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我爱国旗”征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1999年,全县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县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报告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2000年,县教育局建立素质教育合格校评选督导制度、扶持薄弱学校制度、送教下乡制度;语文科开展“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导放式’教学”“语文实践与主体性发展的自能学习”“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自能学习”试验;数学科推广“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开展“探究式学习”课题研究。召开全县体育、音乐、美术教学研讨会,推广龙浔中心小学的科技、浔中小学的南音、城关小学的美育、上涌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教育经验。研究论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二等奖一篇。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和泉州有线电视台分别就浔中中心小学南音和奎斗小学劳动课教学进行报道。龙浔中心小学获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先进实验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省级先进集体。实验小学开展“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一年级不开数学课”试验。召开全县思想品德、劳动教学研讨会,推广实验小学的德育教学、奎斗小学的劳动课教学等教育经验。
  2001年,县教育局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德化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校际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逐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组织教育骨干赴厦门、南安等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学习;举办“旧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研讨会,在10所小学一年级开展实验;实施三级集体备课制度,进行全员“新课标”培训,采用教学展示、说课反思、对话评课等教学评价形式,引导教师把新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
  至2007年,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文明礼仪伴我行”“创建和谐校园”“手拉手”“孝敬父母”实践活动和“八荣八耻”“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举行“营造书香校园”“感恩励志”演讲比赛。龙浔中心小学制作《守则》学习棋系列和《规范》拍手歌系列,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教育。浔中中心小学课题论文《挫折心理调适》作为福建省获奖作品代表,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优秀成果经验交流暨颁奖大会上宣读。开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课题研究;制订“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全面督导评估。全国“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研讨会”在德化县召开;全省“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自能学习”和“语文实践与主体性发展”课题研究会分别在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浔中中心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召开;研讨会现场观摩课呈现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索的新型师生关系和灵活多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注重实效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体现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语文“自能学习与学法指导”子课题通过全国语文学习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结题验收,课题总结报告获全国语文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以“找准减负着力点”报道德化教师进修学校教学改革试验。
  其间,先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县举办第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城区中小学生“迎奥运、阳光田径运动会”,开展小学生钢琴独奏比赛、独唱比赛、现场书画大赛、影评征文比赛,少先队鼓号仪仗队大检阅等活动。第二实验小学组建手抄报社、书画社、阳光摄影社、步步高棋社、蓓蕾文学社、《小学生周报》小记者站、小红帽艺术团等十多个学生文化艺术团体,开辟“办报小能手”“书画小天地”“摄影作品橱窗”“学校特色网页”“楼道艺术长廊”五大动态展区,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内外大型展览,让学生获得文化艺术熏陶。龙浔中心小学“科技教育”持续发展,校本教材《科技教育》由福建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小发明、小论文获国家级奖2个、省奖12个、市奖80个,获“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全县推广浔中中心小学“南音进课堂”、美湖中心小学“木偶戏进课程”、实验小学“陶瓷艺术角”“手拉坯大赛”特色教育。
  同时,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若干意见》,城区中小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由静态的图像直观升级为动态的电脑课件展示。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