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0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687-6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减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管理、财务管理。
关键词: 德化县 农业 农村经济

内容

一、减轻农民负担
  1992年,县成立农民负担清理整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委。是年始,实行农民负担限额控制,乡统筹、村提留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5%以内。1994年,在18个乡(镇)设51个农村经济和农民负担调查点,对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水平进行调查监测,县人大、政府、政协先后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是年,全县“三提五统”(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教育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民办交通费)费用人均15.4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1.36%;从监测记录中发现,罚款、摊派等社会负担偏重。
  1996年始,县推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监督制度及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统一使用省印制的农民专用收费发票,设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1998年,县执行涉农税费价格“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等各项制度,开展教育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村用电收费、农民进城务工收费、农民生产性费用和农村报刊摊派等专项治理。
  2001年,全面推行“三提五统”及“两工”(义务工、积累工)预决算制度,全县乡统筹年人均29.41元,村提留年人均7.07元。全县发放监督卡6.3万份。翌年在上涌、三班两个镇设立30户农民负担监测点,对农民负担水平进行跟踪反馈。
  2003年,执行“五取消、一稳定、一改革”农村税改政策,即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除烟叶及原木收购环节特产税外的其他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稳定农业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方法。制定《德化县2003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全县202个村(居)进行审计,审计金额16293万元,为农民减轻负担892万元,人均减少34元。2004年,全县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8项,降低标准2项,涉及金额200多万元。2005年,免征原木收购环节农业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214万元。2006年,实行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屠宰税,农民人均减负64元。
  二、土地承包管理
  1988年后,全县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农村土地双层经营体制。1990年,县委、县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意见》,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建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208个,其中县1个,乡(镇)17个,村190个,形成农业承包合同三级管理网络。至年底,组织清理承包合同5.76万份,其中50%以上的合同经乡(镇)合同管理机构鉴证。
  1998年,根据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规定,组织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和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工作。至2003年5月,184个村、1680个村民小组、6.05万农户,签订合同1.23万公顷,分别占应签合同95.83%、97.56%、97.65%和98.76%。浔中镇世科村、后所村、乐陶村、凤洋村,雷峰镇瑞坂村等8个村有历史原因不能全部完成土地延包工作,其他乡(镇)、村都完成经营权证书发放和合同签订任务。
  2004年,县成立土地流转领导办公机构,制定土地流转实施意见。至2007年,县、乡(镇)分别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指导和服务中心,各村成立服务站,配备信息联络员,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并通过德化农业信息网开设“耕地流转”专栏,建立流转资料库,搭建流转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方式,合理流转耕地。全县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面积1006.67公顷,参与流转的农户0.79万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总农户数7.08%和12.4%。
  三、财务管理
  1991年,配合农村社教工作,组织村级财务全面清理整顿,清查152个村,清出被拖欠集体资金304万元,收回213万元。
  1992年,村级财务会计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1994年,制定《德化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推行“以会计集体办公记账为主,辅以民主理财和审计监督”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全县举办村财务集体办公37次,383村次。农业部《农村财务会计》11期对德化县这一做法作专门报道,向全国推广。
  1995年,县农业局成立农村审计站,相继成立村主任离任审计协调小组、村账镇审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账镇审制度。此后,每年确定若干村作为审计示范点,先后对阳山、曾坂、葛坑、霞山、下寮、金锁、潘祠、杨梅、铭爱、久住、南斗、格头、东山洋、浔中、宝美、黄井、尤床、塔兜、琼山、洪田等村进行示范审计。开展4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996年后,执行财政部《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202个村(居)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推行以财务公开为首要项目的村务公开制度和“农村财务会计任用证”制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启用审核专用印章。全年举办村会计集体办公活动500多次,纠正错账300多笔,查处经济问题20多起。1998年,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核定全县乡村集体资产2.03亿元,其中村级集体资产1.14亿元;核实乡村集体固定资产1.28亿元,其中村级集体固定资产0.75亿元。
  1999—2000年,对1998年12月31日前的乡、村两级不良债务进行清理,全县清理1230万元。2001年,农村财务审计涉及金额7028万元,清理不良债务1360万元。
  2004年,制定《德化县村集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试行)》,推行村会计集体办公记账,信访重点村审计,全县举办村会计集体办公记账活动54期次、审计65个村,纠正凭证审核不严格、记账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村集体资产和集体财务管理。
  2006年,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清查核实工作,锁定2005年以前债务,严格控制村级发生新债务,并对旧债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截至12月底,全县18个乡(镇)202个村,村级债权总额2127.78万元,平均每村10.53万元;债务总额6077.52万元,平均每村30.08万元。
  2007年,全县18个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正式运行,聘用代理会计40名,配置电脑、打印机及农村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202个村(社区)建立村集体会计代理运行机制,在泉州市率先实行村财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监管。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