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0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8
页码: 678-6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企业体制、企业门类。
关键词: 德化县 农业 乡镇企业

内容

第一节 企业体制
  一、乡(镇)办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划分为乡(镇)办、村办、联户、个体四类,全县乡(镇)办企业174家,其中农业企业19家、工业企业109家、建筑企业17家、交通运输企业11家、商业饮食企业15家、服务业企业2家、其他企业1家;从业人数7192人,其中农业企业373人、工业企业4087人、建筑企业2444人、交通运输企业194人、商业饮食企业87人、服务业企业4人、其他企业3人;实现总产值3716万元。
  1989年,德化县委、县政府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对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和产品进行扶持,对经济效益差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是年,全县乡(镇)办企业167家,比上年少7家,实现总产值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9.4%。年总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乡(镇)办企业有:第五瓷厂、三班瓷厂、新亭瓷厂、国宝瓷厂、浔中纸箱厂、雷峰树脂厂和葛坑、三班、浔中乡建筑工程公司等。
  1993年,县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乡镇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实现产值25599万元,比1993年的13841万元增长84.95%。至1996年,全县乡(镇)办企业总产值连续4年上亿元,累计完成119081万元,平均每年23816.2万元。
  1997年,根据国家统计口径,乡(镇)办企业与村办企业合称为集体企业。全县乡(镇)集体企业582家,从业人员.49210人,完成产值188407万元,增加值达30691万元。
  1998年,县加大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乡(镇)集体企业先后通过改制、被私营企业收购或兼并,乡(镇)集体企业数量逐年减少。1999年,全县乡(镇)办集体企业421家,从业人员32643人,完成产值173688万元,增加值达46982万元。
  2002年,乡镇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或国民经济行业分组,不再按集体、私营个体分类。是年,全县乡镇企业6213家,从业人员133033人,完成产值980738万元,增加值266023万元。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8403家,从业人员13.13万人,总产值93.08亿元,增加值241852万元。
  二、村办企业
  1988年,全县村办企业313家,其中农业企业74家、工业企业194家、建筑企业2家、交通运输企业7家、商业饮食企业26家、服务业企业6家、其他企业4家,从业人数5612人,总产值1942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20.32%。
  1991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村办企业逐年稳步发展壮大。全县村办企业347家,比上年净增51家;从业人数8408人,比上年净增2155人;完成产值6466万元,比上年增长81.37%。
  1992年,全县村办企业365家,从业人数7620人,完成产值9544万元。首次出现产值上千万元的村办企业:福美工艺陶瓷厂1008万元、宝美瓷厂1000万元。
  1993年,全县村办企业392家,从业人数17724人,完成产值23999万元,首次超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47.19%。至1996年,全县村办企业年总产值连续4年超亿元,累计完成产值142027万元,平均每年35506.75万元。
  1997年,村办企业与乡(镇)办企业合称为集体企业。
  三、联户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联户企业143家,从业人数7234人,实现总产值822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8.60%。
  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联户企业158家,从业人数2316人,完成产值1869万元。后,乡镇企业中的联户企业快速发展。1993年,全县联户企业257家,从业人数5882人,完成产值7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66%。
  1994—1996年,联户企业年产值连续3年上亿元,累计完成159350万元,平均每年53116.67万元。1997年统计口径将联户企业与个体企业合并为私有企业。是年私有企业4565家,从业人数32035人,完成产值140646万元。2001年,联户企业改称为私营企业,全县有1311家,从业从数87242人,占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数69.89%,完成产值525121万元。
  四、个体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个体企业3479家,从业人数4123人,完成总产值3079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32.21%。
  1994年,县政府印发《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个体企业快速发展。是年,个体企业增至4355家,比上年增长51.69%;从业人数增至9427人,比上年增长142.71%;完成产值首次突破亿元,达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539.01%。此后,个体企业总产值持续增长。1999年,个体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1.4229亿元,增加值达2.7788亿元。
  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个体企业4718家,从业人数28771人,完成总产值23.4418亿元,增加值6.1214亿元。
  第二节 企业门类
  一、农业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农业企业(农、林、牧、渔)93家,从业人员1041人,产值255万元。至1997年,乡镇农业企业以乡(镇)、村办集体企业为主。后,集体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至2005年,全县农业企业还有58家,从业人员997人,产值21641万元。
  茶场 1996年,台商魏晃桃投资110多万美元独资兴办,以县园艺场即将荒废的茶场66.67公顷为依托,成立德化县天星茶业有限公司。引进台湾制茶机械与技术,茶叶品质得到改善。该公司利用本县山高气温低的特点,新建高山无公害云雾茶基地66.67公顷,茶园总面积达到133.33公顷,年产茶叶100多吨。
  2005年,台商林竹瑞在上涌镇独资成立泉州市千益茗茶有限公司。开发种植台湾软枝乌龙、金萱、翠玉、铁观音等80公顷。
  林场 2005年,全县创办股份合作制林场89个。至2007年,全县有葛坑“七五”林场、杨梅“三八”林场、盖德宝坑林场、汤头湖坪林场、上涌红旗林场、三班东方林场等乡(镇)林场14个,经营面积4873.2公顷。全县有股份合作林场66个,经营面积26456.47公顷;合伙林场11个,经营面积2242.13公顷;个私林场20个,经营面积4221.4公顷;家庭承包经营712个,经营面积11319.47公顷。(详见卷二十内容)
  畜牧场
  2004年,三班镇成立“德化县戴云黑鸡养殖有限公司”。2005年,德化黑鸡被审定为福建省地方保护品种,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戴云牌”商标。至2007年,黑鸡存栏7.3万羽,养殖大户100多户。
  2005年,龙门滩镇在霞碧水库(愚公水库)旁建立示范综合养殖场,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立鸭舍4座、1000平方米,黑鸡繁育舍2座、300平方米,运动场1座、100平方米,孵化室1间,自动孵化机2台。饲养白鸭6000羽,土番鸭4000羽,戴云黑鸡种600羽,孵化鸡苗1000羽。年售肉鸭5000羽、戴云黑鸡5000羽、黑鸡种苗5000羽,年产值70余万元,盈利13余万元。
  2005年,盖德乡在下寮村创建下寮山黑鸡放养场,鸡舍7座、1600多平方米,存栏2.5万羽,年出栏5万羽。该场以“公司十农户”的发展模式,已成为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标准化放养场。同年2月获福建省农业厅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和产品证书。2006年,盖德乡引资150万元建设金豪养殖有限公司,完成牛舍、办公楼等建设,年可出栏肉牛600头。
  养鱼场 1988年,德化县制定水产养殖优惠政策,发展以鳗、鳖为主的高优水产养殖业,至1995年,创建水产养殖业4家。
  1991年,龙门滩水库水产养殖133.33公顷,库区内发展网箱养殖5箱,放养单性罗非鱼2.5万条,年产量23.71吨。
  1993年,浔中镇丁溪村建设养鳖场,面积2.27公顷。1995年,浔中镇隆泰村建成养殖面积2.67公顷的标准化养鳖场。三班镇奎斗村建成1.2公顷的养鳖场。由于市场价格回落,养鳖成本较高,鳖场先后倒闭停产。同年,浔中镇土坂村建成螺旋藻养殖场,面积2公顷,当年生产藻液6吨,后因资金不足而停产。1998年,县水产技术站与东风水库养殖场合作探索倒刺鲃人工繁殖,至2001年获得成功。该项目2003年通过泉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为省内首创。
  2006年7月,创办龙门滩镇村兜鳗鱼养殖场,鱼场面积26.67公顷,主要分布于上围、水头、村兜、大溪村的上坪等,总投资560万元。从日本引进鳗鱼苗,鳗鱼长大后出口日本。同月,由仙游县林文庆等人投资560万元创办村兜冷水鳗鱼养殖场。是年,南埕镇特种养殖场引进2000尾澳洲水龙虾试养获得成功。
  至2007年,水口镇的东固水库、双溪口水库、涌口水库均建有淡水养殖场,面积450公顷,放养草鱼、鱼等,年收入200多万元。
  二、工业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工业企业有采矿、化工、陶瓷业、水电、交通运输、竹木加工业等,共738家,从业人员11760人,总产值5777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60.44%,上缴税金350万元,占乡镇企业上缴税金68.23%,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48万元。
  1989—1993年,乡(镇)工业企业从613增至915家,从业人员从12313人增至26945人,总产值比1989年增长479.28%。1994年,县政府制定《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全县乡(镇)工业企业2074家,比上年增加1159家,从业人员37469人,比上年增长39.06%,总产值65481万元,比上年增长65.89%。1995年1月2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改革开放17年来第一次全县企业家大会,会上宣布《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13条);是年,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十亿元,实现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56%。1996—2000年,乡(镇)工业企业从1391家增至1799家,年总产值分别是:15.15亿元、23.31亿元、27.80亿元、36.46亿元、44.39亿元。2001年,乡(镇)工业企业2388家,比上年增长35.14%,从业人员86283人,比上年增长5.79%,总产值532771万元,比上年增长20.02%。
  2002年始,根据国家统计口径,乡镇企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乡(镇)工业企业分为采矿业、制造业两项。是年,乡(镇)工业企业2367家,其中采矿业184家,制造业2183家,总产值630453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64.28%。
  2005年,全县乡(镇)工业企业2636家,其中采矿业288家,制造业2348家;从业人员103281人,其中采矿业4205人、制造业99076人;总产值604269万元,其中采矿业80159万元、制造业524110万元,上缴税金36844万元,是1988年的105.27倍;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5254万元,是1988年103.16倍;工资总额106481万元,是1988年的78.70倍。
  三、建筑企业
  1988年,全县有乡(镇)建筑企业24家,其中乡(镇)办17家、村办2家、联户5家;从业人员2729人,其中乡(镇)办2444人、村办225人、联户60人;总产值1136万元,其中乡(镇)办1058万元、村办57万元、联户21万元。缴纳税金27万元,获利39万元。
  1989—1993年间,乡(镇)建筑企业全由乡(镇)办、村办。企业数从15家增至18家,从业人员从2332人增至2694人,总产值从1288万元增至3680万元。
  1994年,乡(镇)建筑企业市场活跃,首次出现个体建筑企业。全县乡(镇)建筑企业132家,其中乡(镇)村办20家,联户、个体112家,从业人员2882人,完成总产值5046万元,其中乡(镇)村办企业4176万元,联户、个体870万元。1996年,乡(镇)建筑企业总产值首破亿元,实现1.36亿元。
  1997—1998年,统计口径调整将乡镇建筑业分为集体和私有两部分,两年产值连续累计36297万元,其中集体25971万元,占71.55%;私有10326万元,占28.45%。2002—2005年,乡(镇)建筑企业年均总产值超5亿元,累计达26.79亿元。2005年,全县有乡(镇)建筑企业120家,从业人员6950人,完成产值67899万元。
  四、交通运输业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有交通运输企业近700家,其中乡(镇)办11家、村办7家、联户11家、个体671家;从业人员983人,其中乡(镇)办194人、村办68人、联户30人、个体691人;实现总收入1378万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14.08%比1987年增长76.0%。1989年,全县乡镇企业有交通运输企业510家,从业人员706人,实现年收入23,42万元,其中个体企业年收入达2248万元,占当年乡(镇)运输企业总收入96%,上缴税金113万元,获利润104万元。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及数量:民用载重汽车398辆、运输用拖拉机1786辆、其他机动车126辆。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带动了全县乡(镇)交通运输业发展。1994年产值突破亿元,实现产值1.046亿元。此后,运输业持续发展,1995—200.1年累计完成产值165608万元,年平均产值23658.29万元。2001年产值比1988年增长27.5倍,其中个体运输企业产值比1988年增长20.6倍。
  2002年始,根据国家统计口径,乡(镇)交通运输企业改称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全县乡镇企业中有
  交通运输仓储业756家,从业人员3873人,总产值42706万元,增加值266023万元。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交通运输仓储业1180家,从业人员2816人;完成总产值33505万元,是1988年的24.42倍;上缴税金682万元,是1988年的11.18倍;实现利润总额3160万元,是1988年的49.38倍;拥有国家资产原值10853万元。
  五、商业饮食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商业饮食业有2207家,其中个体企业2158家,占97.78%;从业人员2767人,其中个体企业2550人,占92.16%;总收入1019万元,其中个体企业933万元,占91.56%;上缴税金49万元,获利57万元。
  1995年,乡(镇)商业饮食业有2459家,其中个体企业2417家,占98.29%;从业人员14005人,其中个体企业13886人,占99.15%;总产值9106万元,其中个体企业8549万元,占93.88%。
  1996—1998年,乡(镇)商业饮食企业快速发展。3年总产值累计14.17亿元。平均年产值4.72亿元。
  2002年始,统计口径改变,乡(镇)商业饮食企业分为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是年,批发零售业有2126家,从业22415人,总产值18.79亿元,上缴税金5323万元,利润总额6454万元;住宿餐饮业有324家,其中餐饮业262家,从业3392人,其中餐饮业2930人;总产值29157万元,其中餐饮业25731万元;上缴税金312万元,其中餐饮业273万元;利润总额1928万元,其中餐饮业1791万元。
  2005年,乡(镇)商业饮食企业有5978家,其中批发零售业5232家、住宿及餐饮业746家;从业人员有17934人,其中批发零售业13121人、住宿及餐饮业4813人;总产值182107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143775万元、住宿及餐饮业38332万元;上缴税金5381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4031万元、住宿及餐饮业1350万元;利润总额12910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9782万元、住宿及餐饮业3128万元。
  六、服务业及其他企业
  1988年,全县乡(镇)服务业及其他企业有理发、刻印、缝纫、修补、烫洗、照相等行业347家,私营和个体经营者占90%以上,从业人员381人,总收入284万元,上缴税金10万元,获利15万元。1989—1997年,乡(镇)服务业及其他企业平稳发展。1997年有843家,从业人员1650人,总产值8116万元。1998—2001年,服务业及其他企业总产值累计11.15亿元,平均年产值2.79亿元。2005年,乡(镇)服务业及其他企业有356家,从业2274人,总产值2.13亿元,上缴税金1493万元,获利2783万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