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淡水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2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淡水养殖
分类号: S964
页数: 2
页码: 672-6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淡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由1988年,全县有水库、稻田、池塘三种水产养殖模式。发展到2007年,全县淡水养殖面积917.47公顷,发放养殖证7本,确认养殖面积530.75公顷。
关键词: 德化县 农业 淡水养殖

内容

1988年,全县有水库、稻田、池塘三种水产养殖模式。红洋、隆泰、东风、瑞坂等6个水库以“精养”“半精养”鱼为主,平均亩产7.5千克。稻田单养鲤鱼或混养鲤鱼、鲫鱼,亩产10~50千克。池塘混养草鱼、鲢鱼、鲤鱼、鳙鱼、倒刺鲃等,亩产200千克左右。
  1989年,县水产部门在雷峰乡、上涌乡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指导村民改造池塘、修筑小水库、围栏水库湾,养殖罗非鱼、革胡子鲶鱼,推广单养和家鱼混养、坑塘式养鱼等模式。是年,县渔政站配合市渔业局在浐溪、龙门滩水库首次举行水库、溪流鱼类放流增值活动,放流中华绒毛蟹苗450万只、毛蟹苗200万只、露斯塔野鲮苗100万尾,增加水库水域鱼类种群,改善品种结构。
  至1995年,引进南方大口鲶亲鱼、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亲鱼、罗氏沼虾。创建丁溪、隆泰、奎斗3个养鳖场,养殖面积3.87公顷,蕉溪、南埕、隆泰3个养鳗场养殖面积3.67公顷,土坂螺旋藻养殖场养殖面积2公顷。组织养殖人员到大田县参观网箱养鱼,进行种间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苗种试验、溪段养鱼试验、池塘立体养殖和化肥养殖试验,丁溪养鳖场建规范化高密度流水养殖池,实行温棚控温养殖,每平方米产鳖205千克。在石龙溪、龙门滩水库等投放中华绒毛蟹965万只、三角鲂50万尾、巴西鲷2万多尾、倒刺鲃鱼种10万尾。全县水产养殖面积491.87公顷、产量506吨,其中鳗鱼145吨,年递增20.4%;螺旋藻养殖场年产藻液6吨,后因市场价格与养殖成本不相适应而停产。
  1996年,县推广稻田养鱼和网箱养鱼,在上涌乡桂林、门头、中洋村,桂阳乡王春村,雷峰乡长基村和美湖乡小湖村分别举办稻田养鱼技术培训班,推广稻田养鱼30.41公顷。同时,引进彭泽鲫、鱼、湘云鲫、牛蛙和美国青蛙,进行美国青蛙繁养殖试验、棘胸蛙养殖试验、淡水白鲳人工繁殖试验。
  1998年,东风水库养殖场与县水产技术站合作进行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催产8组,产卵5组,获受精卵7100粒,孵出小苗2100尾,孵化率29.6%,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全县水产养殖产量1106吨,其中蛙类产品119吨,占一成多。全县有养蛙专业户51户,养殖美国青蛙、棘胸蛙5.6公顷,200多万只。
  2001年,县制定《德化县实施水域养殖证制度工作方案》,推行绿色养殖和规范养殖,实行无公害养殖和养殖使用证制度,打击电鱼、毒鱼及炸鱼行为,保护养鱼者合法权益。至2006年,组织水产人员到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武汉市、南平市、政和县等地学习养殖技术,从省内外引进香鱼、澳洲淡水龙虾、毛蟹、南美白对虾、冷水性鱼类虹鳟、河鲀、巴西鲷、大阪鲫、美国叉尾鮰、中华绒毛蟹,进行网箱、池塘、稻田适应性养殖试验。加大刺鲃鱼人工繁殖研究,加大鱼种结构调整,每年调入家鱼苗40多万尾,革胡子鲶苗种5万尾,罗非鱼苗种15万尾,增加水域鱼类种群,提高产量,其中家鱼混养亩产200~750千克,单养亩产750~1000千克,精养鳗鱼亩产5000千克。东风水库养殖场、东固水库养鱼有限公司通过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东风水库养殖场倒刺鲃、东固水库养殖场镛鱼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
  2007年,全县淡水养殖面积917.47公顷(其中泥塘86公顷,河沟1公顷,水库830公顷,其他0.47公顷),发放养殖证7本,确认养殖面积530.75公顷。总产量1590吨(其中鳗鱼80吨,草鱼152吨,鲢鱼275吨,鳙鱼264吨,鲤鱼424吨,罗非鱼245吨,其他鱼100吨;甲壳类12吨,贝类31吨,牛蛙等7吨);稻田养殖311.33公顷,总产量1295吨。东固水库网箱养草鱼、鲤鱼、罗非鱼50箱,每平方米产量150千克。淡水养殖业总产值1673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88年的0.41%提高到1.36%。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