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贷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23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贷款
分类号: F830.5
页数: 5
页码: 625-6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贷款的情况,包含了农业贷款,工商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
关键词: 德化县 金融 贷款

内容

第一节 农业贷款
  一、县农行贷款
  20世纪80—90年代,根据国有专业银行分工,县农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乡镇企业、供销系统、农村小水电、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发展项目等,为农户、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1988—1991年,县农行发放农业贷款4534.2万元。
  1996年,农业贷款1693万元,乡镇企业贷款1260万元,两项贷款占全年贷款余额35%。
  1997年,金融部门实行商业化经营,遵循“安全、流动、效益”原则,以解决民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金融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使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保持比较合理的比例。2006年年底,县农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8.3%。2007年,全县农业贷款主要由县信用联社发放,占全县农业贷款总额98%。县农业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下降为376万元。
  二、县信用联社贷款
  1988—1995年,县信用联社是德化县从业人员最多、网点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其间,共发放农业贷款13705.6万元,农村工商贷款10261.0万元,两项贷款数占信用联社贷款总额的72%。
  1996年8月,县农村信用联社与县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独立运营。县信用联社坚持“小额、分散、流动”的信贷原则,实行信用、保证、联保、互保、抵押、质押等多种信贷方式,为全县“三农”、中小企业和社区工商户等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资金支持。
  2000年,发放支农贷款12206万元,占信用联社贷款总余额65.1%,其中,农村工商业贷款6485万元,占贷款总余额34.6%。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
  2007年年底,县农村信用联社为全县乡村提供信贷支持,向农户发放支农贷款,累计达28707户、贷款总额58501万元,占全社贷款总额的79.61%,其中一般农户贷款20407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446万元,农户联保贷款8659万元,支持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其间,春美、大铭等乡建立黄花菜基地,种植面积666.67公顷多。汤头乡岭脚村、葛坑镇龙漈村油桃、柑橘的种植规模扩大。浔中镇土坂村种植食用菌,龙门滩镇大棚蔬菜种植和生猪、山羊养殖等均得到县信用联社的信贷支持。三班镇龙阙村“戴云牌”黑鸡养殖贷款100多万元,黑鸡养殖户50多户,黑鸡存栏数达9.5万羽,形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年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德化信用联社支农的经验及做法,曾在泉州电视台进行宣传。
  同年,全县纳税3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在农村信用联社开户达123户、贷款32306万元。其中三班镇中小陶瓷企业70多家,有46家以联保或互保方式获得贷款,贷款资金累计586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年底,县信用联社创办中小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的做法,在福建省银行业支持海西新农村建设大会上作为典型经验介绍交流。
  第二节 工商贷款
  一、工业贷款
  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县各家商业银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信贷政策,把握信贷投向,抓好新增贷款质量的科学评估,结合德化实际情况,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以拓展中小企业作为业务战略发展重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1988年年末,全县工业贷款余额1081.4万元。1993年年末,工业贷款余额8746.7万元。1998年年末,余额达21211万元,分别占全县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0.7%、短期贷款余额的46%,比1988年年末工业贷款余额增长80倍。
  2007年,工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贷款总额8.77亿元。
  二、商业贷款
  1988年年底,全县商业贷款余额为2690.8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6.55%;1998年为7271万元。占贷款余额8.51%。
  2000年,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改制,商业贷款余额逐年下降。2007年年底,全县商业贷款余额仅687万元,占贷款余额的0.24%,其贷款情况呈倒V曲线变化。
  三、其他贷款
  1988年,工商银行其他贷款余额388万元;1992年,贷款余额达1118万元,比1988年增长188%;1994年,贷款余额减少至653万元。1996年,其他贷款数量进入增长状态,当年余额1602万元;1999年3144万元;2002年5349万元,为历年最高峰。2003年小回落,其余额4247万元;2006年余额仅2777万元,2007年又回升至4661万元。
  第三节 个人消费贷款
  一、住房贷款
  县建行 20世纪90年代初,县建行增设房地产信贷部,为个人承办房贷金融业务。1995年住房贷款2072万元,2000年住房贷款2895万元,2003年达3518万元。
  县农行 2001—2007年,累计发放房地产项目贷款2000万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9529万元,其中2004—2005年,向民营企业职工发放职工公寓贷款1440万元,解决168户农民工住房问题。
  2005年年末,县农行个人综合消费和住房按揭贷款占各项贷款21.4%。
  县工行 2004年,县工商银行开始办理住房开发贷款,贷款余额3100万元;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53万元。2005年,住房开发贷款余额2000万元,减少1100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50万元,增加597万元。
  县信用联社 2002年,县信用联社瓷城分社同德化县银河房地产公司合作,受理其开发商住楼的按揭贷款业务,为县信用联社首笔住房贷款业务。此后,县信用联社先后在营业部、瓷城分社、浔中社、湖前分社、城东分社等城关网点开办住房贷款业务,受理世纪城、阳光星城、城南嘉园等商住房按揭贷款,帮助居民解决购买住房资金紧缺问题。至2007年,全县共有108人向县信用联社申请住房按揭贷款1589万元。
  二、其他消费贷款
  21世纪初,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除住房贷款外,还有购置汽车、大件家具,以及其他长期和短期贷款,是德化县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县个人短期消费贷款289万元,长期消费贷款22603万元。2006年,短期消费贷款上升为5140万元,长期消费贷款27522万元。
  2007年,短期消费贷款上升为8761万元、长期消费贷款上升为32740万元。建设银行德化县支行发放个人消费贷款165笔、总金额2580万元;县信用联社发放个人综合消费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82万元。
  同年,信息网络设备逐渐普及,各商业银行发放各种银行卡,便利个人刷卡消费。此后,德化县逐渐普及信息网络,各商业银行发放各种银行卡,民众消费逐渐流行刷卡消费。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
  德化县商业银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逐步加大对公路、电力、旧城改造等重点工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八五”期间,由于工程拨款未能及时到位,县商业银行筹措资金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基建工程顺利进行。其间,全县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2.73亿元,完成省道305线、103线德化路段的拓宽改造工程;完成龙门滩二级电站、德义热电厂等电力建设项目;完成县城第一、二期旧街改造工程。
  2000年,德化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基本建设贷款金额呈上升趋势。年底,全县基本建设贷款余额20229万元,占中长期贷款65.19%。
  2007年年底,全县基本建设贷款余额51402万元,比1993年年底的基本建设贷款增加49802万元,增长31.12倍,占中长期贷款57.05%。
  工行
  1996年,工商银行开始发放基本建设贷款,当年贷款余额4026万元。1999年,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增至21774万元,2002年达22074万元,为历年最高峰。2005年,基本建设贷款余额为14176万元,2007年减至8236万元。
  县信用联社 2002年,县信用联社向德化陶瓷学院发放贷款1000万元,为陶瓷学院建设校舍、办公楼提供资金;2004年,支持省道206线城关至上涌路段改造工程,发放贷款1500万元;2000—2007年,支持全县小水电建设,实现“中国小水电之乡”达标,发放贷款52笔、总金额17048万元。
  第五节 中长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国家资产贷款),包括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老少边地区发展经济贷款、地方经济开发贷款及其他中长期贷款等。
  1988年,全县中长期贷款余额918.2万元。1993年,中长期贷款余额4239万元,其中支持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余额1849万元。
  1999年,中长期贷款余额35788万元,其中技改项目贷款余额8581万元。
  2000年开始,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中增加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项目,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2003年,中长期贷款余额达5.0109亿元。
  2007年年底,中期贷款余额9.0095亿元,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县工行 1988年,工商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751万元,1992年增至1199万元,1997年余额4821万元。2001年,中长期贷款呈上升趋势,贷款余额达7990万元,是1988年的10.6倍,为历年最高峰。2005年余额降至6990万元。2007年,中长期贷款余额仅4450万元。是1988年的5.9倍,不良贷款占比降低,资产质量趋好。
  县中行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县中行率先提出支持出口创汇型乡镇企业发展,为企业融资贷款服务。其间,为德化第一、二瓷厂及外贸、工贸公司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发放外汇贷款572万美元,提供配套人民币贷款3609万元;为福美、世盛、宏伟、富东、宏达、东盛等乡镇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90年代中后期,支持县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制,县中行采取多种办法及措施对改制企业的贷款进行清收化解,促使企业顺利改制,带动改制后协发光洋、必德陶瓷等新企业的发展。21世纪初期,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外贸出口面临挑战,企业成本提高,陶瓷业发展压力加大。县中行筹措资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2007年贷款余额人民币达2933万元,美元242万元。
  县建行 1988年初,对福建省德化龙峰陶瓷有限公司、泉州市创意集团公司、泉州得盛集团公司、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德化锦华陶瓷有限公司等陶瓷生产龙头企业创新产品项目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和企业均得到发展,实现“双赢”。同时,先后为德化涌溪水电有限公司、德化广安天然气有限公司、德化虎都世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2亿元。2007年,发放个人助业贷款18户、3015万元,委托性个人贷款298笔、4704万元。
  县农行 1988年,工业贷款余额60万元,商业贷款余额865万元;1997年工业贷款余额1626万元、商业贷款余额1241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加26倍和0.44倍。2007年,工业贷款余额5912万元,比1997年增加2.64倍;商业贷款余额315万元,比1997年下降294%。
  县信用联社 1988年,县信用联社根据农户生产生活的信贷需求,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为农户发展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德化县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县信用社联信贷支持面扩大到城关社区,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2007年年底,县信用联社发放中长期贷款余额5202万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