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军民共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1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军民共建
分类号: E225
页数: 2
页码: 506-50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年9月起至2007年德化县军民共建活动逐步从环境整治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域拓展,把军民共建发展为“军警民共建”。县人武部与驻德化部队,帮助驻地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村镇创建、优质服务竞赛、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等活动。
关键词: 德化县 军民共建 活动

内容

1986年9月起,军地双方贯彻落实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军民共建活动逐步从环境整治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域拓展,把军民共建发展为“军警民共建”。县人武部与驻德化部队,帮助驻地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村镇创建、优质服务竞赛、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等活动。
  1987—1995年,开展“共学、共建、共发扬”活动,通过军地共学雷锋精神、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促进驻德化部队政治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针对地处改革开放和反“台独”斗争第一线,受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影响较突出的情况,开展军警民共防腐朽思想侵蚀、共育“四有”新人和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促进驻德化部队建设和社会稳定。县连续3届获“福建省创建文明县城竞赛活动优胜县城”称号,塔雁小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园丁新村小区被列为省级精神文明安全小区。
  1996年10月以后,军地双方落实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把军民共建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结合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重大活动,坚持就地就近和互惠互利的共建原则,继续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1998—2000年,县人武部与驻德化部队继续落实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军地共抓思想道德建设、共办利国利民实事、共育“四有”新人,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军地双方坚持每年“军事日”和“经济日”制度,通过组织双方领导分别到县人武部参观、到地方政府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进军地之间“同舟共济”情谊,互相促进。
  2001年3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军地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全县成立10多个军地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小组,其中有3个对子被评为共建共学先进单位。通过共学互教、共建互益、共创互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军地双方立足社情、军情、民情,探索社区双拥共建活动新路子,武警德化县中队主动与三峡移民村开展挂钩共建活动,帮助三峡移民村党支部搞好党建工作,协助党支部做好三峡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扶持移民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作为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部队官兵到移民村走访慰问、送医送药、整治环境卫生,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县各级、各部门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军警民共建文明县城、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驻德化部队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派出官兵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开展共建图书室、卫生室、电脑班、书法班等一系列军警民共建活动。至2007年,德化县连续4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创建文明县城竞赛活动“先进县城”“优胜县城”等称号。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