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拥政爱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14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拥政爱民
分类号: E225
页数: 4
页码: 505-50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德化县支援地方建设、军民共建、抢险救灾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拥政爱民 军事

内容

第一节 支援地方建设
  一、参加城乡道路工程建设
  20世纪80年代,县人武部组织民兵、退伍军人参加龙门滩引水发电工程、环城水泥混凝土路、乡村道路的建设。
  1995年起,县人武部先后被列入邱村矿山、省道305线柏油路和英山格水泥混凝土路协管单位;政委林华武担任省道305线公路建设总指挥。1998年,县人武部参与地方公路建设管理14千米。1999年、2000年,县人武部先后派员参加美湖桥兜—阳山、汤头吉山—葛坑林场柏油路面铺设工程监理工作。
  2001年7月,县人武部与地方政府组织德化公路分局、县扶贫办等20个部门捐资23万元,铺设国宝乡祥云村水泥混凝土路3千米。
  二、支持驻地经济建设
  1988年,县人武部继续把率兵脱贫致富和组织发动民兵、退伍军人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列入党委议事日程,作为人武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1993年起,县各级人武部发动城关民兵制瓷创汇,发动农村民兵种植香菇、开山造林种果,带动乡(镇)经济发展。2002年上半年,县人武部挂钩国宝乡上洋村,争取资金扶持发展养殖、种植业,全村饲养黑鸡1.8万羽。
  三、支援新农村建设
  1998年5月以后,驻德化部队配合地方政府贯彻县委《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问题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援驻地乡镇新农村建设。
  2005年,县人武部贯彻落实县提出“部带村”措施,与国宝乡厚德村开展“共建党支部、共学发展观、共解新农村难题”活动,帮助该村加强水利、道路、养殖业、新农村规划、技术信息等方面建设,筹集资金12万多元支持新农村建设。
  2005—2007年,县人武部组织驻德化部队制定《积极参与和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县人武部挂钩国宝乡佛岭村,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开展“三清三改”(清理垃圾、清理污沟、清理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筹资34.6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扶持发展“戴云黑鸡”“国宝黑兔”项目,建立“戴云黑鸡”科技示范点。全村年养殖2万只、产值100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010元。全县出动民兵3000多人次,植树38.53公顷,清理垃圾500余吨,疏通沟渠6000多米,整治道路5.8万米。
  四、参与地方脱贫致富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县人武部按照县政府脱贫致富工作要求,把民兵工作指导思想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民兵训练基地,创办以食用菌技术培训和服务为中心的食用菌种场,全县11个乡60多名民兵或退伍军人家庭试办21个木屑香菇露天种植点,并获得成功。此后,县各级人武部建立技术咨询服务站、举办技术培训班,县人武部食用菌公司成立(1993年2月成立,1996年停止生产),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全县90%以上菇农提供菌种,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村)指导;种植面扩大到14个乡、44个村。在县各级人武部创办的食用菌服务中心的带领推动下,菇农收入骤增,食用菌生产成为全县农村奔小康重点工程之一,仅1993年全县种植木屑香菇菇农19872户,收入800多万元。
  1993年,县人武部加强以劳养武工作的领导,因地制宜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是年,县人武部利用大格洋农场引进资金50多万元,创办中华鳖养殖场,从浙江购买鳌苗3000多只养殖;桂阳乡人武部创办竹木加工厂,赤水镇人武部设立陶瓷经营部。并推动全县民兵以劳养武工作全面开展,城关民兵制瓷创汇,农村民兵种植香菇、开山造林种果;全县民兵、退伍军人从事陶瓷业生产4000多人,从事开发性、服务性行业近万人,民兵专业户250多户,民兵经济联合体160多个。
  1995年,县人武部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举全市之力,攻贫困之坚”的政策,采取开发式扶贫措施,实行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重点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筹集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经济。1998年,配合地方政府,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平衡发展”的原则,抓好对未实现基本小康的乡(镇)、村重点指导和帮扶工作。
  2000年以后,县人武部配合地方政府,采取“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措施,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把扶贫重点转向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及其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2001年,县人武部主要领导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县直有关部门人员到汤头乡汤头村,捐资10万元扶持该村发展养殖、种植业,其中县人武部捐资5000元。
  2002年8月,县人武部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到国宝乡上洋村召开扶贫致富工作现场会,为该村筹集生产发展资金15万元,协调有关单位或部门帮助解决挂钩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对挂钩的贫困户、残疾人员给予资助。2003年6月,县人武部到国宝乡祥云村召开由17个挂钩单位参加的双拥扶贫工作现场会议,帮助解决资金10万元。2005年6月,县人武部领导带领县直有关部门人员到国宝乡佛岭村,筹资10万元扶持该村发展养殖、种植业。
  五、帮助驻地村级组织建设
  1990—1997年,县人武部配合地方政府实施县委《关于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意见》,帮助驻地乡(镇)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配合地方政府实施县委制订的《德化县1994—1996年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德化县1997—2000年村级组织建设规划》,帮助驻地乡(镇)加强配套组织建设,开展“亿元村”“先进村”活动;抓好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配套组织建设,开展“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开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整治、转化薄弱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 军民共建
  1986年9月起,军地双方贯彻落实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军民共建活动逐步从环境整治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域拓展,把军民共建发展为“军警民共建”。县人武部与驻德化部队,帮助驻地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村镇创建、优质服务竞赛、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等活动。
  1987—1995年,开展“共学、共建、共发扬”活动,通过军地共学雷锋精神、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促进驻德化部队政治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针对地处改革开放和反“台独”斗争第一线,受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影响较突出的情况,开展军警民共防腐朽思想侵蚀、共育“四有”新人和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促进驻德化部队建设和社会稳定。县连续3届获“福建省创建文明县城竞赛活动优胜县城”称号,塔雁小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园丁新村小区被列为省级精神文明安全小区。
  1996年10月以后,军地双方落实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把军民共建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结合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重大活动,坚持就地就近和互惠互利的共建原则,继续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1998—2000年,县人武部与驻德化部队继续落实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军地共抓思想道德建设、共办利国利民实事、共育“四有”新人,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军地双方坚持每年“军事日”和“经济日”制度,通过组织双方领导分别到县人武部参观、到地方政府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进军地之间“同舟共济”情谊,互相促进。
  2001年3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军地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全县成立10多个军地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小组,其中有3个对子被评为共建共学先进单位。通过共学互教、共建互益、共创互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军地双方立足社情、军情、民情,探索社区双拥共建活动新路子,武警德化县中队主动与三峡移民村开展挂钩共建活动,帮助三峡移民村党支部搞好党建工作,协助党支部做好三峡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扶持移民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作为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部队官兵到移民村走访慰问、送医送药、整治环境卫生,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县各级、各部门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军警民共建文明县城、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驻德化部队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派出官兵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开展共建图书室、卫生室、电脑班、书法班等一系列军警民共建活动。至2007年,德化县连续4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创建文明县城竞赛活动“先进县城”“优胜县城”等称号。
  第三节 抢险救灾
  1988—2007年,全县发生洪涝、暴雨、干旱、冰雹、寒害、大风等气象灾害,山崩、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非自然灾害火灾计数百起,县各级人武部及时发动和组织民兵投入排险救灾工作,驻德化部队踊跃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
  1991年6月,县人武部配合地方政府组织14名退伍军人到国宝、赤水、雷峰、南埕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受益面积500多平方千米。
  1988—1992年,武警德化消防大队组织扑救火灾42起。
  1993—1999年,武警德化消防大队接警出动560多起,参加抢险救援120多起,抢救遇险人员37人,抢救、保卫物资价值近亿元。
  2000年6月17—19日,县遭受暴雨袭击,经济损失惨重,县人武部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各乡镇民兵奔赴抢险第一线,出动基干民兵200多人次,车辆20多台次全县年出动民兵参加抢险救灾2976人次,其中参加扑灭山火23起,出动民兵1431人。
  2000—2002年,武警德化消防大队开展警民共建支援地方建设和“三合一”场所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保安全”活动,接警出动420多起,扑救火灾370起,参加社会抢险救援50多起。
  2006年7月16日晚上10点30分,三班镇锦山村山体滑坡,县人武部带领基干民兵应急分队进行抢救,转移群众560多人,解救受围困群众17人,挽回群众财产100多万元。同年,强热带风暴“珍珠”“碧利斯”“格美”等袭击德化大部分地区,县民兵应急分队出动民兵300多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同年,武警德化消防大队接警出动108起,其中扑救火灾98起,抢险救援10起,出动警力485人次,出动车辆206台次,抢救群众41人,保护财产价值2000多万元。
  2007年,县人武部出动民兵参加抢险救灾,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同年,武警德化消防大队接警出动50起,其中扑救火灾28起,抢险救援22起,出动警力618人次,抢救被围困人员20人,疏散人员52人,抢救财产价值272.2万元。
  2001—2007年,全县出动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参加抢险救灾2715人次,出动车辆200多台次,解救被围困群众983人,出动民兵应急分队参加扑灭森林火灾220起,抢修公路、堤坝、桥梁467处,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