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残疾人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061
颗粒名称: 第九章 残疾人联合会
分类号: C912.2
页数: 4
页码: 410-413
摘要: 本章记述了德化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情况。包括组织机构、代表大会、主要活动等。
关键词: 残疾人联合会 团体 德化县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县残疾人联合会
  1990年6月,德化县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县残联)成立,为副科级事业团体,行政由县民政局救灾救济股代管改为分管,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1994年4月11日,德化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原县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撤销,委员会主任由副县长兼任。
  1995年10月,县残联升格为正科级单位。
  2001年6月,县残联在城关建设县残联服务中心。该中心是残疾人康复、用品用具供应、职业培训、文体活动的综合服务基地。
  2003年7月,县残联分别成立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协会、智力和精神残疾人亲友会等组织。
  2007年,县残联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县残联内设办公室、康复就业股。
  二、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康复服务指导站
  1993年2月,德化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成立,为隶属于县残联的股级事业单位。2005年12月,更名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经费由县财政差额拨给。1999年1月,德化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成立。为隶属于县残联的股级事业单位,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核拨。
  2007年,机构不变。
  三、乡镇残联分会
  1991年4月19日,浔中镇残联分会成立。同年,有10个乡(镇)成立残联分会成立。1992年,全县18个乡(镇)均成立残联分会,乡(镇)残联分会理事长由乡(镇)人民政府任命。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990年9月26日,德化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78名(其中残疾人41名)、列席代表20名、特邀代表10名。大会审议通过县残联筹备组负责人题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开创我县残疾人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一届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7名,聘请名誉主席1名、名誉副主席3名;选举县残联第一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
  1995年9月29日,德化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94名(其中残疾人52名),列席代表18名,特邀代表18名。大会审议通过第一届主席团题为《总结经验,把握机遇,共同开创我县残疾人事业辉煌的明天》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二届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7名,聘请名誉主席2名、名誉副主席4名;选举县残联第二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十五条规定,选举的正、副理事长由县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2003年7月10日,德化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83名(其中残疾人43名),列席代表18名,特邀代表20名。大会审议通过县残联第二届主席团题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三届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7名;选举县残联第三届主席团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康复工作
  1990—1993年,县残联开展“三项康复”工作,即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完成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76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1例。聘请聋儿语训教师3名,在三班镇、水口镇办班,18名1~7岁聋哑儿接受免费听力语言培训。
  1994—2000年,开展特殊人群补碘工作,全县有26782人服用碘油丸,其中新婚育龄妇女9229人、孕妇9382人、婴幼儿8171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35例,完成儿麻矫治手术52例;聋儿语训10人。
  2001年,县残联配合省假肢中心为15名残疾人修配假肢。
  2002年,为7名残疾人装配假肢,出资33800元;给残疾人赠送轮椅13部,价值11000元;为8名盲人配置盲杖;为8名聋儿配送助听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1例,手术资金76500元(市补助61200元,县残联15300元)。同年,在龙浔镇兴南街社区、英山村开展康复服务示范点活动,购置康复训练器材6件,资金5000多元。县残联主动联系县中医院,指定7名医师挂钩14个村(社区),设立14个村(社区)康复联络员,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配合市残联到赤水、杨梅、雷峰等乡镇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其中义诊残疾人200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3000多元。配合县医院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价值600多元。
  2003—2007年,为48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县残联为患者补助资金8.97万元;赠送42部轮椅给重度肢残人;配置盲杖、拐杖20副;给19名残疾人安装假肢;给1名残疾人装配矫形器;送1名聋人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语言训练;为17名聋儿配送助听器;为3名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上八项康复项目,共投入资金68.9万元,浔中、龙浔镇购置康复训练器材12件、10800元。县残联配合市残联先后到上涌、水口、南埕、赤水等10个乡镇开展为残疾人送医送药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计值5000多元。
  2007年,德化县有残疾人15443人,占人口总数5.08%。其中,视力残疾2662人,听力残疾3496人,言语残疾278人,肢体残疾4492人,智力残疾1319人,精神残疾927人,多重残疾2269人。同年,德化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成立,制定《德化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调查全县精神病患者状况,建档立卡,为8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补助康复治疗费2.88万元。县残联筹资2万多元购买康复检查器械,方便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术后复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特殊教育
  详见卷二十七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三、助残解困
  (一)助残措施
  1990年,开展捐赠“一元钱”扶残献爱心活动;至1991年年底,全县124个单位参加“一元钱”捐赠活动,共募集资金1.6万元。
  1991年1月,县民政局、税务局、工商局、残联联合下发《关于对我县残疾人就业实行优惠待遇的通知》。据统计,每年有100多名残疾人享受工商管理费、纳税减免优惠。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联各级组织在城关及乡镇基层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宣传图片150张、标语300多幅,印发宣传资料200多份。此外,每年“全国助残日”均开展不同主题的扶残助残活动。
  1993年,县政府制定11条措施,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政策,当年有40多人办理优惠证,享受优惠待遇。
  2001年3月,县残联下发《关于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的通知》。当年,18个乡(镇)都建立30人以上的助残志愿队伍,不定时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县金融、邮电、工商、税务等行业“青年文明号”窗口开展助残服务,制定服务卡3000份发给残疾人,提供优先、便捷服务。
  2003年6月,县慈善总会等3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县各乡镇医院设立“慈善门诊”的通知》。规定残疾人凭证就医者,每人次可享受药费、挂号费、诊费补助30元。
  (二)扶贫解困
  1992年,南埕镇残联筹集3000元扶持残疾人种植香菇6000多袋。
  1996年3月,市、县残联低息有偿扶持水口镇残疾人陈福民发展蔬菜基地经费4万元(市残联3万元、县残联1万元)。
  1998—2007年,县残联通过“一助一”“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共扶持残疾人420户,扶持资金110.25万元。
  2000年5月1日,县委、县政府开展为残疾人献爱心捐赠活动,有103个单位捐赠资金33.13万元。
  2004年,县政府制定《德化县建设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市、县共拨158万元资金补助70户贫困残疾人建设安居房。
  2007年,德化县制定《德化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同年,实施第四期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为20户贫困残疾人建设安居房。市县共拨出资金47万元,每户给予补助2.35万元,受益81人,其中残疾人25人。
  (三)残疾人就业
  1993年6月,县政府下发《关于批转县民政局、残联(关于推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定自1993年8月起,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应按在职职工总数的1.5%比例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接收残疾人就业不足1.5%的单位,按年度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996年3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缴纳1996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通知》。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应按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6%安置残疾人就业,就业比例不到1人的单位按比例差额每0.1%收180元。
  1997年4月,县财政局下文规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的50%,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费,35%用于残疾人就业扶持费。1998年9月,省残联副理事长黄必勋带领检查组到县检查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时,评价“德化县残疾人劳动就业走在全省前列”。
  1999年6月,德化县残联盲人按摩推拿中心成立,安排5名盲人就业。
  至2007年,全县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71.56万元。期间,全县残疾人就业4153人,从事行业有农业、陶瓷、服装加工、竹藤工艺等。待业登记27人,有812名残疾人免费参加培训。
  (四)维权信访
  1990年开始,每年都处理、接待来访30~70多人次。对来信来访都建立登记制度,认真处理。
  1996年,县司法局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常年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2004年,县建设部门在城关兴南街、隆中小区、龙东路两侧人行道按规范要求改造建设盲人通道、轮椅坡道。
  2007年,为20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至同年底,县残联依法为残疾人免费办理残疾人证3850本。四、文体活动
  1990年5月,组织人员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卢荣富分别获100米仰泳、50米仰泳第1名。
  1991年12月24日,县派出6名运动员参加市残联举办的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卢荣富获100米仰泳第1名,温秀珍获铅球第1名。
  1997年5月,选送残疾人卢荣富参加“可爱公民”节目,参加省残联“生命之光”文艺会演,获一等奖。
  2000年7月3日,组织1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市残联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三班中学郑德胜获个人第4名,罗云贵获个人第5名,团体获第6名。
  2003年10月,县选拔25名残疾人组团参加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6个大项、19个小项比赛。获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6枚,射击团体第5名、乒乓球团体第6名,黄德春、郑春建、陈清木、林贞楚、陈福民、苏昆水分别获田径100米男子×Z2级、200米男子×Z2级、1500米男子SZ4级、男子跳远M级、男子铁饼×Z2级、男子轮椅气步枪第1名;郑春建、陈福民分别获男子铁饼XZ23级、男子铅球XZ2级第1名。同年,卢荣富趾画《断桥》《苇塘垂钓》《浣沙女》参加全国暨华东区残疾人技能成果展,获优秀奖。2004年,组织人员参加市残联首届残疾人艺术会演,舞蹈《快乐新疆娃》、琵琶弹唱《三千两金》两个节目均获三等奖;《西班牙舞》获演出奖。
  2005年,组织人员参加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艺术会演,舞蹈《播下希望》获表演优秀奖。
  2006年,组织人员参加省残联、省文化厅、省台办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残疾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卢荣富在省举办的电视文艺晚会现场用嘴咬笔作画,作品当场作为礼物赠送给台湾朋友。
  2007年8月,中国残联举办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德化县选派盖德乡徐福坤、浔中镇曾华强两名选手代表省参加全国残疾人陶瓷项目比赛,徐福坤获该项目三等奖。同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县残联与特教学校联合举办文艺晚会,投资3万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