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事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0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主要事务
分类号: D412.2
页数: 7
页码: 384-39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1988年到2007年工会的主要工作包括法律援助、签订合同、帮扶困难职工等。
关键词: 地方工会 组织 德化县

内容

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法律援助
  1988年,德化县总工会法律顾问室成立,聘请3名律师为顾问,向全县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2年,县总工会职工法律援救站、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分别成立,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协助劳动部门开展企业用人制度和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调查,受理欠薪举报电话17件,解决拖欠工资5.95万元。2003年,县总工会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职工的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困难求助、就业指导等问题实行“一站式”服务。2005年,县委、县政府成立德化县职工维权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县总工会,设立职工维权热线“12351”,龙浔镇、浔中镇分别建立职工维权工作委员会和维权站,参与劳动仲裁16起,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3件,为188名工人解决拖欠工资32.3万元。2006年,为必德公司23名职工的劳资纠纷提供法律援助,参与劳动争议仲裁5起,裁决拖欠工资和工伤补偿19万元。2007年,向农民工免费发放“法律援助证”,协助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2件,帮助25名职工追回拖欠工资16.79万元。
  (二)签订集体合同与工资协议
  1.集体合同。
  1995年11月,县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企业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1996年9月,县政府成立“德化县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当年,全县55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其中:国有企业14家,新经济组织41家;1997年,全县签订集体,合同100家,其中,国有集体企业16家、新经济组织84家;1998年,重点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签订,在浔中村、宝美村签订集体合同,分别覆盖企业116家和119家;1999年,在丁溪、世科、蒲坂3个村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覆盖企业69家;2000年,全县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367家,其中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6家。2003年,全县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484家,其中国有、集体企业37家,签约率100%;非公有制企业447家,签约率92%;2005年,13个建立工会的村(社区)全部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县发电企业工会联合会与县发电企业协会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至2007年年底,全县签订集体合同213份,覆盖企业492家,涉及职工3.15万人。
  2.工资协议。
  2001年开始试行签订,当年签订工资协议3家;2002年签订工资协议18家;2003年签订工资协议80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非公有制企业75家;2005年签订(续签)工资协议80家;至2007年底,全县签订工资协议130家,涉及职工2.4万人。
  (三)困难职工帮扶
  1.困难救济和“送温暖”工程
  1988年,县困难职工的救济资金主要靠县政府拨补和向相关单位筹集;1992年,县总工会修订《职工救急济难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基金的筹集和管理;1993年,对困难职工救济改为“送温暖”工程;1996年,县政府与县总工会联席会议决定:县财政和相关单位共同出资设立“送温暖”工程基金,由县总工会统一管理,用于对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1990—2007年,全县补助困难职工5543人次,补助资金126.32万元。2002年,县总工会被评为全国工会“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
  2.“金秋助学”活动
  2000年开始,县总工会开展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金秋助学”活动。至2000—2007年,全县补助上学的困难职工子女515人,发放助学金95.24万元。
  3.职工公寓建设
  200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宝美工业项目区建设“职工公寓”小区,用于解决进城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规划用地2.13公顷,建设面积5.71万平方米,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任小区建设办公室主任。2006年元旦,“职工公寓”举行奠基仪式。2007年,“职工公寓”在建设之中。
  4.职工医疗互助
  2006年10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开展职工医疗互助的通知》,当年,全县有12923名职工参加医疗互助,筹集互助资金58.70万元;补助住院职工277人,发放医疗补助金39.9万元。2007年,全县有15896名职工参加医疗互助,筹集互助资金70.59万元;补助住院职工406人,发放医疗补助金47.42万元。
  二、发动职工投入经济建设
  (一)劳动竞赛
  1988—1989年,开展“我为瓷城添光彩”、“三双”(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双爱: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双迎:迎国庆40周年、迎全国劳模大会召开)竞赛活动。德化瓷厂烧成看火班获“节能先进班组”,8名职工获“优质生产能手”,6名职工获“小改小革能手”,2名职工获节约标兵称号。
  1990年,开展“厂际优胜杯”竞赛活动。其中,5名职工被评为县“优秀高产能手”,5名职工被县评为节约标兵,8名职工被县评为“小改小革能手”,15名职工被评为积极分子称号。
  1991年,组织开展企业、工段、职工劳动竞赛,全县6家企业、29个班组、49名职工受到表彰。
  1992年,开展“我为陶瓷节争光彩”系列劳动竞赛,全县有4家企业、23个班组、36名职工受到表彰。
  1994年,举办全县首届职工岗位技能运动会,开展技术比武120多场次,参加人数5968人。11名职工获“技术能手”,8名职工获“节耗能手”,20名职工获“优质服务能手”称号。
  1996年,开展“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劳动竞赛,全县6585名职工参赛,4个单位、26名职工受表彰。
  1997年,开展“奉献一份力量、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项新技术、创一件新产品”劳动竞赛活动,全县14230名职工参赛。
  1999年,开展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全县有9650名职工参加活动。
  2001年,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全县有385个单位、10535名职工参加。7个单位被评为“经济技术创新先进集体”,13名职工被评为“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
  2002年,组织开展陶瓷、金融行业技能竞赛,全县有1322人参赛,32人受到表彰;举办德化县首届计算机知识应用比赛,11名职工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003—2005年,组织全县性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参加企业594家(次),参加职工4954人次。
  2006年,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开展“五个应知”(知政策、知理论、知礼仪、知法纪、知科技)考试、普通话演讲、办公自动化知识竞赛。
  2007年,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工作,组织陶瓷行业、移动通信窗口、电力系统、运输系统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23场次。
  (二)“安康杯”竞赛
  1999年开始,县总工会每年组织企业参加福建省“安康杯”竞赛活动,帮助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其中省双旗山金矿、必德陶瓷公司分别于2000年、2001年获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2003—2007年,德化县电信局、九仙山气象站连续五年获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状。
  (三)职工技术协作
  1990年8月,县总工会成立职工技术协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当年,开展各种技术协作项目12个,协作金额52万元。与县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职工陶瓷产品创新评比展览,其中22件被评为县优秀产品。
  1991年,在企业建立技协组织。开展技术攻关31项,完成各种技术协作项目13个,协作金额120万元。德化机械厂承接的省重点新技术开发项目“—K—100型双缸隔膜泵”通过省专家鉴定。
  1992年,继续在企业建立技协组织。开展技术攻关27项,协作金额265万元。爱德华陶瓷研究所的“玉白瓷”获第83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雷比那竞赛特别荣誉奖、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6年,组织企业产品参加全国十年科技成果展,爱德华陶瓷研究所的“玉白瓷”获金杯奖。
  1999年,组织企业产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冠峰陶瓷公司“高耐热陶瓷煲”获铜奖、优秀新产品金奖;飞天陶瓷研究所“素白艺术陶瓷”获铜奖。
  2001年,县总工会下发《关于在全县职工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在全县385个单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全县开展技术革新6次,技术攻关12项,推广新技术37项。
  2002年,组织385个单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发新产品3868项。佳美集团的“窑炉计算机智能控制”和万顺捷集团的“燃油隧道窑结构技术改造”分别获福建省职工发明新成果二、三等奖,“冻玉瓷”等6项陶瓷产品获福建省职工发明新成果优秀奖。
  2003年,县总工会下发《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和福建省技术创新成果展评,获第14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4个,省职工发明银奖4个、铜奖3个。
  2004—2005年,组织5家企业参加全国和福建省的技术创新成果展评,获国家奖项7个,省级奖项2个。《工人日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对德化技术协作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2006年,组织8家企业参加第97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第16届全国职工发明成果展、省6.18海峡两岸职工成果展,获第97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1个,铜奖1个:获第16届全国职工发明成果金奖3个,铜奖4个;获省6.18海峡两岸职工成果展金奖4个,铜奖3个。
  2007年,组织7家企业参加全国发明展览会,获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1个;组织15个项目参加省6.18海峡两岸职工成果展,获金奖10个,银奖1个,铜奖3个,3个项目对接签约。
  三、参政议政
  (一)参与议政
  1988—2007年,县总工会主席、常务副主席分别当选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政协常委会委员,一名副主席先后分别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政协委员,在有关会议上提出工作建议和议案。1991年,根据中央[1989]12号文件精神,县政府与县总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会在政府工作中的民主参与。至2003年年底,县政府与县总工会先后举行7次联席会议,出席联席会议的有:县长、分管工会的县委常委、负责联系工会的副县长、总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会上,县总工会就各个时期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37项,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形成会议纪要贯彻落实。
  (二)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88年,全县建立职代会的企业有87家,在全县国有企业实行三年承包改革过程中,职工代表大会对承包人推荐、承包方案制定和实行民主监督。曾坂煤矿、德化第二瓷厂发生矛盾,职代会协助企业协调解决。1989年,举办企业民主管理培训班1期,参加培训40人。全县通过职代会提案1306条。德化瓷厂定期举行厂长与职工代表对话。
  1990年,在10个国有企业试点,建立“七项民主”(内部分配公开、三级民主管理、党员干部廉洁、民主决策程序、民主评议干部、干部联系群众、职工培训教育)制度。1991年,企业民主制度建设范围扩至39家国有企业,并在集体企事业进行第二批试点。
  1992—1997年,39家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七项民主”制度的建设工作,34个企业验收合格;10家县办集体企业建立民主制度,3家验收合格。
  1999—2000年,继续在国有、集体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工代表大会“七项民主”制度,在学校中推行教代会制度。
  2001年,开展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落实职工民主监督权利。
  2002年,实行企业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教育系统全部建立教代会制度,在98家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试点。
  2003—2005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全县146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
  2006年,贯彻《福建省区域职工代表大会试行方案》,在乡镇、村(社区)推行职代会制度。
  2007年,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厂务公开
  1999年,县委成立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县总工会,并确定县电力公司等10家国有企业推行厂务公开试点。
  2000年,在37家国有、集体和公有产权控股企业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对企业的改革方案、经营状况、财务收支情况、工资福利、廉政建设以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进行定期公开。
  2001—2002年,明确厂务公开“五有”(有组织、有阵地、有内容、有制度、有档案)标准,对实行厂务公开的37家国有企业进行一季度一检查,29个单位、37名职工被县评为公开办事制度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2名职工被评为泉州市厂务公开工作先进个人。
  2003—2006年,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130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
  2007年,县召开全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会议,全县企业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制度。
  (三)合理化建议
  1988—2007年,县总工会协助政府部门发动职工献计献策,为企业经济发展提合理化建议。全县企业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28765条,采纳9193条,增创效益2472万元。其中28条建议被县评为最佳合理化建议。
  (四)劳动保护监督和劳动保险监督
  1.劳动保护监督
  1988—2007年,县总工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创建安全单位活动,与县劳动局联合举办劳动保护培训班2期、劳动保护监督员培训班2期、女职工劳动保护讲座1次;配合公安、劳动部门开展创建安全单位活动和创建安全单位检查验收6次;参与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12次;参与工伤事故调查处理36件;与县安办等单位联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1次。
  2.劳动保险监督
  1988—2007年,随着企业改革,劳动保险制度同时实行改革,县总工会以及各级工会代表职工对劳动保险实行群众监督,其工作由劳动部门和企业为主。至2007年年底,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含机关社保)25267人,保险金额7475.36万元;医疗保险22835人,保险金额2210.34万元;失业保险16136人,保险金额304.10万元。
  (五)参与企业改革
  1988—1989年,德化县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三年(1987—1989年)承包,工会参与具体企业改革实施的全过程,从企业承包人的推荐、承包方案的制定到承包方案实施的民主监督,参与协调企业承包者与职工之间的矛盾。
  1990—1995年,德化县国有企业实行第二轮承包,企业党、政、工领导代表全厂职工实行集体承包,其中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为第二轮承包考核的主要内容。县总工会《瓷城工运信息》开辟“职工呼声”栏目,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1996—1997年,德化县企业改革扩大至二轻集体、国有商业和集体股份制企业。期间,工会抽调骨干力量参加企业改制工作组,参与改制方案制定,引导职工支持企业改制,对企业改制前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帮助协调处理。
  1998年,县总工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咨询、培训、服务中心,配合劳动部门对下岗职工进行转岗培训,协助介绍就业;与县人事局联合举办“春、秋季人才招聘会”,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或兴办企业及第三产业。
  1999—2007年,县粮食部门、医药公司、燃料公司、百货公司,德化酒厂(二次改制)、第二瓷厂(二次改制)、企业局建材公司,水泥厂、林化厂、外贸公司、德化宾馆、县矿产品加工厂,商业部门、必德公司、德义热电有限公司先后进行企业改制,县总工会以及各级工会参与各企业改制的全过程。
  四、职工教育
  (一)政治思想教育
  1988年,县总工会组织学习中共十三大精神,举办学习中共十三大理论培训班,在全县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育。1989年,组织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教育;开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1990年,与县经委等部门联合首次举办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班,开展“社会主义在中国”“雷锋在我心中”“为民服务周”活动,全县职工做好事1.1万人次,为受灾职工捐款1.8万元。1992年,组织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发动职工支持、参与、推进改革。1993年,组织职工学习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职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1997年,围绕迎香港回归和中共十五大召开,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1999年,组织学习中共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开展“颂祖国、迎回归”读书月活动。2003年,组织学习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职工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005—2006年,组织开展“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教育活动。2007年,县总工会下发《2006—2010年德化县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组织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开展职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职业道德教育
  1988—1989年,县总工会开展“树理想、育道德、守纪律、建文明”的文明职工竞赛活动,配合企业行政通过民主形式制定职业道德规范。
  1990年,举办“雷锋故事”演讲,组织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为人民服务周”活动。
  1996—1997年,与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计经局联合举办职业道德竞赛活动。
  1998—2001年,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窗口、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岗位、文明职工活动。县电力公司1名职工被授予“泉州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
  2002年,开展职业道德“双十佳”(安全生产、窗口服务)创建活动。泉州市龙门滩引水工程管理处、工商银行德化县支行西门储蓄所各1名职工分别被授予“泉州市十佳安全生产标兵”和“泉州市十佳窗口服务标兵”称号。2003年,组织开展争当职业道德建设标兵活动。德化八中1名职工被授予“泉州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
  2007年,在县有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和工会宣传栏开设“劳动者风采”专栏,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鼓励职工向劳动模范学习。
  五、工会组织建设
  (一)基层工会“小三级”网络建设
  1988年,县总工会探索在“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组建工会;当年,成立第一个乡镇企业工会——德化第五瓷厂工会和第一个“三资”企业工会——德顺服装有限公司工会;1989年,成立第一个乡镇工会联合会——南埕乡乡办企业联合会;至1992年,全县成立乡镇工会联合会16家,乡镇企业工会10家,“三资”企业工会7家,私营企业工会5家。1994年,全面开展新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1995年,德化县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县(市)”称号;至1997年,全县新组建工会66家,其中新经济组织企业工会56家。1998年,龙浔、浔中两镇成立工会委员会;其他乡镇工会联合会更名为乡镇工会委员会。宝美村、浔中村建立村级工会。
  2001—2002年,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全县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319家。
  2005年,龙浔镇、浔中镇分别建立镇总工会,同时开展村(社区)工会的筹建工作。县电力行业160家发电企业成立发电行业工会联合会。龙浔镇总工会被授予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
  2007年,县直党群、政府综合、计经、宣传、政法、农业、林业7个系统成立工会委员会。同年年底,全县基层工会“小三级”网络基本形成,成立镇总工会2家、乡镇工会16家、系统工会7家、行业工会1家、村工会7家、社区工会6家、非公企业工会411家,工会会员总数46493人,入会率93%。
  (二)职工之家建设
  1988—2007年,根据全国总工会“整顿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之家”的要求,县总工会在整顿基层工会的同时,开展职工之家建设。2005年,德化邮政储汇分局工会小组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至2007年年底,德化基层工会被授予省模范职工之家10家,市先进职工之家37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家,省模范职工小家13家,市先进职工小家16家。
  六、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
  1988—2007年,每2~3年组织一次妇科病普查普治活动,建立女职工病历档案。
  2003—2005年,开展女职工保健达标活动。与太平洋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女职工特病保险活动,1452名女职工投保,18名职工获理赔金6.78万元。
  2006年,开展女职工特病医疗互助活动,全县有1719名女职工参加,筹集互助资金4.30万元,补助住院女职工3人,发放医疗补助金7000元。
  2007年,开展女职工特病医疗互助活动。全县有1966名女职工参加,筹集互助资金49.15万元,补助住院女职工3人,发放医疗补助金7000元。七、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与管理
  (一)评选
  1.劳动模范
  1988年,县政府恢复劳动模范评选。县总工会负责劳动模范评选推荐工作,由各级政府表彰。当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3人,德化县劳动模范24人。
  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各1人。
  1991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5人,泉州市劳动模范9人。
  1993年,被评为德化县劳动模范34人。
  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4人,泉州市劳动模范9人。
  1996年,被评为德化县劳动模范25人。
  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2人,泉州市劳动模范8人。
  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人,福建省劳动模范2人,泉州市劳动模范8人。
  2003年,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4人,泉州市劳动模范9人,德化县劳动模范20人。
  2005年,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2人。2006年,被评为泉州市劳动模范9人。
  2.“五一”劳动奖章
  1989—2007年,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人。
  (二)管理
  1988—2007年,县总工会负责对各级劳动模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各级劳动模范档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照下一级劳动模范管理,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发给“劳模证书”;每年“五一”节前后,召开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市级以上退休劳动模范的津贴发放工作,每年春节组织对生活困难的劳动模范进行慰问;组织各级劳动模范进行免费体检,帮助落实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的医药费报销工作。
  (三)劳模协会
  1993年,县总工会成立德化县劳动模范联谊会;2005年,更名为德化县劳动模范协会。至2007年,全县有各级劳动模范252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3人,省部级劳动模范58人,市级劳动模范88人,县劳动模范103人。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