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人民政协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012
颗粒名称: 卷十一 人民政协地方组织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10
页码: 373-384
摘要: 本卷记述了德化县政协委员会的工作、学习、宣传、调研视察、文史资料搜集编纂等活动。
关键词: 地方组织 人民政协 德化县

内容

政协德化县委员会是人民政协的一级地方组织,负责动员和组织全县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团结和动员党派团体、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县政协由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各界人士组成。委员的产生与增补,均经过提名、协商、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和公布等步骤。
  1988—2007年,县政协继续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每年县人大召开会议时,县政协举行全体会议,并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就县大政方针、国民经济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政协委员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学习宣传、调研视察、“三胞”联谊、文史资料搜集编纂等活动,促进德化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第一章 政协委员
  第一节 委员产生
  1990年年底,县政协召开第三届常务委员会,研究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产生办法,决定新增委员年龄超57周岁不再提名,原有委员年龄超57周岁以上一般不再留任,确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留任65名,新增41名。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在广泛宣传、反复协商基础上,由各人民团体和有关单位提出初步人选。县委统战部和组织部对候选人进行综合平衡,并组织考察,拟出推荐人选名单。名单提交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政协常务委员会协商和表决,组成下届政协委员会。此方法一直持续至第六届委员会。
  2004年,政协第六届常委会研究确定,留任委员除港澳委员外,年龄控制在57周岁以下,新提名委员年龄控制在55周岁以下;当选县人大代表的不再交叉提名。2006年12月,执行《政协德化县第八届委员会提名的条件及基本原则》,委员的产生,党内由县委组织部提名,党外由县委统战部提名,全部名单由统战部汇总,经组织考核,并征求组织部、政协党组及有关部门意见,报经县委审批后,由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通过。
  第二节 委员构成
  1987年,政协德化县第三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11名,由18个界别组成。其中,中共党员8名,占7.21%共青团员2名,占1.8%;工会4名,占3.6%;农民6名,占5.41%;妇女2名,占1.8%;归侨8名,占7.21%;台胞2名,占1.8%;科技28名,占25.23%;工商10名,占9%;财贸4名,占3.61%,文艺8名,占7.21%;体育1名,占0.9%;教育12名,占10.81%;新闻1名,占0.9%;医卫7名,占6.31%;少数民族2名,占1.8%;宗教2名,占1.8%;特邀4名,占3.6%。
  1991年,政协德化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由17个界别(减少财贸)组成,共有委员106人,比上届减少5名。上届委员留任65名,新任41名,其中女13名。
  1994年,政协德化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由17个界别组成,共有委员129人,比上届增加23名。上届留任60名,新任69名,其中女11名。
  1999年,政协德化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由18个界别(新增经济界)组成,共有委员121名,比上届减少8名。上届留任60名,新任61名,其中女13名。
  2004年,政协德化县第七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36名,比上届增加15名。上届留任91名,新任45名,其中女12名。委员平均年龄46.36岁;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大专以上学历68名,占50%,中专和高中45名,占33%。
  2006年12月,政协德化县第八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61名,比上届增加25名。上届留任92名,新任69名,其中女16名。委员平均年龄42.39岁,比上届降低3.97岁;大学本科46名,占28.57%;大专56名,占34.78%;高中48名,占29.81%;初中11名,占6.83%。委员由18个界别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德化县委员会6名,占3.73%;德化县工商业联合会18名,占11.18%;德化县总工会2名,占1.2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德化县委员会3名,占1.86%;德化县妇女联合会8名,占4.97%;德化县归国华侨联合会10名,占6.21%;德化县台属联谊会5名,占3.11%;德化县科学技术协会8名,占4.97%;教育界6名,占3.73%;文学艺术界5名,占3.11%;体育界1名,占0.62%;医药卫生界4名,占2.48%;经济界35名,占21.74%,新闻出版界3名,占1.86%;农业界13名,占8.07%;少数民族界2名,占1.24%;宗教界1名,占0.62%;特邀31名,占19.25%。
  第二章 重要会议
  第一节 全体会议
  一、第三届政协委员会
  (一)第一次会议
  1987年11月2—7日召开(详见1992年版《德化县志》)。
  (二)第二次会议
  1989年2月23—27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84名。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和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总结和1989年工作打算。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三)第三次会议
  1990年3月7—11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92名。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报告。会议通过相关决议。二、第四届政协委员会
  (一)第一次会议
  1991年1月19—22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9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和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并组织学习《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公报》。会议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4名、常务委员16名。县委书记郑来兴当选第四届政协主席。
  (二)第二次会议
  1992年3月22—24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9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关于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和关于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三)第三次会议
  1993年3月3—5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01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四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和四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同意因工作变动辞去主席职务1名,补选主席1名、常务委员1名。
  三、第五届政协委员会
  (一)第一次会议
  1994年1月15—18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03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五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5名、常务委员20名。
  (二)第二次会议
  1995年2月10—12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03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五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首次表彰1994年度政协优秀提案。
  (三)第三次会议
  1996年1月23—25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03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五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会议补选常委2名。
  (四)第四次会议
  1997年3月10—12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1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五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五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表彰1996年优秀提案和“跨世纪德化论坛”征文获奖者。大会通过3名副主席的辞职报告,并补选副主席2名、常务委员3名。
  (五)第五次会议
  1998年3月16—18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25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五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五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四、第六届政协委员会
  (一)第一次会议
  1999年1月5—8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12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五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六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及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筹备情况报告。会议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4名、常务委员19名,表彰1998年度优秀政协委员10名、优秀提案7件。
  (二)第二次会议
  2000年1月17—18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15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六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六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组织学习《中共德化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三)第三次会议
  2001年3月22—24日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六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四)第四次会议
  2002年1月14—15日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六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
  (五)第五次会议 2003年2月17—19日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六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五、第七届政协委员会
  (一)第一次会议
  2004年1月4—7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36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六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七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选举常委会主席1名、副主席4名、常务委员25名。
  (二)第二次会议 2005年1月9—11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40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七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七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增补常务委员3名。
  (三)第三次会议 2006年1月16—17日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47人。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七届二次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七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六、第八届政协委员会
  2006年12月7—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委员161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七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和八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选举出主席1名、副主席4名、常委会委员30名。会议通过相关决议。
  第二节 常委会议
  一、第三届常委会议
  1987—1990年,政协常委会共举行19次会议,听取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情况通报,分别就政治形势、经济发展趋势、廉政建设、陶瓷生产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以“呈阅件”形式送县领导参阅。并决定与11个部门和7个群众团体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
  二、第四届常委会议
  1991—1993年,政协常委会共举行17次会议,听取县纪委、外经贸委、监察局、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工作通报9次,围绕通报内容认真讨论,建言献策。并就“小县大城关”战略、财政工作、金矿管理等问题提出19条建议。三、第五届常委会议
  19941998年,政协常委会共举行25次会议。常委会每年年初听取县委分管政协领导对全年县委工作要点的通报,每年年初和年中2次听取县政府工作通报;还听取计经局、财政局、教育局等12个单位的情况通报。并通过讨论,拟出15条工作建议。
  四、第六届常委会议
  1999—2003年,政协常委会共举行10次会议,听取县长及林业局、教育局、科技局等6个单位工作通报,分别提出协商意见。同时,针对陶瓷产品价格下降,税费偏高,燃料价格上扬,技术人员欠缺等问题展开研讨,提出13条建议。
  五、第七届常委会议
  2004—2006年,政协常委会共举行12次会议。每年年初邀请县政府领导通报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情况。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列入常委会重点协商课题,围绕“十一五”规划和“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六、第八届常委会议
  2006年12月至2007年,政协常委会共举行4次会议,围绕“提升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进行专题研讨,并在《德化政协》(增刊)刊登有关调研文章11篇。
  第三节 主席会议
  1988—2007年,县政协主席会议由主席、副主席和办公室主任组成。会议研究落实全委会、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协商讨论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全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决定常务委员会议的议程、日程,审议提交常务委员会的文件;审议县政协常务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重要活动方案;处理县政协常委会重要日常事务。一般每月举行一次。主席会议由主席主持,或由主席委托副主席主持。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与议题有关的其他负责人员列席会议。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
  政协德化县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组成。候选人从参加县政协的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代表中共同协商推荐,由全体会议代表选举产生。
  政协德化县第三届常委会由主席1名、副主席5名(其中兼职4名)、常委14名组成。
  第四届常委会由主席1名、副主席4名(其中兼职3名)、常委16名组成。1993年,会议同意辞去主席职务1名,补选主席1名、常委1名。第五届常委会由主席1名、副主席5名(其中兼职3名)、常委20名组成。1996年,同意辞去副主席职务3名,补选副主席2名、常委3名。
  第六届常委会由主席1名、副主席4名(其中兼职1名)、常委19名组成。2000年,补选常委3名。
  第七届常委会由主席1名、副主席4名(其中兼职1名)、常委25名组成。
  第八届常委会由主席1名、副主席4名(其中兼职1名)、常委30名组成。
  第二节 工作机构
  1988年,县政协设办公室,配主任兼秘书长、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各1人。1991年6月,增设文史委办公室,负责提案与文史业务。同年8月,增设专门委员会办公室,为正科级机构。1997年12月,文史委办公室更名为提案与文史办公室,为科级工作部门。至2007年机构不变。
  第四章 主要活动
  第一节 委员工作
  1988年,县政协将全体委员分为学习、提案、“三胞”、文史资料研究4个委员会和教育、科技、农林水、医药卫生、经济、文化体育、青年妇女7个工作组,按组别进行活动。是年2月,原7个工作组改为委员会,增设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农林水”并入“经济”“青年妇女”改为“妇女青年”,形成11个委员会。
  1989年,县政协科技工作委员会成立德化县陶瓷研究,会,发动陶瓷界委员为振兴德化陶瓷每人贡献一件仿古陶瓷作品。至1993年,县政协领导利用重阳节慰问70岁以上离任委员,向他们通报政协工作情况;召开庆祝县政协成立10周年座谈会,发出《给陶瓷界委员的一封信》,发动陶瓷界委员为“第一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向陶瓷博物馆捐赠陶瓷精品。1994年1月,县政协原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体育4个委员会合并为文教卫生委员会,“法
  制民族宗教委员会”改为“社会法制委员会”,共组合为8个委员会。是年,政协主要领导到深圳召开“德化县政协港澳委员和德化籍港澳台同胞代表恳谈会”,通报德化县经济工作和政协工作情况,介绍招商引资主要项目,征求委员意见和建议。翌年,组织委员到县国税局等12个单位开展“行业风气评议”活动。1996—1998年,政协举办农村委员学习十五大精神培训班、新委员培训班、首届暑期委员读书班,学习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政协章程、委员基本要求及调研、考察、撰写提案等基本知识。组织经济界、科技界委员到广东省潮州、佛山,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及省内建瓯、浦城、泰宁、将乐、连城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到村财收入不足万元的三班镇岭头村、美湖乡美湖村和上涌乡后坂、赤水镇岭边、盖德乡吾华3个贫困村实地考察,让委员为脱贫出谋献策;农林组委员到平和县西坑村、同安区马塘村参观学习新村建设。1999年1月,“三胞”联谊委员会改为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至2000年,实行委员列席常委会议、听取工作通报、参与行风评议制度;成立港澳深委员联络活动组,召开港澳台委员“喜迎香港回归祖国”等座谈会7场;发出“给全体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号召支援长江等地抗洪救灾,累计捐资4.29万元,衣物1510件;开展问卷式“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知识竞赛和“跨世纪德化论坛”论文竞赛,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7篇。同时,评出优秀政协委员17名。
  2000年,县政协制定《政协德化县委员会基层联络活动组活动规则》《政协德化县委员会联络活动组组长工作职责》《关于评选优秀政协委员和优秀提案的通知》,建立委员参与活动制度和履行三大职能激励机制,委员活动逐步常态化,规范化。2001年,开展委员“五个一”(参加一项专题调研、撰写或参与一件提案、反映一件社情民意、为社会或人民做一件好事、提出一条可操作性的建议)活动。组织教育界和医疗卫生界委员到闽东、漳平和连城易地视察、考察、学习调研。2002年,举办专题报告会和委员培训班,学习新时期政协理论,鼓励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并为社会公益事业多做贡献。2003年,调整委员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配1名机关干部为联络员,为委员活动提供服务。至2007年,制定《政协德化县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自身建设,提高履职水平的工作意见》,开办新委员轮训班,引导委员紧贴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制定“十一五”规划,组织委员规划前预调研、规划中广协商、规划后深论证,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委员到江苏泰州、湖南醴陵进行乡(镇)卫生院“两权分离”改革和日用瓷生产、管理、销售情况考察,并组织县内经济结构调整调查视察100多次,写出调研文章78篇;组织各界别委员开展“科技下乡”“义诊”等活动;每年开展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民主监督小组、优秀委员联络小组、优秀提案和优秀社情民意反映件的“五优”评选活动,6名获省级表彰,8名获市级表彰,15名获县级表彰;多名委员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企业家和省市县劳动模范,获得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多项,为希望工程、扶贫、救灾、献爱心等活动捐资1000多万元,帮助100多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二节 调研视察
  1988—1990年,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老区基点村教育情况、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状况、青少年犯罪情况、德化畲族历史源流及贫侨难侨生活状况视察调查23次,写出调查报告19份。
  1991—1993年,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调研、专题座谈,就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组织大讨论,提出建议23条。在第一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开展“我为陶瓷节献力量”考察调查21次,召开专题座谈会9次,开展咨询服务10次,写出考察调研报告12份。
  1994年,县政协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组织委员到城关11个医药商店进行调研视察,将药品价格和质量情况等问题在墙报上曝光,接受社会监督。至1998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木竹加工企业的决议,组织委员到四川省和浙江省仙居县考察木竹加工业,学习木竹深加工经验,并结合德化实际,提出4条建议;围绕“三年再造一个德化,五年建成一流瓷都”,组织委员深入乡(镇)、厂矿、企业作专题调研,分别召开“农村奔小康献计献策座谈会”和“拓展德化陶瓷业献策座谈会”;视察县第五瓷厂、泉州隆泰化工有限公司、创意集团企业运营情况及奎斗、西山、小湖村新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情况。5年间,组织调研视察58次,撰写调查报告、专题呈阅件和论文60多篇,提出建议380多条,编写“跨世纪德化论坛”16个专题的调研文章,提出“实现百亿强县”发展战略的建议。
  1999—2003年,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支柱产业和三大重点产业,组织委员到广东省潮州、佛山等地考察陶瓷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和云南省瑞丽等地考察边贸市场,到建瓯、建阳、浦城等地考察竹木加工业,到法国法兰克视察“福礼品”展销会;参与组织香港、广州、昆明、上海、杭州等地的陶瓷展销会;组织委员开展科技、企业、交通、土地、教育、农业结构专题调研,写出《关于科教兴县的几点思考》《德化县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调研文章。5年间,开展视察、考察和调研100多次,写出调查考察报告78份。
  2004—2006年,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将“德化如何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分解为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对外开放、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等5个专题,开展矿业生产、“大城关”建设、“十一五”规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设县陶瓷展销中心、教育“双高普九”、闽台陶瓷合作等专题调研活动,形成《实现德化矿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精心打造“大城关”品质,加快构筑现代化瓷都》等视察调研报告33篇,提出建议和意见200多条。
  2007年,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一次至二次会议期间,组织委员“走出去、沉下去”调查研究,形成《关于德化陶瓷产业升级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大力提升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关于城关部分企业厂房“难办证”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合理布局,促进德化陶瓷工艺品有序进入国内市场的建议》等调研文章12篇。组织社会法制委部分委员深入雷峰镇视察依法治县中期目标实施情况,就德化县如何加强依法治县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节 学习宣传
  1988年,县政协邀请吉林大学教授、物理学家苏文辉讲学,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及稀土在陶瓷工艺上的应用;邀请全国作家协会理事、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舒婷、蔡其矫及专家、学者黄拔荆、林兴宅、唐敏等到德化举行“瓷都行”笔会,召开“文化自由谈”座谈会,让学术界、宣传界人士了解德化、宣传德化。翌年,常委会组织学习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副主席叶选平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通过“三胞”委员发动“三胞”眷属向海外亲人“打一个电话,写一封家信”活动,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1991年3月,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确定每月出一期《德化政协》简报和一期《人民政协》墙报制度。至1993年,出版《人民政协》墙报27期175版,《德化政协》简报21期,与县委统战部联合编写《统战知识学习参考资料》4期。
  1994年起,县政协组织学习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精神和新的《政协章程》《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协商的意见》。至1998年,县政协常委会议作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的决议》,举办农村委员学习十五大精神培训班,每位常委结合工作实际作专题发言;召开中国港、澳、台委员及旅外乡亲座谈会,开展“迎回归,话统一”系列活动;学习政协有关理论,通报德化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编印《德化政协》简讯117期,出版《人民政协》墙报32期;投递信息稿件187件,被《泉州晚报》等报刊采用58篇;还配合新华社福建电视摄制中心采拍《闽台缘》电视系列专题片,扩大政协理论宣传。
  1999年,县政协举办暑期读书班,学习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关于人民政协的论述;聘请法官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讲座,召开《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座谈会,学习《中共德化县委关于加强我县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开展澳门回归知识竞赛等活动,30多名政协委员的学习心得体会刊载在《德化报》上。至2003年,组织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举办专题报告会、讲座10多场,宣传“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等党的政策。实施县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宣传工作的意见》,政协机关坚持每周一下午集中学习和副科级以上干部、支部委员轮流授课制度;宣传部门加大政协工作宣传力度,《瓷都德化》报、有线电视台加强政协重要会议和活动报道,县委党校把政协统战理论列入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课程。
  2004年,县政协常委会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机关实行每2周1次集体学习制度;制定《关于加强德化县政协信息工作的意见》《德化县政协信息工作制度》《德化县政协信息工作奖励办法》,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翌年5月,召开宣传工作座谈会,与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共商政协宣传工作具体措施。在县政协成立25周年纪念日期间,县有线电视台播放《闽台缘》8集专题片,《瓷都德化》报刊载政协新时期基础知识。至2007年,举办培训班、读书班4期,法律知识、退税政策等知识讲座4场,编发《德化政协》简报54期,在全国、省、市报纸杂志发表论文6篇,刊登信息76条。
  第四节 提案办理
  1988—1990年,县政协收到委员提案112件,立案79件(其中经济建设36件,科教文卫24件,政治、劳动人事等12件,其他7件),全部交由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办理。
  1991—1993年,县政协收到委员提案90件,立案86件(其中经济建设41件,科教文卫20件,政治6件,群众生活15件,其他方面4件),其中《建议尽快设立龙东市场》《恳请大力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建议对兴南街南门地段的市容管理》等提案引起县政府的重视,很快组织落实;其他提案分别由相关部门办理。
  1994—1998年,县政协收到委员提案266件,立案247件,其中转为委员来信19件。提案被采纳208件,占立案数84.2%,问题暂时无法解决,承办单位加以说明的39件,办复率100%。《关于在城关地区规划园丁新村用地的建议》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关于实施大营销战略的建议》得到计经局、供销社的重视,提出5条具体措施进行落实;《制定“百亿”强县战略的建议案》被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
  1999—2003年,县政协收到委员个人提案391件,立案330件;团体提案47件,立案39件,参与提案撰写的委员1102人次。33件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批示。《关于确保我县陶瓷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建议案》得到县委书记许昆贞批示,县长杨益民主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将有关内容分解到相关单位落实,县政协常委会实施重点督办。每年,县长参加提案交办会,要求各单位将提案办理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改进工作作风和为民办实事来对待。2001年,县政协与县政府联合召开提案办理工作会,分管副县长和承办单位负责人与提案人面对面协商,大部分问题形成共识。县政府督查室形成《关于县政协常委会〈关于确保我县陶瓷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建议案)办理情况反馈》,委员对政府办理情况表示满意。
  2004—2007年,县政协收到委员个人提案264件,立案245件;其中团体提案22件。常委会修订《政协德化县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制定《提案交办程序》,促进提案的办理落实。县领导对《关于发展铁矿深加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等提案进行批复;对《关于尽快妥善解决城关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的建议》《关于解决进城打工农民安居问题的建议》《关于天然气供应要有保障的建议》《关于完善驾云亭公园建设的提案》,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周密论证,分别实施落实。政协提案委与承办单位实行联合办案,采用走访、电话或书信等形式征求提案人意见,将原来“文来文往”延伸为“人来人往”,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委员满意率高。
  第五节 “三胞”联谊
  1988年,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利用各种关系,加强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侨的接触与联系,宣传中央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介绍德化县的建设成就,梳理与中国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血缘关系,增强“三胞”对祖国、对家乡的向心力。1989年春夏之交,“三胞”委配合有关部门,发动归侨及“三胞”亲属向海外亲人写信40多封,挂电话数百个,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鼓励他们回乡探亲、旅游、投资办企业。至1990年,县政协委员牵线搭桥引进“三资”企业6家。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台湾科学院院士李先生回德化寻根,县政协领导接待并陪同参观。
  1991—1993年,县政协主席、“三胞”委主任、副主任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对德化籍华侨、华人进行访问考察,政协副主席赴中国香港地区参加陶瓷展销会。陶瓷节期间,县政协协同县政府召开海内外乡亲恳谈会。同时,与县委统战部、对台办、侨联等单位配合,共同接待到德化探亲、旅游、经商贸易、投资办厂和捐资办公益事业的“三胞”及海外宾客2038人次。
  1994年后,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香港、澳门、深圳委员座谈会及旅港乡亲座谈会,征求委员的意见和建议。1995年,县政协牵头成立“德化县德台民间交流协会”。1996年2月,政协主席率团前往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宗教文化交流和参观访问;举办“龙湖寺八百周年庆典”“龙湖寺历史渊源研讨会”,来自海内外代表近千人参加;举办“闽台石壶祖殿历史渊源研讨会”,两会交流论文17篇、史料10篇。1997年,在中国香港地区召开香港、澳门委员座谈会,鼓励委员为香港、澳门的平稳过渡和繁荣做出贡献,鼓励委员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计出力。至1998年,共接待“三胞”和海外客人2500多人次,接受海(境)外捐建风景区资金850多万元。1999—2003年,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利用神缘、血缘、地缘关系,组织宗教文化考察团赴中国台湾地区开展文化交流,争取旅游风景区建设资金600多万元。
  2004—2006年,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定期到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召开委员联络活动小组座谈会,通报德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工作情况,发动委员多提建设性意见,为到德化观光和回乡探亲的港澳台胞服务,为增进友谊、宣传瓷都、促进发展牵线搭桥。
  2007年,县政协加强与回乡探亲或观光旅游的中国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沟通联谊,征求加快德化经济社会发展之策。10月,县委书记陈全顺带领县政协相关人员到深圳召开中国香港、澳门、深圳委员座谈会,港澳深委员围绕德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和政协工作等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第六节 文史资料工作
  1988—1990年,县政协执行“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开拓海外文史工作新局面”的精神,征集稿件122篇、38万字,编辑出版《德化文史资料》(9~11期),刊载民国时期旧政权的党、政、军、宪、特情况、民国时期经济情况及有关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与德化历史渊源等史料。县政协文史委员会还与美国国会、美国佛教会多位外宾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关人士就陈统军(忠义)庙、台北苏王庙的历史渊源进行研究探讨。
  1991—1993年,县政协坚持“广征博采、重点征集、立足抢救”原则,出版《九仙山专辑》《民国时期德化教育专辑》《德化陶瓷文化专辑》,收入文章81篇、诗词53首,共26万字。其中《德化陶瓷文化专辑》26篇、12.5万字,照片38幅。
  1994—1998年,县政协执行“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方针,通过“广泛博采”和“精选精编”,出版《石牛山专辑》《龙湖寺专辑》《德化历史名人》《历届政协委员风采》等5个专辑,文章163篇,39万字。其中《石牛山专辑》收入宗教历史及名胜风景作品22篇5万多字,彩色照片46幅。《龙湖寺专辑》收辑海内外有关龙湖寺史料45篇8万多字,彩色照片26幅,论证龙湖寺与中国台湾地区三代祖师的历史渊源,阐明龙湖寺系闽台三代祖师分薪祖庙。召开优秀稿件评选会议1场,1篇稿件获泉州市政协文史资料优秀稿件三等奖。
  1999—2007年,县政协组织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挖掘、征集德化近现代文史资料,抢救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纂出版《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专辑》《科教专辑》《戴云山专辑》《德化古寨堡古桥梁专辑》《德化民俗专辑》《德化祠堂古楹联选》《德化寺庙宫观教堂选》《瓷都文物作品选》等,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