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社会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0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发展社会事业
分类号: C916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本节记述德化县发展社会事业概括了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发展教育事业、人口控制与医疗卫生事业、文化广电环保等工作。
关键词: 德化县 人民政府 社会事业

内容

一、实施“科技兴县”战略
  1988年、1989年,实施国家“星火计划”,推广电热烧瓷技术项目;制定放宽放活科技人员“十六条规定”,有参与和承包乡镇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44名,进行技术协作和咨询项目90多个;发展科技户、专业户570户,举办陶瓷、食用菌、茶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62期,接受培训10412人。
  1990—1993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制定《德化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规定》,组织实施各项科研项目。1993年,安排科研项目64项,其中通过鉴定和验收55项。
  1996年,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广泛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科技兴工贸”活动,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做好专利技术管理工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挥科技情报信息的作用,壮大科技队伍。
  2000年,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制定《德化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资金暂行规定》,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申报科技贷款项目,下达县科技项目,继续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建设省级民营(陶瓷)科技园,区。至2007年,建成全省首个省级民营(陶瓷)科技园区,有民营科研机构78个、科技企业160多家,每年获国家专利数十项。
  2003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德化县科学技术奖励暂行规定》,对被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企业、省级专利工作试点企业,以及被确认为省级重点新产品等的企业,按各获奖项目奖励金额1∶1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
  2007年,制定《德化县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确立企业自主创新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发展教育事业
  1989年,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初等教育“四率”,达省颁一类标准;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泉州市级要求,农村小学实现“一无两有”,全县非文盲率达93.09%,被评为全国扫盲先进县。
  1992年,组织开展教育问题大讨论,探索教育领域里的各项改革,在教育经费总包干前提下,试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分配按劳取酬等改革措施。
  1993年,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再上新台阶。全县16个乡镇依法宣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德化一中进入“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行列,高考录取率达54.5%,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
  1996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两基”达标工作,增加教育投资,建设“园丁新村”和德化三中逸夫楼等教育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2000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国库统一支付,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由县教育局直接拨款;巩固提高教育“两基”工作,大部分指标稳中有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002年,德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德化技工学校、德化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德化县矿物质分析中心合并,筹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全县建成远程教育网络。
  2004年,德化县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成立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举行公办学校杂费标准调整听证会,听取县人大、县政协、县总工会、学生及其家长代表等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2006年3月,召开德化教育“双高普九”工作动员大会,向各乡镇颁发“双高普九”工作责任书;开展创建“福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促进教育收费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翌年,创建“福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通过省验收。
  三、人口控制与医疗卫生事业
  1988年,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全县18种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比1987年下降48.9%;完成泉州市委、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四术”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5‰。
  1990年,广泛宣传、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计生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5‰。
  1993年,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三为主”方针,加强宣传服务和网络建设,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
  1996年,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强化指标,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网络建设,计划生育率达95.36%,合格村和基本合格率达81.91%。做好县医院、县中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评估验收工作,开展创建“爱婴县”活动,创建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活动通过省、市复查。
  1997—2002年,组织实施“123健康工程”,开展创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合格县”活动,发展卫生保健事业。2002年年底,全县乡镇初保工作均达标,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目标。
  2007年,全面执行新农合制度,筹集资金1191万元,参加人数198527人,参合率77.28%。全县职工医保、新农合、居民医保三种医疗保障参保人数28.0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9.84%。
  四、文化广电环保等工作
  1988年,举办民俗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瓷都广场文化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989年,根据一手抓“扫黄打丑”,一手抓繁荣文艺的精神,检查整顿音像市场、书摊和录像带销售点,净化文化市场。同时,增设文化设施,做好文博、图书馆、影视播放等管理工作,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
  1993年,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三年总目标,县城环境质量由7级升为4级。
  1996年,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举办第一届文化艺术节,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开通泉州市首条县乡广电光纤专业线路,全县有17个乡镇安装有线电视,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广电的新闻舆论水平。
  2001年10月,举办“首届瓷都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每逢周五、周六晚上演出,共演出11场次,每场观众均达千人以上。至2007年,已举办7届80多场次。
  2004年,全国版权保护工作现场会在德化召开,国家版权局领导在会上肯定德化县版权保护的做法和经验。
  2005年,在全县开展普查、确认、登记民族民间文化等工作,并建立档案,构建扶持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长效机制,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繁荣文化事业。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