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要施政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9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重要施政措施
分类号: D625 .57
页数: 2
页码: 354-355
摘要: 本节记述1988年-2007年德化县人民政府重要施政措施概括了“511工程”和“四百工程”、开展“三个年”活动。
关键词: 施政措施 人民政府 施政纪略

内容

1988年,德化县实施发挥“林、瓷、电、矿”四大优势,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全县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战略。1990年,开展“美在瓷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治理“脏、乱、差”环境;抓好“文明单位”“文明村(街)”“五好家庭”创建工作,改善社会风气。
  1992年,实施“11399”工程计划,即到1999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以上;每年发展袋装香菇1000万袋;到2000年确保床架草菇300万平方米;综合开发山地资源90万亩(水果20万亩、毛竹20万亩、用材林50万亩);乡镇企业总产值9亿元。
  1993年,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科技兴工贸”活动,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1996年,实施“511工程”和“四百工程”。“511工程”,即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村村上1个发展经济新项目,每个村村财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四百工程”,全县发展百个饲养、种植基地,兴办百家较大规模乡镇企业,培育百个种植专业户,培育百个养殖能手。
  1997年,实施“六三三工程”,建立林竹、水果、马铃薯、蔬菜、养殖、食用菌六大生产基地;在桂阳、上涌、赤水三个乡镇推广小额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试点;在龙浔、浔中、葛坑三个镇建设宽裕型小康镇试点,提高小康层次。
  同年,开展“三个年”活动,即“市场开拓年”,政府投入435万元,组织550多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贸洽会等,直接销售额1034万元,签订购销合同金额9.44亿元;“科教兴县年”,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并通过国家验收,科教成果丰硕;“城市管理年”,投资2449万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规范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
  2000年,实施“扶优扶壮工程”,加强对出口创汇大户的扶持和跟踪服务,促其发展壮大,发挥龙头带头作用。同年,开展“环境优化年”“产品创新年”活动。“环境优化年”,即抓好城建、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益,改善投资环境;“产品创新年”,在广州东方宾馆红顶展区统一预购900多平方米馆位,买断连续5年展权,打出“德化名瓷、瓷国明珠”品牌,创办中国德化陶瓷工艺馆,组织200多家企业,展出40多万种陶瓷样品,获3亿多元产品订单。
  2001年,制定《德化县开展“企业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大高新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扩展国内外市场,保持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2005年8月28日,在“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务虚会上,县长李辉跃总结德化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现代化绿色瓷都;二个抓手,即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三大经济繁荣带,即构建城关以陶瓷为主、东半片以旅游业为主、西半片以矿业为主的三大经济繁荣带;四个集中,即人口向城关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耕地和山林向农场和林场集中;五个战略,即工业兴县战略、大城关发展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