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知识分子和人才事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94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知识分子和人才事务
分类号: D630.3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知识分子和人才事务的情况,包含了选拔优秀拔尖人才和管理知识分子和优秀拔尖人才。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人才 德化县

内容

一、选拔优秀拔尖人才
  1988年,进行人才基础资料调查,制订优秀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方案,建立人才资料库。其选拔程序为单位推荐或个人申报、组织和人事部门考核、县委和政府审批等。至2007年,全县共选拔优秀拔尖人才5批87人,其中列入县管理的优秀拔尖人28人,选送泉州市管理的优秀拔尖人才13人。
  二、管理知识分子和优秀拔尖人才
  (一)建立管理制度
  1989年,制定优秀拔尖人才管理方案;1990年建立拔尖人才管理工作联系点和知识分子活动日制度,建立人才资料库;1991年后,每半年召开一次优秀拔尖人才科研、工作情况汇报会或座谈会;1996年,制定《县管优秀拔尖人才管理意见》,对优秀拔尖人才实行“滚动式”管理。2003年,制定《县管优秀拔尖人才管理规定》,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优秀拔尖人才进行动态分析,结合各自岗位特点,努力创造工作条件,使各类人才在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2006年,制定《德化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四支人才队伍;2007年,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建立一支科技推广型、科学经营型、能工巧匠型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即“六大员”(农技、财务、卫生、计生、综治、调解人员)队伍,总人数1512人,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管理
  1.走访慰问
  1988年后,县委组织部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优秀拔尖人才情况,帮助知识分子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1994年,上报泉州市委知工办知识分子特困户4户;1995年,慰问有生活困难的优秀拔尖人才2人、知识分子特困户4户;向泉州市委知工办报送知识分子特困户8户;1997年,慰问生活困难的优秀拔尖人才和特困知识分子38户,发放慰问款1.02万元。2004年,走访、慰问有生活困难的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特困户、优秀拔尖人才300多人,发放慰问款9万多元。2007年,走访、慰问困难知识分子5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20万元。
  2.培养任用
  1988年,选拔、培养、任用优秀拔尖人才以及知识分子工作成为组织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1992年,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鼓励知识分子为经济建设出谋献策,多出成果。1994年,县委把知识分子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基层党组织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150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1%;在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选送科技副乡镇长到泉州市委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1998年,进行“民营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和选拔”调研,选拔企业优秀管理人才15人,建立企业后备干部队伍24人,提拔为国有企业科级领导干部4人。
  2000年,继续加强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企业优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评选县级陶瓷工艺美术师11人,组织科技副乡镇长参加泉州市“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培训学习,推荐科技先进工作者参加第七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评选,佳美集团苏尧棠被评为省级优秀专家。
  2005年,组织县级及以上优秀拔尖人才到湖南韶山、张家界等学习考察;2007年,组织一批县级及以上优秀拔尖人才到西安、延安等地学习考察,拓宽视野,提高素质。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