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要决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92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重要决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8
页码: 265-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重要决定的情况,包含了振兴德化经济,做好“三农”工作等。
关键词: 共产党 地方组织 重要决定

内容

第一节 振兴德化经济
  一、六届三次全会决议(1989年7月29日通过)
  全会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中心,对全县经济建设作出决议:继续进行治理整顿,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办好合资企业,争取多出口创汇;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林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要注重经济效益,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促进工业发展;要重视科技教育,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
  二、七届六次全会决议(1992年7月29日通过)
  全会就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提前实现翻番、奔小康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决议:
  1.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
  2.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前实现翻番、奔小康。
  3.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并举,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
  4.科学地做好优势组合和转化工作,尽快地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5.把握“强化城关、发展集镇、推进东西、共奔小康”的发展策略。
  6.加快组织实施“一一三九九”农村小康基础工程,即1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1000万袋香菇,300万平方米草菇,90万亩山地综合开发(其中竹林20万亩,果林20万亩,用材林50万亩),9亿元的乡镇企业总产值。
  7.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两手抓,为扩大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三、八届二次全会决议(1994年8月6日通过)
  全会围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主题,作出相关决议,即树立新观念,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再造思想优势;发挥“四大优势”,建设“五个基地”,拓展特有优势;加强山海协作,引进外部优势;转换经营机制,发展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增创新优势;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保证优势。
  四、八届四次全会决议(1995年4月25日通过)
  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前实现‘三五二’,即三年再造一个德化,五年建成一流瓷城,全县人民提前二年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
  基本任务:1995年,把浔中、龙浔两个镇建设成基本小康镇,1996年,要把全县50%的乡镇建设成为小康乡镇,把全县60%以上的建制村建设成为小康村;1997年,把全县80%的乡镇建设成为小康乡镇,全县进入小康县行列。
  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解放思想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二,抓好农民人均纯收入、新村建设、道路建设、科技教育工作等基础工程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水平。第三,办好第二届陶瓷节。第四,要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五、八届八次全会决议(1996年7月2日通过)
  全会以“扎实有效地推进小康进程”为主题。作出如下决议,指出,奔小康的任务:当年要有60%以上的乡镇和75%以上的村基本实现小康,即三班、龙门滩、雷峰、南埕、水口、国宝、美湖、葛坑、汤头、杨梅十个乡镇基本实现小康;1997年全县基本实现小康。
  主要工作思路:围绕小康目标,抓党建,促经济、创文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集体收入,加快村村通电话步伐,发挥四大优势,建设五大基地,实施“511”工程,把德化建设成为一个强县富民的县份。
  抓紧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宣传,坚定奔小康必战必胜的信心。
  第二,抓住重点,扎实推进小康建设进程。一要发展效益型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促进全县平衡发展;三要认真组织实施“以城带乡,全面发展”战略;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五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奔小康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干部考核使用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制度。
  六、九届二次全会决议(1999年9月26日)
  全会通过《中共德化县委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决定》: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全民受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2010年,建立较完善的科技发展体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量的比重达30%以上;各类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基本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技教育体系;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科技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和教育强县的目标。
  七、九届三次全会决议
  中共德化县委九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的决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定》和省委《决议》及市委决定德化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配套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八、九届四次全会决议(2000年11月28日通过)
  全会提出《关于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建议》。“十五”期间(2001—2005年)发展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县(市)的发展差距;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取得重大进展,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逐步宽裕;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到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基本形成一流瓷城框架,为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十五”计划奋斗目标的战略措施,即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九、十届二次全会决议(2004年1月9日通过)
  全会通过的《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格局,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决议提出贯彻中央《决定》的主要措施,即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第二节 做好“三农”工作
  1990年1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意见》,要求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坚持循序渐进和自愿的原则,要明确土地仍属集体所有,承包户必须履行应承担的义务,以及承包年限、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问题。
  1991年2月,县委贯彻落实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全县村级党支部、村委会任期届满等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意见》,内容包括目的意义、时间要求、组织领导、方法步骤、岗位培训等。3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和省、市委的部署,提出《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意见》,要求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农村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1994年,县委制订《德化县1994—1996年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规划》,该规划提出要以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重点,加强配套组织建设,开展“亿元村”“先进村”活动,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97年,为巩固和发展前三年村级组织建设的成果,确保2000年全面实现小康,县委制定《德化县1997—2000年村级组织建设规划》,抓重点,努力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抓配套,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抓基础,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抓载体,深入开展“学美岭、创五好”活动;抓难点,努力开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抓整治,转化村建薄弱村的落后面貌;抓“两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998年5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问题实施意见》,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美观实用,饮水卫生,人畜分离,厕所无害,道路硬化,环境优美。12月,县委提出《关于加快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县各乡镇分期分批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
  2000年1月,县委、县政府制订《德化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提出总体构想、目标和任务,以及主要措施,深化农村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六大战略,壮大陶瓷产业;加快小康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积极开展现代农业试点工作;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同年4月,县委提出《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意见》,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培育林业生产;着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村和集镇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行优惠财税政策;切实办好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水平;依靠科技兴农;提供人才保证;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月,县委、县政府贯彻国务院和省、市紧急通知精神,提出“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耕地,严禁抛荒,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推广增产新技术;落实粮食储蓄任务,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等。
  2003年,县委作出《德化县关于加强村级工作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各建制村“组织领导、干部配备,制度建设、民主听政、村账镇审”等作出规定。
  2004年,县委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决定》,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实施“三五”工程,即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区绿化美化、景观林业建设、森林防火减灾“五大”工程,建设丰产林、丰竹林、旅游林、珍贵树种和特色花卉、名特优经济林“五大”基地,建立林业林场化保障、林业社会化、林业信息网络、林业科技推广、林业执法“五大”体系。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988年3月,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从德化县的实际出发,对科技人员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干部职工实行“八条”优惠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从事科技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
  1991年6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提出《关于我县普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落实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工管理,充分调动乡(镇)村干部群众、学校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加快实施义务教育步伐,促进普通教育事业发展。同年9月14日,县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德化经济的决议》。动员全县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以科技进步为龙头,抓好经济发展重点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八五”期间科技工作意见和十年科技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科技兴林等科技兴县战略,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攻关,加强智力开发,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推广、开发、引进、改造、攻关、发展”六个环节贯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全过程,在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把科技进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物质投入主导型向科技投入主导型的转变,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传统产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振兴德化经济提供可靠的保证。
  1995年1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要求全面动员,集中力量,以实现“两基”为重点,大打教育翻身战。1995年,实现初级中等义务教育;1997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9年9月26日,县委九届二次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作出《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决定》,强化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县;锐意革新,加快科教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为科教兴县提供物质保障;加强领导,确保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全民受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2010年,建立较完善的科技发展体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量的比重达30%以上;各类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基本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技教育体系;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科技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和教育强县的目标。
  2003年5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创建福建省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加大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户的建设力度,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科普网络,建设科普画廊、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大以农函大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建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全县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依法治县
  1991年,县委、县政府制订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二个“五年规划”,把各行业领导干部、国家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广大青少年、个体工商户、社会闲散人员等列为重点宣传教育对象,整个规划分准备、实施、考核验收三个阶段进行,采取学法用法相结合,边学习法律、边检查执行情况、边解决实际问题。
  2001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打促防、以防保稳,有效遏制各类刑事案件高发的势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2002年5月,县委、县政府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五条意见,要求适时开展“严打”及专项斗争,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00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贯彻(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纲要(试行)〉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综合保障机制;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预防为主,构筑治安防范体系;加强宣传工作,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同年12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德化县依法治县中期目标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和依法经营。
  200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建设“平安德化”的工作意见》,明确规定按“五个提高”“五个下降”“五个遏制”“五个防止”的要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同年10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德化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县构筑起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公安机关为骨干,各部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组织为基础,城区、农村、单位内部及周边、公路沿线以及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指挥高效、信息畅通、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管理到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1991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制度建设的意见》,要求内部分配公开,实行三级民主管理、党员干部廉洁、民主评议干部、干部联系群众、职工培训教育等制度。
  1996年,县委制定《德化县“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出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发展科教卫体事业,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共建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等目标和任务。
  2000年12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三为主”目标,抓住重点难点,提高村级自治水平;落实综合治理,完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年度人口计划,稳定低生育水平。
  2003年,县委提出《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联动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流出已婚育妇计生知识与生殖保健知识接受率达95%以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达95%以上,节育措施到位率100%,合同签订率100%,“双查”到位率100%。流入育龄群众宣传、教育面达100%,持有“流动人口婚育人口婚育证明”达95%以上,持证验证率达98%以上,节育措施到位率100%。
  2004年8月,县委提出《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见》,确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理念,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和运行准则,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建立社会化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学历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学电脑、学外语、学法律、学技能、学艺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文化中心、图书馆、宣传栏等学习宣传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覆盖全社会、开放式的全民学习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广阔途径。形成完善的学习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育才、引才、荐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机制与环境;建立积极的学习互动机制,促进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短期学习与长效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建立完善的学习督导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崇尚学习、参与学习。
  第六节 党建人大和政协工作
  一、党建工作
  1990年2月,县委作出《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领导作风的决定》,即恢复建立干部蹲点、住村制度;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恢复、建立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办点抓点制度;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互帮互学制度;克服“文山会海”,改进领导作风;重视和加强领导接访群众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活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密切联系群众、改进领导作风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1993年7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县委作出“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公务人员不得接受礼金、红包,不得强制集资、摊派,不得参与淘冶金矿”等规定。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健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994年6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内容包括制定责任制的依据和要求,县五套班子领导、乡镇党委和政府以及县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抓党风廉政工作的职责等。
  1996年9月,县委制定《加强党的建设五年(1996—2000)规划》,提出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为建设“一流瓷城”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规划》制定了工作主要目标和措施。
  1997年6月,县委提出《关于开展创建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县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创先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列入管理,提出实施意见,内容包括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实施“跨世纪干部”工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
  2000年11月,县委作出《关于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推进理论武装工程,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深化干部人事改革,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维护党纪国法,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等。
  二、人大和政协工作
  1995年12月,县委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这个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德化县实际,提出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支持政协搞好自身建设,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001年1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决议精神,提出加强人民政协履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认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为推进政协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提供组织保证;完善配套程序,为政协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实施措施;各方密切配合,为政协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开创政协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化新局面。

附注

附:中共德化县委重要决议、决定等选录 1988年9月1日,《中共德化县委常务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 1989年6月23日,《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意见》。 1989年7月29日,《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决议》。 1989年9月5日,《关于廉政建设的十条规定》。 1990年2月23日,《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领导作风的决定》。 1991年2月9日,《关于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意见》。 1992年11月14日,《关于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的决议》。 1996年9月12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决议》。 1997年10月16日,《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决议》。 1997年,《德化县1997—2000年村级组织建设规则》。 1999年3月16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2000年3月27日,《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决议。 2000年4月3日,《德化县科级干部任前公示暂行规定》。 2001年10月16日,《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2001年12月25日,《关于完善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的通知》。 2002年2月6日,《关于试行干部差额考察制度的实施意见》。 2002年3月25日,《关于实行党建创建工作奖惩制度的通知》。 2002年7月25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宏观管理的通知》。 2002年12月16日,《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决议》。 2003年3月25日,《贯彻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意见》。 2003年7月14日,《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2003年11月27日,《中共德化县委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 2003年12月9日,《关于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三项谈话制度的实施办法》。 2004年4月28日,《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 2004年9月29日,中共德化县委向各级党组织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2004年11月15日,中共德化县委出台《关于实行党员县领导挂钩联系党外对象、工商界人士工作制度的通知》。 2005年11月18日,中共德化县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5年11月25日,中共德化县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