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89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安全管理
分类号: U491.4
页数: 2
页码: 201-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交通安全管理的情况,包含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设施工管理。
关键词: 交通 管理 德化县

内容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1988年,德化县交警大队在全县范围内检查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1890辆,对违规车辆处罚3150元。
  20世纪90年代,县交警大队人员定期深入偏远乡镇巡回办理年审、办证业务,推行“阳光作业”,执勤执法,对违法违规车辆,坚持处罚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文明执法,避免发生或激化各种矛盾和纠纷。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清理检查交通积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1993年开始,城关交警中队采用人车流量高峰期站点、平峰期走线、低峰巡片等点线结合的办法,提高警力辐射度,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对省道,事故多发地段,人车稠密和“卡脖子”路段,组织警力路查路检,清除路段沿线乱搭建、乱设摊、乱停车、乱堆场的“四乱”现象;增设警示牌,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城区主干道设立“严管街”,以反超载、反超车、反飙车、治乱治堵为重点多次进行专项整治。
  1997年,设立“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在龙鹏街设立交通管理示范街600米;在西门、鸣凤桥北侧、程田寺格设置治安交通岗亭;在西门十字路口、东大路醒龙桥设立红绿灯,确保人车安全通行,规范有序。
  1998年,德化县公安局公路巡逻民警大队成立,与县城关交警中队合署办公,整合警力,提高管理水平。
  2005年,城区主要路口及11所中小学周边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线;在城区浔南路设置停车泊位,确保城区主干道车辆停放有序,通行顺畅。
  2006年1月,县公安局及县交警大队领导深入各客运站点检查春运工作,共检查客运车辆568辆,为司乘人员提供便利服务315次,接受群众求助12次,解答群众咨询137次,查处非法客运、超载、超速、人货混载等交通违法行为10起。其间,全县发生交通事故98起,死亡1人,伤58人,直接经济损失38200元。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与2005年春运期间相比,分别下降2%、85.7%、9.4%、9.79%。
  2007年4月,县交警大队运用“证眼雷达”测速仪、经精测试、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于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取证,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17起,其中,超速25起,酒后驾车18起,违章停车274起,强化辖区主要路段的纠违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附:特大交通事故案例
  案例一:1993年8月,硕大线18千米十800米处,邱某驾驶福建33\41327货车发生翻车,造成4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
  案例二:1994年9月,水下线35千米十900米处,林某乘坐无牌农用车,拨动电门钥匙致车驶出路处翻到桥下,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车辆报废的特大交通事故。
  案例三:1996年10月,省道福三线(S103线)159千米十730米处,吴某驾驶闽C15035号厢式农用车载客翻车,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车辆报废的特大交通事故。
  二、建设施工管理
  1992年1月,德化县公路建设工程总指挥部成立,由一名分管公路交通副县长兼任总指挥,县交通局局长兼任常务副总指挥,主要成员由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指挥部与业主“双层管理”,建立“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同年,实施公路“先行工程”建设,县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制定沥青路面工程管理办法和验收评比办法,对工程的管理和质量采用百分制的形式进行验收,并邀请县审计、监察部门的人员参与现场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即采取返工重建或其他补救措施。
  1992年10月,德化县路桥建设开发公司成立,负责德化县境内路桥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建设资金筹集前期工作,以及路桥建设工程的管理等。
  2004—2005年,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和乡镇县提级改造工程建设,对项目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对路面抗折强度进行7天或28天随机取蕊检测,并采取“捆绑式”持续督查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对路,面的宽度、长度、厚度、平整度进行严格检测,对各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