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环境卫生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8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环境卫生管理
分类号: X321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垃圾处理、公厕管理、污水管理、工业和建筑固体废物处理等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环境卫生 管理

内容

一、管理制度
  1994年,县政府制定《德化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再次进行修订,在城区
  实行“门前三包”“垃圾袋装”制度,建立“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责任制,禁止在城区街道乱搭盖、乱停车、乱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砍伐树木等不良行为。县城建监察大队、市容环境卫生监察中队和县环卫处负责督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城区环境卫生整洁。
  二、垃圾处理
  (一)垃圾收集
  1988年,在街道两旁设置铁皮垃圾箱30个,后逐步改用垃圾池、垃圾屋、果皮箱。
  1999年10月31日前,城区道路垃圾由县环卫处处理。1999年11月1日后,龙浔、浔中两镇环卫站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清扫工作,范围包括道路、住宅小区支路和背街小巷。清扫的垃圾收集运至垃圾中转站。然后由环卫处专用车辆统一运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2007年,城区共有垃圾池、垃圾箱、垃圾屋485个。
  (二)垃圾清理
  1998年,在湖前小区、南门农贸市场、路尾巷、西校场等处建设4座垃圾中转站。此后,在城区全面规划建设配套垃圾中转站。至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21座,在建3座,基本解决城区垃圾暴露问题。
  1999年10月31日前,城区道路保洁由县环卫处负责;1999年11月1日以后,城区“两镇”环卫站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道路清扫任务,清扫范围延伸至住宅小区支路和背街小巷。城区主次干道按路段分早、中、晚三班全日制专人清扫保洁,中转站垃圾由环卫专用车统一运至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处理。中转站垃圾日产日清;溪流水面全日制保洁;主干道日洒水2次,次干道日洒水1次,确保城区市容整洁。
  三、公厕管理
  1988年,城区有公厕10座,均为旱厕,由县环卫处安排专门人员管理,每天打扫,定时消毒。1993年,在塔雁商住小区、龙南市场、中医院东侧等处建设水冲式公厕4座,原有旱厕也逐步改建为水冲式公厕。1995年后,在湖前小区、新建开发区和旧城改造区配套建设水冲式公厕,同时把区内的旱厕逐步改造为水冲式公厕。1996年,公厕有偿使用,开始收费,公厕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竞拍,所收卫生费作为管理人员工资和费用,自负盈亏。2006年6月1日起,城区公厕全部实行免费使用,管理费用由环卫处支付。
  2007年,城区建成投入使用的水冲式公厕20座,在建公厕3座。城区公厕管理和保洁由专人负责,标示醒目,灯光明亮,卫生整洁,全日服务,保持二类公厕的卫生标准,解决城区居民上厕难问题。
  四、污水管理
  20世纪80年代,城区污水未经处理自然排入溪流。1994—1995年,在湖前小区配套建设污水管道4千米。1996年,在浐溪两岸绿化带建设污水主管道4千米。
  2003年,在浔中镇凤洋村建设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万吨,投资2503万元。同时全面配套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污水主管道10.66千米、次干管4千米,改造旧管网4千米;总投资4803万元。
  2005年6月,德化污水处理厂竣工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采用carrOuseI2000型氧化沟工艺,排放的水采用紫外C消毒系统,污泥处理采用卫生填埋,或经无害化处理后运至农村、林果场作有机肥料。
  五、工业和建筑固体废物处理
  2003年,县政府在雷峰镇朱紫湾建设一座固体废物处理场,用于填埋城区工业和建筑垃圾,用地面积1.67公顷,容量3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总投资125万元。城区工业和建筑垃圾由业主自行清理、运输,或委托县、镇环卫部门清理、运输至固体废物处理场填埋。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