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村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86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村镇建设
分类号: TU982.29
页数: 1
页码: 1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村镇1997年至20007年新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村镇 建设

内容

一、新村建设
  1997年,县委、县政府成立“德化县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建设局(2002年后挂靠县委农办)办公,各乡镇也先后成立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县政府向各乡镇下达《村镇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政府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县村镇建设办公室督促落实,年底组织验收。
  1999年,县委、县政府成立“德化县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提出“立足田园风光,体现山水特色”村镇建设发展思路,制定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优惠措施,集中连片新村建设面积达5000平方米奖励5万元,达10000米奖励10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各乡镇相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抓好落实工作。同年7月,县建设局举办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共78人参加培训,提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水平。1999—2002年,上涌镇“涌苑小区”、三班镇“大兴小区”、龙浔镇“英山小区”先后被列为省、市新村建设试点,上涌镇被列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试点。涌苑小区位于上涌镇上涌村。1999年,被省建设厅列为第四批村镇住宅建设试点,同年完成“涌苑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占地面积5.26公顷,分期实施。至2007年年底,完成居民商住综合楼、镇文技校、派出所、卫生院、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供电所、文化中心、农贸市场、上涌村部、中心广场等项目建设,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同时,完成小区道路、桥梁、自来水、排洪沟、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264万元。大兴小区位于三班镇区。2000年,被省建设厅列为第五批村镇住宅建设试点;2003年,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动工建设,占地面积20公顷,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至2007年,完成供电所、电信大楼和10幢住宅楼建设,建筑面积2036平方米。同时,三班村部公务楼和6幢住宅楼正在建设中,完成道路、桥梁、自来水、排水沟、路灯、电力和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700万元。英山小区位于龙浔镇英山村。2000年,被泉州市定为新村建设试点;2003年,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分期组织实施。规划用地面积6.9公顷,新建住房48幢,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至2007年,征地5.33公顷,拆除旧房8幢,完成住房主体施工36幢,其中住房外部装修13幢,入住村民100户;开通小区道路宽10米、长500米,建设桥梁1座,砌筑排水沟1000米,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
  二、公共设施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全县18个乡镇先后建设办公综合楼,大部分为框架结构,楼高三层以上,其中葛坑镇、上涌镇、龙浔镇、美湖乡等政府综合楼高达十层以上,内外装修较高档,配有中央空调等设备,颇具现代气派。同时,公安派出所、法庭、工商、税务、电信、金融、供销、林业、卫生等部门和单位,也先后在有设立机构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综合服务楼。
  90年代,各乡镇中学均新建或扩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以及生活服务设施,各村均新建小学校舍及配套设施、新建村“两委”办公楼。2000年后,农村青壮年人逐步举家外出打工,农村人口越来越多流入城市,农村大部分为留守老人,中、小学校没有生源,开始整合并校,校舍出现闲置。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