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84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规划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6
页码: 139-1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德化县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镇规划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规划 城市

内容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
  1985年6月,县建设委员会邀请福建省城乡规划院编制《德化县城总体规划》。规划确定县城性质:瓷城、德化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限:近期至1990年,远期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8万人,远期2.5万人。城区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均用地108.8平方米。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浐溪北岸主要为行政、文化设施用地;浐溪南岸以商业、生活用地为主;东南和东北侧作为工业用地;龙浔山以北坡地作为远期发展备用地。县城建设遵循“自里而外,发展南北,先南后北”的方针。
  1992年,城关人口增至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接近规划用地总量,县城发展超出规划预测速度和规模。同年,县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小县大城关”发展策略,要求调整县城总体规划,扩大城区规模。同年10月,县建委邀请省城乡规划院对《德化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调整,1993年3月完成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同年8月,《德化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城市性质:外向型瓷城,德化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限:近期1993—2000年,远期2001—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近期7万人,远期10万人。城市用地规模:近期5.25平方千米,人均用地75平方米;远期8.21平方千米,人均用地82.1平方米。规划区范围:东至隆泰六车、后所;南从车碓岭经高阳岭下,丁墘至小溪;西至西环路;北从世科经漏风格、新寨、诗墩至王厝山。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根据用地现状分布特征和用地发展方向,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将城市布局划分为三圈。第一圈为城市核心区,范围包括浔南路、浔北路,集中行政管理、商贸业、邮电、金融、文化娱乐等设施;第二圈为城市中心区,范围东到东环城路,西到德化瓷厂西侧,南到龙湖桥、大洋民营科技陶瓷园区,北到水漳公路,除第一瓷厂、第二瓷厂外,大部分为城市生活居住区;第三圈为城市发展区,外围至外环路,包括北面的诗墩,东南的隆泰六车、后所,南面的丁墘至小溪,西面的土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近期积极开发南北山地,现有城区充实提高,适当向东西两翼发展;远期城市以现有城区为中心,积极向四周拓展空间,重点为南、北山地的开发利用。
  1993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加快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县域人口、资金越来越快向县城聚集。至2000年,县城人口已发展至11.8万人,超出规划目标。全县近90%的陶瓷企业、69%的劳动力、65%的经济总量、近70%的税收集中在城关两镇。同年6月,县政府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院对《德化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第三次修编,2001年10月完成修编方案。《德化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修编方案把邻近城关的三班、盖德、龙门滩3个镇列为卫星镇,三个镇的镇区及其靠近城关的区域列入县城规划区。城市性质:著名瓷都,生活宜居、旅游城市。规划期限: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为12万人,2010年为14万人,2020年为17万人。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近期9平方千米,人均用地75平方米;远期14.03平方千米,人均用地82.5平方米。中心城区:东至隆泰凤洋村,西至土坂村、小溪,南至南外环路,北至唐寨山、陶瓷学院、内诗墩。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中心城区分为一个中心——中环路以内区域,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三个片区——中环路以北的城北片区,浐溪以南中心区以外的城南片区,中环路以东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城东片区;四个组团一包括世科、土坂等区域的城西生活组团,以诗墩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城北工业组团,以宝美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园为核心的城东工业组团,以霞田陶瓷文化村、体育场为中心的城南生活组团。居住用地分布于各组团,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项目将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逐步向外围组团搬迁,远期将向三班、盖德、龙门滩三个卫星城镇扩展。
  至2005年年底,县城人口达17万人,县城区面积8.5平方千米。原规划的道路宽度不够,城区交通显得非常拥挤。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混杂,人居环境难以改善,城市建设水平难以提高。为此,县政府决定再次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2006年5月,县政府委托省城乡规划院对《德化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第四次修编,2010年8月完成规划方案报批。城市性质定为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2万人,远期25万人。县城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23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85~90平方米;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23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90~95平方米。规划区范围包括龙浔、浔中、三班、盖德、雷峰、龙门滩6个乡镇的10个社区(浔中、德新、兴南、南门、金锁、龙鹏、园丁、湖前、凤池、富东)和28个建制村(宝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阳、浔中、世科、蒲坂、乐陶、凤洋、后所、石山、龙翰、石鼓、仙境、盖德、下寮、三班、蔡径、泗滨、东山洋、奎斗、桥内、硕儒、苏洋、朱紫、蕉溪),规划区面积140平方千米。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老城区和城北、城南、城西、城东组团等五个部分,形成“一心四组团”布局结构。老城区和城北、城南组团构成大城关核心区,具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体教育、餐饮娱乐、旅游、陶瓷文化科技服务、对外交通等主要功能。城西组团和城东组团均为县城新区。城西组团定位为现代陶瓷中心区,具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和营销服务、对外交通等主要功能;城东组团定位为现代服务中心区,具有综合服务、居住配套等主要功能。
  第二节 专项规划
  一、城区专项规划
  (一)公共设施规划
  1994年,县政府有关部门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组织编制城市道路、排水、绿化、环卫、环保、燃气消防、旅游等专项规划,具体布局县城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控制性项目规划
  1995年开始,县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县城主要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片区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公共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等提出控制性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制定控制性指标,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若干年份德化县城市控制性项目规划一览表
  二、修建性规划
  1986年以后,结合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县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双渔、寨头、凤塔、程田寺洋、湖前、西门街、塔雁街、兴南街、德新街、城东工业区、城西工业区、丁墘大洋民营科技(陶瓷)园区等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小区建设作出具体规划,用以指导住宅小区建设、工业园区建筑设计和施工。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包括: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作出建设、道路和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第三节 村镇规划
  20世纪80年代末,县政府及其建设部门在三班、上涌、葛坑3个乡镇进行乡村规划建设试点。三班镇改造建设后房街,上涌镇新建东街,葛坑镇改造建设葛坑旧街。没有编制总体规划,没有统一设置街景立面等建筑方案,建设标准较低。
  1991年,县、乡(镇)先后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村镇建设需经村镇规划站规划,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村镇建设逐步走上“先规划,后建设”规范化管理轨道。
  1994年,县委、县政府把村镇规划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县建设委员会聘请江西省规划院、福建省建设委员会规划处、泉州市城乡规划局等单位,编制全县(除龙浔、浔中外)16个乡镇总体建设规划,同时组织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1995年,完成16个乡镇集镇总体建设规划编制。1997年,16个乡镇集镇总体建设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实施。
  1998年,全县189个中心村有171个完成编制建设规划,其中葛坑乡蓝田村,浔中镇仙境村和石鼓村,龙浔镇英山村,三班镇泗滨村,美湖乡阳山村,水口镇樟镜村、凤坪村、久住村、淳湖村、丘坂村等11个中心村建设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1999年前后,葛坑乡完成集镇近期建设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上涌、龙门滩镇完成总体建设规划修编。
  至2000年,三班镇奎斗村、泗滨村,雷峰镇朱紫村,龙浔镇英山村,龙门滩镇苏洋村,美湖乡美湖村、阳山村,春美乡春美村,桂阳乡涌溪村,杨梅乡西墘村、云溪村11个中心村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
  至2007年,桂阳乡、水口镇、美湖乡完成总体建设规划;上涌镇完成“涌苑小区”、三班镇完成“大兴小区”、龙浔镇完成“英山小区”等新村建设规划。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