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桃舟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28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桃舟乡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936-93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桃舟乡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桃舟乡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桃舟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北纬25°21′,东经117°46′,距县城88公里,东南与感德镇接壤,西与漳平市象湖镇毗邻,北与永春县一都镇交界,面积128.26平方公里。境内达新村云中山梯仔岭东南坡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泉州市的“母亲河”——晋江的发源地。乡政府设在桃舟村。桃舟,古称桃洲隘乡,后改为桃舟,因地形而得名。
  建置沿革 宋代,桃舟属金田乡感德里。明、清时,属感德里。民国时,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潘桃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十三区、感德区、长坑区。1958年10月,属感德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感德区。1965年4月,属感德人民公社。1984年4月,属感德乡。1987年6月,从感德乡析出成立桃舟乡,首次成为乡级建制。
  村(场) 人口 1991年,桃舟乡辖桃舟、下格、达新、吾培、康随、棠棣、南坑7个建制村和1个莲地林场,共2256户、11276人。1994年11月,撤销莲地林场,成立莲山村委会。2007年,全乡辖8个建制村,共2873户、11901人。村民姓氏有张、陈、萧、吴、苏、王、黄、郭、杨、李、吕、徐等。
  资源 特产 2007年,全乡有耕地面积560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素有安溪“西北粮仓”之称;山地面积1.26万公顷,其中,林地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3.5万立方米,竹林1333公顷,毛竹立竹量280万根,是安溪县用材林生产基地之一。南坑、棠棣村有萤石矿、硅灰石矿、铅锌矿、锰铁矿等,且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特产主要有茶叶、笋干、野菜等。
  二、乡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1年,桃舟乡有县道(潘南公路)29公里,乡村公路46公里,都是沙土路。1992—1997年,投入85多万元,对潘南公路进行养护。1998年,投入35万元,对潘南公路潘桃路段9公里县道铺设沥青路面。2002年,完成县道潘南公路顶洋至高会段3公里硬化。2005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按照县道四级公路标准完成县道潘南公路桃(舟)南(坑)段14.1公里硬化,完成桃(舟)美(岭)公路8.6公里硬化,缩短桃舟至县城路程10公里。2007年,全乡共硬化县道20公里,拓改硬化村道46公里,主要村道基本实现硬化,新开机耕路68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
  通信 1996年5月,桃舟乡新建邮电大楼,并投入使用;建立桃舟邮电模块局,开通程控电话120门。1997—1998年,投入2000多万元,开通吾培、康随、棠棣、南坑村程控电话,程控电话增加到600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2001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和寻呼业务。2004年8月和2006年5月,棠棣村、莲山村移动通信基站投入使用,移动通信网覆盖全乡。2005年8月,实现有线电视光纤联网,乡区及桃舟村开通宽带网。2007年,全乡开通程控电话2130门,移动手机入网4202部,宽带用户300户。
  电力1991年,全乡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680千瓦。1999—2002年,全乡完成电力“两改一同价”工作。2003年,建成1座35千伏变电站。2004年,建成桃舟、铜兜、下畲、南坑4座水电站,并对桃舟水电站进行技改,装机容量从400千瓦扩容至1800千瓦。2007年,全乡共有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3000千瓦。
  (二)乡区建设
  1996年,新建桃舟乡政府办公大楼。1998年,建设桃舟中学教学楼、卫生院综合楼。2000年5月,多方筹资85万元,对桃舟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改变“晴天尘、雨天泥、夜晚黑”的局面。2002年,乡政府聘请福建省测绘队对乡区进行规划,形成乡区0.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投入25万元,对乡政府大院1500平方米空杂地进行硬化、绿化。2006年,投入50万元,建设桃舟乡垃圾填埋场;投入200万元,建设桃源商住小区,建设中桥1座、硬化小区道路2公里、砌筑防洪堤800米。2007年,投入50万元,建设桃舟汽车客运站,乡容乡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新农村建设
  1998—2002年,桃舟乡以桃舟村、南坑村为试点,开展以“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三化”(绿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改旧建新工作。2006年,聘请福州伍魁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林大学测绘队、张家界城市设计院厦门分院分别对桃舟村桃源商住小区、棠棣村、吾培村、达新村的新村建设进行规划。至2007年,完成桃舟村、棠棣村、吾培村、达新村“六图一书”规划编制,有13个村列入省、市、县级帮扶村,争取帮扶资金1195.4万元,投入村道、村委会、学校、水利等建设,拆除旧房413幢,新建房屋668幢,建筑面积12.11万平方米。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1991年,桃舟乡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粮食播种面积425.3公顷。1998年,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蔬菜等冬季作物,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2004年,引资创办桃源有机茶有限公司,开发连片茶园33.3公顷;创办晋江源绿色茶业有限公司,全乡茶业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05年,桃舟村高下水圳、达新村大坂水圳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26.3万元,并通过验收。至2007年,全乡建设生态茶园156公顷,农业总产值2790万元。
  (二)工业
  1991年,全乡有水电站2座,林木加工厂4家。2000年,通过引资,创办树根硅灰石矿、浙安矿业有限公司。2001—2004年,全乡引进资金1500多万元,投建开发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1800千瓦。2003—2004年,先后引资创办浙安选矿厂、南华硅灰石、棠棣莹石矿等。至2007年,全乡有工业企业23家,工业总产值7800万元。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1991年,全乡有小学9所,分班4班,在校学生2126人,教职员工117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305人,教职员工31人。1997年,全乡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全乡教育“两基”达标工作通过县级验收,并抓好巩固提高工作。2001年,郭村、大湖、高会、南坑头分班撤并。2006年,全乡投入资金1760万元,改造中心小学危房1195平方米,建设校舍5100平方米;是年,实施教育“双高普九”,桃舟中小学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2007年,全乡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779人,教职员工34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各1间;小学5所(康随、吾培、上山洋、莲地小学撤并),在校学生591人,教职员工66人,多媒体教室1间,电脑室2间。
  (二)文化 卫生
  2005年6月24日,桃舟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建设试点单位;2006年、2007年棠棣村、达新村又分别被确认第二批、第三批文化活动室建设试点单位。2006年,选聘8名村级文化协管员。1991年,全乡有乡卫生院1所,卫技人员5人;村卫生所6所,乡村医生8人。1998年,桃舟卫生院综合办公楼竣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2002年8月,桃舟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经市、县联合检查验收达到合格标准。2007年,全乡有乡卫生院1所,卫技人员10人,村卫生所9所,乡村医生1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13%。全乡人口出生率12.3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2.67%,初婚率10.7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8.33:100。
  (三)居民生活
  收入水平 1991年,桃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25元。随着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茶业富民”策略的落实,至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324元,比1991年增长10.14倍。
  消费水平 1991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0元,主要维持平常的吃、穿和农业生产。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150元,比1991年增长8.2倍,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居住条件 1991年,全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25平方米,主要是土木结构的平房。1992年后,新建的房屋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并由土木向砖混、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2007年,全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7倍。
  社会保障 1991—2003年,全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点是保障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及鳏、寡、孤、因灾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等对象。2004年,做到应保尽保。2007年,全乡共有112户323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25.28万元;完成3户低保困难户、1户残疾人户、1户“五保户”“安居工程”建设。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