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祥华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26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祥华乡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931-9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祥华乡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祥华乡位于安溪县西部边陲,北纬25°11′,东经117°44′,距县城78公里,东与长坑乡相连,西与华安县湖林乡、仙都镇交界,南与芦田镇、龙涓乡接壤,北与感德镇、福田乡毗邻,面积258.3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属高丘陵地带,平均海拔850米,长年朝雾夕岚,温和湿润,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安溪铁观音主产区。乡政府驻祥华村。
  建置沿革 宋代,祥华分属积德乡崇信里和金田乡还集里、感德里。明代,还集里析为还一里、还二里,祥华分属还一里、崇信里和感德里。清沿明制。民国时,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民国34年(1945年)10月,分属福珊乡和多卿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长康区、第六区、十四区、珊屏区、长坑区。1965年4月,成立祥华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祥华乡。至2007年,辖祥华、福新、河图、和春、祥地、东坑、小道、福洋、珍山、崎坑、白玉、白坂、白珩、美西、美仑、后洋、新寨、旧寨、石狮、郑坑20个建制村,共7828户、31727人。
  资源 祥华乡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山地面积居全县首位。1991年,全乡土地总面积25834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2500公顷,主要林种有用材林、经济林及竹类。竹类有毛竹、石竹、白竹等,主要分布在福洋、珍山、崎坑、旧寨、白玉、白坂、白珩、郑坑等村。水能资源丰富,全乡水电蕴藏量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9万千瓦。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煤矿、花岗岩、高岭土等。至2007年,全乡土地面积25216.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93.07公顷,园地面积1432.93公顷,林地面积12808.2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31.53公顷,交通用地面积104.13公顷,水域面积296.27公顷,未利用土地8050.80公顷。
  二、乡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1年后,祥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1995年,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1996年,基本完成“一主三辅”境外公路建设(一主,福德火车站通往华安仙都的福仙公路,基本完成全线土方工程;三辅,白坂至华安仙都、珍山至丰田、福洋至丰田的3条公路,已全部通车)。1998年,完成乡内第一条福洋水泥路11.8公里,完成美西柏油路9公里。1999年,完成水泥路硬化35公里,全乡乡村公路硬化率达80%。2000年,开通3个村总长15公里的水泥路。2002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3—2004年,祥华乡做好省道308线乡内路段的前期勘定工作;投资140万元,完成长2.6公里、宽6米的县道祥龙公路水泥路面铺设;完成珍山至丰田3公里、福洋至双垵2公里两条重要的通往乡外公路水泥路面铺设;修建村道26公里,全乡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通信 1996年2月,祥华乡开通程控电话,首期装机120门。1999年10月,投建祥华邮电大楼和GSM数字移动通信台,建立程控电话模块局。2000年,新建和开通多卿移动通信基站,增设祥地、小道移动通信信号扩大器,进行程控电话扩容。2003—2004年,电信宽带网实现村村通,移动通信、小灵通覆盖网络进一步扩大;2006年,投建祥华电信分局综合楼;2007年,全乡程控电话3600部。
  电力 1996年,祥华电力与县电网联网,解决祥华制茶用电供需矛盾问题。1999年,增设一台主变压器,更换23台旧式高耗能变压器。2000年,先后投建祥华溪装机容量1.7万千瓦的一、二、三级水电站和茶园溪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一、二级水电站,年发电量8500万千瓦时。2002年,完成全乡电网改造。2003—2004年,在郑坑、旧寨、祥华、白坂等7个村开发7个小水电站。至2007年,全乡水电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满足茶农制茶与生活用电的需要。
  (二)乡区建设
  1991年,祥华街道的店铺零星分散,较集中的只有供销社的饮食、五金、百货、农资几家店铺;街头为乡政府,街尾是卫生院。1998年,完成祥华旧街第一期改造。1999年,占地6.66公顷的茶叶加工小区和专业市场动工兴建,并完成道路、桥梁等首期工程。2001年,砌筑祥华溪堤,兴建祥华茶叶市场,改善祥华街的街容街貌。2003—2004年,完成祥华集镇中心区1平方公里的设计规划。祥华茶叶交易市场竣工,拥有店铺120多间,市场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2005年,改造祥华旧街主干道,建设祥华茶青交易市场,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2006年,完成乡区柏油路面改造硬化及亮化工程建设。2007年,开始投建祥华汽车客运中心,并计划投建配套小区,全面推进镇区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
  1998年开始,祥华乡推行新农村建设。至2007年,已完成祥华、美西、祥地村“六图一书”的规划工作以及交通、教育、卫生、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推进“重点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开展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乡共拆除旧房152幢31920平方米,整理土地46730平方米;道路硬化14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82公里。祥地村、祥华村、美西村成为全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祥地村成为全县的试点村,粗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1991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78公顷,粮食产量8746吨,产值1499.97万元。2001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46.7公顷,粮食产量10894吨,产值4560万元,比1991年增长2.04倍。2007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2488公顷,比2001年减少58.7公顷,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水稻良种,推广水稻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粮食产量10200吨,产值1.2亿元,产量与2001年持平,产值比2001年增长1.63倍。
  (二)茶业
  祥华乡以盛产名茶铁观音而闻名遐迩。1991年,全乡茶园面积656公顷,茶叶产量461.7吨,产值969.72万元。1993年,祥华铁观音在泉州(安溪)铁观音茶工赛获特等奖。1995年,全乡茶园面积725公顷,茶叶产量586.8吨,茶叶产值1525.6万元,比1991年增长57.4.3%。1996年,祥华铁观音参加广州(安溪)秋季茶王赛获一等奖。1997年,祥华铁观音在第三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四大名茶”茶王赛获金、银、铜奖。1998年,在安溪春季铁观音茶王赛获特等奖。2001年,祥华乡与远太集团联办秋季“祥华杯”铁观音茶王赛;祥华铁观音还在安溪举办的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茶王赛和2002年香港“福建节”铁观音茶王赛获金奖。2003年,全乡加强市级农业示范基地——祥华万亩铁观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10月13日,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暨茶叶“农残”控制现场会在祥华召开,有力推动全乡生态茶园建设。2005年,全乡茶园面积1342公顷,茶叶产量1894吨,产值1.2亿元,比1995年增长6.87倍。至2007年,全乡茶园面积1794公顷,先后建设茗山、祥华、祥地等生态茶园100公顷,茶叶产量2270吨,产值5亿元,比2005年增长3.16倍;有13人次获县级以上茶王赛金奖,创造“一乡十三王”的辉煌业绩。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1991年,全乡有小学20所,在校学生4852人,教职员工146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260人,教职员工33人。1996年,台胞詹聪明投资300万元新建聪明中学。1998年,全乡筹资140多万元,建成祥华中心小学综合楼。1999年,筹资65万元,建设安溪第十中学生宿舍楼1000平方米和水泥球场;筹资16万元,扩建聪明中学学生宿舍楼330平方米。2000年,白玉希望小学与福洋小学校舍落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开展学校重新布局和并校工作。至2007年,全乡有小学16所,在校学生2401人,教职员工167人;中学2所,在校学生1022人,教职员工77人。小学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92.3%,初中生毕业率86.8%。教育“两基”达标,通过国家、省、市验收。
  (二)卫生
  1991年,全乡有村卫生所24所,乡村医生24人;乡卫生院1所,卫技人员12人,建筑面积820平方米。1992后,全乡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至2007年,全乡有村卫生所20所,乡村医生24人;乡卫生院1所,卫技人员17人,建筑面积2420平方米,病床30张。
  2005年,全乡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至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9825人,参合率92.3%。计划生育工作始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全面提高村自管理水平,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为22户计划生育“二女户”实施“安居工程”建设。2007年,全乡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率10.24‰,初婚率10.8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4.94%。
  (三)居民生活
  1991—1996年,祥华乡一直是省级贫困乡。199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101元,处于全县中下水平,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到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34元,仅次于城厢、感德两镇,位居全县第三名。全乡农民消费水平全方位提高,改变长期以来以吃穿等生活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等支出占总支出32%。高档耐用生活用品不仅数量大幅度增加,品种、质量也逐步升级换代,实现从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到电脑、空调、汽车的转变。至2007年,全乡有农家小轿车200余辆,有摩托车、彩电和空调的农户占98%。移动电话普及每个家庭,信息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乡有90%以上农户新建或翻建新房,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以上,实现从普通的土木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转变。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