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方言
分类号: H03
页数: 6
页码: 859-8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安溪县方言的特点及形成情况。
关键词: 方言 形成 安溪县

内容

一、形成
  安溪县地处闽南,隶属泉州市,与漳州、厦门两市交界,全县均操闽南话,周边毗邻县(市、区)也都是讲闽南话。安溪方言在主体上,属于闽南方言的泉州话语系。
  在新石器时代,安溪境内就有古闽越人生息繁衍。据安溪各姓氏族谱记载,各姓氏祖先基本是从中原地区,尤其是河洛一带迁入福建而肇安的。他们带来中原古汉语与本地闽越语融合,形成闽南话。有关史料记载,安溪置县不久后的宋代,安溪方言与当时的中原官话就不能相通。可见,安溪话至少在宋代就形成。安溪话同其他闽南话一样,有闽南古闽越语成分,也保持相当分量的中原古汉语,可以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安溪话也受其他闽南方言渗透,如湖头受到泉州话影响,龙涓受到漳州话影响,大坪受到同安话影响。安溪话既受到外界语言的渗透,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例如,1991年后,“”的词义扩大了,“榉”原只用于拿有柄的东西,如“榉锄头”。现在许多年轻人,什么都说“榉”,拿钱叫“榉钱”,拿户口簿叫“榉户口簿”。又如“〓”(闽南话瘦之意),词义也扩大,小摊叫“〓摊”,小饮叫“〓啉”,送小礼表示小意思叫“〓扶”(扶音p6,奉承拍马)。
  二、音韵特点(以城关地区为代表)
  (一)声母特点
  安溪方言有14个声母。
  b〔p〕玻、p〔p′〕坡、bb〔b〕无、d〔t〕德、t〔t′〕胎、1〔1〕流、z〔ts〕资、c〔ts′〕次、s〔s〕私、g〔k〕过、k〔k′〕科、g〔g〕月、h〔x〕货、〓伊。其中,〓为零声母。
  与普通话比较,安溪话声母主要有8个特点:
  1.安溪话没有m、n、f、j、q、x、zh、ch、sh、r这10个声母,普通话则没有bb、g这两个声母。
  2.安溪话有bb、g两个浊音声母。bb,双唇不送气浊塞音;g,舌面后浊塞音。
  3.安溪话虽没有m和n浊鼻音声母,但安溪话的鼻音还是存在的,它通过韵母体现。m声母的字转读为安溪话,多数为声母bb;n则多数转为1。
  4.安溪话没有唇齿音f,f声母的字转读为安溪话,多数为h。
  5.安溪话没有zh、ch、sh、r卷舌音。
  6.安溪话虽然没有声母j、q、x,多数以z、c、s替代,但z、c、s与i以及韵头为i的韵母相拼,还是明显倾向于j、q、x。
  7.安溪话g、k、h能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普通话g、k、h这3个韵母,不与齐齿呼韵母相拼。
  8.1在普通话、安溪话里都是边音,普通话声母为1的字,转为安溪话也基本是1。
  (二)韵母特点
  安溪话有78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8个,复元音韵母10个,鼻音韵母15个,鼻化韵母12个,入声韵母31个,辅音韵母2个(详见1994年版新编《安溪县志》卷四十《方言》)。与普通话比较,安溪话韵母主要有10个特点:
  1.闽南话有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io、ue,鼻音韵母am、〓m、im、iam,有一系列的鼻化韵母和入声韵母。
  2.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安溪话基本保持古入声。闽南话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也是古入声字。以p、k、t收尾的入声字,不会产生混淆,如“督”,普通话dū,阴平;安溪话d〓k,阴入,“督”是古入声字,容易辨别。以h收尾的入声字,因h是喉音,收尾不大明显,会产生混淆,如“鸭”,普通话yā,阴平;安溪话āh,阴入,因收尾不明显,易认为阴上调,因而不容易辨认“鸭”是古入声字。
  3.受安溪话入声字的影响,安溪人说普通话,有些入声字容易误读,如“出”,普通话chū,阴平,安溪话cūt,阴入,易误读成chù。
  4.安溪话两个收尾辅音m、ng,可单独成音,如莓、秧。
  5.安溪话没有撮口呼韵母ü,都用齐齿呼i代替,因而安溪人很难读准带ü的音。
  6.安溪话没有ei和ie这两个韵母,读这两个韵母时,ei丢掉韵尾i,ie丢掉韵头i,都变成了闽南话的e,所以也读不准这两个韵母。
  7.安溪话没有u。和。u,读这两个韵母时,容易丢掉韵头和韵尾u,只剩下。,所以这两个韵母难以辨认。
  8.安溪话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但拼音能力强,且可单独成音,如“余”。
  9.齐齿呼韵母能和舌面后声母g、k、h相拼,如枝、欺、戏,普通话不能。
  10.合口呼韵母多数能和双唇声母b、p、bb相拼,如匏、浮、无(文读)。
  (三)声调特点
  安溪话有8个声调,其中,阴去和阳去已不大可分,尚有7个声调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
  去声、阴入、阳入。例如,阴平(东、家),阳平(同、枷),阴上(党、假),阳上(动、低),去声(洞、嫁),阴入(竹、册),阳入(特、白)。与普通话比较,安溪话声调主要有7个特点:
  1.安溪话的上声,可分为阴上和阳上。阴上声的调值相当于普通话的去声,如“桶”,普通话tǒng,上声;安溪话tǎng,阴上。
  2.安溪话的阴入和阴平,阳入和阳平,差别很大,但阳平和阳入,还是要注意区分的,如“爬b锓白béh”,后者是阳入。
  3.普通话的阴平,一般与安溪话的阴平对应,如“飞机升天”,都是阴平,但小部分转为安溪话的阴入,如击、绩、一、七。
  4.普通话的阳平,一般与安溪话的阳平对应,如“人民文明”,都是阳平;一小部分转为阴入和阳入,转为阴入的,如“福”“德”;转为阳入的,如“及”“集”。
  5.普通话的上声,一般为安溪话的阴上,如“早”“古”“党”;一部分转为阴入,如“百”“血”“曲”。
  6.普通话的去声,转为安溪话的阳上的,如“是”“示”“跪”;转为去声的,如“档”“送”“放”;转为阴入的,如“确”“扩”“握”;转为阳入的,如“灭”“粒”“墨”。
  7.安溪话有音变现象,如“仔”,阳上调,作为辅助成分时,变为去声,而且念鼻化音na,如“刀仔”“歌仔”“盐花仔”。
  三、区域性差异
  安溪方言以城关区域为代表,包括凤城、城厢、魁斗、蓬莱、金谷和参内等乡(镇)。与城关区域差异较大的有龙涓、大坪、长坑、湖头等区域。
  (一)龙涓区域
  龙涓与漳州市的华安、长泰接壤,受漳州话影响较大,又属于九龙江水系,因此,龙涓区域方言差异较大。
  与城关区域比较,声母没什么差异,韵母差异较大,主要有:
  1.ng—n〓。城关读ng,龙涓读n〓,如“秧”,城关读〓ng,龙涓读〓n〓;“两”,城关读l〓g,龙涓读lnò(音接近“鲁”)。
  2.nui—an。城关的nui(鼻化音),龙涓读an,如“间”,城关读gnuī,龙涓读gān(干文读);“前”,城关白读znuí,龙涓白读zán(残)。
  3.。—〓。城关读o,龙涓读〓,如“好”,城关读hǒ,龙涓读h〓;“糕”,城关gō,龙涓读g〓。
  4.un(部分)—in。城关读un,龙涓部分读为in,如“斤”,城关读gūn,龙涓读gīn;“勤”,城关读kún,龙涓读kín。
  5.ing(部分)—an。城关读ing,龙涓部分读án,如“爿”,城关读bíng,龙涓读bán;“先”,城关读sīng,龙涓读sān。
  6.龙涓韵母ni〓,全县其他地方都没有。如“乡”,城关读hniū,龙涓读hni〓;“张”,城关读dniū,龙涓读dni〓。
  7.龙涓道治角落,把〓读为io,如“路”读为liǒ(尿),“雨”读hiò。
  8.部分入声,如“汁”,城关读zāp,龙涓读ziāp。
  9.个别词语差异。悬(高)gnuí—guáìpúngì返d〓g—gǐnn(后为龙涓音,下同);煎(炸)zn—;冻dà—gn。
  此外,鸡母叫鸡某,做阵叫做伙,大碗叫大礓,点心叫鼾困,老姥(母)叫俺嫡(ziǎ)。
  (二)大坪区域
  大坪乡及龙门镇的桂林、桂瑶靠近同安,受同安方言影响,有些语音接近同安。
  1.na(部分)—nai。城关读na,大坪部分读nai,如“衫”,城关读snā,大坪读snāi。
  “坩,城关读knā,大坪读knāi。“衫仔”“坩仔”连读时,变调较大。
  2.0—〓。城关读0,大坪部分读〓。如“讨”,城关读tǒ,大坪读t〓;“糕”,城关读gō,大坪读g〓。“讨厌”连读时,变调较大。
  3.g—g。城关声母g,大坪部分读g。如“囡”,城关读gǐn(紧),大坪读gǐn。
  4.un—“”ūī,怨恨不in。城关读un,大坪部分读in,如巾,城关读gn,大坪读gn。〓(〓〓,满。),城关读gùn,大坪读gìn
  5.个别词语差异(后组为大坪音),巴脊bāsiah—gāsiah;安尔〓ān〓n—〓ān〓né胶)ciú〓lìn—ciù〓lnì。ī;树奶(树胶)。
  6.声调差异。城关读阳入音,大坪读为阴入,如“食”(吃),安溪多数地方读siáh,阳入;大坪读siāh,阴入。“月”,安溪多数地方读géh,阳入;大坪读为gēh,阴入。城关读去声,大坪部分读为阳平,如“慢”,城关读bbàn,大坪读bbán。
  (三)长坑区域
  1.un部分—en。城关读un,长坑部分读en,如“斤”,城关读gūn,长坑读gēn;“勤”,城关kún,长坑kén。
  2.in部分—en。城关读〓in,长坑部分读〓en,如“囡”,城关读gǐn(音紧),长坑读gěn。眩(晕),城关读hín,长坑读hén。
  3.个别词语差异。囡仔gǐn〓ǎ—lniǔǎ(后组为长坑音);吵死—挓倒;即里(这里)—即抹(bbnuà);尾手(后来)—尾滚;大寒duàgnuá—dàigǎn;拎gìm—giǎm。
  4.在声调方面,长坑话连续时,尾字一般读为阳平,而且上滑延长。阴平转阳平,如“麦牙膏”,“膏”由阴平变为阳平gó;“长坑”,“坑”由knī变为kní。阴上变为阳平,如“担纸“纸”由阴上转阳平zuá(音蛇);“吃苦”“苦”由k〓转为k〓。去声变为阳平,如“收账”,“账”由去声变为阳平siáo;“相见”“见”,”去声,由变为gní。
  5.部分入声字,,由阴入变为阳入。如“食(吃)”,由ziáh变为ziāh;“日”,由lít变为līt;“月”,由géh变为gēh;“席”,白读cióh变为ciōh;“对”,阳入转为diōh。
  6.部分阳平转为阴上。“也要油啊”,“油”由阳平转为阴上〓iǔ。“也要盐啊”,“盐”,由阳平转为阴上〓iǎm
  7.部分去声转阴上。“坐”,城关读z′,长坑读z。“倚”(站),城关读kià,长坑读kiǎ。
  (四)湖头区域
  湖头素有“小泉州”之称,部分语音接近泉州。
  1.ia(部分)—a。安溪多数地方读ia,湖头读a,如榉呣光光倚(站),“榉”读gá;“倚”,读kà1.。
  2.un(部分)—ēn。城关读un,湖头读en。如“近”,城关读gùn,湖头读gèn;“滚”,城关读gǔn,湖头读g
  ěn;“斤”,城关读gūn,湖头读gēn。
  3.个别字音差异。预(玩)〓ì〓ut—liūisniàhǐ。瘠—ì(后组为湖头音)。黜lūh。许啥hǔ—hnà(疯)Siǎo—siāo。“无按”(别、不要)单说“按”,“按食”意为不要吃。
  4.语气助词“得勒”是湖头语音的独有现象。
  5.在声调方面,湖头语音的一大特色是尾音变轻而且下滑,如“湖头”,“头”由阳平转为轻声,而且延长。“湖头人”“人”由阳平转为轻声,而且延长。
  6.湖头话连续时,尤其是读句,音变较多,转为轻柔,听起来柔美。
  四、词汇特点
  (一)词的构成特点
  1.语素
  同普通话一样,安溪话也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语言结构中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构成安溪方言词的,有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安溪话的单音节语素,大部分是普通话译转过来的,小部分是自身的。自身的单音节语素,一部分有音无字;一部分能找到字,但较为生僻,如“洘”(浓)、“漖”(稀)、“剉”(砍);一部分虽能找到表示其本义的字,但普通话已消失不用或词义转移了,如箠(小棍)、刿(划)、糜(粥)。
  安溪话的双音节语素,多数由普通话译转而成,自身的不多。其自身的双音节语素,基本是联绵词,一般是先由它的语音和语义存在,然后找文字记录,如佚佗(玩)、呵咾(夸奖)、瓮儱(愚顽)、查某(女人)、瘟痀(驼背)、滥糁(马虎)。安溪话的多音节语素,基本是外来的,如迪斯科、凡士林、白兰地、卡拉OK。
  2.合成词安溪话里的合成词,基本是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双音合成词,大部分是由普通话译转过来。安溪话自身的双音合成词,有一定的特色。
  坐,是一种动作行为;倚(站),也是一种动作行为,组成并列式的合成词“坐倚”,喻有来往或交情。
  纸币上有字,把货币叫做“纸字”,属偏正式的合成词。
  喙白,陈述式。喙,嘴;白,素而淡;口觉得淡而不喜食或偏食,也就构造出“喙白”这个词。
  讲古代的事,就有“讲古”一词,支配式。
  表示棍状的铁的量词是支,“铁”和“支”组合成“铁支”,名量式。
  倚(站、立)得正了,不歪,用来表示立场公正、做人刚直;就有了“倚正”一词,补充式。
  (二)构词与表义的变化特点
  1.词义变化引起构词方式的变化,如“老虎”,普通话泛指虎,属附加式;安溪话“老虎”单称虎,“老虎”是年龄大的虎,属偏正式。“雨滴”,普通话表示雨珠(粒),属偏正式;安溪方言“雨滴”“滴”是动词,表示雨珠往下落,属陈述式。
  2.安溪话有一类词,用字与普通话一样,意思也一样,但字序相反。如安溪方言“猪公”(音工,白读),表示猪是雄性的,主谓式;普通话是“公猪”,表示雄性的猪,偏正式。又如人客—客人,猪母—母猪。另一类是意思相同,组词的字也相同,但字序相反,如下底—底下,弃嫌—嫌弃,闹热—热闹。
  3.字序相反引起词义不同,如“面汤”和“汤面”,安溪话“面汤”,有面也有汤,这在普通话里要叫做“汤面”;普通话“面汤”指煮过面的清汤,没有面在里头。
  4.安溪话和普通话有一类语义相近的词,组词的字,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同,但不同的部分的意思仍比较接近,如“保庇”和“保佑”,“保”字相同,“庇”和“佑”意思接近。又如起狂—发狂;差气—差劲、变款—变样。
  (三)嵌字及附加特点
  1.嵌字。姓名在姓后嵌上“仔”,如王(仔)某某,林(仔)某某。时间名词嵌上“仔”,如今(仔)日,明(仔)日。形容词嵌字,如大箍(大块头),嵌上“拇”,变为“大拇箍”;凊采(随便),嵌上“佋仔”,变为“凊佋仔采”。
  2.附加。附加叠词,较为随意,如(美)琅琅、当当、茫茫、溜溜。又如“溜溜”,还用在别的词后面,如直溜溜、滑溜溜、圆溜溜、欢喜溜溜.前面一个语素表示实在意义,后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语素作为辅助成分,如直弄宋、浮煠、石头仔、倥欺空触(倥欺,不精灵之意)。(四)语法功能特点
  1.副词可修饰名词,如诚蛇、野猪。方言“诚”,意为“很”,副词;“野”,意为“非常”,副词。
  2.“无”作动词时,在普通话里不能单独使用,安溪话能单独使用,如问:汝有钱无?答:无。
  3.“早起”“日”“下昉”可分别等同于早、午、晚餐,如“食日”。
  4.“肥”在普通话里不用来形容人,安溪话可形容人,如“伊诚肥”。
  5.“烧”在普通话里,除人体发烧外,一般不作形容词,安溪话可作形容词,如烧水(热水)、烧糜(热粥)。(五)保留古汉语词汇古汉语词汇普通话消失或不用,安溪话还在用,如“才情”“才调”“趁食”“来去”“败北”。古汉语“三”“九”有时表示泛指,安溪话保留此用法,如“去学堂哵(识)三个字”,“三”泛指识字。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