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7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防疫
分类号: G804.32
页数: 5
页码: 835-839
摘要: 本篇记述了安溪县卫生、防疫的情况。
关键词: 安溪县 卫生 防疫

内容

一、爱国卫生运动
  (一)除“四害”
  1991—1998年,县爱卫办每年开展1次—2次大规模城乡群众性灭鼠、灭蟑螂、灭蝇、灭蚊活动。1999年,据监测,城区蟑螂成虫侵害率3%,平均每间大蠊3只;活蟑螂卵鞘阳性率1.34%,平均每间1.6只,均达到省、市爱卫会规定“灭蟑螂先进城区”标准。2000年6月,组织环卫工人100多人次对城区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外环境进行多次药物喷射消杀,农贸市场一次连续喷射5天。全年城区开展灭鼠2次,灭蚊、蝇9次。2002年,开展创建“灭蟑螂先进城区”活动,投入灭蟑经费118.6万元,购置电动喷雾器4台、背式喷雾器45台、虫虫灵3.5万瓶、敌敌畏2000公斤、菊素灵350公斤、凯素灵300公斤、灭蟑螂粉笔2万支。请市卫生防疫站专家到安溪县讲授灭蟑知识,培训消杀队伍,进行器械操作演练。发动13万人次,开展统一灭蟑12次。
  2003—2004年,组织环卫工人近300人次,对城区公共场所、机关单位内外环境进行多次药物喷射消杀、农贸市场一次连续喷射6天,投放各种灭杀药物7.8吨。发动41万人次清理环境卫生,组织环卫工人100多人次清理下水道。2007年,建立一支500多人的灭鼠专业队伍,广泛宣传灭鼠知识。5月、7月,开展两次灭鼠、灭蟑螂、灭蚊、灭蝇活动。据监测,城区鼠密度(粉迹法)由灭鼠前4.62%降至灭鼠后1.96%,灭鼠率80.52%,鼠迹阳性率由灭鼠前5.39%降至灭鼠后1.94%,达到灭鼠先进城区标准。
  (二)农村改水改厕
  1991—1998年,全县每年完成改厕1000户。1999年,城厢镇、龙门镇及城厢镇经岭村、龙门镇寮山村为改水改厕示范村镇。是年,全县改水受益19963人,改厕7006户。2000年,全县投入140万元,改水受益1.5万人,投入2000多万元,改厕2.17万户。2002年,城厢、金谷、官桥、龙门镇投入132万元,改水受益6200人,投入508万元,改厕4200户。2003年后,安溪农村改厕工作列入“省改厕项目县”,全县每年完成改厕3000户。凤城镇、城厢镇为县改厕示范乡(镇),凤城镇完成改厕200户,城厢镇、西坪镇各完成150户。农户改厕以水泥预制板组装的“小三格”化粪池(大、小两种规格,原“三缸式”仍可使用)为模式。集镇公厕以水冲式为主的三格化粪池模式。村镇新建住宅带厕所,以户小三格或大三格的模式,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排入下水道,粪便和生活污水各用一条管道。2005—2006年,全县改水受益1.2万人,改厕1.1万户。2007年,全县完成改水受益5200人,改厕4500户。
  (三)爱国卫生月活动1991年始,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城乡环境卫生目标责任状,每年在“爱国卫生活动月”期间,发动群众打扫卫生、喷射灭杀药物,铲除蚊、蟑螂、蝇滋生场地。1999年,发动12万人次清除垃圾7200吨,疏通水沟1.2万米,投放毒饵11吨。2002年,发动13万人次,清除垃圾8000吨,疏通水沟1.3万米,投放毒饵12吨。2005年,清除垃圾3400吨,疏通水沟5.6万米。至2007年,全县组织112万人次参加卫生突击活动,清除垃圾、杂物11.2万处,清理违章搭盖建筑物1.13万处,整治20个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疏通沟渠20多万米。
  二、传染病防治
  鼠疫防治1991年始,安溪县在鼠疫得到控制基础上,每年开展鼠疫病人的发现、报告和主动搜索、宿主监测、媒介监测、血清监测和鼠肝脾监测工作。2003年,在魁斗镇、蓬莱镇开展鼠疫血清学、病原学、媒介等监测,采集鼠血清119份、肝脾各92份。2004年,在凤城镇、城厢镇采集鼠血清445份、肝脾各245份,结果均未发现阳性标本,至2007年,安溪未报告发现自毙鼠,没发生鼠疫疫情,鼠疫处于静息期。
  脊髓灰质炎防治1991年始,以免疫接种为主导措施,每年开展两轮4周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糖丸强化免疫,服苗率90%以上;开展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接种率90%以上。至1994年,共发生脊髓灰质炎病5例(其中1991年、1992年各2例,1994年1例),无死亡病例。1995年后,没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1999年,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5.3%。2000年,对常规免疫次数不足3次的4岁以下儿童进行3次查漏补种活动,接种率90.6%。2003年,开展两轮补服糖丸,服苗儿童69105人,服苗率91.4%。2005—2007年,进行查漏常规免疫补种12814人次,补种率90%以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的发生。
  麻疹防治1991年,开展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1992年,发病率最高,达65/10万,1997—2000年,采取免疫接种,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流行高峰被削平。2001年后,发病率在5/10万以下。2002年,进行强化免疫,接种38882人次。2004年,接种率95.1%。2005年,进行查漏补种,接种率90%以上。2007年,县卫生局制定《安溪县2006—2012年消除麻疹实施计划》,开展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疫情得到控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防治1991年,主要采取疫点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服药,流行区在流行季节用药物喷喉滴鼻,提倡开展群众性以“三晒三开”(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和开门、开窗、开蚊帐)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性预防措施,继续开展流脑疫苗接种工作。是年,未出现流脑死亡病例。1992年、1993年各流脑死亡1例。1994—2003年,未出现流脑死亡病例。2004年,感德镇发现全省首例C群流脑病例,全县开展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共接种7.1万人份,接种率85.1%,疫情得到控制。2005年,接种率99.17%。至2007年,共发生流脑34例,年发病率在2/10万以下。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治1991年,每年开展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在乙脑流行季节开展病例主动监测,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是年,未发生乙脑病例。1992年,乙脑暴发流行,发生18例,发病率1.91/10万,死亡1例。1993年,乙脑死亡6例。1999年,乙脑再次暴发流行,发生36例,发病率3.45/10万,死亡6例。县政府连续召开5次会议,发动全县灭蚊活动。省防疫站领导、专家到安溪指导,对儿童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2000年,乙脑死亡2例。2005年,接种率98.95%。至2007年,共发生乙脑102例,其中,死亡15例。
  结核病防治1994年,建立湖头、长坑两个结核病防治门诊。1997年,县卫生局提出《关于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推行押金管理或全程收费办法,实行结核病全程督导化疗。1998年,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结核病转诊率显著上升。1999年起,防治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责任制。是年,全县治管人数居全市县级第二位,涂阳率居第一位,涂阳病人数超过省项目县要求;年底,安溪加入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县。2000年,超额完成省、市要求20/10万的指标。2002年,全县正式启动省批准的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07年,全县治疗涂阳病人2241例,治愈1986例,治愈率88.62%,高于省下达85%的指标。
  病毒性肝炎防治1991年,全县发病率53.3/10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3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1999年,乙肝疫苗接种495人次。2001年,乙肝疫苗接种率94.3%。2003年,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在90%以上。同时,推广接种甲肝疫苗。2005年,乙肝疫苗接种率98.1%。由于肝炎的传染源众多,传播途径复杂,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尚无有效疫苗,乙型和丙型肝炎易慢性化并迁延不愈等因素,肝炎的发病在传染病总发病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发病位次不断前移。2007年,全县发病率为54.56/10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性病防治1991年,全县报告性病3例。1998年后,性病病例逐年增多。2003年,报告性病病例368例(其中,淋病130例、梅毒238例)。县防疫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倡使用安全套,减少性病传染,组织相关人员体检,发现性病及时治疗。至2007年,共报告性病2306例,有蔓延趋势,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艾滋病防治1991—1999年,县内没有艾滋病病例,防治工作几乎没有开展。2000年6月,全县发现首例HIV(艾滋病)感染者(男性,芦田镇人,在广西做茶叶生意)。防疫部门进行基线调查,病人跟踪管理,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2006年后,每年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按季度开展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筛查、娱乐场所、工矿企业从业人员艾滋病干预等工作。2007年,艾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三种传播途径(性、血液、母婴传播)均存在,以性传播为主。至年底,全县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4例(其中,2000年1例、2002年2例、2004年6例、2005年3例、2006年2例、2007年10例)。
  三、寄生虫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丝虫病1991—1997年,每年按要求开展人群丝虫病病原体监测和蚊媒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县人群微丝蚴感染率连续7年降至零,蚊媒剖检阴性。1998年底,经省、市考核组考核验收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1999—2007年,继续进行人群丝虫病病原体监测和蚊媒监测,没发现阳性标本。
  疟疾病1991年,全县疟疾疫情出现死灰复燃现象,发病率迅速上升。疟防工作以疾病常规监测和病人治疗为主。1994年,县境内漳泉铁路修建,铁路工人聚集在魁斗镇大岭村,引起该村疟疾暴发流行并迅速蔓延扩散。1995年,疟疾发病高峰(37.93/10万)。1996年初,成立由泉州、厦门、漳州3市9县(市、区)组成的闽南抗疟联防协作区,开展“发热病人”病原监测、蚊媒监测、病人救治复治管理、防蚊灭蚊,疟防知识宣传等工作,疟疾疫情得到控制。1998年,疟疾发病率降至0.10/10万。2000—2004年,没发现疟疾病例。2005—2007年,发现个别疟疾病例,均为本地人外地感染。
  碘缺乏病1991年始,县防疫部门建立碘缺乏病情监测和碘盐监测体系,每年开展居民食用盐常规监测。1994年,经省、市防疫部门考核,县内甲状腺肿大率16.5%,患病率1.3%,尿碘均值154.98μg/L,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标准。1995年起,开展病情监测。1999年9月—12月,经市防疫部门评估,8岁—10岁甲肿率3.25%,尿碘中位数257.58μg/L,碘盐中位数44.92mg/kg,碘盐合格率98.10%。2000年5月,经省防疫部门综合评估,随机抽查一所小学,用B超及触诊法,分别检查80名8岁—10岁学生,抽取其中40名学生尿样及碘盐批发部、零售店盐样各5份,居民户碘盐40份,并对3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碘盐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入户对6名家庭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结果:综合指标总分90分,甲状腺肿触诊法2.5%、B超法1.25%、尿碘中位数312.0μg/L,碘盐合格率零售店、批发店均为100%,居民户为92.0%,全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7年,碘盐常规监测:碘盐中位数32.8mg/L,碘盐合格率98.2%,合格碘盐食用率97.9%地方性氟中毒1991年,部分氟病区采取改水降氟防治措施。1995年,长坑村长坑街后投资2.5万元,完成改水降氟。1996年,福田乡格口投资4.8万元,完成改水降氟,水氟含量0.10mg/L—0.20mg/L。1999年,全县20个氟病区,除光德村土楼外均完成改水降氟,受益人6144人。县防疫站对全县氟病区进行调查,检查8岁—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采8岁—12岁各年龄段尿样10份,测定尿氟含量。采各病区水源水1份—3份,家庭饮用水10份,测定水氟含量。检查结果:8岁—12岁儿童1156人,检出氟斑牙162人,其中,极轻59人,轻度69人、中度31人、重度3人,氟斑牙患病率14.01%,未检出氟骨症病人。检测尿样337份,尿氟含量0.10mg/L—2.06mg/L,尿氟中位数0.53mg/L,尿氟含量小于1.5mg/L的占总样数94.16%;检测水源水53份,水氟含量0.10mg/L—1.60mg/L,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49份;检测家庭饮用水190份,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182份。2001年,光德村下土楼完成改水降氟。2005年,省疾控中心及县疾控中心对全县20个病区自然村进行调查,共检查8岁—12岁学生481人,采集尿样475份,已改水水源及居民末梢水88份。检查结果:氟斑牙患病率6.65%,其中,极轻9人,轻度6人,中度14人,重度3人;尿氟含量大于1.5mg/L的有97份,占总样本数20.42%;水氟含量大于1.0mg/L有9份。2007年,继续开展地氟病防治、地氟病区改水降氟监测工作。
  四、职业病防治
  粉尘危害防治1991—2001年,每年对水泥行业、煤矿行业等国有企业进行检查督促,落实通风除尘设施及发放个人防护用品,部分从业人员体检(拍片),没发现职业病人。2002年起,防治范围扩大至私营企业。全县105家存在粉尘危害企业均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发放防护用品(防尘口罩、手套、工作服等),计10.9万元,制作、张贴岗位警示标志和警示牌368块。至2007年,全县举办企业负责人、安技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2648人次。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4656人次,确诊矽肺病人1例。
  化学毒物危害防治1991—1995年,全县工艺品、印刷、蓄电池、鞋、箱包等行业较少,未发现从业人员因化学毒物引起中毒病例。1996年后,全县有32家存在化学毒物危害企业,均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发放防护用品(防毒口罩、手套、工作服等),计9.2万元,制作、张贴岗位警示标志和警示牌182块。举办企业负责人、安技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2356人次。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4846人次,确诊铅中毒87例。
  物理因素危害防治1991—2001年,对石材、水泥、冶炼铸造、造纸等行业8家企业进行调查摸底,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345人次,没发现职业病人。2002年后,全县有52家存在物理因素危害企业,均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发放防护用品(耳塞、手套、工作服等),计4.8万元,制作、张贴岗位警示标志和警示牌172块。至2007年,举办企业负责人、安技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1232人次。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986人次,没发现职业病人。
  五、学生常见病防治
  1997年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对城关地区中、小学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情况和视力、龋齿、沙眼、贫血、营养不良等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并针对学生生长发育、常见病等存在问题向学校、家长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利用学校墙报、黑板报、授课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常见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抗病能力。健康教育开课率90%以上。对视力低下学生建议坚持做眼保健操,调整正确坐姿,由校医采用眼药水、珍珠明目注射液等解痉营养类药物预防近视和控制发展,应用利福平等眼药水治疗患病学生。对患沙眼学生建议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倡一人一巾一盆,避免交叉感染。对龋齿学生建议就诊进行充填,宣传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对营养不良学生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教育其不要偏食,鼓励多参加体育运动。至2007年,共体检9.72万人,其中,近视4.73万人,患病率48.67%;沙眼0.3万人,患病率3.09%;龋齿0.59万人,患病率
  6.07%;营养不良2.44万人,患病率25.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