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博 图书 乡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6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文博 图书 乡讯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7
页码: 824-830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文博、图书、乡讯的发展情况,包括文物普查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纪念馆、图书、乡讯的情况。
关键词: 文博 图书 文化事业 安溪县

内容

第一节 文物普查与保护
  一、文物普查
  1991—1998年,开展文物普查,完成《福建省文物地图集安溪卷》组稿工作。2002年,会同省考古队对湖头三安钢铁厂扩建工程时发现5座古墓葬进行挖掘,其中,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李坚墓墓前缘狮像及两翼矮墙式仿砖瓦墙头屋面装饰,为省内古墓中少见。2003—2004年,在桃舟乡调查发现桃舟古街、吴山寺遗址。2005年,会同省文物局调查组,在蓬莱镇美滨村、金谷镇芸美村、湖头镇登贤村、龙门镇榜寨村科榜、虎邱镇金榜村发现商周时代遗址12处。2007年,与省考古队联合调查发现晋江流域西溪两岸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遗址13处。
  二、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3月,县政府公布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有金沙岩等7处。1995年7月,县政府公布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有长坑达摩岩等13处。1996年12月,县政府公布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有蓬莱登山关帝庙等6处。2001年1月,省政府公布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有安溪县湖头李光地府第旧衙和新衙。2003年6月,县政府公布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有感德玉湖殿等18处。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安溪文庙。
  至2007年,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
  三、文物保护标志1991—2007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已发现有一定保护价值而未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76处,树立文物保护标志。
  第二节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成立安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发动乡(镇)文体中心人员、民间艺人搜集、整理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经县非遗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评审,确定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蓝印花布等13项为县第一批非遗名录,并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蓝印花布为省公布第一批非遗名录,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为省公布第二批非遗名录。湖头水车阁、曾郁水操队为市公布第一批非遗名录。
  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该技艺 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初制工艺流程为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10道工序。精制工艺流程为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6道工序。2007年8月28日,省政府公布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为第二批非遗名录,传承人:魏月德、王文礼。
  安溪蓝印花布 该工艺以天然、无害蓝靛草为原料,取蓝草切碎入缸,按比例加石灰泡浸,待蓝草腐烂,去梗,以木击打蓝菁,沉淀后去水,即成蓝靛。取纸版雕刻所需图案,并以桐油喷透纸板待用。取豆粉加石灰和成灰浆,将油纸版平铺于白布上,以粉浆漏印其上,风干,将布放入蓝靛缸泡浸数遍。取布晒干,刮1去灰浆、漂洗、再晒干,即成蓝印花布。2005年10月31日,省政府公布安溪蓝印花布为第一批非遗名录,传承人:黄炯然。
  湖头水车阁 为清代民间仿制水车形体而构成的表演形式。以两支6米长的杉木为横杠,横杠中央置三角架,安装能滚动的横轴,穿上一只直径2.3米会旋转的圆轮,制成“石磨阁”。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头镇美溪村民李夏、李赖依照水车的形状改装为“水车阁”。1981年,李培、李木生、李再兴等八股份合资,重新整修,配备灯光、音响,安装小车轮,改革创新“水车阁”。2007年3月,市政府公布湖头“水车阁”为第一批民间杂技类非遗名录,传承人:李培、李木生、李再兴等。
  曾郁水操队 吸收郑成功水师操练术,融进地方健身活动特色的一种传统武术体育活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官桥镇曾郁村民陈惠德等人在厦门拜郑成功左营中军、武教练李志强、右营中军李文吉(李惠强之子)为师习艺。后回曾郁村组织水操武术队,以抵御外侵和健身活动。曾郁水操队沿袭口传身教,“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习俗。2006年11月,市政府公布曾郁水操队为第一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非遗名录。
  安溪高甲戏 最早见于清末民初的湖头清溪宫下坑头新春兴民间戏班。它以通俗化和各种“丑”的特技表演及丰富的内容扬名剧坛内外。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文联“曹禺戏剧文学奖”。先后10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戏曲联欢晚会等演出。并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香港等地演出。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安溪高甲戏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大坪茶歌 源于劳动,经不断创新,以其优美动听的闽南语特有的韵味和旋律,讴歌茶乡人的生活,流传至今。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大坪茶歌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蓝田牌楼灯 是由“母灯”和“子灯”组成的一种灯会活动形式。宋代,蓝田民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以“迎灯”形式庆贺元宵佳节。后改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晚进行,并形成惯例。“牌楼灯”是总称,“母灯”之下分有“龙旗灯”“凉伞灯”“茶灯”“橘灯”“扇灯”“鲤鱼灯”“走马灯”“飞机、轮船灯”“角板灯”等。材料以竹、木、五色纸、松香为主。它以晶莹剔透、精致典雅称世。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蓝田牌楼灯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凤城大鼓吹 为春节、元宵、佛事等各种喜庆活动使用的器乐。“大鼓吹”由大鼓一个,置于木材制成的鼓架上,鼓架周围饰以历史人物或花鸟绣成的图案,上盖吉祥联彩,再盖上天栅。以前鼓乐由4个人抬着鼓架行进,演奏时,根据需要列纵队或列横队、方形队。今改用人力车架,由大锣两面、铜钟两面、碗锣两面、大钹两对、小钹两对(打击乐器),配以大嗳、小嗳(吹奏乐器),组成大鼓吹队伍,人数约15人。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凤城大鼓吹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剑斗迎亲队 相传,是仙荣村一带群众为增添庙会等民俗活动气氛,编排扮演各种民间故事的活动。初称“番婆弄”,后称“车鼓弄”。迎亲队每逢佳节、庙会,势必露面于街头巷尾,表演技巧不断更新,盛传不衰。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剑斗迎亲队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湖上宋江阵 源于明朝中叶,是湖上乡铜锣庙八社〔荇前社(剑斗镇举口、举溪、小蔡、欧树)、南山社(剑斗镇东阳、洋山)、真珠社(白濑乡长基、寨坂、霞镇)、铜锣社、霞山社、知母社、飞鸦社、珍地社〕民众崇奉关公,每年关公巡境活动时进行的一种表演形式。宋江阵由1个总队,内分8个队列,按水浒108将形象扮饰,携带仿效兵器。每个社均有宋江阵服装、面具、器械。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湖上宋江阵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龙涓龙灯制作 技艺龙涓乡山后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夜都开展龙灯游村活动。龙灯用木板一节一节衔接而成,木板上点着蜡烛,外围五色纸糊成的灯笼,写有吉祥的文字或诗联。队列有锣、鼓、乐器伴奏。表演者必须是生过男孩子的已婚男性青年。后来,龙灯首部,中部、尾部以铁线为框架,用绸布糊成,配有小型发电机,整体安装电灯。打破表演者限制,挑选年轻人参加。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龙涓龙灯制作技艺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木偶戏 分为提线木偶和掌中布袋戏两种。清末,湖头坝头桥和县城许乌的傀儡班是安溪最早的提线木偶;凤城镇小东街张简和蓬莱镇美滨村尾山林套的布袋戏班是安溪最早的布袋戏。民国后,布袋戏班先后建立,几乎遍及全县。1952年,整顿农村民间戏班,成立新民剧社。1956年7月,更名为安溪县新民布袋戏剧团。安溪木偶戏主要分布在10个乡(镇)38个村落。蓬莱、官桥、虎邱被称为“三大戏窟”。民间木偶戏班多数技艺属师承,各有所长,技艺扎实。县文化部门利用节日组织会演调演,进行比赛、交流,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木偶戏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南音 又称弦管、锦曲、南乐、南管,是闽南特有的乡土音乐,在安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举荐南音祝典,荣赐“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其中的“五少”就有安溪的弦管先师李仪。1985年,全县有组织的常年性活动的南音小组73个。部分乡(镇)成立南音研究社,联合编写《茶乡好风光》《茶山青》《铁观音赞》《清溪颂》等一批南音新曲。南音伴随安溪人远播到东南亚一带和港澳台地区,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世代竞相传唱的乡音。2006年11月,县政府公布南音为第一批非遗名录。
  第三节 博物馆纪念馆
  一、博物馆
  文物征集与馆藏 1991年,县博物馆因缺少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极少进行有偿征集。1999年,在参内乡祜水村征集宋代陶瓷骨灰罐1套2件。2000年,在城厢镇同美村工地发现明代古墓葬1座,经抢救性发掘,出土墓志铭1块,陶罐5个。2002年,与省博物院考古队对湖头镇三安钢铁厂扩建工地的5座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玉器、瓷器、陶器等随葬品12件。至2007年,县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133件,其中,二级文物110件,三级文物457件,一般文物566件,古陶瓷标本近10000件。
  文物保护与建设 1991年,根据文物保护规定,做到“四有”(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县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完成“四有”工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逐步开展。1995年、1998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划定我县清水岩等省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强调文物保护意识,落实文物保护工作。至2007年,先后有省文物局下拨86万元、县政府拨款210万元、社会各界捐款1000多万元,用于安溪文庙、清水岩、城隍庙、李光地府第、威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维护修缮。
  二、纪念馆
  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 詹敦仁,字君泽,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生,为安溪县首任县令,宋兴国四年(979年)卒。民众怀念他,曾为其立生祠。宋咸淳八年(1272年),敕赐庙号“灵惠”。1998年5月,为纪念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在凤城凤山南麓大石垵动工兴建纪念馆,2004年建成。由詹氏族人集资1025万元,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649.8平方米,馆宇重檐歇山式建筑,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馆名。
  廖长官纪念馆 廖俨,字端庄,民尊称廖长官,唐会昌五年(845年)正月初二生,宋建隆三年(962年)八月十五日卒。后人念廖俨功绩,塑其像于灵著庙,与安宁同祀。后在县署内建廖公祠崇祀。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县庄成在县署头门内西偏重建廖公祠。1990年,迁建于东岳庙西旁。祠已废。1992年,在凤城凤山南麓重建。1994年竣工。坐西向东,规制仿古,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主建筑飞脊重檐、斗拱藻井,有芳名亭、功德堂、会议厅、山门楼、资料档案室等配套设施。
  莫耶纪念馆 莫耶(1918—1986年),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沙岛,金谷镇溪榜村人,著名作家,《延安颂》歌词作者。莫耶纪念馆位于金谷镇溪榜村逸楼(莫耶故居)。该馆收藏莫耶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后的手稿、文物500余件,为安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四节 图书
  一、图书馆
  设施 1991—1993年,县图书馆借用安溪文庙4间房间,内设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1993年7月,因文庙修缮,县图书馆图书寄存安溪沼涛实验小学,停止对读者开放。1995年9月,由台湾财团法人陈沼涛文教基金会捐资在凤城凤冠山兴建县图书馆大楼。1996年6月,县图书馆大楼落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1997年,县政府决定县图书馆更名为安溪县沼涛图书馆。内设基本书库、过刊资料室、报刊阅览室(含少儿阅览室)、图书外借室、地方文献室暨茶叶资料室、参考咨询室。1999年7月,县沼涛图书馆加入福建省图书馆地区性联合篇目中心和福建省图书馆住处资源共享服务网。1999年10月,经文化部评估,县沼涛图书馆为“二级图书馆”。2007年,设立电子阅览室,成立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溪支中心。县沼涛图书馆,藏书8万册。
  活动 2000年5月,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陈琪林在省文化厅巡视员庄晏成陪同下,视察县沼涛图书馆。2001年,县沼涛图书馆举办纪念建党80周年“光辉的历程图片展”活动。2002年,在馆内开辟“人口与计划生育图书角落”。举办“读书与人生”专题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活动。2004年9月,举办全县学习节——“理想、事业、人生”访谈活动;完成侨亲唐裕捐赠照片约8万张扫描建档工作。
  二、图书发行
  县新华书店 1991年,县新华书店图书销售388.14万元。2002年后,因受全省中、小学课本竞争招标及教材价格下调等因素影响,利润略有下降。2004年,安溪分公司开展政治类图书征订,拓展政治读物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用书的征订发行空间,主动送书上门,做好余缺调剂工作。同时,扩建下伸书店,发展供销社、文化站常年图书销售点,增加图书销售网点的备货品种、数量,服务“三农”。2007年,安溪分公司图书销售3709万元,实现利润250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同行前列。
  个体书店 1991年,全县有个体书店25家。对有比较固定经营场所和相应条件的个体书店,县新华书店在业务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货源上尽量满足其需求,并引导他们发行健康有益的图书。2007年,全县有个体书店45家,比1991年增长80%
  第五节 乡讯
  《安溪乡讯》创办于1958年,刊号为CN—35(Q),是目前省内为数不多的具有CN刊号的侨刊侨讯。《安溪乡讯》原由县侨联主办。1991年扩版,双月刊;1996年,改为彩印;1997年,恢复为季刊;2001年,因缺少专职人手,一度停刊。2002年,成立由县委宣传部、统战部、台办、县侨办、文联有关领导组成的《安溪乡讯》编委会,由县文联主办,继续出版发行,每年四期,寄发海外安溪会馆。2005年12月,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安溪乡讯》改版。2006年1月1日,《安溪乡讯》正式改版,并增加人员编制,谢文哲兼任社长、总编,由县委宣传部主办、安溪乡讯社承办,海峡都市报社排版印刷,四开四版,每周两期,逢星期一、四出版发行。通过邮政局免费分发到乡(镇)、村(居)、学校和国内各大中城市安溪经济促进会、茶叶协会分会、县离退休老干部、市五套班子领导和市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安溪乡讯》每季度出版一期彩印海外版,寄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安溪社团会馆、宗亲会及部分侨亲乡贤。2006年,创建安溪乡讯网站,推出电子版,与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茶都之窗等网站链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网络宣传优势。至2007年,《安溪乡讯》改版后出版发行189期,出稿总字数280多万字。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