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6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机构
分类号: G229.23
页数: 2
页码: 816-81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文化机构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文化机构 文化事业 安溪县

内容

一、县级机构
  (一)县广播电视局
  1990年4月,安溪县广播站更名为安溪县广播电视局(简称县广电局),编制3人,下设县广播站和18个乡(镇)广播放大站。1993年3月,安溪县有线电视中心成立,隶属县广电局,为事业单位,人员从县广播站内部调剂。1995年11月,安溪县广播电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0月,县广电局更名为安溪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简称县广电局),事业编制5人,实行自收自支。
  1998年3月,县政府决定县广电局、县广播电视台实行“局台合一”,其职能、人员编制、经费渠道及数额没变。内设办公室、总编室、广播节目部、电视节目部、事业部、广告部、播出部、财务部、音像管理部,撤销县有线电视中心,事业编制62人。1999年12月,广播节目部、电视节目部分别更名为专题部、新闻部,撤销县广播电视服务有限公司。2000年1月,安溪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立,隶属县广电局,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县广电局内部调剂。2004年4月,音像管理部更名为社会管理部。2007年,县广电局内设办公室、总编室、专题部、新闻部、事业部、广告部、播出部、财务部、社会管理部,事业编制62人。
  (二)县人民广播电台
  1991年,延续安溪县人民广播站。1994年10月,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安溪县人民广播站改为安溪县人民广播电台。1998年2月,县人民广播电台与县有线电视台合并为县广播电视台。
  (三)县有线电视台
  1994年11月,经广电部批准,成立安溪县有线电视台。1998年2月,县有线电视台与县人民广播电台合并为县广播电视台,并重新注册登记。3月,县广播电视台与县广电局实行“局台合一”。
  二、基层机构
  (一)乡(镇)广播电视站
  1991年,全县乡(镇)广播放大站18个。1994年12月,全县24个乡(镇)广播放大站,更名为广播电视站,编制70人,经费由县财政差额补助。2000年5月,全县24个乡(镇)广播电视站统一由县广电局管理,其性质、经费渠道没变。2004年4月,乡(镇)广播电视站统称安溪县广播电视事业局广播电视站,全县广播电视站由24个精简为19个,编制由70人精简为56人。至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二)广播电视发射台
  清水岩转播台 1993年4月,经省无线电委员会批准,设立清水岩转播台,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发射频道DS—1,功率50瓦,执照号码FTV3008;转播福建电视台一套节目,发射频道DS—
  10,功率50瓦,执照号码FTV3010;泉州电视台,发射频道DS—6,功率50瓦,执照号码FTV3009。
  至2007年,转播频道没变。
  达摩岩转播台 1997年8月,设立长坑乡达摩岩转播台,转播泉州电视台一套节目,功率50瓦,发射机配有主备机。2007年7月,达摩岩转播台遭受雷击,设备破坏,工作处于瘫痪;9月,长坑乡与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达摩岩转播台停止工作。
  芹草洋转播台 1998年6月,设立芦田镇芹草洋转播台,信号源采用开路接收清水岩转播的6频道或泉州转播的3频道。2002年4月,因信号源干扰严重,无法正常转播,经市广电局批准,芹草洋转播台拆除。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