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4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学技术
分类号: DF37
页数: 15
页码: 789-802
摘要: 安溪县科学技术工作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认真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安溪经济的战略措施,开展科教兴县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做好科技普及、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科技“八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
关键词: 安溪县 教育科技 科学技术

内容

1991年,安溪县科学技术工作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认真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安溪经济的战略措施,开展科教兴县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做好科技普及、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科技“八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工业企业整体素质,为全县工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1999年11月,安溪县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跨入21世纪,全县科技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科教兴县、科技创先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安溪县连续3次通过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被评为“2005一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第一节 科技项目与经费
  一、科技项目实施
  (一)年度科技项目
  1991一1995年,安溪县实施科技项目91项,投入资金170.05万元,其中,省级1项,投资4万元,市级19项,投资22.6万元,县级71项,投资143.45万元。1993年3月,县科委、县财政局联合制定《安溪县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科技项目实行“专项管理、分级负责、同行评议、签订合同”管理,并由县科委负责实施,接受县财政局督查。1994年,县茶果局与省茶科所合作的“茶叶农药残留量降解技术研究”课题被列入省“八五”期间七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1996一2000年,安溪县实施科技项目195项,投入资金1398.7万元,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市级20项,共投资353.9万元,山海协作1项,投资20万元,县级165项,投资1024.8万元。1997年,祥华乡人民政府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毛竹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项目,通过示范片,总结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技术。
  2001一2005年,全县实施科技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3项,市级49项,县级70项。2001年,县科技局组织实施市科技重大项目“竹藤工艺品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示范”。2004年,县科技局制订《安溪县乌龙茶现代栽培制作引导工程与光机电一体化茶叶机械研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2005年,该项目被纳入泉州市重点科技项目。
  2006年一2007年,全县实施科技项目18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9项,市级28项,县级143项。2007年6月,安溪县被科技部列为2007年度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安溪乌龙茶现代栽培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获得科技部178万元项目资金资助。
  (二)星火火炬项目
  1991年,县科委把茶、果业、畜牧业等科技项目列入县级星火计划项目,进行科技开发。
  1998一1999年,安溪华东木业开发有限公司“难燃本色改性木材”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安溪县聚源纸塑包装厂“纸塑复合袋产品技术开发”被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
  2000年8月,县政府制订《安溪县茶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2001一2005年)》。是年12月,福建泰兴特纸有限公司“TX一02A环保型真空镀铝镜面卡纸”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02年,安溪达辉工艺品有限公司“工艺品行业商务网站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是年1月,县政府成立安溪县竹藤工艺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2004年,安溪达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竹藤工艺品设计生产管理软件”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安溪慈山农业学校被定为泉州市“星火学校”。2006年,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湾武夷山星火产业带乌龙茶绿色种植与加工示范”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安溪长盛茶叶机械厂“智能化乌龙茶制作发酵设备”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2007年8月,安溪县职业中专学校被福建省科技厅列为省级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是年,安溪铁观音茶业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泉州)调味品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设在安溪)经省科技厅认定为第五批“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安溪铁观音茶业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先后承担5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并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开展泉州湾星火产业带乌龙茶绿色种植与加工技术研究。
  二、科技经费
  (一)科技事业费
  1991年,县科委、县科协、县茶科所、县农科所四单位的科技事业费继续由县科委统一管理。1999年起,县科协、县茶科所、县农科所科技事业费先后由县财政局直接划拨、管理。1991—2007年,全县科技事业费1232.35万元。
  (二)科技三项费用
  1991年,县科委对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和重要科学研究的补助费)仍实行专项合同制。此外,县财政仍继续拨出一定数额科技周转金。1996年4月,县委《关于加速安溪县科学技术进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多元化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县、乡(镇)都要拿出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1%,作为科技三项费用。1997年12月,《安溪县进一步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中指出:每年要拿出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支出1.2%的财政资金作为科技三项费用。2004年起,县科技三项费用安排全部实行无偿使用。2007年1月,县委、县政府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暂行办法》中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性科技投入。财政每年安排的科技支出(含科技三项费用、科技事业费)增长幅度必须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三项费用预算支出达到财政预算支出1.5%以上。1991—2007年,全县科技三项费用6653万元。
  第二节科技成果与专利
  一、科技成果
  (一)验收鉴定
  1991年12月,县科委贯彻执行市科委《关于做好今年科技成果登记的通知》,“科技成果需要及时组织验收鉴定,今后凡没有经过验收鉴定及成果登记的科技成果项目,均不能申报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至2007年,全县先后验收鉴定科技成果项目54项。
  (二)奖励1991年8月,安溪县湖头镇农民育种家陈罗庚培育甘薯优良品种“新种花”,泉州市科委决定授予陈罗庚科技成果特殊专项奖金4000元,作为一次性奖励。
  1992年12月,县政府颁发《安溪县科技进步特别奖励规定》,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给予一定奖励。1993年1月,县政府对全县1990—1991年度验收鉴定的13项科技成果项目,授予“县科技进步奖”。此后,两年进行一次全县科技进步奖评奖活动。1996年3月,县政府对获得1995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观音健胃茶”“毛竹低产林改造及丰产培育试验”2个项目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1998年6月,县政府颁发《安溪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2005年12月,县政府制定《安溪县科学技术奖励暂行规定》。县科学技术奖分设科技创业县长特别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荣誉奖三个奖项。2006年6月,县政府授予安溪县长盛茶叶机械厂“2002一2005年安溪县科技创业县长特别奖”;授予“安溪乌龙茶加工新工艺与配套设备研究”等30个科技成果项目分别为“2002—2005年安溪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授予2002—2005年度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安溪县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报系统”等11个科技成果项目为“2002一2005年度安溪县科技进步特别荣誉奖”,并对所有项目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给予表彰。
  1991—2007年,全县获得科技成果奖164项,其中,省级19项、市级27项、省厅(委)3项、
  附:省级科技奖项目选介
  毛竹低产林改造及丰产培育试验
  1990一1994年,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与西坪镇林业站在西坪开展毛竹低产林改造及丰产培育试验。试验区毛竹每公顷平均立竹量达5000多株(含间伐),比试验前增加3400株,增长74.3%;毛竹平均眉径9.91厘米,比试验前增长26.9%,最大眉径13.2厘米;每公顷平均竹材杆重增长3.08倍,鲜笋产量增长3.15倍,每公顷平均产值是对照区的5.2倍,是投入的15倍。1994一1998年,在安溪、德化、永春3个县30个重点乡(镇)推广1万多公顷,社会、经 济、生态效益显著。1995年,该项目获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安溪获得各级政府奖励最多的 科技项目。
  乌龙茶树良种选育技术
  1989一1998年,县茶科所对搜集的64个乌龙茶茶树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试验,选育出杏仁茶、凤圆春、科山种、科旦、香仔种等有价值的新品系。其中,杏仁茶、凤圆春2个新品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组鉴定,认为其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扦插成苗率和定植成活率高。在安溪及三明、南平等地推广,建成母本园及示范园60多公顷。该技术经专家评审达省内先进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溪县良种选育工作一项突破。2000年,该项目获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技术
  1992一1999年,县医院谢启旋等应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125例,移植皮片2289张,总成活率9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在解放军总后勤部医院、湖南娄底连源钢铁总公司医院、福建医大附属二院、永安市中医院、南安市医院、南安市皮防院、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单位推广应用。2001年,该项目获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同方法治疗酒渣鼻技术
  1990年起,县中医院皮肤科陈艺明等开展酒渣鼻治疗研究,经多年实践,创出一套完整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在手术操作方法,促进创面愈合及术后护理 方面有创新,其论文 《不同方法治疗酒渣.165例疗效观察》先后发表在《福建中医药杂志》〔1999·30(3)〕及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4),并在1998年10月第二届国际中医传统美容学术会和2001年10月第六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其治疗方法被推广应用。2003年,该项目获 “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竹藤工艺品设计生产管理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
  2004年,安溪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安溪达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承担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竹藤工艺品设计生产管理软件”,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经过一年努力,完成“软件”设计开发,并在25家企业推广应用,增加经济效益1000多万美元,年均增效500万美元以上。2006年3月,通过福省科技厅专家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2007年,该项目获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专利
  2004年3月,安溪县韵和机械有限公司、安溪县兴业茶厂2家企业被泉州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泉州市第一批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11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安溪县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是年,县科技局指导泉州市威豪顿鞋业有限公司(设在安溪)专利申请人陈梅魁向泉州市知 识产权局办理专利资助26项。
  2005年5月,县政府制定《安溪县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方案》,每年4月26日组织纪念世界知识产权日大型系列活动,建立县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是年,安溪县韵和机械有限公司林清矫发明的无转盘微波均匀加热装置获“2005年泉州市专利优秀奖”。2006年,林清矫的自动定量配料机专利获“泉州市专利银奖”,安溪长盛茶叶机械厂陈培坤发明的新型烘焙机和长坑乡苏文地发明的LED装饰灯带获“泉州市专利优秀奖”。7月,安溪县韵和机械有限公司和安溪长盛茶叶机械厂被泉州 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泉州市第二批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
  1991一2007年,全县申请专利322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151件、外观设计专利140件。全县授权专利228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79件、外观设计专利134件。第三节 科技市场与科技合作
  一、科技市场与交易
  1991年5月,县科委、县工商局执行《关于在安溪县建立“技术合同管理员”制度的通知》,凡有技术交易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技术贸易机构均指定专人管理技术合同。1993年2月,县政府成立安溪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是年3月,县科委与县税务局联合转发《关于“四技”所得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事业单位“四技”(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所得免征所得税。是年12月,安溪派出12人参加泉州市技术经纪人培训,为引进新技术、新成果,促进成果商品化发挥中介作用。1995年,泉州市技术市场在安溪开设技术市场窗口。
  1996年3月,县科委组织20家企事业单位和32项科技项目参加泉州市建市10周年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19项获该交易会优秀奖。1997年3月,县科技情报研究所获省科委“福建省第二届技术市场金桥奖”。2001年6月,由县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中国高校科技协作网联合主办的全国18所重点高校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安溪召开。清华大学、中国高校科技网、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专家教授在大会上进行重点科技成果推介。县长曾荣华与全国18所重点高校代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安溪部分企业分别与各高校签订23项科技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总金额2.5亿元。
  2007年,县科技局组织十多个科技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展示及项目对接,其中,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签订“绿色环保茶叶专用农药”合作协议,安溪茗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签订“茶叶专用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菌剂”合作协议,2个项目协议金额1000多万元。
  二、科技合作与交流
  1992年,县政府和华侨大学举行科技合作恳谈会,华侨大学为安溪提供该校科研成果等科技信息。1993年,双方签订国家“八五”重点推广计划项目“POP接枝聚醚多元醇”项目转让协议。1994年,安溪协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福建农业大学“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安溪迅发电子厂引进新疆电子研究所“电子热继电器生产技术”;县经作局与福建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签订“油柿加工技术研究”委托开发合同。1996年,安溪与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999年,安溪县聚源纸塑包装厂与厦门大学化学系联合开发“光和生物双降解包装塑料母料的开发与产品研究”;县茶机厂与福建农业大学联合开发乌龙茶可控发酵设备。2002年7月,县组织15家骨干企业厂长(经理)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考察、寻求科技合作项目。县茶业总公司、三元岩水泥、东南阀门、永发工艺、恒星集团等企业分别与清华大学达成超临界二氧化碳食品农残脱离降解、紫外净水、水果粉末科技合作项目;与北京大学达成茶叶农残分解、高标号水泥生产;与天津大学达成功能陶瓷科技合作项目;与北京理工大学达成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10个科技合作项目。2003年11月,县科技局组织安溪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达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经理到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洽谈科技合作项目,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方面达成近10个科技合作项目。
  2004年,县科技局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协作牵线。促成安溪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
  学共同承担省高新技术计划“水泥企业制造执行系统”;安溪县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与国家农产品保鲜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省级星火计划“草柳竹藤防霉防裂防老化综合配套保鲜技术研究”;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上海交通大学为安溪县长盛茶叶机械厂提供基于DSP技术通用型嵌入式控制技术成果,解决茶叶自动计量不精确问题;同济大学为安溪提供茶叶农残速测最新研究动态;聘请10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作为安溪长期科技顾问,指导企业、培训员工、撰写科技项目立项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等。
  2005—2007年,原合作项目继续深化交流,加快合作项目向生产力转化。
  第四节 科技专项建设
  一、创建科技先进县活动
  1995年,县政府开展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把全县科技进步、科技创先活动和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结合起来,并按科技创先要求调整、充实科技兴县内容。
  1996年4月30日,县政府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开展科技创先活动。是月,县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的意见》,建立县政府科技例会议事制度,研究和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1997年2月,县召开科技副乡(镇)长工作会议,部署开展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工作任务分解立项的通知》。3月,县委、县政府成立安溪县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领导组,全县24个乡(镇)相应成立科技创先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1998年3月,县政府邀请省科委有关负责人举办科技创先业务知识讲座。5月,召开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和各乡(镇)书记、乡(镇)长签订《1998年度乡(镇)科技工作责任书》,把科技工作、科技创先工作列入乡(镇)党政班子年度考核内容,颁发《安溪县科技创先实施方案》《安溪县争创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内容职责分解》《安溪县科技创先县直有关部门职责分解》等文件。
  1999年3月,安溪县通过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验收组实地验收。11月,科技部授予安溪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并颁发“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荣誉牌匾。2000年1月,安溪召开1999年“科教兴县年”活动工作总结暨深化“科教兴县年”工作部署动员大会,制定《2000年安溪县深化“科教兴县年”活动工作方案》,表彰1998—1999年度“科教兴县年”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002一2005年,安溪县先后3次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跟踪考核。2004一2006年,福建省科技厅先后授予安溪县2001一2002年度和2003一2004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2006年9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安溪县科技局、教育局、县医院、泉州市藤铁工艺品技术开发中心、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泉州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安溪县按照《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通知》要求,完成上报材料。2008年1月,安溪县被科技部评为“2005一2006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至此,安溪县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
  二、科技创新
  1991一1996年,安溪县企业逐步重视技术创新工作。1997年,安溪县华东木业开发有限公司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一批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998年,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安溪县技术创新工作领导组,协调解决科技与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是年,安溪华东木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安溪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1999年,安溪泰兴特种包装纸品厂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县科技局先后邀请5批国内著名高校专家学者到建材、竹藤工艺、茶叶加工等骨干企业调研,指导工业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06年,全县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被重新认定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全县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行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3家。2007年1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暂行办法》。
  三、科技示范
  科技示范乡(镇)
  1991年,龙门乡在原省级科技示范乡(镇)基础上,巩固和完善“农牧结合、综合开发、种养加工一条龙配套”经济发展模式,完善乡、村、户三级科技管理体系,建设一批科技示范片、示范村、示范户。是年,湖头镇被认定为“八五”期间科技示范乡(镇)。1994年,湖头镇被泉州市科委授予“泉州市1993年度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5月,湖头镇提前一年通过省达标验收。10月,湖头镇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二批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3月,蓬莱镇被认定为省科技示范建设乡(镇)。1998年,蓬莱镇“养殖业EM技术应用”被列入市科技示范乡(镇)建设项目。1999年11月,蓬莱科技示范镇工作通过省级达标验收。2000年7月,蓬莱镇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三批示范乡(镇)”称号。
  科技示范村
  1994年11月,县科委、团县委、县脱贫办、县科协、县老区办联合认定参内乡镇东村、龙涓乡福都村为县科技致富示范活动试点。1995年,全县建立科技示范村16个,示范户85户。1996—2007年,示范村工作向巩固、提高和发挥示范效益等方面深入开展。
  慈山农科教示范基地
  1999年6月,慈山农科教示范基地成立。是年,邀请省农科院、福建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论证,制订《安溪县慈山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规划》,该基地成为推动安溪县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示范点及辐射源,也是计生“三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青少年农业科技教育中心。
  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
  2005年12月,安溪县被省科技厅列入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茶叶推广示范基地,省科技厅批准省农科院茶科所研究员郭吉春为驻安溪科技特派员。2006年,安溪祥华茗山茶叶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茶叶推广示范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智囊作用,建立科学制茶指导中心,开通省科技特派员科学制茶专家指导热线电话,参与泉州市重大科技项目“乌龙茶现代栽培制作引导工程与光机电一体化茶叶机械研究开发”等子课题的实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提高周边茶农种茶、制茶水平。2007年5月,县科技局与祥华乡政府联合举办“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科技人才周”活动,邀请省农科院茶叶科研所专家在示范点对广大茶农进行技术指导。
  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2007年1月,县科技局制订的《安溪县创建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发展规划(2006一2010)》及城厢、官桥、祥华等3个乡(镇)制订的《创建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发展规划(2006一2010)》分别通过泉州市科技局专家论证。是年,全县实施市级以上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10个,科技示范村8个,科技示范场15个,科技示范户21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5个,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基地4个,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作。第五节 科技普及
  一、科普宣传
  1991年,县科委逐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995年起,每年“科技宣传周”期间,县科委协同县科协等有关单位,出版科普专栏、举办科技讲座,放映科教电影。
  2004年4月,县科技局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2005年6月,由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主办,县科技局承办的“茶都之夜·科技之光”专场文艺晚会在县政府后操场举行。12月,县科技局联合侨乡科技报社开设《侨乡科技报(安溪专版)》,推出安溪茶特刊《科技支撑茶叶发展》(8版),并增印5000份分发各乡(镇)、村,指导茶农科学种茶、科学制茶。
  2007年,县科技局协调泉州电视台经济频道“在线科技”栏目拍摄《茶园安全用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电视专题片。
  二、科技培训
  1991年后,县科委配合有关部门逐年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参训2万多人次。1992年1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县科委在年度科技计划中拨出“农民技术员培训项目”经费2万元,由县科协承担负责培训。1994年,县科委在年度科技计划中拨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经费1万元,由湖头镇人民政府根据科技示范乡(镇)建设要求,组织农村技术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和参加农函大函授学习。1997年,县科技局组织全县16个新上任科技副乡(镇)长参加泉州市第四期科技副乡(镇)长培训班。
  2004年,县科技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先后组织全县科技副乡(镇)长参加泉州市科技副乡(镇)长培训班,泉州湾国家级星火产业带科技培训工程(茶叶)培训班,泉州湾国家级星火产业带科技培训工程培训班,知识产权讲座等科技培训班。2006年9月,县科技局与市科技局联合在城厢镇经岭村举办新农村建设科技培训班,邀请泉州市有关科技专家传授蔬菜安全用药、病虫害防治、麻竹栽培等技术。是年12月,县科技局开通远程科技培训系统,组织3个乡(镇)、2个建制村加入泉州市远程科技培训首期试点。
  2007年1月,县政府下发《安溪县2007年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县科技局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省科技特派员到省科技特派员示范点茶叶推广示范基地一一祥华乡,为当地涉茶人员讲授茶树栽培技术、茶叶食品安全管理、新型农药推广等知识。是年,县科技局在城厢、官桥、祥华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安装科技培训视频设备,组织科技人员参加泉州市科技局举办的10期远程培训。
  三、科技咨询
  1991年后,县科委配合有关部门逐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现场科技咨询活动。1999年,县委、县政府聘请74名安溪籍在外专家、教授、学者组成安溪科教兴县专家顾问团,帮助安溪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提高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是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举办茶叶发展战略、城建与规划、乡镇企业发展与名牌战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等4次科技季谈会,邀请县外专家和县内科技工作者围绕座谈会主题,提出措施与对策,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2000年8月,县委、县政府以竹藤工艺品产业化研究与发展为主题,召开2000年第三季度科技季谈会。2001年6月,县政府决定聘任包林等24位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专家教授为县政府科技、经济发展顾问。
  2007年10月,县科技局委托泉州市科技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湖头新城科技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建议”前期调研。12月,县科技局聘请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资产管理部部长刘维汉、国家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保文、国家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主任朱金录等专家到湖头镇进行考察,对湖头新城如何做好产业规划、延伸产业链,促进中下游产业聚集,发展建筑构件、工程机械、合成纤维机械等高技术产业,搞好配套设施服务,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是月,县科技局与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编写《安溪县(湖头新区)冶金材料与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书)》,明确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要领域以及招商引资主要方向,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科技信息服务
  1991年,县科委继续出版《安溪科技》,编印《安溪科技信息》和《科技简讯》,分发到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是年,全县建立科技信息站11个,专职信息员29人。
  1993年6月,由黄爽凯、陈金铵编纂的《安溪县科技志》(置县起至1990年)定稿并出版。全书共设7章32节,连同概述、大事记、附录共12万多字。
  1995年,“计算机网络建设项目”列入县年度科技计划,由县科委承担购置计算机及相应软件,与省、市有关单位联网,进行科技信息检索。1997年,县科技局在全县建设“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使经济、科技信息网络与中国信息网联网,实现县主要领导办公室和乡(镇)网络终端互联。是年,,县科技局及部分乡(镇)与泉州市科委实现计算机联网。至1995年底,县科技局与泉州市科技情报所联合,先后在蓬莱、金谷、湖头、感德、长坑、官桥、虎邱、西坪、龙涓等9个乡(镇)举办科技信息发布会。
  1998年3月,县科技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县科技信息网络的通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指定1名一2名干部,各建制村选派1名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全县科技信息员。2001年6月18日,中国高校科技网泉州分中心在安溪成立,作为中国高校科技网分设机构,以泉州华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运作实体,全权负责高校科技网在泉州地区的业务推广。
  2002年,安溪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第一批示范企业。2002一2003年,县科技局在《安溪科技信息》上重点介绍与安溪县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的高校、科研所最新实用科技项目,为安溪县工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源和项目库。
  2005年8月,市科技局认定安溪县为市级农村科技信息示范县。至2007年,安溪县按照科技信息建设方案,建立县级农村科技信息网站、科技进万家信息工程、农业科技“110”专家咨询等信息服务系统。
  第六节 机构
  一、行政机构
  县科学技术局1991年,安溪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内设秘书股、科技管理股,编制8人;下辖县科技情报研究所、县科技开发中心2个事业单位,编制5人,实有人员11人。1996年7月,安溪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安溪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局(简称县科技局),内设秘书股、科技管理股、成果专利股,编制9人,其中,行政8人,工勤1人。1999年12月,安溪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全民事业单位),对外加挂安溪县科技信息中心牌子,隶属县科技局,编制8人。2002年,安溪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局更名为安溪县科学技术局(简称县科技局),内设秘书股、综合管理股、计划成果股,编制6人,其中,行政5人,工勤1人。2007年,县科技局内设机构与编制没变,实有人员15人(含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县地震办)。
  二、县级科研机构
  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1991年,全所员工20人,其中,科技人员6人。2007年,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溪分所在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挂牌(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编制12人,实有人员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2人,技术员1人,隶属县农茶局。1991一2007年,先后承担并完成省、市、县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5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安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1年,全所编制10人,实有人员9人,其中,科技人员6人。实验基地8公顷。1993年后,因修建漳泉铁路、拓宽泉安公路等被征用实验地3.66公顷。2007年,编制10人,实有人员9人,其中,科技人员7人,隶属县农茶局。1991一2007年,先后承担省、市、县下达科研项目5项,引进各种农作物新品种10多种。其中,“甘薯抗瘟品种新安1号、2号选育”等4个项目先后获县科技进步奖。在《福建农业科技》等省级刊物发表文章8篇,并参加制定《安溪油柿》省级地方标准。
  安溪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1963年1月,在官桥成立,1969年撤销,1981年恢复,隶属县农委。1991年,全站员工10人,其中,科技人员9人,主要从事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及治理技术试验研究工作,有试验山地67公顷。2007年,编制9人,实有人员8人,其中,技术人员4人。试验山地3公顷。1991一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民营科研机构
  1991—1999年,全县民营科研机构31家。2000年,成立20家,全县共有民营科研机构51家。
  2007年3月,成立安溪县珍田茶农茶叶研究所。该所由长坑乡珍田村茶农经培训、考核合格的高级工、高级技师、技师组成,由高等院校、茶叶科研机构专家任高级顾问,是中国首家由茶农组成的茶叶研究所。其研究内容涉及茶树栽培、病虫害防治、农药、肥料科学施用、茶叶机械应用、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品质优化以及茶农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等。该所成立后,创办《珍田茶农茶讯》,根据各季节的茶事活动及时报道茶树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服务当地与周边茶农。
  第七节 气象测报
  一、气象台(站)建设
  1991年,因城区建设需要,原在凤城镇北石的县气象局楼房被拆除,重新在凤城镇北石开发区兴业路兴建县气象局观测场、综合办公楼、住宅楼及附属用房。1993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1992年,引进日本声宝PC—1500计算机,用于地面测报的编发报文,预报技术进一步提高。
  1998年,根据“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要求,着手建设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报系统安溪分中心。1999年完成。2000年,县气象局购置微机、录像机、彩电等设备,完成多媒体电视天气预报系统的研制工作。是年3月,在安溪电视台向全县播放天气预报节目。
  2001年,县气象局与县电信局合作,布设稳定可靠的微波一一光纤传输线路,开通“12121”天气自动答询电话业务。同时,提供30部电话拨打查询,受到广大茶农的欢迎。
  2003年7月,安溪县自动气象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开通气象宽带专网,实现地面实时资料的自动观测、发报,并上传省气象台。气象测报报表结束手工操作的历史,全部实现机制报表,并通过网络向省气候中心传送。是年,建立MICAPS短期天气预报工作平台,改变常规的天气图预报方法;应用人机交互处理系统制作短、中期天气预报;使用新的天气预报作业流程,促进预报业务现代化。是年,开通VPN网络,实现天气预报信息、办公管理和Internet资料的共享。
  2006年,省、市、县气象局天气可视会商系统正式开通。2007年12月,全县16个乡(镇)气象3一4要素自动观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县气象局有内部局域网、同步分组数据交换网、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传输等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实现省、市、县气象局天气预报、资料、政务信息网络快速传递,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
  二、气象预报
  1991一2007年,县气象局每天8时、14时、20时向省气象局拍发加密天气观测电报;每天3次在电台、有线电视台播报公益性天气预报;全年承担6时一20时OBSAV南京航空危险报;承担省级茶叶农业气象观测,开展制茶气象观测和研究;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每天制作森林火险等级预报;3月—10月发布气象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为地方政府指挥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服务。
  三、气象科研
  2003年,县气象局与县地质灾害监测中心联合研发的“安溪县气象一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报系统”,获2004年度泉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2004年,县国土资源局与县气象局联合研发的“县域性气象一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报系统”,在全国县级率先投入运行。该系统从雨量监测、数据传输、等级计算、信息生成、技术会商、发布对象确定到信息发布等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经运行,就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年就避免20多次因地质灾害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专家组到安溪县考察时,给予充分肯定。是年,该系统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科技进步三等奖”。
  《安溪县气象一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报系统》论文,先后刊登在《资源·产业》《福建气象》等国家CN级刊物上,在泉州市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上被评为科技论文一等奖,并获2003—2004年度全国先进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
  四、人工增雨作业
  2003年6月28日一7月26日、11月22日一2004年1月15日,全县连旱日数分别达29天、55天,为中旱。2004年7月中旬开始,全县旱情急剧发展,农业生产受到影响。7月27日,县气象局在蓝田水库作业点发射增雨火箭弹6发,作业后尚卿乡、湖头镇、白濑乡等十几个乡(镇)普降阵雨或大阵雨,缓解了旱情。
  2006年9月15日—11月22日,全县连续66天中旱;11月23日—12月29日,全县连续36天小旱,夏旱连秋旱,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11月22日,县气象局在城厢镇坑仔口大桥作业点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显著,有效解除全县旱情和高森林火险等级。
  五、机构
  1991年,安溪县气象局内设地面测报股、预报股,编制12人,实有12人。1995年,增设办公室。2003年,地面测报股、预报股合并为基础业务股。3月,成立安溪县华云气象科技服务中心。2006年,更名为安溪县华云防雷监测服务中心。5月1日,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气象服务窗口。2007年,县气象局内设办公室,基础业务股、华云防雷监测服务中心3个股室和1个气象服务窗口。编制11人,实有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3人。
  第八节 地震监测
  一、地震观测
  (一)观测站建设
  安溪魁斗水氡观测站
  1980年建,位于魁斗镇佛仔格村鼓顶温泉点,北纬25°27′,东经118°27′,海拔90米,泉温60℃左右。1981年,对温泉点进行简易改造。1986年4月,经省地震局批准,再次按规范要求对温泉点进行改造。是年7月1日始,正式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主要观测项目有水氡、流量、水电导等。观测项目纳入区域地震台网,参与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2000年12月,由于该站周围环境遭受破坏而停止观测。
  安溪县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站
  2000年建,位于县政府大院内,北纬25°03′51“,东经118°10′91”海拔40米。观测井深102.2米,开孔口径■168毫米,终口径孔■108毫米,主要破碎裂隙在66.98米—71.85米。2001年1月开始模拟观测。2003年2月,安装数字化LN—3水位仪、SD—3A气氡仪、
  SZW一IA水温仪。2003年6月,福建省地震局组织专家组对安溪地震办地下流体数字观测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是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也是泉州市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测井井位合理,成井工艺可行,观测设备先进,观测数据连续可靠,整体建设符合中国地震局《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要求。
  (二)观测报告
  1991一2007年,模拟观测项目有水氡、气压、流量、水温、碳酸氢根、氟离子、pH值、电导率、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锂离子、氯离子、游离二氧化硅、雨量等。数字观测项目有气氡、水位、地热、水温、气温、气压、雨量等。模拟观测资料以原始记录本、月报表、年报表等纸介质形式产出和保存,资料存放在县档案局。数字观测资料的传递、上报,由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市地震局电话拨号收取数据,磁盘存储。
  二、地震测定
  1992一2007年,根据省地震台网测定,县内先后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61次,其中,ML2.0级一ML2.9级地震21次,ML3.0级以上地震4次。县外发生ML4.0级一ML7.6级地震23次,波及安溪产生不同程度震感,其中,对安溪影响较大有两次:1994年9月16日14时20分,在东山县东南海中北纬23°0′,东经117°5′,发生ML7.3级地震,安溪震感强烈,个别房屋出现裂缝,安溪六中、安溪二中部分学生因地震时惊慌失措而逃离教室,受伤20多人。2007年8月29日7时28分,在永春县一都镇北纬25°30′,东经117°48′,发生ML4.5级地震,安溪震感强烈,感德、桃舟一带房屋摇晃,个别屋顶瓦片掉落。
  三、地震科研
  1991一2007年,县地震办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取得一些成果。《魁斗温泉水化学地震前兆观测》,获县政府1992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地下流体数字观测项目》,获县政府2002一200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谢志平、陈园田先后在《福建地震》《华南地震》等刊物发表论文5篇。
  四、机构
  1991—2007年,安溪县地震办编制3人,实有干部3人,为副科级建制。
  2006年11月,县政府下发文件,全县24个乡(镇)各配备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副职领导兼任;345个村(居、社区)各配备1名防震减灾宣传员和速报员,加强地震宏观前兆监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建设。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