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特殊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3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特殊教育
分类号: G512.3
页数: 2
页码: 777-778
摘要: 本篇记述了安溪县教育科技、特殊教育的情况。
关键词: 安溪县 教育科技 特殊教育

内容

一、发展概况
  1991一1992年,全县残疾儿童除少数往外地聋哑学校就学外,多数人在所在地的学校随班就读。1993年9月,县教育局在城厢土楼小学寄招弱智儿童辅读班1班,招生14人。1994年6月,贯彻国家《残疾人教育条例》,县教育局开始筹办安溪特教学校。1996年秋季,“玉碟教学楼”落成,安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创办并招生,校址位于城厢镇益民路117号一227号。是年,开设聋哑2个班,开智3个班,在校学生71人,教职员工20人,其中,公办教师16人。
  1997年,残疾儿童教育纳入“两基”工作范畴,办学条件日趋完善。省政府对安溪“两基”验收,认定安溪县“三残”(视残、听语残、智残)入学率为84.4%。2001年12月,安溪县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成为当时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特殊教育先进县。
  2002年,安溪特殊教育学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三残”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是年,“三残”儿童入学3368人,入学率90.25%。2004年,入学3270人,入学率97.15%。是年,因城区建设需要校舍拆迁,租用参内乡圆潭村聚源纸塑包装厂厂房上课。2005年,台湾乡亲王永庆捐资1000万元兴建安溪县特教学校,并更名为安溪县明德特教学校。12月,安溪县明德特教学校破土动工建设,新校舍位于城厢镇古山村(二环路北侧),占地面积4.7公顷,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师生宿舍楼、风雨操场,配有各种教室、实验室、实习室、劳动技能室、康复训练室、生活服务室等各种功能用房,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是年秋,特殊教育同步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2006年,全县“三残”儿童入学2823人,入学率92.02%。2007年11月,安溪县明德特教学校竣工。是年秋季,该校招生27人,在校学生105人,开设11个班;教职员工31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大专以上学历17人。是年,全县“三残”儿童入学2103人,入学率95.50%。
  二、学制课程
  1996年,安溪县特教学校开始面向全县招生,包括招收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分为聋哑班和开智班两部分,皆为九年一贯制。教学实行小班化,执行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聋哑班开设语文、数学、体育、思想品德、律动(舞蹈)、写字、美工、沟通与交流、劳动、综合实践等课程,坚持以“口语为主,手语为辅,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为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序教育;开智班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运动保健、康复训练、唱游与律动、劳动技能、写字、体育活动、艺术休闲等课程。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聋哑、开智教材,每周教学总课时28一30课时,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知识、学会技能。1998年,听残学生汪建生多次在省残运会、全国残运会获田径金、银牌。2003年,该校的小品《春天还会远吗》和舞蹈《惠安哑女长大了》获省残疾人文艺会演一、三等奖,并于2004年获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三等奖。至2007年,该校有毕业生178人,多数参加制茶、制衣、美发等工作。如黄德坤在家乡开美容美发店;黄月凤、郑德钦在纬璇制衣有限公司任职,成为车间技术骨干。安溪县明德特殊教育学校成为“福建省首批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