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3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512.3
页数: 4
页码: 772-77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安溪县教育科技、中学教育的情况。
关键词: 安溪县 教育科技 中学教育

内容

一、发展概况
  1991年,创办铭选中学、陈利学校、聪明中学。东溪附中升格为东溪中学。是年,全县有独立普通中学32所,附设初中17所,其中,普通完全中学7所,普通初级中学25所,小学附设初中班16所,职校内设初中1所;班级683个班,其中,初中604个班,高中79个班;在校学生31700人,其中,初中27934人,高中3766人;教职员工2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746人。
  1992年,创办由义中学、举溪中学、霞春中学(均由附中升格)。1993年,创办凤城中学(寄办于沼涛实验小学,1996年更名为沼涛中学)、丰田中学,前进中学、新林中学、罗内中学、光德中学、白濑中学、罗岩中学、吾宗中学、潘田中学(均由附中升格)。1994年,创办珍地中学(附中升格),萍州中学更名为安溪第十九中学。1995年,创办南斗中学、西坪中学、私立毓秀中学(寄办一中)。1996年,创办金榜中学。1997年,创办城关中学(后更名为凤城中学)和长泰中学,仙地附中、镇西附中分别升格为仙地中学和镇西中学。1998年,创办江水学校、衡阳学校和长泰学校(原名长泰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年,沼涛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
  1999年,创办金火中学、庄山学校、进德学校;凤城中学独立开办初中,安溪一中初、高中分离,成为高级中学,安溪十一中复办高中。2000年,龙门中学(原安溪十六中)复办高中。2001年,培文师范学校改制为培文工艺美术学校。2002年,开办泉州师范学院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是年,代贤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恒兴中学(民办)初高中开始招生,潘田中学撤销。2003年,代贤中学更名为梧桐中学。
  2004年,镇西中学撤销,铭选中学初中部分离,成为高级中学。2005年,安溪十五中并入安溪职业中专学校。2007年,全县有普通完全中学10所(含民办1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三级以上达标学校8所,其中,安溪一中为省一级达标学校,铭选中学为省二级达标学校,安溪六中、安溪八中、蓝溪中学、俊民中学、沼涛中学、梧桐中学为省三级达标学校。有初中校48所(含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专兼招初中,其中,慈山学校、官桥中学、江水中学、凤城中学、金火中学为市级达标学校。初中在校学生63143人,高中在校学生20107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4年45%提高到65%。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逐年提高。全县初、高中教职员工4920人,其中,专任教师4087人。
  二、学制课程
  1991年,初、高中学制各为3年,课程执行国家教委、省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至1993年,初中课程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学科。每周总课时量为初一年32节,初二年33节,初三年32节。高中课程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劳动技术等学科。每周总课时量为高一年31节,高二年32节,高三年33节。
  1994年,国家教委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初中必修课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学科,每周总课时量为初一年29节,初二年29节,初三年25节。高中必修课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学科,每周总课时量为高一年29节,高二年28节,高三年29节。1997年起,高中部增设艺术欣赏课。是年,实行新的工作时间制,每周课程安排由5.5天改为5天。在课程设置中,各校根据规定安排晨会、班校会、时事政治、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每学年2周。
  2001年,初、高中开设信息技术、地方性课程和学校选修课,高中增设研究性学习等课程。2004年,全县初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自主决定使用教材。全县初中语文、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学科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数学、生物使用北京师大出版社教材,英语、美术使用湖南教育出版社教材,物理、化学使用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政治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
  2006一2007年,全县高中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学习领域中,高中课程设语言与文字、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社会实践8个学习领域,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学科。每门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实施高中新课改后,英语采用北师大出版社教材,物理采用山东科技出版社教材,化学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历史采用湖南岳麓出版社教材,体育采用华东师大出版社教材,美术采用湖南教育出版社教材,其他学科仍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三、思想品德教育
  1991一1996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开展“两史一情”(中国近代史、革命斗争史、国情)教育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开展每人捐献“一元钱、一斤粮”活动,支援江苏灾区;开展“奉献零花钱,支援大三峡”捐款活动,全县师生捐款近15万元。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开展“学先辈传统,寻伟人足迹,做‘四有’新人”系列活动。开展“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和推荐“为人师表”典型活动。
  1997一1999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爱国主义、普法教育。开展庆香港回归活动。开展纪念“五四”爱国运动80周年、“光辉的50年”、迎接澳门回归、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罪行等活动。全县表彰学雷锋、学刘志珊先进校15所,先进集体300个,先进个人350人;全县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15所,市级文明学校12所,省级文明学校2所;全县中学聘任“治安副校长”,组织学生参加军训33848人。
  2000一2003年,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师德之星报告团巡回报告,开展“走向新世纪”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及批判“法轮功”邪教组织等主题活动。组织师生进行“三五”普法教育,全县各中学设立校园治安特别管护区,部分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四五”普法试点校,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2004一2005年,启动师生诚信教育工程,建立安溪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在慈山农校)。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学生新《守则》、新《行为规范》宣传教育月”活动,全县举办报告会384场次。
  2006一2007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为重点,举办教师“八荣八耻”演讲比赛。开展“感恩教育”“走进特殊家庭”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我身边的教育故事——成功教育案例”征文评选活动;编写中小学《诚信教育》读本。
  四、教学研究
  1991一1999年,发挥县教研室、县校际组、校教研组及备课组作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同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安溪一中、慈山学校英语课开展“张思中教学法”实验,数学课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法”实验。1996年6月,慈山学校被中央教育科研所综合研究中心定为实验学校。
  2000一2007年,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县教育局先后制定《完中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结对发展暂行规定》《初中学校常规管理评估办法》等文件,开展“学校管理年”“教育科研年”“教育创新年”活动。先后对各校的常规管理、教学教研成效、办学质量进行抽查、考评。举办学校教学开放周、开放日、主题班会、教师业务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开展评选“教坛新秀”“中青年优质课”等活动。
  附:中学选介
  安溪一中
  安溪第一中学前身为安溪公立中学,创办于民国13年(1924年),校址安溪文庙明伦堂。1969年9月,该校迁建于凤城镇毓秀路128号。1991年,全校46个班,其中,初中26个班,高中20个班;在校学生2456人,其中,初中1430人,高中1026人;教职员工232人,专任教师174人。1992年12月,被确认为“省二级达标学校”;1999年,该校初中部分离,成为高级中学。2000年5月,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学校”。1997一2004年,李陆大等侨亲捐建科学楼、电教馆、艺术馆、图书馆、吴伯桢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07年,学校占地面积9.8公顷,建筑面积57222平方米。全校有56个班,在校学生2968人;教职员工216人,专任教师16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3人,中级教师57人。自创办至今,该校培养初、高中毕业生5万多人,考上大专院校1.4万多人,1978一2007年,考上清华大学28人、北京大学25人,高考成绩居全市第一名5人次。该校先后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省第五届至第十届“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铭选中学
  1991年,由侨胞钟氏昆仲捐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位于凤城镇河滨西路159号,占地面积8公顷,建筑面积24063平方米。是年,该校有14个班,在校初、高中学生747人,教职员工76人。1996年9月,被确认为“省三级达标学校”。2000年12月,被确认为“省二级达标学校”。2004年,该校初中部分离,成为高级中学。2007年,有42个班,在校学生2439人,教职员工165人,专任教师125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中级教师34人。是年,高考上本科线学生数999人。1991一2007年,培养初中毕业生4355人,高中毕业生5349人。该校先后获“省体卫工作先进单位”、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第五届至第八届“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