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食品药品监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20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食品药品监管
分类号: F239.22;F763
页数: 3
页码: 762-764
摘要: 安溪县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整顿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帮促药业发展,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简称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药品供应网络(简称农村药品“两网”),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使群众买上“放心食品”和“放心药品”。
关键词: 安溪县 食品药品 监管

内容

1991一2007年,安溪县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整顿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帮促药业发展,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简称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药品供应网络(简称农村药品“两网”),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使群众买上“放心食品”和“放心药品”。
  第一节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1991年至1995年10月29日,安溪县食品卫生执法主体为县卫生防疫站。5年间,县卫生防疫站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共办理健康证21478份,办证率保持在93.6%一97.4%;发现“五病”(肺结核病、乙肝病、皮肤病、疟疾病、伤寒病)从业人员511人,调离率100%。举办卫生从业人员培训班16期,参训1077人次。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1143家次,检查覆盖率100%,合格率87.1%;销毁、没收不合格食品2.94万公斤;监测食品1904份,合格率84.16%
  1995年10月3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县食品卫生执法主体变更为县卫生局。1997年10月,县卫生局聘请乡(镇)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员60人。1998年2月,各乡(镇)成立公共卫生监督派驻组,加强包括食品卫生在内的监管。11月,县卫生局创办《食品卫生监督》简报,及时宣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报道食品卫生监管信息。2001一2002年,结合创建卫生城镇活动,在县城地区开展低档饮食店、桶装饮用水和矿泉水经营店、农贸市场、蔬菜批发摊店、市场海产品和糖品经营店、学校集中用餐的食堂等专项食品卫生质量
  检查,限期改进329家,责令停业整顿24家,处罚违章经营113家,罚款7.50万元。开展“餐桌污染”整治,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监测食用油、饮料、蔬菜等13类食品671份,合格率92.2%;餐具抽样监测1908份,合格率79.71%。2003一2004年,举办食品卫生执法人员培训班4期,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知识等内容,参训199人次。实行食品卫生监督与“110”联动。2年间,县卫生局接到县联动办出警指示4次,均及时出警,妥善处理。2005一2006年8月,加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举办大、中型饮食行业及食杂批发行业负责人培训班11期,参训1517人次。开展以“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重点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5次,发放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知识宣传资料4.63万份。在安溪有线电视公布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情况8次。
  2006年9月1日,县食品卫生执法主体纳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该局立即行使对全县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能。是月,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简称县食安委)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常规工作的同时,着手建立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会议制度、投诉举报处理制度、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2月,对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至2007年3月,制定和实施《安溪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第二节 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1991年,县卫生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展2次一一3次药品监督管理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药品、经营假劣药品。1993年,查获假劣药品346种。1997年,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事业390家,检查药品12.75万种次。是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强药品购销管理、规范药品经营秩序的通知》,率先在全市实行药品购销属地规范化管理制度。至1998年,全县取缔非法经营药品企业(个体户)62家(户),罚没款近20万元,有效规范药品经营秩序。
  2001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药品监督管理执法主体由县卫生局变更为县药监局。此后,县药监局每年结合“12·4”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并举办假劣药品展览,增强群众药品维权意识。
  2002年,县药监局成立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整治医疗机构以行医为名变相销售药品的行为,纠正城镇医疗机构违规设置药柜25家次。加强全县医疗机构药房药品质量管理,创建规范药房。开展农村药品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检查,在凤城、官桥、湖头等镇查获无证经营药品案3起,总案值10多万元。严格执行癌症“三阶梯”(按轻、中、重度疼痛分别给予非、弱、强鸦片类止痛药)止痛治疗方法,依照新修订的《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患者或代办人须签署并遵守《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知情同意书》,防止麻醉药品流弊。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特殊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检查,重点对特殊药品购进、销售、库存及流向情况进行统计和监督,实现对特殊药品购进、储存和流通环节的监控。
  2004年,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全县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8份、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2份。组织全县药品经营和生产企业开展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至年底,有35家药品经营企业获GSP认证、1家药品生产企业获GMP认证。
  2006年,加大药品市场整治规范力度。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县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查处亮菌甲素注射液(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等假药专项整治行动17次,立案132起。其中,大要案2起,罚没款41万元。取缔无证经营药品企业(个体户)40家(户)。
  2007年,全县完成38件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再注册工作。分别对1家药品生产企业和36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GMP与GSP认证后监督检查。开展利用食品、保健品、保健用品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整治活动,责令整改8家。
  第三节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2003年5月,县药监局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至年底,全县聘请县级药品监督员、乡(镇)协管员、村级信息员(简称“三员”)41人,配合县药监局依法进行农村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网络覆盖到全县24个乡(镇),盖率100%。通过竞争的办法选择12家药品供应企业,药品配送到24个乡(镇)、368个村(居),分别占乡(镇)和村(居)总数的100%和80%;药品供应品
  种数占实际需求品种数73%,药品供应量占实际需求量82%,全县药品价格平均下降8%。
  2004年,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入“快车道”。县政府制定《安溪县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共聘请“三员”156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盖到全县459个村(居、社区),覆盖率100%。2005年,县政府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作《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意图》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流程图》。各乡(镇)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县药监局举办“三员”培训班3期,参训352人次。全年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举报、查处涉药案件16起,罚没款2.56万元。
  2006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确定安溪为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至2007年,全县农村药品“两网”进一步健全,“三员”增至337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断完善,药品供应企业发展到18家,药品配送到全县所有乡(镇)和99%村(居、社区),药品供应品种数占农村实际需求品种数88%,药品供应量占实际需求量96%以上,全县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0%。
  第四节 帮促药业发展
  2001年11月,县药监局成立后,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工作方针,依法履行药品监督职责,运用监督管理手段,贯彻实施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帮促药业发展。2002年,全县累计受理并上报筹建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经营企业(个体户)85家,核准发证64家。
  2003一2004年,引导县医药公司推行农村药品配送下乡的营销方式,抢占农村药品市场。帮促安溪制药有限公司与香港成发控股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扩大药品生产规模。
  2006年,促成安溪制药有限公司和修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帮助安溪首家民营药品批发企业一一泉州聚升药业公司通过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验收,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实现县内国有与民营药品批发企业并存与竞争。开展药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全县药业健康发展。是年,获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县药学会评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有力生药店等3家,并获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省药学会评为诚信药店的有福建惠好医药连锁店安溪凤城分店。
  2007年4月和6月,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帮助修正药业集团安溪制药有限公司,先后取得大容量注射液生产许可证和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GMP认证,并派出2名干部担任常驻公司监督员,督促该公司严格按照核准的生产工艺和处方组织生产,确保药品质量。至年底,全县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经营企业187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2家,国有零售药店22家,个体零售药店163家。
  第五节 机构
  2001年11月30日,成立安溪县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县药监局),隶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综合股、稽查股、药品监管股,下辖安溪药品检验所(事业单位),编制22人。2006年9月1日,县药监局更名为安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增设食品安全监管股。是月,县政府成立安溪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县食安办)。2007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机构、编制没变。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